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不加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超越计划的渴望(1)

即使渴望落空,感觉到渴望的痛苦依然是甜蜜的。

—泰戈尔

1. 快乐盛宴上的骷髅

“可是,”有人带着目空一切的态度说,“一天24个小时的目标是什么?一天24小时都活着?这对我来说毫无困难可言。我在完成要做的事情之外,仍有时间去参加报纸上的有奖竞猜。我清楚地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在这有限的24个小时里使自己感到满足,这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一件事。”

亲爱的朋友,我要对您表达我由衷的敬意。您正是我40年来一直渴望寻找的那种人。您能否把您的姓名和地址告知于我,如果您愿意教我怎么做,请对我说明我应该需要出一个什么样的价钱。我是没有资格再向您说教了,相反,您应当给我来讲讲道理。热切地希望您能前来!我很确信,像您这样的人肯定是存在的,而我未能与您谋面实在是我的莫大损失。但是,在您出现以前,我还是会怀着痛苦与我的伙伴们继续这样讲下去:无数的灵魂都被碌碌无为的感觉所困扰,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他们依旧没有将生活纳入恰当有序的运转轨道上来。

仔细分析这种感觉,我们可以把其中主要的部分归结为一种不安、期待、向往和一腔抱负。它是接连不断的痛苦的源头,它就像在快乐盛宴上出现的骷髅,将我们的快乐打碎,然后再把我们推进痛苦的深渊。在剧院看戏的时候我们哈哈大笑,但在幕与幕之间切换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向我们伸出干枯的手指。为赶上末班车我们狂奔不已,而当我们久久地站在月台上,身上的汗早就风干的时候,末班车还没有来,这时它就拖着一身的枯骨在我们身边不断地问着同样一个问题:“噢,你用你的青春做过些什么?你的岁月都到哪儿去了?”你可能会坚持说,这种不断的向往、渴望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对,的确是这样的!

但是,凡事均有度。一个人去圣地麦加,他的意识就会告诉他应当去麦加。他动身起程了,可能是由旅行社帮忙,也可能是一个人独行;他很可能永远都无法到达麦加,可能在还没到塞得港的时候就已经被淹死了;也可能已经在红海岸边无声无息地腐烂了;他的愿望可能永远都无法实现,未完成的志向将会困扰他终生。但他受到的折磨和某些想要去麦加却从未离开过布里克斯顿的人所受到的折磨绝不相同。

离开布里克斯顿确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因为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离开过布里克斯顿。我们甚至没有从拉德盖特马戏团打车,去旅行社询问配有导游的旅行要多少钱。我们给自己的唯一借口就是一天只有24个小时。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一下这种令人迷茫不安的感觉,可能就会看到,这种不安其实来自于一种僵化的观念—我们应当在忠诚地遵守道德准则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做一些额外的事情。受各种成文、不成文的行为准则所约束,我们有责任使我们自身和家庭都生活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偿还债务、适当储蓄、提高生活效率,从而生活得更成功、更幸福。要将这样的目标化为现实绝对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是一个极少有人能完成的任务!一个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任务!然而,若我们偶尔能够胜利完成任务,我们仍不会满足,那个骷髅会无时无刻不困扰着我们。

即使我们明白,这项任务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继续下去,根本无法顺利完成。但我们仍然觉得,虽然我们的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但如果再让自己做更多事情,那么我们的不满足感就可能会相对少一些。

这不仅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事实。对那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超越的人来说,在日常计划之外取得更多的成就是他们共同的渴望。

除非付出努力来满足内心的这种渴望,否则,付出努力满足它之前,焦灼不安的感觉每时每刻都会来扰乱你内心的平静。这种的渴望有很多的名称,在此就不一一列出。可以说它是人类共有的求知欲,这种渴望如此强烈,以致人们将整个生命都用于系统地学习知识;受此驱使,人们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计划来吸收更多的知识。甚至连赫伯特斯宾塞—我印象中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都在求知欲的推动下,从未停止过对知识的求索。

我猜想,在有意识地生活着的大部分人心中,也就是在那些对智慧抱有好奇心的人心中,超越正常计划的抱负已经在文学领域初见端倪。他们愿意参与阅读课程。的确,他们正变得越来越有文学修养。但我需要指出的是,文学绝不能涵盖全部的知识领域,困扰人们的那种不断要求自我完善的渴求,那种不断用知识丰富自我的渴求也完全可以用文学之外的其他方式来满足。

