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谦虚——使孩子的一生顺顺利利
真正的谦虚是最高的美德,也即一切美德之母。
——(英国)丁尼生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英国)莎士比亚
被人重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但稍接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
——(德国)卡尔·威特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通常用“虚怀若谷”来形容谦虚的人,形容他的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俗话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一个人开始骄傲的时候,他的人生就不会再有进展,没有进展,那必然是不断后退了。
往往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谦虚。他们很了解自己,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不会因为别人的赞叹而忘乎所以,又不会因为别人的批评而心存怨恨或一蹶不振。
谦虚的人,会耐心聆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要采纳,完全看自己的需要;傲慢的人,还没有等别人给他提意见,就会说出一大堆理由来反驳对方,此时,往往别人有再宝贵的意见,也没有心情提出来了。那么,究竟是谦虚的人吃亏了,还是骄傲的人呢?答案显而易见,是骄傲的人更不容易取得进步的机会。所以,父母如果教会孩子谦虚,孩子一生都会有“便宜”可占。
徐悲鸿在一次自己的画展上和同仁讨论着自己的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徐悲鸿的面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的一副《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的作品中,麻鸭的尾羽长而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虽然从身份上来讲,老农和画家有很大悬殊,但是,在对于麻鸭的了解,老农确实比徐悲鸿更熟悉,仅在这一方面,老农就能当徐悲鸿的老师。正是徐悲鸿的谦虚让他知道了以后该如何画麻鸭。
当孩子具备了谦虚的品质,不但会博得别人的好感,更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很多的助力,就像徐悲鸿一样;如果孩子骄傲自满,固执己见,喜欢随意评价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断彰显自己的优势的话,很可能最后只换来一声长叹:“小人嫉贤,怀才不遇啊!”其实,骄傲是人际交往中最大的障碍。有才华的人,原本就比一般人容易招来嫉妒,如果自己再傲慢一些,就会感觉到处处都是阻力。
可能没有哪个父母希望孩子的人生走入这种无奈吧?可是,当今的父母可能会质疑:一个很谦虚的孩子是否会在社会中失去竞争力,是否会错过原本属于自己的机遇呢?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说明对谦虚这个品质还不是十分了解。要知道,谦虚不是低三下四、唯唯诺诺,谦虚是不卑不亢、实事求是。当面对一个机遇,明知自己有能力,却告诉大家说:“不、不、不,我真的不行!”这不是谦虚,这是虚伪,是不敢承当。
为人父母,要真正地领会谦虚的深刻含义,从而引导孩子拥有谦虚的品质。
培养建议一:让孩子看到谦虚的父母
孩子的道德品质是从哪学的?毋庸置疑,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父母如果为人谦虚谨慎,孩子就没有学习和练习“傲慢”的机会和平台。即使孩子受到外界影响,有了自满的倾向,谦虚的父母一定会灵敏地感受到孩子的偏颇,自然会及时地引导孩子回到正轨。
那么,父母在生活中,如何才能体现谦虚呢?父母在和朋友聊天时,不随便插嘴,不说服朋友“我的观念才是对的”;当夫妻其中一方向对方提出意见时,倾听者不要以狡辩的方式反抗和掩饰;当父母在家闲聊时,不要总评论某人的缺点,或总把“某人不行”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因为这种态度就是一种傲慢。
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会时时刻刻被孩子扑捉到,他会照着父母的样子去为人处事。当然,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不要随意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尽量用平和商量的语气和孩子沟通,不要一张嘴就是埋怨。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帮忙收拾碗筷,可以说:“孩子,帮妈妈收拾一下。”而不是:“这孩子,眼睛里没有活,吃完饭了也不知道帮着收拾一下,快过来,帮忙收拾。”这样说势必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其实,父母之所以这样讲的潜台词是:“我就能看得见活,我吃完饭就知道收拾碗筷。”殊不知,这也是一种傲慢。父母“爱埋怨”的习惯,会导致孩子长大之后,一遇到自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就会心存不屑,自然说出不中听的语言,从而很难与人和睦相处。
谦虚的父母,不会总把自己对家里的一点贡献挂在嘴边,喋喋不休、夸夸其谈,生怕别人不知道。其实,这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谦虚的父母是自信的,不需要拿一些做过的事情来装点自己,因为他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所以,为人父母者,请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谦虚就成了顺气自然的事情。父母能做到谦虚,孩子也一定能做到。
培养建议二:对孩子的表扬要慎重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鼓励和肯定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鼓励和赏识的标准,一定要做到两点:一是实事求是,二是要看孩子的需要。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如果用对了对象和时机,一定会起好的作用,否则,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隐患。
一个缺乏自信、有长期失败体验的孩子,父母当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实事求是的肯定他、鼓励他。但是,如果原本已经很自信、很优秀的孩子,父母就要慎重使用赞扬的语言,尽量使孩子既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不会骄傲自满。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天才,他7、8岁时就会说6国语言并通晓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他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14岁和16岁时,分别获得哲学和法学博士学位。
