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心理理论与混龄教育
武建芬更新时间:2020-03-12 15:38:04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心理理论是儿童有效的社会认知工具。混龄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在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导致异龄交往不足或缺失,因此,很多幼儿园都尝试了混龄教育。本书旨在考察在幼儿园情境下,如何通过混龄教育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这将有助于从社会交往经验的角度来理解儿童心理理论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过程。本书大力提倡在我国幼儿园进行混龄、尤其是“间断性混龄”教育,为我国幼教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育组织模式。
品牌:浙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9-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武建芬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爱与自由:外国十大教育家经典教育理念(第二版)
本书对外国教育历史中十位教育家流传至今的永恒教育理念作出解读,以历史的、理性的视角关注每位教育家独特的贡献,同时也关注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平衡。社科18.7万字 - 会员
养育困境:孩子大脑、父母的语言与社会支持
养育孩子不能在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养育子女更为艰辛,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困难然而父母能得到的帮助常常比较有限父母都是普通人,并没有什么超能力父母孤立无援,束手无措——为什么父母为了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什么父母会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导致了父母鸡娃,给孩子带去了极大的压力和焦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小孩?……我们还要重蹈传统养育的覆辙吗?百万级畅社科17.7万字 - 会员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逻辑:基于中乐县的人类学考察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教育“城本主义”价值取向的背景下,农村教育一直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农村教育改革步履维艰。基于以上背景,本书选取位于我国西部S省的中乐县作为田野调查地点,考察了城乡教育中存在的巨大反差,并试图总结隐藏其间的制度逻辑。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变迁的论述,第二部分对致力于城乡教育均衡的政策进行了考察。社科22.1万字 - 会员
胸怀天下 敏思笃行:形势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教材参照历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要点,在深刻领会“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紧扣教学要点,结合当下国内外时事热点,采用专题式的编排结构,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按照社科10.2万字 - 会员
高等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将马克思主义美学馆与中华美育相结合,在高校开展的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本书书以古今传承、中西融合、校园内外为主线开展研究,美育课程、美育实践、美育思政于一体开展教书育人;聚焦美育与科学的辩证关系及美育与前沿技术开展美育科学研究;以传承和弘扬中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美育精神为主线开展文化传承;以美育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浸润中小学教育为目标实现社会进步。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师生美育素质教育与学习使用,也可为社科13.3万字 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书是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著作,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立德树人概述、立德树人课堂教学实践、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等相关内容。另外还论述了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还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划与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与创新做了一定的论述与研究;本书的出版可以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作为社科17.3万字- 会员
教育获得与教育流动实证研究
本书基于代际视角制订了规范完整的定量研究框架,创新构建了系统集成的定量研究思路,通过多角度的描述性分析、多模型的解释性分析和多维度的宏观分析,深入、系统地探讨了我国社会成员教育获得与教育流动的总体状况、不平等变动和影响逻辑。本书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社会成员代际教育获得与教育流动具有重要的理论阐释意义,同时,对于今后改善我国教育不平等状况、提升教育公平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社科12.9万字 - 会员
上学困难,怎么办?
本书从上不上学、是否需要休学、家长如何与老师和学校谈判、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待(包括是否要陪读)、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包括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校方应建立的态度和机制等方面,指导各相关方如何以“养育三原则”(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贵重财物)为最基本的要求,来应对儿童的上学难题。社科14万字 - 会员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例研究
本书借鉴教师学习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全面深入考察一门对外汉语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历史及教学过程,关注教师教育者与职前汉语教师两类主体,探讨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对职前汉语教师学习的促进作用。社科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