2. 实现目标的四要素

不管任何时代,内心的渴望驱使着人们去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然而,“实现”,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本书中的“实现”指的是借助四要素获得工作中成功的能力。这四要素包括做事有条理、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效率和提高有效性。

做一个有条理的人

“做一个有条理的人”这句话鼓舞了一些人,同时也引起了另一些人的忧虑。职业人士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做事有条理,有能力将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

2.做事缺乏条理性,即使有条理性,旁人也无法看出来。

做事有没有条理性与道德水平无关,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长期以来做事都缺乏条理,你仍然是一个好人,当然,除非你忘记给你的猫喂食,那样你就会被认为是恶人。历史上一些最伟大的天才往往也缺乏条理性。做事有条理本身并不能保证你的成功。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那些能够轻松地完成工作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设想一下,一场缺乏协调的竞选活动,一项没有明确进度安排的工程,或者是一家入院手续杂乱无章的医院,结果会是怎样?候选人会输,工程会超预算,至于医院—最好别去那儿。

对个人来说,做事缺乏条理会让一个人浪费时间、金钱、甚至失去同事的尊重(否则这些人很乐意提供帮助)。如果这一直以来是你的一个缺点,那么我在这儿提出的建议将会为你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帮助。

组织能力是基础

如果油箱里只有几加仑的汽油,你就不可能指望能开着车行驶300英里。同样,如果在通往事业成功的四要素中有一项是你的弱项,你的职业能力就会受到限制。现在,我们来说说其中之一的组织能力。

通常,组织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逐渐培养而成的。当你试图使自己变得有组织能力,是不是很快就放弃,觉得没有希望了?要想获得并保持这种能力,关键在于付出努力。努力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你的工作有多久处于无条理状态。对大多数职业人士来说,相当于3个周末的时间应该够多了。

爱整洁和做事有条理并不是一回事。只要你知道东西放在哪,并能轻易拿到,就不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把自己变得有条理性呢?出于某种原因,他们以一种恐惧的眼神看待条理性。就像一些土著认为照片会抓走他们的灵魂一样,这些人认为变得有条理会剥夺他们本质的一些东西,于是很紧张。

尽管你知道该清理房间了,仍然会有许多阻碍你的陷阱。以下就是常见的几种:

1.“我本来是打算……”如果这是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么你最好把如何使自己变得有条理性作为你一生中的头等大事。

2.“我组织能力一向很差。”好的,没关系!可以原谅。组织能力强和组织能力差的人的区别在于,组织能力强的人明白培养这一能力需要付出努力,而差的人则相信“不知道什么原因,事情变得乱七八糟,失去了控制”。

3.“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始。”那么,请接着读下去。

4.“我还有许多其他要忙的事情。”当然,你很忙,你直到退休前都会很忙。一旦你变得有条理性,那些你要忙的“其他事情”会更直接地帮助你完成你想要完成的事。

5.“整理太花时间了。”最初,它会花大约三个周末的时间。再想想你那些因为杂乱无章而浪费的时间吧。

6.“我不觉得这有任何意义。”你工作中的许多方面都已经整理好了,现在,你只是需要多走几步,提高你获得成功的能力。

7.“我感到紧张,我觉得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扔掉没用的文件和废纸、创造更多的空间,这本身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要认为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是浪费时间

有时,你觉得为了使自己变得有条理性而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浪费。毕竟,如果自己已经落后,而又有许多事情等着去完成,聪明的办法不是应该一头钻进去处理那些事吗?其实并非如此。在很多情况下,你需要减速才能加速。

缓一缓,给自己一个整理思绪的机会,想出一个更连贯的计划,深呼吸、喝杯茶,重新开始。

管理好你的时间

在工作中更好地管理你的时间是取得成功的四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在拿起这本书之前,你曾经读过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管理时间最大的诀窍就是加快速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首先,你需要放慢速度,想一想如何前进。

积秒成年

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的一生到底有多少时间?而在每件事情上你又花了多少时间?

