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脸比右脸诚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知 己 知 彼——说谎者为什么要说谎(1)

一个人在说谎,

第二个人没听明白,

第三个人以自己的理解再去说谎。

——俄罗斯谚语

为了辩解而说谎

谎言解读: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在无意识中忘记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而且即使是有时候想起来也会想办法狡辩,并试图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

“不!这不是我干的。”

“就因为他,我才会犯这个错误。”

“我本来是想让你得到更多好处。”

“你别听他瞎说,我没说过那样的话。”

这些话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这就是我们为撒谎常用的辩解语句。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谎言,我们会发现像这类为辩解而撒谎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当我们不想上学的时候常常谎称自己生病了;还有的人把自己因为睡过了头而导致的上班迟到,辩解为是因为车晚点了或车半路坏了;本来今天计划要完成这项工作的,可是有个很熟悉的顾客打来电话,闲谈了很长时间,结果把该做的工作就给耽误了。领导询问的时候,常会这样辩解:“其实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犯了这样的过错,公司的其他人也都会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不论是谁都会犯错误,这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事情。有时所犯错误引发的严重事态是自己事先都无法预料到的。有人犯了错能很快承认,有人则是极力辩解、撒谎,甚至把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

那些擅长辩论、伶牙俐齿的人,在工作犯错时、上班迟到时、业绩落后时,常常会针对种种特定的情况编造相应的谎言来混淆视听,从而期望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且尽量保持自己的自尊心。

为自我辩解而说谎的人随处可见,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 寻找借口型的辩解

有人犯了错承认事情是自己干的,但却极力主张这种行为是正当的,自己不应该承担不良后果。

当说“这完全是为了您的利益考虑”的话时,虽然也承认自己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但却隐含主要的错误在你的身上。

最为典型的事例当属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拿越战为伊拉克战的争辩。布什是这样说:“那时(越战)与现在一样。人们争论说,真正的问题是美国(在那里)的存在,只要我们撤出,屠杀就结束了。”接着,他就以美军从越南撤退为例,指出美军的撤离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性后果,会让数以百万计的难民付出惨痛的代价。

布什真是用心良苦,他是想为坚持伊拉克战争做出辩解,为不肯早些撤军寻找借口,试图让反战越来越强烈的美国选民们安静下来,认同他的观点。

◆ 拒不承认型的辩解

有种撒谎者拒不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应当承担的责任。最典型的就是一些犯重罪的人,比如杀人、抢劫、强奸犯等,在公安机关没有掌握确凿的作案证据之前,他们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罪行。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自己的罪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编出各种各样的谎言为自己辩解。只有在铁证面前,他们才会俯首认罪。他们的典型言行就是:“那不是我干的!”

◆ 极力解释型的辩解

这种人也承认自己的责任,但却认为这种行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不是自己有意的。

他们在约会迟到从而迫使别人等待后如是说:“实在不好意思,车晚点了。”

酒醉时对异性实施了性骚扰行为,酒醒时说:“我当时烂醉如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都不记得了。”

总之,一个人如果极力地辩解的话,不是他被冤枉了,就是他想推卸责任,保护自己。在他的辩解词中,会加入很多真真假假的说辞来混淆视听。

为了自我保护而说谎

谎言解读:人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希望尽可能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规避那些对自己有害的信息,为达此目的,有人甚至为此而撒谎,把自己保护起来。

小强才4岁,正上幼儿园。有一天小强的妈妈正在上班,忽然接到了幼儿园张老师的电话,说她的儿子突然肚子疼,疼得满地打滚,让她赶快来。小强妈妈急忙向单位请了假,到幼儿园她看到满头是汗的儿子十分心疼,就匆忙打车去医院。可是半路上,小强却说肚子不疼了,觉得饿了,想吃冰激凌。于是小强妈妈就带着小强去吃冰激凌,她看着儿子开心大吃的样子,得意的神情,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个小家伙把大家都骗了。

在生活中,孩子为了逃避父母对自己的训斥、老师对自己的批评,都会想出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或掩盖自己的错误,因此就撒谎了。当他们在一次撒谎中逃避了惩罚或打骂,甚至得到甜头后,就会情不自禁地撒第二次谎,他们认为能骗过父母和老师是一种成功。

谎言可能伴随人的一生,成年后,人们走进职场,无论身为老板还是员工,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场合都会或多或少地说谎。他们说谎的目的,常常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出于对自我的保护。

人们常常为了逃避某些意外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责任,编造谎言、歪曲事实,以谎言掩盖错误来自我保护。

心理学家声称,说谎是一种社会生存机制,就像动物的壳,保护着人们远离伤害。生活中,用谎言保护自己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都有点社会恐惧的倾向,要么害怕自己被时代淘汰,要么害怕自己受到别人的报复。

另外,伦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霍恩斯曾这样说过:“用简单的托辞打断对方的进一步询问,可以保护自我隐私和真实想法,不至于陷入某种是非中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彼此冷漠的人际关系,让人心生防备,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