他的天才是父亲培养出来的,同时,他的父亲特别注意使卡尔远离骄傲自满。卡尔因与众不同,从小就备受关注。而他的父亲,对他的赞扬是非常慎重的。他的学习一直很好,但即便学得最好的时候,父亲也只会说:“啊,不错!”。当他做了好事,父亲对他的表扬会稍进一步,会说:“好,做的好,上帝会高兴的。”但不会再过多地赞许。当他做了特别令人赞叹的好事,父亲就会亲吻他,但这种亲吻地表扬并不常有,是为了让卡尔知道父亲的吻对他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卡尔的父亲不仅不过多表扬他,同时也不让别人表扬卡尔。一遇到有人要表扬卡尔的时候,父亲都会把卡尔支开,不让他听这些会使人骄傲的言语。
有一次,有个地方的督学官听说卡尔非常优秀,想和他们父子两认识认识。父亲接受了邀请,就带着儿子去了。这位督学官向老威特提出要考考卡尔。老威特答应了,但是提出一个条件是:不管考得怎样,绝不要表扬卡尔。
于是,督学官就数学方面对卡尔进行了考试,卡尔给出的答案都令他赞叹不已,他也不由自主地表扬了卡尔。老威特就赶紧给他递眼色。接着,他给卡尔出了一道连著名数学家欧拉都不容易做出来的数学题,想难住这个小男孩
当卡尔经过思考,终于解出这道题时,督学官忍不住对老威特说:“您的儿子胜过欧拉这个大数学家了。”老威特赶快掐了一下他的手,立即说:“瞎鸟有时也能捡到豆,这也是偶然的。”
督学官也领会到老威特的意图,点着头说:“是的,是的。”然后,又小声对老威特说:“唉呀!我真佩服你的教育法。这样的教育,不管你儿子有多大的学问也绝不会骄傲。”
卡尔的父亲用不同程度对孩子表扬的方式,值得当今的父母学习。特别是不容易做到的是,当别人对孩子赞扬时,卡尔的父亲依然很警觉。所以,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很突出的时候,父母更要重点防治孩子有骄傲自满的情绪。所以说,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是走向谦虚还是骄傲。
培养建议三:帮助孩子了解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当孩子不断地看到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就很难做到谦虚。而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真正认识自己,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差异性不同,优劣势也在不同方面表现,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就像蒙蔽一只眼睛一样,无法看到全貌。而且还会在自己蒙蔽自己的过程中,越走越远,最终完全迷失方向。
这是一封母亲写给孩子的信,希望孩子可以认识自己。
“孩子,你身上有很多优点,经常得到别人的称赞,妈妈心里倍感欣慰。读经班上,授课老师见了妈妈,都说,这孩子非常优秀,上课认真,积极发言,有思想;绘画班上,老师夸你画画有灵气;周围的邻居阿姨夸你有礼貌,懂礼节。因为你的努力,妈妈感到很幸福。
但是,孩子,当别人表扬你的时候,你要明白为什么受表扬,比如,绘画班上,老师夸你有灵气,是指你的创作灵感非常新颖,但是,一定有一些方面没有别人做的好,比如:线条的流畅性,细心和认真程度,这些都是你需要提高的地方。
在读经班上,你听课认真,发言大胆,但是你周围是不是也有同学在其他方面比你强呢?想想看,你的作文是不是写得非常好,优美句子用的非常多?记东西非常准确?对待做事是不是一丝不苟?
妈妈让你想这么多,不是在批评你,而是提醒自己要时刻做一个谦虚的孩子,要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这样自己才会不断飞跃,不断成长。否则,因为别人的赞扬,只会增长傲气。古代人很早就知道,水满则溢,器满则倾。当一个人骄傲自满的时候,就不会再进步了。”
当父母面对孩子的优秀和自满时,正确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改进自己的缺点上,即使别人再怎么称赞他,他都知道自己还有不足之处,“谦虚”就成为孩子自然地流露了。
培养建议四:告诉孩子,越有作为的人越谦虚
古今中外,越是有作为的人越是谦虚。一些科学家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中,真正体会到知识无边,学海无涯。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就算用尽毕生的精力,也只能在某一个科学领域,涉猎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当人知道这个道理后,是无论如何也傲慢不起来的。
有一次,一个人问爱因斯坦:“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物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略懂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就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而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周长长,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多让孩子了解一些伟人的事迹,会启发孩子思考。他可能会想:当我知道1+1=2时,并不知道2+2=4,可当自己意识到还有3+3,4+4,5+5……时,才会明白,所知的都是有限的,还有更多的未知需要去了解、探索。
当孩子这样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傲慢”又从何而起呢?正如牛顿,虽然在力学、热学、数学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他依然告诉别人说:“我只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我还是没有发现。”
当父母不断地引导孩子进入未知的世界,孩子就会发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也就不容易傲慢了。
培养建议五:不害怕孩子受挫
当孩子很优秀,并且发展地比较顺利时,一般不容易听进别人的劝导。此时,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挫败。当孩子因为傲慢离人生的方向越来越远时,幸运的孩子一定会遇到失败,因为失败会把孩子拉回正轨。
父母无需担心和害怕,既然提前的提醒已经毫无用处,那就让孩子在现实中历练和成长吧!孩子受挫时,正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失败的孩子也想找到原因,如果父母帮孩子找到“傲慢”是真凶时,孩子会比任何时候都容易接受建议,也愿意去改,因为没有人不渴望成功。
当父母再告诉孩子,如何做就是谦虚,孩子再把这些落实在生活中时,孩子就真正体会到骄傲的坏处,谦虚的好处了。
【教子箴言】
“谦虚”是一个人开启顺利人生的金钥匙。要想使孩子获得这把钥匙,父母自己必须拥有它。父母自身的谦虚之道,是孩子学习谦虚的最佳平台。谦虚就表现在平时地言谈举止中,平日里,父母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衡量别人的不足,不以别人的过失而反衬自己的能力。父母对待孩子也应如此,孩子在父母广阔的胸怀中,无疑会感受到谦虚的魅力,和这种美德所带来的人生便利,自然会去效仿父母,做个谦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