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解构金庸
陈岸峰更新时间:2020-10-28 17:19:15
最新章节:第19章 总结(2)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解构金庸》全面阐述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文思想与内容构架。一方面针对当前金庸研究之杂乱无章的现象,理清金庸武侠小说的重要概念,让读者对把握金庸的思想及其武侠小说中的重要概念有一系统化的认识;另一方面,揭示金庸创作之谜,昭示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外小说的互涉之所在。
品牌:广东人民
上架时间:2019-10-21 00:00:0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广东人民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岸峰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媒介场中基于欲望主体的文学存在方式动态研究
本书把媒介作为一个要素引入文学活动,立足于媒介场域整体考察其对文学活动产生的影响。从媒介和文学活动两个端点双向推进,使其重合点落脚于“文学活动主体”,由此媒介场域建构了文学活动主体,传统的作家主体、读者主体、批评主体等在场域中都发生了新变。进而以整体研究和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论证文学主体的主要活动即文学创作、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了文学和媒介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描绘了在文学史的长文学16.2万字 - 会员
唐宋贬谪词研究
唐宋两朝贬谪事件频发,贬谪文人众多。唐宋贬谪词不仅与贬谪诗文一同构成了贬谪文学的高潮,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唐宋文学在整个文学史上的辉煌,而且成功地构筑了词体自身的兴起、发展和蜕变。没有唐宋贬谪词,不仅词史的发展脉络无从谈起,甚至整个文学史这宏大壮阔的交响篇章也会顿然失色。本书将勾勒唐宋贬谪词的发展脉络,追溯唐宋贬谪词的文学渊源,并探析文人贬谪对唐宋词的深刻影响。文学25.9万字 - 会员
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
国家想象研究一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但尚有开拓和掘进的空间。抗战和内战的特殊语境滋生了新的文学思想和表达,也影响着此后的文学转折,四十年代庶几堪称现代文学国家想象的最重要阶段。本书将文学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考察,运用各类文献,以文史瓦证的方法,讨沦不同知识群体对新中国的认知与构想,细究文学与政治的内在联系,从而揭橥现代文学及知识分子传统的繁复面貌。文学17万字 - 会员
传统的踪迹:古典章回小说的现代承继
本书运用英国F.R.利维斯、T.S.艾略特,美国哈罗德·布鲁姆,法国雅克·德里达、朱莉娅·克里斯蒂娃、蒂费纳·萨莫瓦约,荷兰杜威·佛克马等文学理论家的著述,对“传统”“影响”“踪迹”“互文”等文学史问题进行研究阐释,不局限于现代范畴,也超越内部或外部研究视域。文学33.7万字 - 会员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生态思想研究
本书对美国生态批评第一波和第二波浪潮进行历时梳理,提取出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基础性范畴——“环境”,进而以小说、诗歌、戏剧、非虚构作品中的“显性/隐性环境文本”建构美国少数族裔“环境文本库”,从中选取代表性作家和作品,从“环境与地”“环境与性别”“环境与国界”等维度,全面系统地发掘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生态思想。文学23.1万字 - 会员
《史记》篇章连接标记研究
本书对《史记》篇章连接标记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篇章功能的角度,将《史记》篇章连接标记分为“篇章逻辑连接标记”和“篇章功能连接标记”两大类型,注重揭示不同类型的篇章连接标记在篇章信息组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考察了《史记》篇章连接标记产生、发展的情况及规律。文学17.2万字 - 会员
中国新文学史书写的发生、层累及对话(1920—1949)
本著将1920年至1949年的中国新文学史书写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是文学革命的合法性论证及“五四”文学历史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是重评“五四”文学与革命文学历史化时期,20世纪40年代是再评“五四”文学与抗战文学历史化时期。这三个时期既经历了中国新文学史书写的发生,又造成了“五四”文学、革命文学、抗战文学等不同时代文学的依次历史化。中国新文学史书写得以不断添加层累的同时,不同知识范型相文学27.2万字 - 会员
