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生气像练七伤拳——后果严重(2)

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做到据理力争、恩怨分明、保持尊严、维护人格,他就可能在多大程度上跳出“迁怒之链”,这样他既有力地遏制了强梁者的作恶,也有效地增进了人间的祥和,家庭的温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拥有了一个平和的心。

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受了委屈,或者情况已经很糟糕了,最好的办法:是去化解自己内心的不平衡。别把坏情绪传染给别人,那只会造成更坏的结果。总之,我们做人做事,要尽量注意不迁怒。

◆不生气的智慧

当有人迁怒于我们时,或者我们想迁怒别人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的内心不好受,而被迁怒的人心里会更不好受。所以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笑而过最好,自我解嘲也可以,但千万不要迁怒于人。

●愤怒是人际关系中的癌症

怒气潜藏在人心底,如毒蛇潜伏在穴中。——巴尔扎克

当一个人不顺心时,很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并有一种想将其发泄出来的强烈的冲动。比如一位男同学平时很能容人,常和同学们互相开玩笑,很少往心里去。可这天,女朋友刚刚与他分手,心里十分生气。恰巧一个不知底细的同学还像过去那样和他开玩笑,结果引起一场纷争,搞得不欢而散。

人在愤怒时,意识范围变小,考虑问题偏激,主观化严重,自控能力也随之下降。结果平时许多不起眼的小事都被无限夸大,成为爆发冲突的导火索。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人际冲突往往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导致许多有害的后果。有人比喻这种发泄愤怒的方式好像是仙人掌碰人,在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伤及自己。

在一次明星评奖时,罗素·克洛被认为极有可能再次捧走奥斯卡小金人。然而,到了领奖的前几日,却不少人发表看法说“罗素·克洛是不会得奖的,并不是因为竞争的激烈,而是因为他有着暴躁的性格和乱发脾气的习惯”。

一旦离开了摄像机,罗素·克洛简直就成了一只暴躁的狮子。他是个爱发脾气的人,虽然观众喜欢有性格的演员,可是,像罗素这样大的脾气根本没有几人能招架得住。他爱生气,生气以后就乱发脾气。

罗素·克洛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明星之一,他已经是第三次角逐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了。但最终的结果正如一些人所说的,他根本不会得奖。

事情是这样:不久前罗素·克洛获得了英国电影学会奖的最佳男主角奖,一时兴奋,在领奖时他更赋诗一首,没想到在播出时被BBC给删掉了。这下可把罗素激怒了,他对着BBC大放阙词,狠狠地发了一顿脾气,虽然后来他为自己的鲁莽行为道了歉,但却没有得到大家的原谅。他们认为罗素纵然把角色演得出神入化,可是他本人却是个脾气大得让大家都接受不了的人,所以最后取消了罗素·克洛的获奖资格。

人在不愉快的时候,往往会生气,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轻微的烦躁不安,到严重的咆哮大吼,乱摔东西,甚至丧失理智,干出愚蠢的事。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侵袭人际关系的“癌症”。

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是消极的心境,它会使人闷闷不乐,低沉阴郁,进而破坏相互间的友爱关系,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医学又告诉我们,愤怒会导致高血压、溃疡、失眠等。据统计:情绪低落,容易生气的人患癌症和神经衰弱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同生理病毒一样,愤怒是人体中的一种心理病毒,会使人重病缠身,一蹶不振。可见愤怒对人的身心有百害而无一利,是生活中的一个误区,必须尽早告别。

◆处世感悟

愤怒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而且容易动怒的人给别人的印象是非常不好的。

愤怒情绪是思维的结果,是受大脑支配的。人作为大脑的主人,应当行使权力,控制大脑,使之既能敞开思想的大门,让好的东西进来,又有理性思考选择,把那些不速之客拒之门外。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不能细想,更不能占牛角尖。与其越想越气,不如把它拒之门外,抛在脑后,以保持心境的平静。确立了这种自我意识,就能逐步地实现控制愤怒,最后达到消除它的目的。有了这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力量,遇到令人愤怒的事,就会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既然生活中有着比发火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本不动怒,为什么不采用呢?即便一时无法克制自己,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不发泄就难浇灭心中怒火,也可以通过不造成重大损害的方式来发泄。但事过之后,应该冷静地想一想,是否可以用更为健康的情感来取代使你产生愤怒的情绪,用新的思维方式支配自己,以消除那种有害于精神健康的情感,因为“怒气是昨天理智之灯的一阵风”,它会给你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如果我们真的认清了愤怒的危害,确想摆脱它的困扰,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当要动怒时,花几秒钟冷静地描述一下自己的感觉和对方感觉,以此来消气。最初的10秒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熬过了这10秒钟,愤怒便会逐渐消失。

还可以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如果我们碰到某一具体情况总是动怒,那么第一次先推迟15秒钟,然后照常发火,下一次推迟30秒钟,以后不断延长间隔时间。一旦意识到可以推迟动怒,我们便学会了自我控制,推迟也就意味着控制。经多次练习,我们最终会完全消除愤怒。

再者可强制自己写“动怒日记”,真实地记下我们发怒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就会发现,记录这一行为本身犹如警钟长鸣,它将促使我们逐渐少动怒,最后不动怒。总之,控制自己就是锻炼自己的心理平衡的能力,就是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和毅力。当我们认识到动怒不是自然的,不是人的本性时,我们便会不理会别人的言行,大胆地选择精神愉快,而不是愤怒。

