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4-14 16:21:24
封面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战国史的重要性
二 战国史料的整理和考订
第二章 春秋战国间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 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
二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三 粮食作物、桑、麻以及漆园、果园的分布
四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五 农本理论的产生、管理农业政策的实施和农业科学的兴起
第三章 春秋战国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二 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 商业的发展和富商大贾的出现
四 城市的兴起及其发展
五 铸造货币的广泛流通和高利贷的横行
六 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商业政策的讲究
第四章 春秋战国间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一 农田制度的变革
二 各国政权的改组和改革
三 社会结构的变化
第五章 战国前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
一 魏国李悝的变法
二 赵国公仲连的改革
三 楚国吴起的变法
四 韩国申不害的改革
五 齐国邹忌的改革
六 秦国卫鞅的变法
第六章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重要制度
一 官僚制度的建立
二 中央集权官僚机构的建立
三 郡县制度的建立
四 加强统治的有关制度的创设
五 郡县征兵制度的推行和常备兵制度的建立
六 爵秩等级的规定
七 封君制的设置
八 维护统治的礼乐制度
第七章 七强并立的形势和战争规模的扩大
一 战国初期各国的疆域和少数部族的分布
二 七强并立形势的形成
三 武器的进步和战争规模的扩大以及战争方式的变化
四 战争中防御手段的进步
五 兵法的讲求和军事学的发展
六 马的外形学(相马法)的进步
第八章 合纵、连横和兼并战争的变化
一 魏和齐、秦大战以及魏、齐、秦等国陆续称王
二 张仪、公孙衍的连横、合纵和秦灭巴蜀、取汉中以及楚灭越
三 孟尝君合纵齐、韩、魏而胜楚攻秦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攻取中山及胡地
四 秦、齐、赵三强鼎立而斗争和苏秦为燕间谍而计谋破齐
五 齐灭宋、燕破齐和秦破楚及楚将庄入滇
六 秦、赵间剧战,楚灭鲁和秦灭西周以及魏攻取陶、卫
第九章 秦的统一
一 秦兼并六国和完成统一
二 秦统一的原因
三 秦始皇的完成统一
第十章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一 士的活跃和“百家争鸣”
二 墨子的天志、兼爱和尚贤学说
三 老子主张柔弱和无为的道家学说
四 道家的几个流派
五 慎到的法治、势治理论
六 曾子一派主张修身治国的儒家学说
七 孟子主张“王道”和“仁政”的儒家学说
八 黄帝书的黄老学派思想
九 《易系辞传》所阐明的“易”的哲理
十 《商君书》代表的战国晚期卫鞅一派法家思想
十一 荀子主张礼治的儒家学说
十二 韩非兼用法、术、势的法家学说
十三 重视生产、计划、法令、术数的齐法家学说
十四 鹖冠子实现“大同”的道家学说
十五 方士的医药、养生、修炼和求神仙的方技
十六 术士依托鬼神的数术
第十一章 战国时代科学和科学思想的发展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理论的探讨
二 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
三 后期墨家的朴素唯物的自然观
四 惠施含有辩证因素的自然观
五 后期墨家和后期名家关于物质构成和运动的讨论
六 阴阳五行家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解说
七 医学的发展
第十二章 战国时代文化的发展
一 文字的变革和书法的起源
二 文体的变革和文学的发展
三 艺术的发展
四 娱乐活动和武艺、体育锻炼的开展
五 改进生活的技艺的进步
六 史书的编著和史学的发展
七 古文献的整理
附录一 战国郡表
附录二 战国封君表
附录三 战国大事年表
战国大事年表中有关年代的考订
后记
杨宽著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