假设,你22岁大学毕业,一生中工作48年,也就是到70岁。在这48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们通常不重视,也不会认识到“积秒成年”的道理,因此,我们不怎么珍惜时间。不知你有没有这样想过:一天只花30分钟做一件事,48年累积起来就是1年!

如果你读垃圾邮件,平均每天花30分钟,那么在48年的工作时间中,你读垃圾邮件的时间一共有1年。这是多大的浪费!

琐碎小事会榨干你的工作时间。把时间浪费在细枝末节上,累积影响是惊人的:你前几年被白白消耗掉的这段时间上帝是不会再还给你了。

你知道有哪些事你应该停下来,不再继续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吗?下面有一些建议:

阅读垃圾邮件

允许那些没有重要事情的到访者的打扰

处理已经转交他人或外包出去的任务

不会说“不”

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办公室职员来说,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一直是这么几个:缺少方向、目标不稳定、计划不周详导致的危机管理等。而现在,同样让他们伤脑筋的还有电话、手机、寻呼机所带来的不断侵扰。有个人曾经这样向我诉苦:“我已经说不清有多少次谈话过程中,对方的手机一直‘嘟嘟’响,显示有新邮件,他就马上停下来回邮件。”

有些人不懂怎么说“不”,有些人则在处理重要工作上缺乏锻炼。当然,桌子、抽屉乱糟糟、书和文件堆成山、东西乱放找不到,都是做事缺乏条理的表现。

有些人不懂该怎么分派任务给别人,任何事情都想亲力亲为。能者多劳固然是件好事,但事事都揽上身则是愚蠢的行为。它带来的是更多错误、挫折和资源的不当分配。不过,幸运的是,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找到科学管理时间的办法。

效率和有效性的区别

现在,我们来看看实现成功的另外两个因素:提高效率和实现有效性。首先,我们需要区别这两个概念。

人们常常误解效率和有效性这两个概念,认为它们是同义词,可以随意替换使用。事实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打个比方,你经营一家自动化洗车行,任何一天,你都希望送来洗的车越多越好(效率),同时,每辆车都需要洗得干干净净(有效性)。

如果彻底洗好一辆车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一天只能洗很少的几辆,这对你的生意不是件好事(效率低)。同样,即使你们洗车行的洗车速度全市第一,但每辆车都洗不干净,这也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无效)。因此,效率和有效性紧密相关。

提高效率

效率用来衡量生产率,即你能多快完成一件工作。

下面是有助于提高效率的一些小窍门:

养成一套早晨能快速出门的好习惯。

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工作资料和公文包。

在中午以前回复前一天晚上的电话留言、传真和电子邮件。

电话交流时,专业而简洁。

回复邮件要清楚、简洁,争取一次成功。

缩短休息时间,但要休息好。同事顺便拜访时,不要停下手头的工作。直到工作完成后再休息。

利用空余时间完成比较简单、轻松的工作。

买个快餐,坐在办公桌前吃。但有时也需要出去透透气。

做事有始有终,一开始就要计划好,不要走回头路。

把不急于完成的工作往后挪一挪。比如,不要一有项目就立刻着手干,把不重要的一些往后推,但是要保证留下足够的时间。

每天整理、更新文件,并养成习惯。把与手头上项目无关的文件、纸条扔掉。

收集、整理会议记录,准时主持、参加会议。

尽量遵守每天的日程安排。

完成一件工作后,及时清理文件或资料,不要任它们堆积。

喝下午茶,或有意识地在午餐前处理好伤脑筋的任务,这样下午不至于筋疲力尽。

在一天工作结束前,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

下班回家前去健身,以免回家后懒得动。

必须保证有效性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许多职员都能快速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表现出极高的效率。然而,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他们手头上的工作到底有没有做的价值,他们着手进行的工作值得花费时间和心血吗?

每天,你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不管做什么事,效率固然重要,但有效性更重要。不幸的是,现在的工作环境向员工传达的信息是:动作快、干活多比结果更重要。于是他们像无头苍蝇般忙得团团转。

那些能够出色完成工作,尤其是有志于当领导的职员,知道如何把握效率和有效性之间的细微差别。他们明白,开发出一个新软件,把它推向市场是一回事,而让它在市场上有效畅销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