更新时间:2020-01-09 10:01:47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绪言
第一章 诚体与生生
一 对变化的恒常性的论证
二 使永恒变化得以可能的世界模式
三 分别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四 生生不已或永恒变化意味着差异的不断产生
五 对中国哲学史上相关问题的开展的回顾
六 有无永恒质料的问题
七 程子、朱子对张载太虚概念的批判
八 总结
第二章 无独必有对
一 主动与被动
二 有限与无限
三 时间与空间
四 体与用
五 聚与散
六 始与终
七 虚与实
八 形式与质料
九 道与器
第三章 万物化生
一 邵子对万物化生的思考
二 作为质料的形式
三 能动的形式与纯形式
四 能动的形式与生命
五 心灵
六 关于“心即理”的讨论
七 质料主义的问题
第四章 心统性情
一 构成心灵的诸要素
二 心与性的分别
三 人之性与万物之性
四 论寂与感
五 性、情之别与时间性
六 情与知
七 基础的情绪
八 四端与七情:分化了的情绪或情感
九 欲的问题
十 志与意
十一 思与虑
十二 自与我
第五章 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
一 用与生存境域的展开
二 感官
三 经验中的时间和空间
四 用的关联
五 语言和文字
六 对经验世界的认知
七 用与经验知识的产生
八 知识的专门化
九 经验知识的确定性
十 心灵的自我认知
十一 心灵的自我实现与德性之知
第六章 成己成物
一 再论自与我
二 欲求与权利
三 自我实现中的他者
四 对主观经验的超越:以庄子为例
五 论感
六 论自爱
七 论忧
八 忠诚
九 服从
十 牺牲
十一 嫉妒
十二 冷漠
十三 背叛
十四 颠覆
十五 沉沦
十六 礼俗
十七 政治
十八 历史
第七章 中论
一 天人之辨
二 心知第一:时间与空间
三 心知第二:情绪与情感
四 心知第三:思
五 应然与自然
六 知与无知
七 为什么要“允执厥中”
八 中之用
九 敬畏与和乐
十 中与正
第八章 仁说
一 天地之心
二 尽心与知性
三 “性相近也”
四 “为仁由己”
五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六 “继之者善也”
七 “心之德,爱之理”
八 仁义阴阳
九 仁包四德
第九章 四德
一 价值与风俗
二 创造
三 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