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到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 (3)

因此,这样的处境对佩德拉里亚斯来说,是令人不快的。他肩负着双重的使命,一方面,要追究叛乱者巴尔沃亚驱赶前任的总督的责任,倘若能证明其确实有罪,那么就将他逮捕归案,要是不能,就证明他无罪;另一方面呢,他又担负着去找到南海的使命。但是,当他换乘的小船,刚一靠岸,他马上就知道了,巴尔沃亚已亲自完成了这一伟大的行动,正是这个他打算审讯的叛乱者,已经庆祝过佩德拉里亚斯所渴盼的凯旋。自发现美洲以来,巴尔沃亚为西班牙朝廷作出了最伟大的贡献。很明显,他现在必须礼貌地向他问候,满怀热情地向他祝贺,而不可能把这样一个人像一个恶劣的罪犯一样送上断头台。不过,从此时此刻起,巴尔沃亚事实上已经失败了。

佩德拉里亚斯现在永远都不会原谅巴尔沃亚独自完成了这一伟大的行动,在他看来,这本是派他来实现的行动,而且这行动肯定会给他带来流芳千古的巨大荣誉。所以,尽管他不得不把对巴尔沃亚的仇恨隐藏起来,以便不过早地去激怒这些殖民者。他把追究责任的事没有限期的拖延,为了制造一种和平的假象,他甚至把自己留在西班牙的亲生女儿,许配给了大家的英雄——巴尔沃亚。但是,这并不表示他对巴尔沃亚的仇恨和嫉妒有分毫的减少,而只会继续增加。

现在,巴尔沃亚所完成的伟大业绩,所有的西班牙人都知道了。从西班牙已送来了一张委任状,给这个从前的叛乱者补授一个适当的头衔,也同样任命他为总督。佩德拉里亚斯被告知,凡遇到重大事情都必须同巴尔沃亚商量。然而,一山难容二虎,对这一片土地来说,两个总督毕竟是太多了。其中必然要有一个屈服,或者有一个最后垮台。巴尔沃亚有很强的危机感,他感觉到自己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不幸,因为军权和司法权都掌握在佩德拉里亚斯手中,于是,他打算再一次到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因为他成功且出色地完成了第一次这样的尝试。他请求佩德拉里亚斯赞同他装备一支远征队,到南海沿岸去探察,占领它周围的广阔土地。不过,这个老叛乱者有着自己的秘密意图,他横跨大海,去到那彼岸,是为了摆脱这里的一切监视与束缚,他要建立起自己的一支舰队,要使自己成为那一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并且一旦时机成熟,就去征服传说中新世界的黄金国——秘鲁。佩德拉里亚斯倒是爽快地同意了,倘若巴尔沃亚在这次行动中丧了命,这样岂不更好;即便他获得了成功,那么以后也有充足的时间,再将这个非常热衷功名的人置于死地。

就这样,巴尔沃亚又开始了他新的征程,以求在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求新的庇护。也许,相较第一次行动而言,他这第二次行动将更加辉煌,但是,尽管历史总是眷顾有所成就的人,这第二次行动在历史上却无法享受到如同第一次的荣耀。在这一次横越地峡的时候,巴尔沃亚不仅带着自己的大队人马,而且还要上千名土著人拉着木材、木板、船帆、铁锚和四艘双桅帆船用的绞盘,随着队伍翻山越岭,因为他计划到了山那边以后,首先建立起一支舰队,然后才能去征服所有沿岸地区,以及那些盛产珍珠的岛屿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秘鲁。可是这一次,命运却不再眷顾这个勇敢的冒险者,新挫折接二连三地而来。在穿过潮湿闷热的热带灌木丛时,蠹虫把木材蛀毁了;到达以后发现木板已全部腐朽,不能再使用。

但巴尔沃亚没有气馁,在巴拿马海湾,他让人砍下新的木料、锯成新的木板。真正的奇迹可是由才干创造的。眼看着就要成功了:第一批双桅帆船已经建造好了,只准备在太平洋上航行了。然而,突然之间,竣工的船只所停泊的河流洪水暴发,这些造好的船都被冲走了,并被撞击得支离破碎。巴尔沃亚只好第三次重新开始。终于又建成了两艘双桅帆船。再建成两三艘这样的船,他就可以出发了,去占领那个印第安人酋长用一只伸开的手指着的南方以及那块至从他第一次听到那诱人的名字“皮鲁”之后就魂牵梦绕的土地。现在,只缺几个英勇彪悍的军官和一支装备精良的后备部队,他就完全可以去建立自己的王国了。倘若再有几个月的时间,倘若一点好运气能稍微配合一下他胸中的这个大胆计划,那么,世界历史上战胜印加人、征服秘鲁的就是巴尔沃亚,而不是后来的皮萨罗了。

