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商务礼仪基本理念(1)
礼仪是为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既是交往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有着丰富的内涵。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并有着完备的礼仪体系。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内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礼仪修养,不仅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社会交往、商务活动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商务礼仪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商务工作者,要在变化莫测的市场里应付自如,在竞争激烈的经济领域取得成功,就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熟悉和正确使用商务礼仪,以更好地树立和巩固个人与组织的良好形象。
商务礼仪的渊源与涵义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既是交往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有着丰富的内涵。那么什么是礼仪?它的核心是什么?遵行礼仪应把握哪些原则?这是需要首先弄清的问题。
何谓礼仪?“礼之名,起于事神。”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即已经有了“礼”字的初文。人们既将“行礼之器”称作“礼”,又将祭祀活动即“奉神人之事”称作“礼”。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也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也就是说,礼的本意是指敬神,表示敬意的活动。由于礼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规矩、仪式,于是又有了礼节、仪式的概念。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
根据史籍记载,在夏、商时期,作为言行规范的“礼”就已经存在。孔子就曾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礼仪修养,不仅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社会交往、商务活动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我国的古籍中有许多是论述礼仪的,《周礼》、《仪礼》、《礼记》是其中有名的“三礼”。我国古代的“礼”,既包括制度层面上的礼,也包括抽象层面上的礼,《荀子修身篇》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不仅是古人道德思想的精髓,甚至是治国安邦的战略。大体上,礼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指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
我们今天所说的礼主要是指的第二个层面,即礼仪。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可见礼仪就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它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礼是指由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及表示尊敬的态度或动作;仪,是指人的外表、动作及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简言之,“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表、仪态、仪式。遵行礼仪就必须在思想上对交往的对方有尊敬之意,有乐贤之荣;谈吐举止上懂得礼仪规矩;外表上注重仪容、仪态、风度和服饰;在一些正式的礼仪场合,还须遵循一定的典礼程序等。正如孔子所云:“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商务礼仪,就是公司或企业的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为了塑造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应当遵循的对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规范或程序,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包括商务礼节和仪式两方面的内容。商务礼节就是人们在商务交往活动中为表示尊重对方而采取的人们共同约定并形成习惯的规范形式。仪式即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形式。一般来讲,在商务活动中言行合情合理、优美、大方、得体、符合要求,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办事、礼貌待人;按约定俗成的、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礼节程序接待客户等都属于商务礼仪的范畴。
商务礼节同商务礼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商务礼节产生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
于商务礼仪之前,在商业活动的初始阶段,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之间的礼节是单调的、简单的。随着业务活动的复杂化和现代化,商务礼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逐渐在人们中间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于是就产生了一定的礼节程序,商务礼仪也就从商务礼节中自然而然地游离了出来。商务礼节是商务礼仪的基础,没有商务礼节,商务礼仪是不存在的,没有商务礼节便没有商务礼仪;没有形成一定程序的礼节是杂乱无章的礼节,而杂乱无章的礼节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但就目前来讲,我国的商务礼节、礼仪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
礼仪名目众多,细则纷繁,讲究商务礼仪尤其还应掌握必要的世界各国的礼仪习俗,更是使其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特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掌握?我们认为,在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具体遵行商务礼仪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包括言行文雅、尊重他人,态度恭敬、平等待人,并且表里一致。
“尊敬”原则有人曾把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充分地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感情”。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长辈,关心客户,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为,反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
“敬人者恒敬之,爱人者恒爱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礼”的良性循环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而得以生生不已。
当然,礼待他人也是一种自重,不应以伪善取悦于人,更不可以富贵骄人。尊敬人还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喜好与禁忌。
总之,对人尊敬和友善,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具体遵行商务礼仪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包括言行文雅、尊重他人,态度恭敬、平等待人,并且表里一致。
敬人者恒敬之,爱人者恒爱之。
“真诚”原则
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所以礼仪对于商务活动的目的来说,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义。同时商务活动的从事并非短期行为,从事商务,讲求礼仪,越来越注重其长远效益,只有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于将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也就是说商务人员与企业要爱惜其形象与声誉,就不应仅追求礼仪外在形式的完美,更应将其视为商务人员情感的真诚流露与表现。
“谦和”原则
“谦”就是谦虚,“和”就是和善、随和。谦和既是一种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荀子劝学》中曾说到:“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言道之致”,即是说只有举止、言谈、态度都是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谦和,在社交场上即表现为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显示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因而对周围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着较强的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
当然,我们此处强调的谦和并不是指过分的谦虚、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更不是妄自菲薄。应当认识到过分的谦虚其实是社交的障碍,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的商务交往中,不自信的表现会让对方怀疑你的能力。
“宽容”原则
宽即宽待,容即相容,宽容,就是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谅解他人的过失,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很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并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从事商务活动,也要求宽以待人,在人际纷争问题上保持豁达大度的品格或态度。在商务活动中,出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难免出现冲突和误解。遵循宽容原则,凡事想开一点,眼光看远一点,善解人意、体谅别人,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与纷争,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
“适度”原则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住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古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此话不无道理。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结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一般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所谓适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适度、谈吐适度、举止适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尊重,达到沟通的目的。
总之,掌握并遵行礼仪原则,在人际交往、商务活动中,就有可能成为待人诚恳、彬彬有礼之人,并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尊重。
善解人意、体谅别人,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与纷争,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
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从事商务活动的黄金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