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大全集(超值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心灵的对白(3)

至善的造物主终于把人当作本性尚未明确的造物,安置于世界的中心,并用这样一番话语指点他:

“啊,亚当,我既没有给你安排一个明确的位置,也没有替你塑造特别的形象,更没有赐予你任何特权,因为凭借你自个儿的心愿和行为,你尽可以获得和保持你渴求的那个位置,那个形象,那个特权。其他造物都按照我的旨意而获得了明确的本性。你不受任何障碍的限制,你的本性全取决于你的意愿,我赋予你这样的权力。我把你置于世界的中心,好让你从那儿观察世界上的万千事物。我不曾把你造成天上的神明,或者尘世的俗物,千古不朽的伟人,或者庸碌无能的凡人,原因在于我依据我特别选择的形式塑造了你,我使你成为你自己的自由的、至高无上的造物主。你完全可以堕落下去,沦为最低等的造物——禽兽;你也尽可以按照你的意愿,成为最高尚的造物——圣人。”

上帝崇高无比的仁爱啊,人获得了奇妙的命运,他被允许获得他想获得的一切,他能够成为他愿意成为的那个样子。

人生七期

高士其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晤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吻狂欢,含泪诉情,谈着恋爱的是青年;热血沸腾,意气方刚,破口就骂,胆大妄为的是壮年;衣服整齐,面容严肃,高声言谈,踱着方步,挺着肚子的是中年;饱经忧患,形容枯槁,鼻架眼镜,声音带颤的是老年;塌了眼眶,舌头无味,记忆不清,到了尽头的是暮年。这样把人生一段一段地分析下来,真够玩儿呀。

但是,莎士比亚的人生七期,是看着人情世态而描写的。我们现在依照生理学上的情形也把人生分为七期。这七期以子宫内受孕的母卵为起点。

自母卵与精子相遇,受精以后,立时新生命开始了。自开始至三个月为第一期,叫胚胎期。这一期里,母卵不过是直径不满七百分之一英寸的一颗圆圆的单细胞,内中却早已包含着成人所必须具有的一切细胞了。由母卵一个单细胞不断地分裂,第三星期有鱼鳃的裂痕出现,第六星期有尾巴出现,到了第三个月,人的雏形已经完成,但仍是小得很,要用显微镜才看得清。

第二期是胎儿期,自第三个月起至婴儿脱离母体呱呱坠地止,大约六、七个月。这一期里,温暖的子宫内的胎儿,他所需要的食料和氧气,都由母亲的血液支取,都由胎盘输进脐带送给他的。

由婴儿呱呱坠地到两周岁,到了乳齿长出的时候,是第三期,叫婴儿期。

接着,第四期,即幼儿期,由三岁起i在女孩到十三岁止,在男孩到十四岁止。此期年年体重均有增加,每年约增加百分之九。

到了第五期,就是这宝贵的青年期,如春天的花一般,一朵朵地开出来,红艳可爱。一个个女儿的性格,一个个男子的性格,很奇幻而巧妙地在这一期里长成。

不知不觉地由娇羞的童女,一变为多色多姿的少女;由顽皮的童男,一变为英俊有为的青年。在青年期,十三四岁的女儿,月经来临,骨盆长大,乳峰突起,阴毛出现;在男子,他们的标志是:面部的胡须有了几根了,下部耻骨间的黑毛也一条条冒出来,同时,好像喝了什么葫芦里的药,小孩子又脆又尖的高音忽然变成又粗又重的沉音了。在营养得宜时,此期体重和身长每年约增加百分之十二。但一般满了二十二周岁的当儿,身体的发育已完成,不再前进了。

由二十五岁,女的到五十岁,男的到六十岁,是中年期,是一生的中心,是一生最有用的时代,这是第六期。男子一般过了三十五,生殖机能一天不如一天,但体格却一天天肥大了,一天天显得富态,到了六十岁,生殖机能就完全终止了。妇女到五十岁左右,月经告别,生殖时代就成为过去了。这在医学上,就叫更年期。

第七期,六十岁以上的人,就算老了。一轮红日,慢慢西沉,终归于万籁俱寂了。

我生命的核心

【法国】罗丹

上帝创造天,并不是为了叫我们不要去看它。科学是块面罩:揭掉面罩,去看吧!去寻找美!

