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8 18:25:25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 工业互联网发展简史
1.1.1 互联网
1.1.2 工业软件
1.1.3 工业网络
1.1.4 工业互联网
1.2 互联网DNS
1.2.1 域名结构
1.2.2 资源记录
1.2.3 服务器分类
1.2.4 解析流程
1.3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第二章 标识的基础知识
2.1 标识编码体系
2.1.1 GS1
2.1.2 Handle
2.1.3 OID
2.1.4 Ecode
2.1.5 VAA
2.1.6 DID
2.1.7 MA
2.2 标识编码关键要素
2.2.1 编码原则
2.2.2 已有优先
2.2.3 表现多样
2.3 标识载体
2.3.1 一维条码
2.3.2 二维码
2.3.3 射频识别码(RFID)
2.3.4 近场通信标识(NFC)
2.3.5 主动标识载体
2.4 标识语义化
2.4.1 RDF语义数据模型
2.4.2 标识数据语义化过程
2.4.3 数据描述
2.4.4 状态描述
2.4.5 上下文描述
2.4.6 数据字典
2.4.7 映射
2.4.8 语义库
2.4.9 数据语义信息示例
第三章 标识解析体系架构
3.1 总体架构
3.1.1 根节点
3.1.2 国家顶级节点
3.1.3 二级节点
3.1.4 企业节点
3.1.5 递归节点
3.1.6 托管与灾备节点
3.2 标识注册
3.2.1 注册管理
3.2.2 注册协议
3.3 标识解析
3.4 解析协议
3.4.1 权威解析协议数据包
3.4.2 权威解析协议功能
3.5 标识数据参考模型
第四章 标识解析体系部署实施
4.1 标识解析体系实施架构
4.1.1 设备层
4.1.2 边缘层
4.1.3 企业层
4.1.4 产业层
4.1.5 部署模式
4.2 二级节点
4.2.1 架构
4.2.2 命名规则
4.2.3 设计要求
4.2.4 基本功能
4.2.5 安全要求
4.2.6 部署要求
4.2.7 运营规范
4.2.8 节点对接
4.2.9 性能指标
4.3 企业节点
4.4 递归节点
第五章 标识解析体系的标准体系
5.1 整体架构标准
5.2 编码与存储标准
5.3 标识采集标准
5.4 解析标准
5.5 交互处理标准
5.6 设备与中间件标准
5.7 异构标识互操作标准
5.8 应用标准
5.9 标准制定组织架构
第六章 标识解析体系安全
6.1 安全风险
6.1.1 漏洞和威胁
6.1.2 风险
6.1.3 安全风险分析模型
6.2 安全防护
6.2.1 安全防护对象
6.2.2 接入认证
6.2.3 网络安全框架
6.3 可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