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练好入门基本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
银行证券业的投资收益,是指银行证券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比如投资国债形成的收益。
银行证券业的营业外收入,是指与银行证券业的业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比如固定资产盘盈、出纳长款收入。
总而言之,收入是银行证券业增长的源泉创造财富的必由之路。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提供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银行证券业的费用是指其提供金融商品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垫付的款项。严格地说,银行证券业的费用仅仅指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广义地看,银行证券业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和营业外支出。
银行证券业的营业成本,是指其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有关的支出,包括利息支出、银行证券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卖出回购证券支出、汇兑损益、赔款支出、死伤医疗给付、满期给付、年金给付、分保赔款支出、分保费用支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长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
银行证券业的营业费用,是指银行证券业在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电子设备运转费、安全防卫费、企业财产保险贺、邮电费、劳动保护费、外事费、印刷费、公杂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职工工资、差旅费、水电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会议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取暖费、审计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绿化费、董事会费、上交管理费、广告费、银行结算费等。
银行证券业的营业外支出,是指与银行证券业的业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支出,比如固定资产盘亏、出纳短款支出等。
有些费用是银行证券业为取得收入必不可少的资产耗费,有些费用却是可以节省的。银行证券业在创造收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控制费用水平,否则,开展经营活动将得不偿失。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银行证券业的利润是银行证券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是银行证券业经营绩效的集中体现。银行证券业的利润可以从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进行考察。
银行证券业的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加上投资净收益后的金融。
银行证券业的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减去营业税金及税金,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银行证券业的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银行证券业的六个会计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是反映银行证券业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的静态要素。资产是银行证券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这些经济资源的来源,是这些资源上的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深刻而简洁地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银行证券业拥有和控制资产是为了正常地开展业务经营活动,以便取得数量多、质量好的收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资产耗费构成企业费用,收入和费用相抵后就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或亏损)。收入、费用和利润都是反映企业某一时期财务情况的动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集中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三节)银行证券业会计的职能与作用。
会计工作的职能在许多单位都是作为辅助工作来看的,有些人认为“会计也就是记记帐,发发工资”,一些单位领导也认为“会计工作也不能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只要能记帐就行了,算错了也没关系,反正肉烂在锅里”。笔者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地方领导在汇报拥军工作时说,所有的军嫂都根据她们的专业特长对口安排了,实在是什么都不会的,就安排她们做会计。其实这种理解就大错特错了。
职能是人、事物或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职能是指一切事物所固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不同,会计目标是人们期望会计所能履行的任务、所能达到的境界,它的内容受到人们主观期望的影响;会计职能则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是会计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要求,人们只能认识到会计具备这方面或那方面的职能,而不能创造或要求会计必须具有某种它在本质上所不具备的职能。相对而言,会计职能更抽象,更难以捉摸。
会计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人们对会计系统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会计系统本身也在不断进步,因此,尽管会计职能是会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但它也会随着会计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完善。
会计界对会计职能进行过大量研究。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在《会计理论》中就认为“会计的职能就是记录、分类、整理与提供与价值有关的数据,以便一个主体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在决策时能够周全地使用资本”。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将研究的重点转到会计目标上。我国会计学家对会计职能进行过长期的研究,普遍认为会计具有反映和控制(监督)两大职能,有人认为会计还具有参与决策的职能。但是,作者认为反映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监督是极其重要的派生职能,参与决策是更低层次的派生职能。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离开了反映,其他的职能无从说起。至于会计的派生职能,根据分类的详细程度,可以列示出不同的结果,比如不少文献中还提到会计具有预测、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职能。银行证券业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反映和控制。
1、银行证券业会计的反映职能。
银行证券业会计的基本工作就是以货币为计量工具,通过对银行证券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报表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加工的结果,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可见,银行证券业会计工作的过程就是对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的过程。反映是银行证券业会计内在的、固有的、最具基础性的功能,会计如果还有其他功能,那也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2、银行证券业合计的控制职能。