然而,命运即使对她最喜爱的宠儿也不会一直眷顾。众神已经保佑这个不能永生的人完成了一项不朽的事业,之后,再也没有保佑过他。

最后的毁灭

巴尔沃亚有着极其坚强的毅力,正当他坚定地实施自己的宏伟计划时,不幸在悄然滋长。正是这个大胆计划所取得的成功,给自己招来了危险。佩德拉里亚斯的猜忌目光从没有停止地注视着自己这个下属的意图。或许是由于叛徒的出卖,他得到了情报,了解到巴尔沃亚正野心勃勃地建立自己的统治;或许纯粹是出于嫉妒,担心这个从前的叛乱者再一次获得成功。总之,他突然给巴尔沃亚寄去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中说,希望巴尔沃亚最终开始远征之前最好回到阿克拉,也就是达连附近的一座城市,两人再好好商谈一次。巴尔沃亚幻想进一步从佩德拉里亚斯那里得到兵力支援,于是,按照信上的邀请即刻返回。在城门外一小队士兵迈着正步向他走去,看上去像是迎接他似的。他高兴地急忙朝他们大步走去,为的是要去拥抱他们的队长弗朗西斯科·皮萨罗,这可是他多年的战友、发现南海时的同伴、自己信赖的朋友。

但是,皮萨罗的手却重重按在了他的肩上,并宣布他已被捕。皮萨罗也渴望着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也渴望着能去征服那黄金之国,因此,当他知道要干掉如此一个任意妄为的拦路人时,心里可并没有不乐意。在佩德拉里亚斯总督的主持下,这场所谓叛乱的审判的开始了,显然,这次巴尔沃亚难逃不公正的判决。几天之后,巴尔沃亚和他自己几个最忠实的伙伴一起被送上了断头台。只见刽子手的刀斧一闪,巴尔沃亚的头颅滚落到地上,那头颅上的眼睛在一秒钟之内永远地闭上了,这是人类第一双同时看到过环抱我们地球两大洋的眼睛。

二、拜占庭的悲剧

欧洲历史的新纪元

1453年5月29日

野心勃勃的苏丹

1451年2月5日,二十一岁的穆罕默德,也就是苏丹穆拉德二世(奥斯曼土耳其最高统治者成为苏丹。)的长子收到一位密使的报告:他的父亲已经去世。这位精明且果断的皇太子丝毫没有同自己的大臣和谋士商量,就一跃跨上自己乘骑中那匹最满意的马,策马扬鞭,骑着这匹纯种良马一鼓作气跑完一百二十里,从小亚细亚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并且立刻乘船渡海,来到欧洲一岸的加利波利(加利波利,地名,现在的土耳其的盖利博卢半岛。奥斯曼土耳其人于1354年,跨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这里,之后成为进攻色雷斯的前沿阵地)。这时,他才向自己的亲信们吐露父王逝世的消息。为了防止其他任何人染指王位,他调遣了一支精锐之师,带到亚得里亚堡。事实上,他在那里没有遭遇任何的反对,就被大家确认为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随即进行了第一项政治行动,为了预先清除掉所有的嫡血竞争对手,他派人把自己还未成年的亲弟弟淹死在浴池里,接着又立刻害死了那个被他逼着去干这件事的凶手。穆罕默德那种无所顾忌的魄力,简直令人可怕,同时,也可以看出他诡计多端、冷酷残忍的性格。

这样一个年轻、狂热、热衷于功名的穆罕默德开始了他的时代,从此他取代了颇为稳重的穆拉德而成为土耳其人的苏丹。拜占庭人听到这个消息惊恐万分。因为上百名密探获得的消息称,这个狼子野心的家伙曾经发誓要占领这座世界古都,他虽然很年轻,却不舍昼夜地在谋划着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毕生计划;同时所有的消息又都一致声称:这位土耳其新君主除了野心之外,还具有杰出的军事和外交才能。