贵州民族文学生态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共六个章节。上编从学理基础、神话和民间诗歌等方面深入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古老的精神生态系统;下编从竹文化、铜鼓文化、巫傩禁忌文化、芦笙婚恋文化等方面全面分析贵州少数民族文学传承至今且依然保持活性的生态精神体系。本书借助生态批评的理论架构,挖掘和整理贵州主要世居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对其所蕴藏的生态价值进行了新的阐释,同时,突破传统的单向度研究模式,使理论与现象、主体与客体相互渗透文学23.5万字 - 会员
杜鲁门·卡波特小说研究
本书旨在以卡波特小说的早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50年代)、鼎盛期(60年代)、晚期(70至80年代)四个阶段的创作特征为研究对象,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伦理学、心理学、新历史主义批评、消费主义等理论,对四个阶段代表作品和小说的总体创作特征进行解读,试图以独特的视角来呈现卡波特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该书既是卡波特小说的学术研究专著,也是介绍卡波特其人其作的入门读物。文学16.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朱英诞诗歌研究
朱英诞作为京派文人群中一位代表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批评是一份有待开发的宝贵现代诗学资源。本书按照朱英诞诗歌综论与专题论、朱英诞诗歌与中外诗歌传统比较论、朱英诞诗歌理论与批评研究三个部分,分别探讨了朱英诞现代诗歌的意象、理趣、风格特征,朱英诞现代诗与古代山水诗传统、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艺术的关系,朱英诞诗歌理论批评,朱英诞旧体诗文化心理与形式特征。较系统性阐释了朱英诞诗歌与古为新、传统与现代更新至:第20章 注释 - 会员
德国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主要是围绕德国文学思潮中的相关主题展开的系列论述,具体论题主要包括:“接受美学”的创立与文学研究范围的扩大;“美学解放”与现实主义定义的更新;古典文学理论的坚守与新型审美意识的觉醒;艺术思维的革故与文学实践的创新;德国文学研究与翻译问题等。作者回到德国文学发展演进的历史语境中,通过对相关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解读深化对相关文学思潮、艺术潮流的分析,有助于读者对相关文学和艺术思潮发展脉络及其在文更新至:第46章 注释 - 会员
阐释的边界:一个文学理论关键命题的探究
在文学理论中,“阐释的边界”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命题,它以阐释的客观性和意义的确定性为核心,在不确定性思潮泛滥的当下被不断激活;它不同于独断专行的法则或律令,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路径和方法论取向,不断涉入更广阔的文化精神领域。本书从概念内涵、历史谱系、建构路径、本体形态、实践策略等不同向度切入,对文学阐释的“边界”问题加以深入分析,由此展开对当代文学理论乃至文化生态的批判性反思和话语重估。本书的目标,更新至:第33章 注释 - 会员
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王尔德童话研究
本书是国内首部王尔德童话研究方面的专著,概括了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时期的童话特征,系统研究了王尔德童话的创作动因、主题、文学形象和叙事艺术。作者认为王尔德是西方童话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过程中的代表性童话作家,其作品体现了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分野,在西方童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更新至:第26章 注释 - 会员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
本专著以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重回历史现场”的姿态,在深入挖掘评奖史料、展开理论思辩的基础上,将研究视野伸向整个20世纪的文学评奖活动之中,既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历史源起”研究的诸多学术空白,又在质疑学界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对理论偏误进行了“纠偏”;既对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演进、修正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又对文学理论27.5万字 - 会员
聚焦研究:多重叙事媒介中的聚焦呈现
《聚焦研究》梳理了叙事学的核心概念“聚焦”的产生及发展,根据不同文学时代媒介载体的变化,以多个文本分析为基础,探究与聚焦相关的叙述特征,并认为聚焦类型的变化集中反映了人类思维、认知的发展以及技术革新对叙述方式产生的影响。文学理论17.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