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危机四伏的全球大环境(1)

由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的经济都已经陷入衰退期。而接下来的经济形势将如何发展呢?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多数投资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少人只是简单地知道一些表象,并不是十分清楚地了解其中的缘由。只有对全球宏观形势做到充分的分析、判断和把握,我们的投资才会有方向。

一、次贷危机产生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最早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乱,正是典型的蝴蝶效应式连锁反应。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次债危机。具体来讲,2007年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大量倒闭,投资基金在众多压力下被迫关门,股票市场因此发生了剧烈动荡,从而引起了金融界的一场经济危机。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是指银行和一部分贷款机构向那些信用等级不高、收入相对较低、不能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的借款人发放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一般实施的是零首付,不过贷款者要付出更高的利息。这些贷款者之所以去贷款,是基于美国房产市场的不断升温。但是,一旦房价下跌,银行贷款机构的利率上升,这些收入本来不高的贷款者的还款压力就会不断加大。

本来信用等级就不高的借款人由于收入等多方面的压力,还款的违约率不断上升,银行贷款机构不能及时地收回还款——即使没收房产也于事无补,从而导致银行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困难。

美国的房产抵押贷款分为优级抵押贷款、次优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三种。这是以贷款者的信用等级来界定的。优级贷款者一般有着固定的高收入,信用等级较高,一般能出具全面的贷款资料证明,虽然利率相对较低,但是这种贷款存在的风险较小;次优级贷款风险相对较高,但是收益也相对较高,比较适合机构投资者;次级贷款的贷款者一般没有固定的收入,信用等级较低,有的还有信用污点,他们一般不能出具全面的相关资料证明。这种次级贷款的还款利率很高,其风险性也相对较高,适合中低收入者。

由于2007年6月以前的美国房产市场受政策等原因的影响正处于持续升温阶段,所以人们的购房欲望十分强烈。那些贷款机构充分利用证券这一有效的金融工具,将住房贷款证券化,推出了次级抵押贷款这一新的贷款模式。对于那些低收入的家庭来说,次级抵押贷款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拥有自己的房产,而且只要房产市场一直处于升温的趋势,他们完全可以用房产作抵押,借新款偿还旧账,必要时还可以卖掉房产来避免将会出现的违约情况。同样,在来这种情况下,那些房贷机构可以拿到高于优级贷款几倍的利润。于是,在人们预期的房产不断升温的情况下,各种新的次级抵押贷款纷纷推出。与此同时,隐藏在这种贷款商品背后的系统性风险却被忽视了。

随着美国房市的降温和银行短期利率的不断升高,次级抵押贷款人由于采取的是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还款利息也不断增加,还款压力越来越重,再加上房产本身价值的缩小,大量的房产违约现象不断发生,违约率也随之不断提高。

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导致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金融流动性不足,于是次贷危机就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作用下发生了。

首先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是那些销售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的贷款机构。2008年1月以来,美国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企业遭受到了巨额的亏损,有的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同时,一些贷款机构将部分产品证券化后转给了投资性的基金。伴随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不断深化,一些涉及到次级贷款产品的投资基金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随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其他金融领域也受到了极大影响。银行一时间纷纷提高其贷款利率,极力降低贷款业务。全球金融流动性不足的危机进一步加剧。此时,美国央行不得不筹集资金注入市场,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的危机。无疑,这将会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自2007年8月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其巨大的破坏力,从美国一直影响到欧洲、日本,甚至全球。其破坏的领域从信用贷款市场一直延伸到全球的资本市场,同时也由原来的金融领域一直扩展到全面的经济领域。至2008年9月,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不同程度的破坏。据估计,全球经济因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资产的缩水和信贷危机的损失十分巨大。

二、美元贬值冲击全球经济

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货币角度来看,美国都是一座不可靠的空中楼阁,虽然外表极为华丽,但却毫无根基,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坍塌。“美元眼下格外强劲!”美国总统奥巴马面对公众时再次坚定了美元强势的信念。不过,强势美元仅仅停留在奥巴马的口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相对较短的时期内,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惯性对策,美国启动了“美元贬值”的单边主义方案,再次企图转嫁危机,迫使全球为其埋单。

2009年3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一个决议轰动了整个金融市场,那就是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点0.25%不变,并且收购近7500亿的国债进而刺激经济复苏。“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启动,将会引领美元走向历史最低点。美联储自购国债,等于给资金开了道闸门,美元贬值在所难免。

在经济学上,“定量宽松”是指央行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所谓“定量宽松”,其实就是央行开动印钞机器的一种委婉说法,因为美联储需要印钞票来购买这些国债。美联储希望,通过“定量宽松”这一非同寻常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活动。

美联储此举被市场更多地指责为“用直升机撒钞票”。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一国政府不能购买该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和政府担保债券,因为这无异于向全世界增发基础货币,向全世界借钱。

果然,这一消息带来了全世界持有美国国债国家的竭力反对,呼吁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在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下,美国可以持续地利用其货币发行国的地位为其经常项目赤字进行融资,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也正是历届美国政府的口头禅。

美元贬值令全球经济元气大伤,并进一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平衡。美元贬值,直接导致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这对所有国家几乎都构成了严重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对美国而言,由于美元是计价货币,因此,全球能源及初级产品的美元价格上涨将直接推动物价上涨。对欧元区、日本和中国等国家而言,只要全球能源及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本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则本国物价水平将因为进口成本的上涨而上涨。

