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书立方养生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刮痧 拔罐——最天然的国医自疗法(2)

四肢刮痧:舒筋通络,气血通畅

刮拭方法:刮拭四肢采用长刮法,刮拭距离尽量长。遇到关节部位应抬板,不可重力强刮。

四肢皮下如有不明包块、感染、破溃、痣瘤等,刮拭时应避开。对下肢静脉曲张和水肿患者,刮拭方向应从下往上。

1.上肢内侧:方向由上向下,尺泽可重刮。

刮拭时均由腋窝开始,自内侧前缘至后缘逐渐由上向下轻柔刮摩,次数为10.20次。但是上肢内侧的皮肤比较薄嫩,因此刮拭的手法要轻,且次数不能过多,时间不可过长。

2.上肢外侧:方向由上向下,在肘关节处可作停顿,或分段刮至外关。刮拭时均由手指端开始,自外侧前缘至后缘逐渐由下向上刮摩,手力可重。

3.下肢内侧:方向由上向下,经承扶至委中,由委中至跗阳,委中重刮。刮拭的时候力量要轻,持续的时间要短。

4.下肢外侧:方向由上向下,从环跳至膝阳关,阳陵泉至悬钟。刮拭的时候均由髋关节部位开始,自外侧前缘至后缘逐渐由上向下刮摩,手力可重,次数为10.20次。

适应证:经常刮摩上肢部,可以疏通手指、手背、腕关节、前臂、肘关节,上肢麻木、疼痛、挛缩或软弱无力,以及肌肉功能障碍、上肢瘫痪等病症。经常刮摩下肢部,可以疏通下肢各经脉脉气,调和阴阳气血,防治下肢各关节部位的麻木、疼痛以及下肢瘫痪等病症。

膝关节刮痧:调和气血,通调全身

刮拭方法:膝关节的结构较为复杂,刮拭时宜用刮板棱角刮拭,以灵活掌握刮拭力度和方向,避免损伤膝关节。膝关节积水患者,不宜局部刮拭,可选取远端穴位刮拭。膝关节后方、后下方刮拭时易起痧疱,宜轻刮。静脉曲张及水肿患者,刮拭方向由下向上。

1.膝眼部:用刮板棱角先点按膝眼凹陷处,然后向外刮出。

2.膝关节前部:膝关节以上部分,从伏兔穴开始,经阴市刮至梁丘;膝关节以下部分,从犊鼻刮至足三里。

3.膝关节内侧部:从血海刮至阴陵泉。

4.膝关节外侧部:从阳关刮至阳陵泉。

5.膝关节后部:从殷门刮至委中、委阳,委中重刮。

适应证:主治膝关节病变,如增生性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损伤、肌腱劳损、膑骨软化等。另外刮拭膝关节对腰、背部、胃肠疾病也有治疗作用。

足底刮痧: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

刮拭方法:足部全息疗法与中国针灸医学以及古代中医被视为同根源。足底反射区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显着,无副作用的自我保健方法,尤其对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更有显着作用,具体的足部全息理论十分复杂,在本书中不加详细论述,只简述足底刮痧的具体操作。在进行足底刮拭时,根据全息反射原理,选取大脑、小脑、颈、生殖腺、肾上腺、脾脏、胃、心脏、膀胱等为重点刮拭区。从重点区开始刮拭,刮遍全足。

适应证:刮拭足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重点刮拭以上各重点区,可以缓解所代表脏腑器官的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还能使停留于足底的尿酸结晶和有害物质全面移动,通过血液循环导入排泄系统,排出体外。通过刮拭足底,不仅使脚掌更加灵活,同时还可以使小腿、膝关节以及大腿相应震动,得到运动,从而松弛肌肉,舒筋活络,达到全身保健的作用。

刮痧疗法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刮痧疗法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美容和保健等方面,其防治范围与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类同。

家庭常见疾病:感冒、发热、咳嗽、肺炎、中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头痛、眩晕、晕厥、晕动症、高血压、贫血、低血压、糖尿病、甲亢、脑中风所致偏瘫、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力减退(健忘症)、心悸、失眠、神经衰弱、冠心病所致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炎;慢性肝炎、胆囊炎、黄疸、胆石症;急慢性胃肠炎、呕吐、泄泻、呃逆、菌痢、胃痛、胃下垂、腹痛、习惯性便秘、结肠炎;腰痛、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慢性肾盂肾炎、遗精、阳痿、早泄、癃闭、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癔症、癫痫等。

骨科伤、外科常见疾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病、网球肘、肘关节扭伤、损伤麻木、末梢神经炎、肩背冷痛、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胁屏气、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坐骨神经 痛、梨状肌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痛、腓肠肌痉挛、腱鞘炎、腱鞘囊肿、腕管综合征、腕关节扭伤、颞颔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外伤后遗症、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足跟痛等。

