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0-14 12:26:34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扉页
序一
序二
导论
一 选题旨趣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概念界定
第一章 一大至六大:从“资本主义式”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一 一大前后:中国也是“资本主义式的”?
二 “远东会议”前后:“半殖民地”中国是“半独立的封建国家”
三 1926年:“两半说”首次出现
四 五大:突出强调中国的“封建或半封建关系”
五 六大:“现在的中国”是“半殖民地的地位”和“半封建制度”
六 六大之后:“两半说”首次被政治地肯定
第二章 六大至六届六中全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首次被学术肯定及其广泛传播
一 党的高层领导:直接参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二 党的知识分子主体:从学术上肯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
第三章 六届六中全会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的系统建构与最终确立
一 党的领袖主体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的采纳与建构
二 知识分子主体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的响应与认同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写入党的决议并成为定论
第四章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要素分析
一 谁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共产国际与中共认知活动的关系
二 不同时期主体之间的互动:党的领袖主体与知识分子主体的联动
三 主体与理论客体的互动:唯物史观成为党认识社会性质问题的理论武器
四 主体与实践客体的互动:党的社会性质认知与中国社会现状及其变化的关系
五 理论客体与实践客体的互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促成“两半论”的产生
第五章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一 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二 “两半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基础”
三 “两半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四 党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