为了保护自尊心而说谎

谎言解读:自尊始于知耻,有了羞耻心,人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但是有些人却自尊得过了头,为了维护那可怜的自尊,不惜谎话连篇。

森林中有一只狐狸,它已经有好些天没有吃到东西了。这时,它忽然发现有个葡萄架子上长满了看起来相当诱人的葡萄,于是,马上跳起来去够,但是无论如何都够不到。最后狐狸说:“这些葡萄肯定还没有熟透,酸得没法吃!”于是酸溜溜地走了。

葡萄真的是酸的吗?其实它是想饱餐美味的葡萄,因为够不到,但它又不想承认自己的无能,因此,就一口咬定“葡萄是酸的”。

这是《伊索寓言》里一个很著名的故事。生活中,那些为了维护可怜的自尊,得不到或达不到某种结果而自我安慰的人也常常有这样的心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面试的时候,很多人会被问及:“您能自我评价一下自己吗?”,他们肯定会在谈及自己长处的同时对自己的短处也有所涉及。然而,人们都具有文过饰非的倾向。比如,将自己说成是:为人正直,工作认真,团结友爱,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等。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当众出丑,做了很糟糕事情的时候,就会陷入不安的状态。为了规避这种不安和紧张,就会千方百计地设法撒谎解脱,维护原本树立起来的形象。

我们可以发现,当老板交代的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的时候,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些人会说些:“可能是自己的业务能力还不够吧!”会后悔地认为:“如果以前好好熟悉业务该多好啊!”而在面对同样遭遇的人里面,还有人认为:“像这样的任务,我做不好,别人也不一定做好。”不管怎么说,认为任何事情都是对方的过错,那么自己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得轻一些。

人们在使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并找到合适的理由加以分辩的时候,就在启动一种保护自尊的防卫机制。这种心理现象在职场中比比皆是。

某先生面试失败后说:“那家公司看起来就不怎么样,即使录取我,我也不会去!”

被精英培训课程淘汰出来的职员谎称:“从那里培训出来的人将来要担负很重的责任,工作压力又大,没什么意思。”

再如,自己平时对前台的漂亮女职员垂涎三尺,表白后被拒绝的时候,却谎称:“别看长得漂亮,其实没有什么值得心仪的,整天冷冰冰,是个不懂温柔的人。”

有些人没能被最心仪的大企业相中而只能进入一家不起眼儿的企业工作,他们就谎称:“在这家企业里工作,自己很被看重,而且还有很多先前心仪的大企业里所没有的好机会。”

如此种种都是自尊防卫机制在作祟。如果一旦承认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则会有损自尊心从而失去自信。因为有些人很难平心静气地承认残酷的失利现实,于是就索性贬低对方的作用,而不是进行自我责罚,以此来维护自尊心。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说:“我们发现,一旦人们感到自尊心受到威胁,他们就立刻开始撒谎。”的确,撒谎和人的自尊心密切相关。

当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会伤害别人,有一些谎言在不伤及他人的情况下很好地保护了自己。对单位同事撒谎的人这样认为:在同一个工作单位里,尤其是在那些在乎的人面前,我们既想让自己看上去很优秀,又想维护自尊心。

一些研究者分析说,有时候撒谎是保护自我隐私、使人免受怨恨的最好方法。当对同事而非陌生人撒谎的时候,我们主要是受自尊心和威胁感的内在动机驱使。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说谎

谎言解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有人为了利益谎话不断。人类善于利用人性弱点来撒谎,那就是——贪。

人有可能为了辩解而撒谎,也有可能为了自我保护或者保护他人而说谎,但多数说谎者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说谎。用谎言来和对方争夺利益,这和被动的撒谎不同,他们把撒谎当作一种能力来有意识地加以锻炼和研究。为自身利益而撒谎是比较“高层次”的谎言,往往于无形中让对方上当,受骗者还经常感恩戴德,幸福地替人家数钱。有的人怕承担责任而说谎,或者对别人极其谄媚,为的就是自身的利益。

◆ 怕承担责任,制造出谎言

当一个企业组织的规模变大以后,整个管理系统中的复杂性也就会随之增强。人们很难将系统中的责任、是非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些人正是钻了这样的空子,常常用谎言打马虎眼,把自己的利益保护起来。

在一些大公司中,危机控制机制往往起效迟缓,导致效率低下。而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如前所述的那种人人怕承担责任的回避心理。即使是在非常关键的事情上,多数人也只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很少会立刻向上司报告不好的事,并且也不会为了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和其他部门的员工通力协作。很多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要关己,赶紧想办法进行圆谎,保护好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例如,发生产品质量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的时候,有关责任人试图隐藏产品质量问题的真相,就会制造相应的谎言;当政界和商界人物的行贿受贿丑闻等事件发生的时候,有关当局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说辞一般都是:“当事人不太小心,没有留意。这是工作不小心导致的失误。”尽量推卸责任,脱开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