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想出来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重新审视您的健康(1)

一、健康新概念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必须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石。

人人都想要健康,但怎样才能算是健康呢?很多人对此并不十分清楚。过去人们都认为,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那么健康到底是什么呢?常言道,体壮曰健,心怡曰康。所谓健康,就是既要身体好,也要心情好。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病,还应当包括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必须包括心理健康。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发了大量的生物新技术。科学家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广泛应用生物新技术,使得脑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结果在神经细胞膜、受体、信号蛋白和酶学等分子水平找到了心理紊乱的生理生化基础,证实心理因素不仅仅导致心理疾病,也会导致生理疾病,也就是所谓的身心疾病。与此同时,社会医学,特别是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实践和研究也提示,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特别是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躯体的感染损伤医治已经变得相对容易,问题也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却与日俱增,而且也日益严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自然寿命应当比现在的实际寿命更长,可达120~150岁。但因为疾病、创伤或心理、社会等有碍健康的不良因素影响,人们没有能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从疾病谱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恶性肿瘤、心脏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这些疾病都属于心身疾病,而且也都表现出慢性迁延的过程。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不良情绪、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占到病因的50%以上。而在这50%中,不良情绪又是最重要的因素。由此看来,要降低这些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必须对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标准很多,但是最为权威的当数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是: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向上,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责任心强;

3.善于休息,睡眠好,食欲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身材匀称,头、臂、臀等各部位动作协调;

7.眼睛明亮有神,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化脓现象;

9.头发有光泽;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可以说,心理健康对这10条均会产生影响。当然,这10条标准是对一般人而言,对不同年龄的人应有所差异,不能等同要求。

大量研究表明:人的心境的变化,不仅对心理功能造成影响,同时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人体免疫、代谢和内分泌机能,从而对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乃至于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造成影响。总之,在强调健康是生物学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的整体的概念的同时,也应当强调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石的观念。

衡量心理健康有10条标准。判定心理健康有5个要点。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提法也很多。在这里,我把制定得比较具体的标准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10条: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合理的评估;

3.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理想;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总结的能力;

7.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够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但一定是在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原则下。

此外,也有学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了判定心理健康的5个要点:

1.没有感觉和知觉方面的障碍,思维正常,记忆良好。也就是说,对事物的感知比较客观、准确,不发生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在内的错觉和虚幻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应答自如;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逻辑清晰;在说话做事时,言语有度、思维连贯,无强迫性思维和无端的敌意;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没有异常的遗忘。

2.没有情绪和意志方面的障碍。也就是说,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没有感觉过度压抑、紧张、焦虑和恐惧,也没有无端的兴奋和激动,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做事不盲目、不冲动;意志力表现异常坚强,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有抵御能力,有正确的睡眠和饮食规律,也有正确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3.没有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喜欢帮助他人,也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与家人能和睦相处,保持情感上的融洽;与新老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人为善,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

4.没有社会认知方面的障碍。对社会认识正确,在态度上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基本态度保持一致。

5.没有行为方面的障碍。没有过于压迫或冲动的意向,没有对自身和他人伤害的企图,对事物没有破坏冲动。另外,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等活动。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出了很多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尽管这些标准的提出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角度,但这些标准却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基本正常”,也就是一个人在认识问题、逻辑思维、说话办事、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处于基本正常状态之中。只要不偏离“基本正常”这条轨道,那么他的心理健康就是达标的。

二、您处于亚健康状态吗

亚健康状态是界乎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钱某,男,29岁,研究生毕业后到某研究所工作。对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等都不满意,很快就对工作丧失了兴趣,继而心烦、胸闷、多汗、倦怠无力、失眠。半年后,食量减少,体重下降5公斤。到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问题。

赵某,女,56岁。高级工程师。55岁退休后极不适应。虽然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家庭也和睦,但总是高兴不起来,有莫名的失落感。随之出现失眠、烦躁的状况,每天早晨四时到五时出汗不止。到医院检查,没有发现异常问题。

可以说,钱某和赵某的情况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按照我们判定健康的标准,他们肯定称不上健康。但是,医院检查却并未发现问题。因此,他们的状况界乎于健康和疾病之间。从专业角度讲,他们处于亚健康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的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有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的人占75%,世界卫生组织称这种过渡状态为“第三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的特征是体虚困乏、容易疲劳、失眠、休息质量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在医院经过全面系统的检查找不到肯定的病因所在。

亚健康状态泛指从健康到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包含的范围很广。与健康紧紧相邻的状态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主要表现为失眠、疲劳、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但是这些失调都比较轻微,比较容易恢复。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约占人群的25%~28%。如果这种失调向与疾病相邻的方向持续发展,则会进入亚临床状态。此时,已经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而且在40岁以上人群中的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可归纳为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等三个方面。

如果您有这些表现,您就需要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