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用品格来武装自己——每天学点领导者的品格修炼(1)
那些具有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小到各个行业、家庭都需要一些能担当重任的人,号召和团结其他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他们就是领导者。现代社会一个称职的领导,一定要具备领导才能、多谋善断、取信于大众的“大将风度”。
孙子认为:治理和统率军队的首要任务是选拔好将帅.将帅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源,而战争的胜败,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和灭亡。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古往今来,中国、外国,选将用将一直是兵家相争的焦点,是历代君主所格外关注的问题,无数的军事战例雄辩地证明:将帅与战争的胜败紧密相关,与国家的安危存亡紧密相关,因此,一定要慎重地选拔将领、使用将领。为此,孙子提出了选将用将的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五德缺一不可。
当今世界是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经济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同一个企业,同样的设备,同样的职工,有的人当领导就亏损,有的人当领导就盈利;有的人当领导将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引入困境,有的人当领导能够给一个濒于破产的企业带来新生。可见,一个企业的领导即是军队中的“将”,不“五德皆备”是不能胜任的。在政界、科学界、体育界……,“将”的重要作用,同样不言而喻。 ——夏尔·戴高乐
优秀的品格成就优秀的领导
品格,也就是人的品质性格,包括人的品性和品行,既体现人的性格,也表现人道德的行为。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反映在领导者的一切言行之中。
人的品格高下直接决定人的能力素质高低,领导者的品格同样影响其领导力。优良的品格不仅是担任领导职务的素质要求,也是领导影响力重要的组成部分。领导者的领导力有公信力、感召力、意志力、魄力、专业能力等因素决定。领导力是一种获得追随者的能力,它需要令人信服的远见卓识,他的任务就是告诉追随者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前进;它需要令人信服的表率作用,领导不仅是领袖,也是导师。导师不仅要告诉追随者应该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高尚品格的领导者,容易使被领导者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并诱导他们去模仿和认同,从而产生更巨大的号召力、鼓舞力和说服力。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问是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领导别人。”
哈佛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比尔·乔治在采访了12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功领导者后,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道德上的完善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同时也是一种最有效的领导方式。
政治家需要良好的品格,因为他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同样领导者也需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因此领导者同样需要良好的品格。
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政治生涯开始时便追随圣雄甘地,支持甘地所领导的运动。甘地本人对他十分欣赏,寄予厚望。甘地经常和尼赫鲁在各种问题上交换意见,主动提拔他担任领导职务,由于甘地的作用,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地位迅速提高。尼赫鲁虽然九次被捕入狱,但是他从未放弃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更加可贵的是,尼赫鲁并不盲目地追随甘地,他不怕困难,对欧洲进行了考察,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早已超过甘地。他始终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前列,提出了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广泛拥护。他所具有的良好品格以及对独立事业的坚定信仰和目光的远大,深受印度人民的崇敬和信赖。
也有些人对品格不屑一顾,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对道德表示轻视。他说:“美德不是伟人领袖高于其他人的因素。”但是这种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它将权力等同于权术。权术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在不够民主和透明的权力机制下,它有可能发挥作用,但是在民主化和透明度很高的机制下它往往会让领导者寸步难行。尼克松最终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正说明了这点。因此只有道德被认可,才能实现有效的领导,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品德就像一艘船的舵,而能力就是它的马达,马达决定船行的快慢,舵却控制着船行方向。你只有开足马力,并沿着正确的航线前行,才能更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如果方向错了,船开得越快,偏离的方向就会越远。缺乏好品德,一个人的人生航程随时都有走入歧路的危险,而更多的能力也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更大的祸源。
曾国藩曾经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却须有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可见,一直以来,对品德的考核始终是人事考核因素中的首要内容。一些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在创业时期,只求其才,不顾其德,只能是权宜之计;守业阶段,要靠“德”来巩固业绩,拢住人才,则必须德才兼备才行。
良好的品格造就优秀的领导者,恶劣的品行则是成功的羁绊。一个领导者能使人感念的,往往不是威势,而是他的德行与恩泽。只会发号施令的领导者,自以为很权威,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下级的认可,反而会扼杀下级的创造性和进取心。
领导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吸引员工。员工往往对领导者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领导者的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产生无条件的服从和信赖。因此领导者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虽然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一定能做个崇高的人。
自尊自爱自律自信
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自尊、自爱、自律、自信,以人格的力量赢得下属的尊重。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付出应该比下属多,获得应该比下属少”,“自尊、自爱、自律、自信”,以期获得下属的敬重,树立领导的权威。
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在《金言》中指出:“最要紧的是自尊。”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简单地说,自尊就是自觉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有两方面的内容:从人与物的关系而言,人是主人,物是从属;从操纵和支配物而言,人高贵于物,而不是相反。
