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民法典与罗马法
徐国栋更新时间:2023-08-04 19:05:26
最新章节:六、结论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民法典与罗马法》一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民法典,由“穿过新冠肺炎危机入典的《民法总则》”“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纯粹法律行为的罗马法起源和比较法研究”“《民法典》不采用债法总则的本国立法史和比较法依据”等12篇论文组成;第二部分罗马法,由“《学说汇纂》38位作者的籍贯与罗马法的文化身份”“当自由遭遇皇库利益以及其他利益——为保全自由而判给遗产制度研究”“罗马法中的客体作伪型诈骗罪向后世的主体作伪型诈骗罪的演变”等6篇论文组成。本书核心部分是“中国民法典的罗马法基础”,也是作者研究成果最集中的部分,即从罗马法出发,深入研究我国《民法典》有关条文的来由、比较法状况以及司法适用建议等。书中指出民法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历史问题并发源于罗马法,离开了历史背景,对《民法典》有关条文的理解就会陷入想当然的结论。研究罗马法历史,研究罗马法中各种法条内容,是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需求,如何理解《民法典》条文规定,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书作者的18篇论文都朝这个方向做出了努力。
品牌:清华大学
上架时间:2021-12-01 00:00:0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清华大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徐国栋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行政法基本原则及其适用研究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行政法定原则及其适用、法律优先原则及其适用、比例原则及其适用、正当程序原则及其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及其适用。法律39.2万字 - 会员
中国法治现代化报告(2019)
本书由江苏省首批重点新型高端智库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组织编撰,是专注于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领域重要问题的连续性研究报告。全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重点围绕法治中国发展战略、科学民主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改革、法治社会建设、区域法治发展、中国法治国情调研等方面展开研究。问题导向、实证分析和咨政建言是本书的鲜明特点。法律30万字 - 会员
信息网络犯罪规制的预防转向与限度
本书以预防刑法为理论基础,在刑法观念层面以保障社会发展的消极自由为导向调节预防刑法观,以比例原则作为信息网络犯罪规制预防转向的政策限度,以权利本位的法益概念作为其实质限度,以与法益具备规范连接、定型化的构成要件行为作为其形式限度,以消极责任原则指导下的刑事归责路径作为其责任限度,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化解‘法益侵害社会化与刑事责任个别化’间的冲突”这一时代理论命题,完成了“以类罪反思理论变更,以理论指法律23.4万字 - 会员
环境刑事司法效能论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数据形成与数据库建设。第一模块对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我国环境刑事司法的历史考察,对司法效能、环境司法效能、环境司法目的、环境刑事司法效能的定位等。第二模块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适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对环保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在环境司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法与法律7.7万字 行政法基础理论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法学获得长足发展,为行政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行政诉讼法》,确立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机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随后,《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一系列行政法律陆续颁布实施,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用法治护航经济行稳法律19.3万字- 会员
生态文明刑法保障论
本书以生态法益思想为主线,以污染环境罪为主要分析标的,研究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刑法机制,生态环境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生态环境犯罪的治理等问题。法律12.7万字 - 会员
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2022)
本书包含1个总报告、6个领域(即体育立法、体育行政、体育组织、体育赛事、体育纠纷解决、体育法学研究)的分报告以及附录。其中总报告主要从宏观层面介绍中国体育法治2022年的发展概况,具体包括立法概况、法治实施概况、法治监督概况以及法治保障概况。法律22万字 - 会员
北外法学(2019年第2期/总第2期)
《北外法学》是一本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主办,面向法学所有专业,突出国际法、国别法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设有国际法与区域治理、知识产权、中东欧国家法律研究、东南亚南亚法律研究、西亚北非法律研究、独联体法律研究、中国法律前沿等栏目。本书为总第2期,共包括15篇文章,分为理论与权利研究,刑事法研究,民商及网络法研究,国际法与国别法研究四个栏目。法律20.3万字 - 会员
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与优化路径
本书把司法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模型放到司法回应社会之“诉求-回应”的互动关系性视角下加以审视,并且以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和优化路径作为思考的两个基点,同时以司法的社会回应性与司法的自治性之关系处理为中心线索,贯穿全书,试图建构出司法回应社会的基本理论架构,并以此为分析框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个案来深描出司法回应社会的现实样态。法律1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