美为野兽而存在,美吸引野兽。美促使它们选定各自的发情期。它们懂得美是信号,是幸福和健康的保障。可是,会思考并相信思考的人,如今却对野兽始终懂得的事情一无所知。人们造就我们,是为了让我们接受不幸。人们强加给我们的可恶的教育,从我们的孩提时代就向我们隐匿掉光明。

人到了能够概述自己不断体验美妙事物的年纪,是何等的快事!

对人生的看法

【美国】吉尔贝·希纳尔

如果我们相信某些摘自希腊和拉丁著作家的语录,那么他对人生的看法一定是十分悲观的。杰斐逊显然对荷马著作中的神话故事、战争描写,以及那些夸张的比喻并不注意。他从这位古代诗人的作品中领悟了许多古代的智慧和古代的人生哲学。他从荷马的作品中收集了一些他认为是表达了对人的命运的看法的诗句。这些看法表现了一种勇敢的、禁欲主义的,然而却使人清醒的哲学,这种哲学可以用蒲柏翻译的几行诗来加以概括:

劳苦是世人的命运,

朱庇特赋予我们生命,

同时也给了我们不幸。

当他读西塞罗的《杜斯库兰的谈话》时,他摘录了一些段落,目的在于更加坚定地信仰自然神论和唯物论的原则,他当时正倾向于这样的原则:“人人都必然要死亡;只要一死能结束痛苦就好。当我们必定要想到,总有一天我们要死时,人生中还有什么会令人愉快呢。”这一段特别的推论,似乎非常有力地打动了杰斐逊,因为过了五十年以后,他在给约翰·亚当斯的信中还曾一再重复这段话:“因为如果说不论是心,或者是血,或者脑,就是灵魂的话,那么灵魂也就是肉体,它也必然要同躯体的其他部分一起灭亡;如果说它是空气,那它也许会消散;如果它是火,那它将会熄灭。”

于是,他摘录并且显然是接受了博林布罗克的论述:“说基督启示了整个伦理道德,证明它就是天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天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呢?它是贺拉斯的伊壁鸠鲁式的格言“享乐在今天,尽可能不要相信明天”吗?如果这就是杰斐逊所得出的结论的话,那么他很可能走上一条阻力最小的道路,去享受人生的美好事物,如雷利酒店的佳酿,漂亮的女郎,并且像许多他的同代人一样在社会上恣意放荡。如果杰斐逊出生在“旧世界”的话,这就是他的命运。如果他是由软材料制成的话,他也早就成为弗吉尼亚贵族中的一个猎狐者、赛马手和纸牌迷了。但是,他那贵族的骄傲和老的斯多葛派的严格教导挽救了他。

他知道自己血统高贵,而且曾读过欧里庇德斯的话:“高贵的出身使人们中间产生泾渭分明的界线;高贵的名字给那些当之无愧的人增加光彩。”

永远正直地做人,无愧于自己的高贵血统,这是最简单、最明显、最迫切的责任。继续相信他在1763年时所相信的“在旅程的尽头将把我们的职责交给原来托付给我们的人,并获得在他看来与我们的功劳相当的报酬”这样的话,对杰斐逊来说恐怕是十分困难的事了,在我们的一生中,作为报酬而得到的,甚至更少,因为大多数社会都是这样组织起来的,即“一个人只要是高尚的和热心的,他得到的奖赏就不会比卑贱的人高”。事实仍然是,当宗教上层建筑全部垮台之后,道德的基础仍未动摇,就这样,杰斐逊利用手头掌握的材料,按照博林布罗克的启示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哲学。因为,显然,“根据古代不信奉基督教的一些道德家,如西塞罗和塞涅卡,爱比克泰德以及其他一些人的著作汇集而成的思想体系,将会是更充分、更完整、更有条理的,并且是更加明确地从一些无可非议的知识原理推论而来的。”

但是他不愿相信任何一个人的话,他不会接受任何一位道德哲学教授的教导:每个人都必须独立思考,彻底地阐明自己的哲学。大约在四十年以后,杰斐逊写信给他的侄子(他认为他可能也在经历同样的危机)时说:人命中注定是为社会而生。

因此,他的道德将为此目的而形成,他具有一种只与这个目的有关的是非感。这种感觉与听觉、视觉和触觉一样,同属他的天性。道德的真正基础是这种是非感,而不是像一些空想的作家们所想象的是什么美的理想境界、真理等等东西。道德感,或者说良心,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同他的脚和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