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危害地球的垃圾与白色污染(4)
5月6日,福建商检局在马尾港对一批声称为进口废塑料的货物检查时发现,这批所谓的废塑料中夹带了大量生活垃圾,如食品袋、牛奶桶、蜜饯袋,整批货物恶臭熏人。
5月19日,青岛海关查获第三批到达该港的洋垃圾,重达542.7吨。
5月16~20日期间,上海先后发现了来自美国的20箱洋垃圾。
以上仅仅是数月内查获的洋垃圾,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有多少洋垃圾闯进了我国的国门?洋垃圾为什么屡禁不止?又有多少洋垃圾闯入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门?
但愿洋垃圾事件不再发生!但愿全人类共同行动起来,相互借鉴,相互合作,共同开展垃圾战,共同解决这个可能遗患后人的全球问题。
八、塑料带给人类的是喜还是忧
1906年,比利时科学家贝克兰用甲醛和苯酚合成一种虫胶,这就是人类最早研制出来的酚醛热固塑料。20世纪30年代,尼龙又问世了,被称为是“由煤炭、空气和水合成,比蜘蛛丝细,比钢铁坚硬,优于丝绸的纤维”。它们的出现为此后各种塑料的发明和生产奠定了基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制造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制造业也得到飞速的发展。
塑料是一种很轻的物质,用很低的温度加热就能使它变软,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物体。塑料制品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怕摔,经济耐用,它的问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然而,塑料的发明还不到100年,如果说当时人们为它们的诞生欣喜若狂,现在却不得不为处理这些充斥在生活中,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极大威胁的东西而煞费苦心了。
塑料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石油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很难自然降解。塑料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饲料或残留在野外的塑料,也会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
目前,中国塑料年产量为300万吨,消费量在600万吨以上。全世界塑料年产量为1亿吨,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废弃量计算,全世界年塑料废弃量就是1500万吨,中国的年塑料废弃量在100万吨以上,废弃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占到40%。这样大量的废弃塑料作为垃圾被埋在地下,无疑给本来就缺乏的可耕种土地带来更大的压力。
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灾难称为“白色污染”。
仅仅从塑料袋而言,人们对它批判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
塑料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与人类结下难解的“情缘”。今天,在全球范围内,一年至少有5000亿个塑料袋被人们拎回家,1分钟内就要用掉100万个,也就是说每人每年要用大约150个塑料袋。有人作过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塑料袋价格低廉,回收价值低,一般使用一两次就丢弃了。这些未被回收的塑料袋很快进入环境,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全世界大多数人赞成不使用塑料袋,尤其对环保主义者来说,塑料袋“罪行累累”,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公敌。
超薄塑料袋
首先,造成视觉污染。废塑料袋散落在地面上,被风一吹,满天飞扬,或随风挂在树枝上飘扬,或漂浮在水面上,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破坏了城市、景点的整体美感。塑料袋的这种令人生厌的特性使得它们有了很多蔑称,如在爱尔兰,挂在树上的塑料袋被称作“巫婆的内裤”;在中国,人们则称它为“白色污染”。
其次,浪费资源。塑料袋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废塑料袋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塑料袋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袋,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尤其是抛入海洋中的塑料袋,堪称“海洋生物杀手”。近年来,已出现多起海龟和鲸内脏被塑料袋堵塞致死后被海水冲上海滩的事件。例如,2002年,一头小须鲸死后被海水冲到法国诺曼底海滩,在它的胃里竟然发现了800千克塑料袋及其他包装材料。生活在北海的大鹱,其胃内的95%是塑料制品。从一只死去的大鹱胃内,研究人员发现了20.6克塑料碎片,其量相当于人的胃里含有2000克的塑料碎片。
此外,漂浮在江河中的塑料袋给水源取用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泵抽空和堵塞,给工业生产和水电站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影响航运。燃烧塑料袋时会产生二英,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还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目前,塑料袋的负面影响已远远超过它的实际利用价值,成了困扰全球环境的一大难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九、“一次性”的恐慌
在早点摊吃早饭,随手一双一次性筷子;在超市买东西,顺便扯个塑料袋;出门喝饮料,少不了一次性的杯子……
类似的经历,我们可能都有过。因为“用着方便,扔着潇洒”,许多人现在越来越割舍不下对一次性消费品的“依赖”。从司空见惯的一次性筷子,到推陈出新的一次性相机、一次性手机,一次性消费品正呈“新潮逐浪高”之势。