银行证券业会计运用了填制凭证、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专门会计方法,这些方法构成一个体系,具有相当强大的控制功能。银行证券业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谨慎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这些原则的遵守解决了哪些业务能进入会计系统、哪些不能进入、进入的金额是多少、如何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反映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会计控制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银行证券业会计在处理业务时所规定的“钱、账分管,账、表、凭证换人复核,账折见面、当日记账、当日结账,现金收入先收款后记账、现金付出先记账后付款、转账业务先记付后记收、代收他行票据先收妥再进账,内外对账、双线核算、双线核对”等规则无不体现着会计控制的思想。通过反映职能的正常发挥,银行证券业会计如实地提供了体现企业经营情况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与企业的计划、预算等指标进行比较,一方面能够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方面可以发现企业进入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从而从整体上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设定目标、执行对比、考核与评价,最后纠正偏差的工作流程本身就是一种控制活动。最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也经常利用会计系统来执行对银行证券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因此,控制是银行证券业会计极其重要的职能之一。
银行证券业会计的作用往往是在银行证券业会计目标的指引下,在银行证券业会计职能的发挥中体现出来的。概括而言,银行证券业会计具有促进企业经营业务健康发展和监督、控制经营活动依法、合理进行的作用。这些作用又具体表现为:
1.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如实反映银行证券业的经营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做好服务工作。
2.搞好会计监督与控制,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减少和杜绝金融企业的违规行为,维护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3.定期开展会计检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有利于银行证券业规范经营,减少自身的经营和财务风险。
4.加强银行证券业的经济核算,积极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努力控制成本,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搞好会计分析,通过财务数据总结银行证券业的发展经验,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银行证券业之间的交流与评估,从整体上提升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及其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节)银行证券业会计核算的假设和原则。
一、银行证券业会计核算的假设。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因素所进行的抽象与概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体系,财务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的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的,当然,这些信息同时为企业内部管理所利用。为了保证对外报告的信息的有用性,必须对会计核算做出较为严格的规范,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就是极其重要的会计规范。因此,会计假设主要是针对财务会计而言的。
会计假设的两个显著特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会计假设是迄今为止没有获得证实的,否则,就不会称其为假设了;另一方面,会计假设是对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若干因素的抽象,是对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合理假定,会计假设绝对不是异想天开,否则,会计假设会将会计核算引至错误的方向。既然会计假设是对会计与会计环境之间若干因素的抽象,会计假设就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其内涵会随着环境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经常重新审视和修正会计假设的内容,以便及时反映变化了的环境。银行证券业会计的假设与一般企业会计的假设相同,只不过各个假设所包容的内涵有所差异。银行证券业会计的假设具体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在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会计主体假设规定的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和界限,它明确区分了一个会计主体与另一个会计主体之间的经济业务和事项,以及这些业务和事项背后的经济利益;它也明确区分了一个会计主体与其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会计主体假设明确地将会计核算的内容限定在与本主体的经济利益有关,或直接、间接导致了本主体未来经济利益产生变动的交易和事项上。一般地,法人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主要针对的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层次,但是,有时几个法人主体构成的一个经济实体(此实体不一定是法人主体)或一个法人主体下属的一些非法人实体,也可以构成会计主体。银行证券业的会计主体可以视企业核算和控制的需要进行构建。
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会长期按它现时的形式和现时的方向,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持续经营假设的一般含义是,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就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所谓“反证”是指企业的经营可能在预计的时刻结束,比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已满,章程所规定的解散条件已经成立,或企业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清算等。显然,持续经营主要是针对企业整体而言的。
持续经营对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如果企业不能维持持续经营,它将执行清算规则而非核算标准。持续经营假设是一系列会计原则成立的前提,比如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都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的。
我国的《银行证券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
3.合计分期假设。
为了及时地提供决策所需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我们不得不将企业“持续经营的长河”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区间,这就是会计分期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都是关于会计核算的时间方面的假设,二者共同配合,才能使很多会计核算方法得以运用。如果没有会计分期假设,就没有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也就没有会计上的递延、应计、预提和待摊等方法。
我国《银行证券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止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会计制度中所称的期末,是指月未、季末、半年末和年末。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为决策者服务,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期间呈现出越来越短的趋势,有些企业开始提供周报、日报,有些企业甚至提供实时财务报告。
4.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分别解决了会计核算中的空间与时间问题,会计核算还必须解决计量的手段问题,货币计量假设应运而生。
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及其背后的资金运动,对资金运动进行反映,货币可能是最好的工具了。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以货币作为最基本的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并编制会计报表。货币作为会计的计量单位,其价值必须是稳定的,否则就设法进行经济业务的度量。因此,“币值稳定”是货币计量假设的附带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