美元贬值和汇率波动不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外汇交易、汇率形成、债券发行、金融资产定价等诸多方面都处于核心地位。美元持续贬值和汇率波动,首先会直接导致外汇市场交易增加和各种货币之间汇率关系的频繁调整,从而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美元贬值会造成美元计价资产与其他币种计价资产相对价值的变化,投资者将因此对不同币种计价资产价值和收益率进行重估,并相应地调整金融资产投资组合,从而导致金融投资交易增加和资金的无序流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最后,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储备面临贬值风险,也会考虑适当调整储备资产的币种结构,而这又会进一步加剧美元贬值和汇率波动。

亚洲为美元贬值埋单付出代价最大。美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和国际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地。在美元疲软的时候,亚洲的个人不愿意或无法再持有更多的美元资产。这时,亚洲国家的央行便只能充当“多余”美元的最后购买者。美国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开始越来越多地依靠国外央行的融资来弥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亚洲。大量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债券,降低了美国国内利率,从而扩大其国内需求。美国持续扩大的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进口来实现的,这便进一步扩大了贸易赤字。当然,只要大量的资金能够回流到美国,美国的国际收支便可以得到平衡。

问题是,亚洲国家大量债权的累积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陷阱。目前之所以尚未出现流动性陷阱(可能不包括日本),部分是因为:第一,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累积的时间和数量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第二,这些国家的货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如果达到某个临界点,其货币兑美元汇率不能保持稳定,便可能对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是全世界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的持续贬值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资料反映,中国的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中,大约1万亿美元左右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美元不断贬值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中国政府正在完善人民币的汇率机制,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中国还将在金融、财政、税收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健全银行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硬化企业财务约束,提高经济效率。这些改革,将为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创造条件。

三、全球通货膨胀时代的到来

经历了10年物价平稳的中国百姓,对于2007年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感受深刻,甚至有些措手不及。两年过去了,物价始终没有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即是经济学常说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的起因是货币供给过多,结果则表现为物价上涨。

过去10年里,不单是中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享受着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奇迹。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的资本市场,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在动荡中折损了一定的市值;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救经济心切,政策上的过度刺激对通货膨胀起到了火上浇油的副作用。历史告诉我们,货币泛滥的惟一结果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当美联储的货币“凭空”发行了很多后,美元贬值很快在美国演变成为了通货膨胀;针对美国的印钞机行动,主导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主权政府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始实行“大量印钞”的救济手段,全球性通货膨胀就这样愈演愈烈。

2008年数据显示,美国5月份CPI较去年同期上升4.2%,欧元区5月份通胀率为3.6%,中国为7.7%,印度超过8%,越南通胀率25.2%,印度尼西亚超过10%,菲律宾为9.6%,泰国为7.6%,俄罗斯4月份CPI为14.5%。

我们不妨再看看具体数字。在过去6年内,国际市场上铜的价格涨了四倍,锌的价格翻了2倍。2007年原油价格上涨57%,小麦和大豆的价格上涨了70%,其中大豆价格上涨最近还在印尼引起骚动。在美国市场,汽油价格一年内从一加仑2.24美元跳到了3.07美元,柴油则从一加仑2.61美元涨到3.43美元。牛肉去年上涨了4.5%,禽类5.2%,奶制品7.4%,鸡蛋28%。其他如各种矿产品、天然气、各类食品、纸张,几乎无所不涨。还有,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35%,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产品开始变贵了。乃至西方不少人说,中国已经从输出低廉产品抑制通货膨胀,走向输出通货膨胀。

在输出通货膨胀的同时,中国进口的通货膨胀恐怕更多。以原油而论,中国在2003年进口8000万吨,2004年1.2亿吨,2007年则增长至1.5亿吨。在同一时期全球铜需求量增长中,中国因素占了64%,在铝需求的增长中,中国因素占了70%,锌需求的增长则有82%为中国经济所推动。这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超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幅度。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未来几年都将生活在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荷兰数据集团发布的粮食行业报告认为,“截至2020年,农产品价格将持续提升40个百分点”。美国和中国等国家都已开始动用储备粮食,美国的粮食库存开始减少,“美国小麦的库存不断下跌,现在已经跌至6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可怕的是,通货膨胀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它所引发的社会骚乱才是最让人担忧的。2008年1月以来,数千名巴基斯坦士兵被派去守护运送小麦和面粉的卡车;在印尼,大豆的短缺引起了骚乱;在美国,卡车司机们由于过高的柴油价格举行了罢工。

随着国际油价的逐步上升,中东各大产油国获利颇多,但是与此同时,本国的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因高油价而出现了大幅上涨,普通居民尤其是中产阶级的生活大受影响。为此,从北非的摩洛哥到各个海湾国家都相继出现了罢工、抗议甚至是骚乱局面。

在约旦,由于油价高涨,该国政府于2008年1月取消了几乎所有的燃料补贴,导致部分燃料一夜之间暴涨了76%。这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诸如蛋类、马铃薯和黄瓜之类的基础食品的价格翻倍或是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

在沙特阿拉伯,过去10年来的通货膨胀率几乎一直保持为零,但是最近有官方数据显示,这个数字一下子蹿到了6.5%,而非官方数据则更高,随之而来的是公众的抗议和抵制。2008年12月,该国19位知名宗教人士在互联网上联合发表了一个罕见的声明,警告称当前危机可能导致“偷窃、欺诈、持械抢劫以及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互相怨恨”。

在巴林和阿联酋,通货膨胀的百分率已经到了两位数。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劳工大多来自外国,油价上涨后,这些海外劳工寄回家乡的工资购买力下降,因此在过去几个月中罢工事件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