然而,我们可能没想到一次性消费品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柄“双刃剑”,它既是物质富裕、方便快捷的象征,也充当着消耗资源、制造垃圾的“加速器”。
时间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经济复苏带来的繁荣使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有人曾在一篇叫做《这是一个生存问题》的论文中论述“强制消费”概念:“我们的具有巨大生产率的经济要求我们把消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商品的购买与使用变成一种仪式,从消费中获得精神的满足……我们需要以不断增长的速度把东西消费掉、烧掉、穿掉、换掉和扔掉。”这段文字描述了当时西方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强制消费”加快了人们发展经济的步伐,也使更多的资源更快地变成了废弃物。
在这种“强制消费”观念的推动下,一次性消费品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次性杯盘、一次性刀叉、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剃须刀、一次性梳子、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衣物、一次性餐巾纸、一次性纸抹布……一次性用品充斥在人们高消费、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当着把资源变成垃圾的急先锋。有人统计,美国每年所消费的纸张占到世界纸张年消费量的33%。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人均一生消费的部分情况为:消费汽油2.8万加仑,穿过并扔弃衬衫250件,鞋115双,使用并扔弃报纸2.75万份、杂志3900份,扔掉废品垃圾11.2万磅、扔弃铝制易拉罐2.86万个(其中1.77万个可回收)……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一次性消费品是不可避免的,如吃快餐用的饭盒、待客用的纸杯等。但人们容易忽略,一次性消费品大量使用的同时带来了两大危害:一是消耗巨大的资源,二是制造大量的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扔掉的塑料袋约23亿个,达1.87万吨;一次性塑料餐具2.2亿个,达1320吨。
就一次性塑料餐具而言,它们大多是存在潜在危害的聚乙烯等塑料原料。聚乙烯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很难被自然界的光和热降解,并且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塑料的细菌和酶,难以对其生物降解,所以塑料埋在土壤里可能会二三百年不腐烂。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进入土壤里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特质。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废弃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鱼、马、牛、羊等动物当做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胃里消化不了,导致动物肠胃肌体损伤和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和海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另外,一次性发泡塑料在高温下分解的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的肝脏、肾脏、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在燃烧时有可能产生二英。
一次性筷子虽然不像一次性饭盒那样不易降解、有毒,但制造一次性筷子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很低,只有13.4%。虽然这样,一些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厂家只顾一点儿蝇头小利而乱砍滥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山体塌方。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水就是一个“警钟”。除此以外,“一次性”消费品的危害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一次性消费品将走向何处呢?专家们认为,“断头续尾”是根除一次性消费品危害的出路所在。一方面,要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减少对资源的损耗,从源头上降低一次性消费品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原材料,即纸制的可自然降解的材料,以有助于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我们希望生活中“一次性”消费品的威胁能越来越少,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十、城市里的顽疾——垃圾污染
20世纪后,工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垃圾问题也开始时刻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如果说,我们生活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垃圾是固体废弃物的一种。目前,全世界的垃圾产量在不断增长着,每年产生的垃圾约达100亿吨,相当于全世界粮食产量的6倍,钢产量的14倍。美国近20年来垃圾的增长曲线甚至超过了人口增长曲线。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历年垃圾的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占用的土地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近年来,我国每年处理城市垃圾的费用高达7.5亿元。如今,垃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