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王夫人听了这话,心中有些不乐意了说道:“娘娘这话就差远了,黛玉原先是官家姑娘,可是你林姑父去世后,她也只是一般民间小姐了,只怕是地位还不如你宝钗妹妹的,做小也不辱没她的。”
元妃没入宫之前是知道姑妈和母亲之前的过结,想来就是母亲想利用这次机会来羞辱姑妈。可姑妈待自己一直都很好,自己断断不能做出这对不起姑妈的事来。而且姑父虽去世,可他是在任上走的。按国法,黛玉的婚事皇家是可能做主的。怎么能让她做小。
元妃本想着不愿让母亲失望,可母亲这次想得也太过分了些,元妃说道:“既然祖母想让宝玉娶宝钗为妻,稍后我会有口谕的。只是黛玉妹妹的事还请母亲不要再提了。”
王夫人见元妃如此拒绝,还想说些什么,元妃不想再听王夫人的话了,便请王夫人先出宫。自己要去皇后宫里的。王夫人一听元妃要去皇后宫里,也不敢久呆了,只得行礼告退。临走前还是让元妃按自己的意思去做。元妃无奈只得敷衍了几句。
元妃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心里微微地叹着气。抱琴在旁边劝道:“娘娘也不要太过忧心了。还是去皇后宫里向皇后说一声吧。”元妃点点头,回到内宫里换了件衣服,这才扶着抱琴向皇后的坤仪宫走去。
到了皇后的宫里,皇后想着元妃早上刚来,怎么这会子又来了?元妃先向皇后行礼后,皇后请她坐下后。问道:“元妃为何现在来我这里?”
元妃说道:“启禀娘娘。刚才家母进宫之时,说起舍弟的婚事来。”皇后一听有点兴趣地问道:“噢?没想到元妃的弟弟都到了成亲的年龄了,不知选的是哪家的千金呀?”
元妃说道:“皇后取笑了,家母选的是我的表妹薛宝钗。”皇后听了这个名字,略想了想才问道:“薛宝钗?既姓薛会不会紫薇舍人之后,现为皇商的薛家?”
元妃说道:“正是。”皇后有些怀疑地说道:“怎么选商人之后呢?”元妃说道:“我这个表妹因为待选女官,所以来京时就在我们家中住下了。”
皇后听到这里,心里暗暗过了一遍,待选之人中有没有叫薛宝钗的。想了片刻才想到,是有一位姑娘姓薛,但皇上不想再选四大家族中的女子入宫,这才摞下去了。
皇后了然地点点头说道:“不错,是有这个姓薛的姑娘,怎么你母亲看上了?”
元妃点点头,说道:“母亲看这个表妹平日里总是劝我那个不长进的弟弟读书。所以心里也十分欢喜,这才进宫想有个面子,让我做个媒。”
皇后明白了今天元妃的母亲进宫想讨口谕了,心里也不免对元妃的行为暗暗点头。元妃素来在宫里也不着惹事非。很会做人。但别人也休想给她下套。这种人的确适合在宫里生存呀。
皇后说道:“既然这样,那妹妹就成人之美吧。”元妃一听皇后答应了,便点头说道:“臣妾多谢皇后姐姐了。臣妾这就告辞了。”皇后点点头说道:“本宫就先恭喜你了。”元妃连称不敢,这才行礼告退。
等元妃走了不久,皇上也下朝来到皇后这里了。皇后见皇上过来,急忙从凤座起身,向皇上行礼,问道:“下朝了?今天见皇上气色可不错呀。想来没人为难皇上的。”
皇上也无奈地说道:“谢皇后吉言了。今日朝中果然是风平浪静的。”皇后轻笑出声。对云霜说道:“去御书房请几位皇子过来,就说他们的父皇今天心情好,可以来请安了。”
云霜笑着答应了下来。就去传话了。皇上更加头疼地望着皇后说道:“皇后说得真好呀。就连朕都没想到。”皇后笑道:“皇上整日里忙着国家大事,这些小事还是让臣妾来做吧。”
皇上咬牙切齿地说道:“还是皇后善解人意。”皇后听了直笑,却也不答话了。只吩咐轻云端来好茶让皇上下火。
过了一会儿,皇子们都来到了坤仪宫,给皇上皇后请安。皇上和颜悦色地问了几位皇子的功课,可巧这几位皇子都应答得体,皇上更高兴了,也赏了这几位皇子。让他们一起用膳。
用膳过后,几位皇子都行礼退下,皇上也陪着皇后来到了内殿。皇后对皇上讲了元妃的弟弟要娶薛家姑娘为妻的事。皇上沉吟片刻说道:“也罢,就让他们结亲吧,那薛家家底早败,贾家只怕也落不得什么好处。”
皇后点头说道:“我已经允许元妃传谕了。”皇上点头说道:“一切你做主就是了。”
元妃回到自己宫里,让夏太监出宫传谕。夏太监来到贾府后,到了贾母的正房,宣了元妃的谕旨。贾母让贾政在外款待。贾政听闻是薛家,心里有些疑惑。那薛宝钗是商家之后,怎能娶她呢?可是王夫人也总在自己耳边说薛宝钗如何贤惠,所以贾政想想宝玉平日里总是不爱读书上进,如果能让宝钗时常劝着也不错。也就任由王夫人安排。
而王夫人听后也有些不满,本来给元春说的好好的,让把黛玉也许配给宝玉做二房,可是这谕旨里却没有。这要是宝玉知道了,岂不要怪自己吗?等到下次入宫时一定要问问才是。
贾母却很心满意足,唯今之计就只有瞒着这个两人了。凤姐因为早已知晓,便在夏太监走后,吩咐众丫头、婆子不能将消息外露,一律都说是宝二爷娶的是姑娘。众人慑于凤姐的厉害,纷纷答应了。
只有邢夫人听了有些不齿贾母的行为。但凤姐对她使眼色,让她不要露出来。邢夫人明白这其中的厉害所以也不作声。
等邢夫人回了院子后,凤姐也指了个事退了下来,来到邢夫人的房中,给邢夫人细细地说了这其中所发生的事。邢夫人听后叹道:“用了外甥女的银子,却做这样的事,这家何曾到了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