五官常见疾病:牙痛、鼻出血、近视、慢性鼻炎、白内障、青光眼、麦粒肿、咽喉肿痛、过敏性鼻炎、耳聋、耳鸣等。

女性常见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病、产后缺乳、子宫及附件炎、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征。

小儿常见疾病:小儿惊风、小儿发热、百日咳、小儿疳积、小儿腹泻、小儿麻痹、小儿遗尿、小儿肌性斜颈、小儿痄腮。

日常美容保健:单纯性肥胖、青年痤疮、黄褐斑、妊娠斑、雀斑、老年斑、面部皱纹增多、脱发、秃顶、斑秃等。

禁忌证

刮痧疗法尽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也有其局限性。以下禁忌证在刮痧治疗时应引起重视:

1.久病、年老、极度虚弱的人慎刮。

2.有危重症的患者忌刮,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脑中风发作等患者。

3.眼睛、耳孔、鼻孔、舌、口唇、前后二阴、肚脐处禁刮。

4.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禁忌刮痧。

5.皮肤高度过敏,有传染性皮肤病,如疔疮疖肿、皮肤感染等,外伤疤痕及皮肤不明原因的包块等,不宜直接在病灶处刮痧治疗。皮肤溃烂、破损及红肿、感染处应禁忌刮痧治疗。

6.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以及女性的乳头忌刮痧治疗。

7.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颈部禁刮。

晕刮的预防

1.对初次接受刮痧治疗者,应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选择正确的刮痧体位,使患者感觉舒适。

3.避免空腹、过度疲劳、熬夜后刮痧。

4.根据患者体质选用适当的刮拭手法。对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失血过多等虚证,宜用补法。

5.在刮痧过程中,施术者要多询问患者的感觉,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晕刮的先兆,防止晕刮的发生。

方便有效的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状,刺激痈疽后,以角吸出脓血,这便是最早的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的原理和作用拔罐时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力,这种负压作用于经络穴位上,能够开泻腠理,使病邪或者一些病理产物从皮毛吸出体外,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促进脏腑经络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拔罐疗法具有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泻热解毒、行气活血、舒筋活脉、消肿止痛、拔毒排脓、强壮身体等作用。

选择适合你的拔罐工具

拔罐器的种类及特点

牛角罐:牛角罐是取牛角中的角质,将中间制成空筒,横断面是罐口,并将罐口打磨光滑。

这种罐具吸附力强,但由于不透明,不能观察,所以不宜做刺络拔罐用。

陶罐:光滑圆整,肚大,口和底较小。此罐吸力强,消毒方便,同样不能用作刺络拔罐,且容易打碎。

竹罐:罐口底平,四周光滑,中间略粗,两端略细。使用前先用温水浸泡几分钟,可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气。竹罐还可以用中药煎煮后制成药罐,效果更佳。竹罐的缺点是长时间不用会干燥,容易裂口漏气,并且不透明。

玻璃罐:一般分为大、中、小三个型号,其外形如球状,口小肚大,优点是罐口光滑,适合走罐,质地透明,可以观察拔罐过程中皮肤的情况。缺点是易碎。

铜罐和铁罐:此类罐由铜和铁等金属原料加工制成。优点是不易碎,吸附力强,传热效果好。缺点是传热太快,容易烫伤皮肤。

抽气罐:用透明塑料制成,上面加置活塞,将罐内的空气抽出,产生负压。其优点是使用方便,不用点火,不怕烫伤,使用安全,容易掌握。缺点是无温热感,不能走罐。

电罐:电罐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 现的一种集温热、磁疗、电针等综合治理方法为一体的新型罐具,其特点是使用安全,不易烫伤,可以控温和控制负压。缺点是成本高,携带不便,并且不能施其他的拔罐手法。

橡胶罐:此罐是以橡胶为原料制成的罐具,主要依据玻璃罐的形状和规格而制成,其优点是不易破碎,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缺点是负压不够强,无温热感,不能施其他拔罐疗法,不能高温消毒。

拔罐操作的其他辅助材料

燃料:采用95%的酒精作为点火用的材料。可以使用酒精灯或用小口瓶装酒精,以便点火时蘸酒精方便。

点火工具:可以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棉球作为点火工具,点火蘸酒精时要注意酒精的量,以不滴为度,过多酒精容易滴在患者的身上而导致烫伤。

火源:用打火机、酒精灯、火柴作为火源。

药物:行药罐法的时候,需要把竹罐放在药液里煎煮,其中药物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的药物为主。如桃仁、红花、延胡索、香附、黄连、生姜等。

