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8-28 10:32:01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发光现象
1.2 发光的表征
1.3 光或辐射的吸收与发射
1.4 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
1.5 荧光和磷光光度法简史
参考文献
第2章 荧光光物理基础
2.1 基本概念
2.2 荧光的类型
2.3 荧光光谱的基本特征
2.4 荧光衰减和荧光寿命
2.5 量子产率
2.6 稳态荧光强度
第3章 分子结构:影响发光光物理过程的内在因素
3.1 电子跃迁类型和轨道类型的改变
3.2 分子结构方面
3.3 基态与激发态分子性质的差别
3.4 几类典型荧光体的结构
3.5 非典型荧光生色团及其发光聚合物
3.6 最低双重激发态自由基的发光
第4章 溶剂效应和溶剂化动力学:影响发光光物理过程的外在因素
4.1 溶剂效应
4.2 一般溶剂效应
4.3 专属性溶剂效应Ⅰ:氢键
4.4 专属性溶剂效应Ⅱ:卤键/σ-穴键
4.5 专属性溶剂效应Ⅲ:π-穴键
4.6 溶剂化动力学的定量处理
4.7 红边效应
附 录
第5章 质子转移、温度和黏度对发光光物理过程的影响
5.1 质子转移对荧光的影响
5.2 温度和黏度对荧光强度及荧光光谱的影响
第6章 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6.1 基本现象
6.2 基本概念和电荷转移的分子轨道理论
6.3 电荷转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
6.4 常见电子/电荷供体和受体类型
6.5 电荷向溶剂转移(CTTS)跃迁
6.6 分子内的跨环共轭和/或跨环电荷转移
6.7 电荷转移荧光的两种机理
6.8 分子内和扭转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
6.9 电荷转移荧光的应用
第7章 溶液和异相介质的荧光猝灭
7.1 荧光猝灭概述
7.2 碰撞猝灭和静态猝灭理论
7.3 电子转移及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猝灭
7.4 电子能量转移猝灭
7.5 荧光猝灭的典型应用
第8章 荧光偏振和各向异性
8.1 荧光偏振和各向异性的物理基础
8.2 稳态荧光偏振和各向异性的实验测量
8.3 荧光偏振和各向异性的理论处理
8.4 偏振和各向异性光谱测量用于确定跃迁矩或辨别电子状态
8.5 退偏振化
8.6 荧光各向异性测量在化学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第9章 磷光光谱原理
9.1 磷光光物理基础
9.2 磷光量子产率和磷光寿命[14]
9.3 磷光与分子结构和电子跃迁类型
9.4 增强室温磷光的途径
9.5 三线态研究方法
9.6 稀土离子和其他金属离子的发光
9.7 磷光测量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第10章 发光纳点及化学传感机理
10.1 纳点的荧光/磷光的起源
10.2 量子点和其他纳点发光猝灭或增强的一般途径
10.3 问题与策略
第11章 光散射现象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分析
11.1 光散射和共振光散射
11.2 共振瑞利光散射的条件和共振瑞利光散射光谱的获得
11.3 瑞利和拉曼散射光对荧光测量的影响
11.4 共振瑞利光散射光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第12章 拉曼光谱分析原理和应用
12.1 拉曼光谱基本原理
12.2 拉曼光谱的偏振和退偏
12.3 拉曼光谱新技术与新方法
12.4 拉曼光谱的典型应用
12.5 拉曼光谱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