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出仕
如果说王璇在短短时间内,被御赐开封府举子、进士出身,还能被士人所接受。
半个月后,他给士人带来的却是惊讶,非常之惊讶。
水泥——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绝对是新鲜的称呼,岳台“子午”冶铁场出品的细粉末,竟然铺成了一条长五百丈,宽三丈的青白大路。
虽然并不长,但那光滑的路面,马车在上面竟然没有多少颠簸,引来不少人前来观看。
有眼光的商人立即判定其价值,连枢密院的人也过来观看,能人哪里都有,水泥的价值在他们眼中立即体现出来。
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王家五哥’称谓再次成了热门话题,甚至被传的神乎其神。说是王璇乃天上星宿下凡,不然能有这么大的本事,也有人借机讽刺玩物丧志。
吕从简在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王璇,要求四人合办,但他一口拒绝了,甚至是毫不犹豫地放言道:“又不是难事,日后自己开个场子挣钱就是。”
然后,新鲜出炉的传言,冯家大公子要开办义学,救助孤苦,聪明人隐约看到后面王璇的影子。
顿时间,如同火上浇油,朝野上下再起一阵波澜,有说沽名钓誉的,有说有钱没地使的。当然,也有人持论中允。
王璇对这些传言嗤之以鼻,压根不在乎赞誉还是诽谤,只要士林中有关于他的声音就可以了,何况还有一件让他兴奋,又有些拿不定主意的事情。
陈尧咨在找欧阳颖饮酒的时候,很不屑地说道:“行简兄,王子正倒是好运不断,你我都是进士及第,才当了个将作监丞和大理评事,他竟被天子两次加恩,又被授予著作佐郎的官职,马上要出知大县。”
“这有什么奇怪的,子正非池中之物。”欧阳颖对王璇的作为非常吃惊,诗词、买卖、论侧、水泥、印刷术,还不知道下次又会出现什么,简直不能用常人目光去判定,心中闪出一个念头,王璇还是人吗?
柳非烟在一旁侍酒,自家夫君和陈尧咨的对话,她是明白的,当听到陈尧咨说他家兄长对王璇赞誉时,不免有些出神,道:“原先总是没看出来,这才相信果真是鬼才。”
陈尧咨想要反驳,却找不出何合适的话,毕竟王璇拿出的诗词文章,都是一等一的,不服还不行。
欧阳颖却呵呵笑道:“不管怎样,子正要外放了,我们应该为他高兴才是。”
“的确走运!”陈尧咨淡淡一笑,他也不知怎地,就是看不惯王璇。
“要是知道王公子外放,秋雁不知会怎样。”柳非烟妙目流波,轻掩朱唇地一笑。
欧阳颖却诧异地看了看柳非烟,似笑非笑地说道:“没想到如今开封歌舞第一行首,竟是痴情女子。”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柳非烟幽怨地看了看欧阳颖,为他们各自斟上一杯酒。
“非也,流水本无意,奈何花有情。”欧阳颖淡然一笑。
等到圣旨到了外朝,王璇才惊愕地意识到自己为之谋划的人生,竟然提前到来。
虽然是很小的一步,却是真真切切的第一步——他被授予承奉郎、少府丞,知遂城县事、勾当驻泊兵马监押。
要说前面的官阶,别人还好理解,承奉郎不过是散官阶而已,没有太大意义,仅是继承前唐,不受重视。
少府丞是从八品本官,对称他赐进士出身身份而言,无可厚非。
知遂城县事是他的差遣,介于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之间的选官。
当年,宋太宗因进士及第授官太轻,其中不乏军中幕僚,造成进士科远不如前唐受士人重视。为提高进士身价,进士及第前三名全部授于监寺丞,除大州通判,其余二甲及第亦是通判或望县之上知县,三甲赐进士出身头名等同二甲。
遂城虽是中县,不到两千户,却是军事要冲,地位相当重要,知县人选非同儿戏。缘边要冲知县,往往在三甲头十名中选任,地位显而易见。
但最后一个却是匪夷所思,不要说别人,就是连王璇自己也愕然不已,当接到朝廷堂除的时候,半天回不了神,最后才说了一句:“没想到文臣统军竟由我开始!”
历史上,大宋确定以文驭武,甚至出现统兵十万收复燕山,不如进士及第,东华门跨马游街的言论,但文官身价并非一阙而就。此时,远未没有达到最高峰,甚至连高峰也不算。
如今,边关大帅仍旧由武官担任,各州县文武分离,甚至边州知州由武官担任,文官充其量是不鸟驻军将帅,却没有统驭权利。
他竟被授予勾当驻泊兵马监押,绝对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标志着以文驭武更进一个层次,而且不是好的现象。
当天,就在王旦的书房里,他面带忧虑地道:“天子以文臣统军,并非家国幸事,还望伯父能请官家收回成命。”
王旦有些不以为然,淡然道:“五哥,老夫自为官以来,不曾提携宗族一人,自然不会为你说话。官家用你,自然自有深意,不要辜负浩荡天恩。”
王璇无可奈何地笑了笑,暗付自己怎么这么傻,求王旦去给他说,话说这位伯父可是正统的文人,观念中早就根植文人治国的理念。
历史上澶渊之盟后,文臣统军格局才逐步形成,不能不说与王旦的推动大有干系,找王旦去说,岂不成了找强盗说别抢东西。
他叹了口气,说道:“看来官家没有采纳小侄策略,却又有些兴趣。”
王旦岂能听不出来王璇言外之意,他明白赵恒用心,更明白周莹、王继英等枢府大臣为何不反对。
人人心怀鬼胎,不能说而已,他深深叹了口气道:“遂城处于边地,历来是契丹必经之地,你在任上要好生为民,既然又是兵马监押,理当和杨莫州好相处。”
王璇深以为然,不能不对王旦老谋深算感到佩服,虽然王旦看不上武人,但在为人处事上的确老道圆滑。
必须和武人搭关系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完全不像那些自命读书人的迂腐大臣。
杨莫州——这不是后世家喻户晓的杨延昭嘛!(本应是杨延朗,为方便起见,还是用大家都熟悉的杨延昭,孰知宋史的书友莫怪。)
一阵子没来由的兴奋,能够真切看到小时候仅次于岳飞的英雄人物,他是非常盼望的,能够和杨家将驰骋沙场,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王旦看到王璇一脸兴奋,忽然想到王璇断言明年的战事,遂城必然成为两军交战的中心。
心中有些担忧,犹豫半响,才说道:“威虏军四战之地,此去若契丹果真来犯,你要处处小心,那里可不是开封。”
王璇感到一阵温暖,虽然王旦平时不拘言笑,对子侄还是关心的,简单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有感之下,俯身行子弟礼道:“伯父放心,小侄定不负王家声望。”
“嗯。”王旦欣慰地看着王璇,想到册子中那一条条惊人眼球的策论,心中暗付若这个侄子能够在地方历练几年,经过大风大浪,日后或许真能成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