介质:在行走罐法的时候,需要用介质润滑皮肤,常用的介质有液状石蜡、按摩乳、甘油、松节油、凡士林、植物油等。

其他工具:行刺络拔罐法的时候需要梅花针、皮肤针或者三棱针。如果没有这些专业的用具,用家里日常用的缝衣服的针也是可以的,但是要做好消毒工作。

火罐的吸附方法

火罐是指用火燃烧掉罐内的气体,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附在皮肤上。拔罐要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选择适当的罐具,做到吸拔有力,还要防止吸力过大。下面简单介绍最常用的火罐的吸附方法。

闪火法:以止血钳或镊子夹住酒精棉球,或用一头缠有小团纱布或脱脂棉在95%酒精中将棉团浸湿,于酒精灯上点燃后,伸进罐内,在底部或中部迅速绕2~3圈后退出,再迅速将罐扣在选择好的部位上,这样就可以吸住。本法操作的原则是动作要快,罐口离要拔罐的部位不要太远,火焰在罐内不要停留太久。

投火法:将燃烧的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 迅即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拔在要拔罐的部位上。

此法适用于拔身体侧面的部位,一面纸片和酒精棉球掉在皮肤上,灼伤皮肤。此法系传统拔罐法之一。

架火法:用一种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如橡皮盖、姜片等隔热好的东西为中介。直径要小于罐口。再用酒精棉球置于摆好的中介物上,点燃棉球后,迅速扣罐在其上。

贴棉法:将脱脂棉撕成薄薄一片,略略浸入95%的酒精,酒精不宜过多,贴于罐内上中段,点燃后立即将罐扣在要拔罐的部位。此法吸力强,操作也简便。

滴酒法:拔罐前,预先将95%的酒精滴少许于罐内底部,注意酒精不可以滴太多,也不要滴到罐口,并加以滚动,使酒精均匀沾湿罐壁,用火柴点燃酒精后迅速拔在要拔罐的部位上。

常用的拔罐方法

留罐法

留罐法是拔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又称坐罐法,指将罐吸拔在皮肤上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留罐时间为5~20分钟,视患者和疾病的情况 以及季节的不同而定。一般夏季及皮肤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留罐法又有两种形式:

一是单罐法,即单罐独用,适用于病变范围小的情况。

二是多罐法,即多罐并用,又被称为排罐法。罐具一般循肌束、神经或经脉走行位置。

身体强壮者罐具排列可以紧密些,身体虚弱者,罐具排列应稀疏些。此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者。

闪罐法

闪罐法是一手执罐,一手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或系有棉团的铁丝,点燃后立即抽出,迅速将罐拔在患者患处,随后立即取下,反复操作十数次乃至数十次,直至皮肤潮红出现瘀斑为止。此法适应于肌肉比较松弛处。

走罐法

又称推罐法或拉罐法。选择罐口较大、罐口壁较厚且光滑无破损的罐具,然后在要拔罐的部位,薄薄涂一层润滑剂,如液状石蜡、凡士林或者其他植物油。采用闪火法或投火法将罐吸拔在皮肤上以后,手握罐底,稍倾斜罐体慢慢来回推移。方向是前、后、左、右,还可以做旋转。反 复数次,直至皮肤潮红出现瘀斑。适用于身体面积大而平坦,肌肉丰厚结实的部位,如腰背部。

刺络拔罐法

此法又被称为血罐法。先用三棱针、梅花针或者缝衣针,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疾病情况,迅速点刺数下或十数下,轻者皮肤出现红晕即可,中度以微出血为度,重者以点状出血为度,然后迅即拔罐并留罐,留罐15~20分钟。

针罐法

针罐法是针刺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拔罐法。针刺穴位后,将针留在穴位上,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罐。使针体罩于罐内。一般以玻璃罐为宜。留罐10~20分钟,最后起罐取针。还有一种方法是针刺后取掉针,再以针刺部位拔罐。

药罐法

药罐法是拔罐与药物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罐法选择竹罐为罐具。竹罐在拔罐之前经药液蒸煮,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皮肤上。此法既有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还可以发挥中药的作用以提高拔罐的疗效。药物的选择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

温罐法

温罐法是在留罐的同时,在治疗的部位加上红外线仪进行照射,或用艾条温灸患者罐体周围的皮肤,可以提高疗效。

此法多用于寒凉潮湿的季节,或有虚寒,寒湿的病症。

不同罐象的临床意义罐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部位,病情的严重性以及疾病的预后转归。

正常人做保健拔罐时,一般没有罐象,或者罐象不明显,并且罐印会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