◆不生气的智慧

无节制地发怒或是压制愤怒都是不适应的情绪反应,不利于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对待愤怒,健康而有数的方法是尽力化解和有分寸的表达。

●极端的愤怒就是绝望

失望虽然常常发生,但总没有绝望那么可怕。——拜伦

当一个人遭遇尴尬、侮辱、被拒绝、不公正的时候,便会产生极大的愤怒,如果反抗未果,则会变成失望,最后变成绝望。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要数屈原了。

心怀政治理想的屈原,在内政上提倡变法,主张限制贵族特权,选贤举能,发展经济;在外交上,坚持联齐抗秦的合纵政策。屈原的政治主张符合楚国的长远利益,却触动了某些贵族阶层的既得利益。在楚国内部,以上官大夫、公子兰为代表的贵族阶层,或出于妒贤嫉能,或出于维护自身政治或经济利益的目的,相继成为屈原的政敌。

公元前313年,秦国重臣张仪贿赂了楚国的一批权贵宠臣,并欺骗楚怀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给楚国。”楚怀王不顾屈原的强烈反对,与齐国断绝了关系,从而瓦解了合纵抗秦的联盟,并罢了屈原的官。

屈原很愤怒,愤怒楚怀王的昏庸。

当楚怀王知道张仪只是戏弄自己时,很生气,先后两次兴师伐秦,却因失去合作伙伴齐国的接应,被秦国打败了。此时的楚怀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屈原复出。

而此时,还是那个张仪,贿赂了楚国王后郑袖等贵族,他们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语之后,楚怀王竟与秦王结下婚姻关系。待出使齐国的屈原回来后,木已成舟。这次,屈原遭到了流放。屈原愈加愤怒。

公元前299年,秦国又攻打楚,夺取了楚国的八座城市。趁此形势,秦昭王“邀请”楚怀王在武关相会。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他力劝楚怀王不要赴会,楚怀王不听。结果,楚怀王一进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并劫往咸阳。不久,楚襄王即位。

屈原斥责公子兰不该劝楚怀王进入秦国,以致楚怀王死在秦国,又斥责公子兰不该怂恿楚襄王向秦国屈膝投降。不甘处于政治下风的公子兰向楚襄王进谗言,楚襄王听信公子兰的话,屈原便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至此,屈原愤怒到了极点。

合纵抗秦,进而统一六国,是屈原胸中的政治理想。然而,残酷的现实将这一理想撞得粉碎。如果说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心中虽有愤怒,但对楚怀王还心存一丝幻想,那么到了第二次被流放时,这种愤怒已经演化为绝望。屈原觉得别无选择,于是投汨罗江而死。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当一个“成功人士”突然间发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不再真实,所有在乎的人和事,随时都会化为灰烬,只要一个毫不相关的人漫不经心的一个念头。无论这个念头有多荒诞,自己生命中永远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那一部分,就会从此消失。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悲伤、悔恨——为什么当时自己没有做出另一种选择:不要让儿子去参加一次比赛、不要去那个加油站、不要打开自己的远光灯……随后,就是在彻底的绝望中,诅咒这个世界、诅咒信仰的神明、诅咒自己等等。

翻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我们会看到类似的故事:被解雇的职员闯进办公室,持刀刺伤炒掉自己的上司;看上去唯唯诺诺的丈夫,杀害自己的妻子之后自杀身亡;品学兼优的留学生,持枪袭击同胞,震惊校园……他们的亲朋好友总会在事后感叹:“他看起来是个很不错的人,真不敢相信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们没有看到,那些积压在心里的愤怒,是如何在长期压抑中逐渐膨胀,最终变得不可收拾的。

内心压抑的愤怒始于否认、沉默和回避,积压久了会让人从心里面垮掉。我们经常可以在冲突之后听到这样的说法:我没有生气,只是挺失望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这话的人,确确实实是生气了,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但是否认并不能让怒气消失。他们更愿意躲开惹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和那种场景,刻意保持距离。

这是被压抑的愤怒。郁积的愤怒通常会以一种被称为“消极攻击”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对别人的要求不理不睬——你让他干什么,他就不;你指东,他偏要打西。

愤怒是为了让人们能积极地去面对那个伤害了自己的人或事,如果人们没有这么做,愤怒就会累积。

心理学家称:“如果多年来我们一再遭遇委屈,我们情感的承受力就会耗尽。”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我们会把多年来积压在心里的愤怒发泄在身边的人身上;其二就是变得抑郁,感情会渐渐枯萎,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第一种情况会产生破坏性的行为,第二种情况就是绝望了。

◆处世感情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拌嘴,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者父母责骂孩子,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骂……

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再告知发怒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发怒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丢掉饭碗。可问题是,当我们“怒从心头起”的时候,如果没有适当的渠道发泄的话,我们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绝望。

因此,有了怒气的时候,不要憋在心里,而应当想办法进行疏导。

一些情况下我们能做出的最好反应,就是承认自己受了委屈,并承认再与那个伤害自己的人争论也无济于事,于是决定接受这个事实,拒绝让已经发生的事情侵蚀自己的幸福感,这就是处理愤怒的最佳方法。

◆不生气的智慧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但是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