穆罕默德具有双重秉性,一方面他虔诚热情,另一方面他又残忍阴险;一方面他是个学识渊博、爱好艺术、能用拉丁文阅读凯撒大帝和其他罗马伟人传记的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杀人不眨眼、歹毒的人。他漂亮的眼睛总是弥漫着一缕忧郁的神情,鼻子尖尖的,犹如鹰爪,从他的外貌来看,你可以觉得他像一个永不知疲倦的工人,又可以觉得他像一个不惧死的士兵,但更像一个头脑清晰、寡廉鲜耻的外交家。而现在,所有这些危险的力量都聚集到同一个理想,即要远远超越他的祖父巴耶塞特一世和父亲穆拉德二世所建立的功绩,这两人曾使土耳其国家新兴起来,并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第一次教训了欧洲。不过,大家都清楚并且都已感觉到这一点,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占领拜占庭城——这颗留在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都曾是东罗马帝国的英明君主。)皇冠上的最后珍宝。

实际上,对一个决心如此坚毅的人来说,这颗珍宝唾手可得,没有任何阻碍的了。当年,拜占庭帝国全盛时期,即东罗马帝国幅员辽阔,横跨欧亚非三洲,从波斯一直延伸到阿尔卑斯山脉,再从另一方向扩展到亚洲的沙漠地带,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恐怕也无法穿越全境,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可是现在,只要走上三个小时,就能轻松地逛遍整个国家。当年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如今只可怜巴巴地留下一个没有国土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即君士坦丁之城、古代的拜占庭,就好像一个没有躯体的脑袋;况且,如今属于东罗马皇帝的,也早已不是昔日的拜占庭城,仅仅只限于市区一部分,而城郊的加拉太已陷入热那亚人的手中,城墙以外的全部土地也都已经被土耳其人占领。仅有这样一块弹丸之地是属于这最后一位皇帝的帝国。人们现在称之为拜占庭的,只不过是巨大城墙之内的环绕着教堂、宫殿和一排排屋宇的狭小天地。

由于遭到十字军的大肆劫掠和毁坏,拜占庭城早已元气大伤;兵灾、瘟疫使得城内人口连年骤减,更因需要常年不断地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犯而疲惫不堪,还有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使得内部四分五裂。这样一种景况面临一个早已用金盔铁甲全副武装起来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包围着自己的敌人,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力抵抗。它不仅缺乏人员,而且缺乏勇气。拜占庭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三(君士坦丁十三,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在拜占庭陷落的时候战死。)的宝座已岌岌可危。他的皇冠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但是,已被土耳其人团团包围的拜占庭,正因为它集中了整个西方世界几千年来古老的共同文化而被奉为圣地,对欧洲来说,拜占庭城是荣誉的象征。因此,这个东方的最后的、并且已在土崩瓦解的堡垒,需要统一的基督教世界共同来保卫,只有这样,东罗马帝国最后和最富丽堂皇的东正教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公元532—537年),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1453年后,转变成供奉安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才能作为信仰基督的教堂而持续存在。

君士坦丁十三马上认清了这种局面和危险。穆罕默德二世满口和平的言论并不能让他安心。他整日惴惴不安,这种心情人们完全可以理解。同时,他向意大利、向威尼斯、向热那亚、向教皇派去一个又一个的使节,恳请他们派来战船和士兵援助。然而罗马犹豫不决,威尼斯也是踌躇不定。东派教会和西派教会之间那种古老的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至今依然存在。希腊正教敌视罗马公教。希腊正教的牧师不愿承认罗马教皇是最高牧师。土耳其人带来的危险,促使两教会在斐拉拉和佛罗伦萨的两次宗教会议上决定重新统一,作为统一的条件,也就是保证支持拜占庭反对土耳其人的斗争。但是,当拜占庭面临的危险,刚刚不那么迫在眉睫时,希腊教的一些教会又都不再承认条约。现在,穆罕默德二世已经成为苏丹,危急的形势,迫使东正教会不得不妥协,拜占庭一方面向罗马送去消息,表示自己愿意顺从,同时请求紧急支援。于是,一艘帆船带来了罗马教皇的使节,西方两个教会和解,不过有一件隆重的事,他要顺利完成,并且向全世界宣布:谁进攻拜占庭,谁就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宣战。紧接着,一艘艘大战船,开始配备士兵和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