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所以首先要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前者是内在的自尊心,后者是外在的尊严。自主意识是自我依据对真理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等进行独立的判断。自主意识要求的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更不能屈从于权威或多数人的意见,违心地放弃自己的主见。在原则性的争论中,那些左右逢源的骑墙派、社会风云突变中朝三暮四的风派人物,都是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自主意识。当然,自主意识也绝不意味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这恰恰是自主意识差的表现。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意识离不开社会空间。实际上,自主意识是对社会,包括自己所从属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的自我抉择、自我认定和自我坚持。这些社会和群体意识,如党性、民族气节等,存在于人的自主意识中,也只有通过人的自主意识,才能得到现实而生动的表现。如果人的自主意识只反映个人私欲,不反映社会要求,绝谈不到自尊心和人的尊严。
自爱自律体现在自主意识上,自主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独立人格。人如果丧失自主意识,或者有意趋炎附势,依附于他人,受他人的摆布,也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如妄自菲薄、阿谀谄媚、卑躬屈膝、丧失国格等,这也就没有尊严可谈了。有的领导者在上下级面前有两副面孔,召开群众大会时不是面对台下的群众讲话,而是一味侧身面向上级的领导讲话;还有的领导者对上级的批评即刻快速反应,或虚表同意,或沉痛检讨,显得轻率,这都有失自尊。有自尊的人对上级的批评起码慢半拍表态,经过理智的思考,再做出实事求是的回答。总之,自尊具有社会的标准性,人的行为只有符合社会标准、受到社会的褒奖,才会有自尊。自尊实质上是指人以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来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我和评价自我。
领导者做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要靠真理的力量陶冶、锻炼,真理的力量则要靠人格的力量去支撑。领导者人格的力量,也就是领导者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领导者的形象和威信,是领导者以自己的言行,长期塑造和培植起来的,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要损害和破坏其形象、威信,降低人格的力量,由于领导者所处的特殊地位,只需一个有失检点的行为即足矣,这恰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如果说担任领导职务是一种幸运而不是厄运的话,领导者更要加强修养,加强自律自爱精神,谨慎处之。
对领导者来说,自信心肯定是最重要的必备素质。如果一个总裁对于走哪条道路拿不定主意,这会对公司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产生影响。世界第三大家电公司——飞利浦公司的总裁对股东们谈到公司正在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畅销产品时,他以坚定的语气说:“还有不少障碍。但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它们。”
在人际沟通中,自信是一个领导人保持威信的首要条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地方,同什么人打交道,如果自己没有信心的话,你同这些人的沟通肯定是失败的,因为如果你自己没有信心,任何人都无法相信你。
在领导工作的日常事务中,自信心仍是摆在第一位的心理因素。一个高效率的经理没有自信心,那是不可能的。经理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像一个代表团。所谓领导,当然要能够鼓舞和激励人们取得出色的成绩,这就需要自信。如果你自己都没有信心,就难以使别人有信心。当领导面对下属时,自信心是领导权威的保障,当面对困境时,一个组织领导的自信心则是整个组织的自信心。充满自信的总裁知道,缺乏自信的人比无知、懒惰或傲慢会给自己和公司造成更多的问题。
如果可以进行准确的衡量的话,领导的自信心一定要比大多数其他工作人员要大。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始终保持自信。事实上,自信心可能来自他们的成功,而这种成功的取得则是由于他们克服了犹豫不定的心态。害怕失败是一种巨大的压力。领导们对明天和下一周的事情往往考虑很多,想得非常具体。既要考虑他们可能取得的成就,也要考虑如何避免失败。因此自信心来源于对自己心理状态的准确把握和控制。
宽大的胸怀
曾国藩说:“盛世建功立业的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乱世扶危救难的英雄,以劳心劳力为第一义。”不襟怀豁达难以成就大事,不心力劳苦难以建立功绩。吕新吾说:“男儿创建事业,经纬天下,见识要高远,规模要庞大,气度要恢宏。”能够完善见识与规模之人,必然有气度。所以做领导的人要以气度恢宏为第一要义。
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善于容人,通达事理,这是领导者应具备的气度,也是一种美德。领导者有了宽阔的胸襟,大事讲原则,小事不计较,善于念人之功,谅人之短,扬人之长,就能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气氛。
作为领导要有领导者的胸怀和气度。胸怀是一个人的气量和抱负。领导者必须胸怀宽广,才能有所作为。有了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度,才能成大事。做为领导者与众多的人在一起工作,既要正确地看待别人,又要正确地看待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者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并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要敢于用能人敢于用在某些方面,甚至全面超过自己的能人,更不能疾贤妒能。一个人有长处,必有短处,优点和缺点是相生相伴的,用己之短比人之长,可以比出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用己之长比人之短,就会比出骄傲、比出狂妄、比出盲目。
宽容和谐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境界,是一个人的胸怀,也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应有素养。要真诚待人,真诚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有许多凭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真诚却轻而易举就得到了。
刘邦出身农家,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终于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楚汉战争中,他再展雄风,击败项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汉高祖刘邦在击败项羽后,建立汉朝时说:“在营帐中谋划,在千里之外取得胜利,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筹运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军队,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人杰,而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刘邦可谓是驾驭“将才”的高手!
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因此刘邦在沛县便有了樊哙、灌婴、周勃、夏侯婴等志同道合的朋友。随着交往的频繁,刘邦有机会结识了担任长官的萧何、曹参等人。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当上了泗水亭亭长,他的外交圈更大,他也由此飞黄腾达。后来刘邦押送一批刑徒和民夫到骊山服劳役,行至中途释放了所有刑徒,这表现了他的宽厚和大度,被人称为长者。
刘邦在用人上宽容大度,不计前嫌,不念旧恶,能够以德报怨,大胆起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刘邦的仁厚、大度、谦虚,使他周围人才济济,张良、陈平、韩信等纷纷投奔。韩信曾追随项羽,经萧何推荐,刘邦不计前嫌,委以重任。刘邦的大度在任用陈平上表现得非常突出。陈平归附刘邦后,被破格任用,诸将不服,周勃和灌婴揭发他“盗嫂、贪金”。刘邦经过调查后仍能对他宽容,并拜他为护军都尉。这一切使陈平大为感动,从此死心塌地地为刘邦出谋划策,为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今社会,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上下级之间往往缺乏真诚,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员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感到十分压抑,所以一有跳槽的机会他们便溜之大吉。如果领导对下属多些关爱少些埋怨,多些真诚少些欺骗,多些宽容少些报复就有可能将更多的员工留住。
做一个合格领导者,就必须有宽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