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做人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做人的智慧(3)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因为乐于助人是我们做人的一种美德。但帮助别人不能没有原则。对方的请求,有的是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的,有的是我们没有义务一定要承受的。比如有的人明明自己有存款,向你借钱,原因是怕自己提前取款会损失利息。这样的请求明显太自私了。有的人好贪便宜,见你有好东西,比如好字画、盆栽摆设,便大大咧咧张口:“送给我吧!”这种“夺人所爱”的“请求”也是让人反感的。还有些请求,是强人所难,或根本就是无理要求。对这一类请求,我们心里老夫不乐意,却为什么常常点头答应呢?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

一、接受比拒绝更容易。

二、担心拒绝后会触怒对方或受到报复。

三、为了给人一个好印象。

四、不了解拒绝的重要性。

五、不知如何说“不”。

让我们针对这些原因,逐一来分析一下。

“接受比拒绝更容易”。固然如此,但为图一时的方便而接受了对方的请求,却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因为我们在完成别人的这一请求时可能力不从心,也可能支付不起昂贵的代价。曾有一个老朋友托我为他的孩子在北京找一个工作,而且是在电视台的工作。我当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结果,为了这个轻易的承诺,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还是没有办成。后来,这孩子谁也不求,自己跑来北京,应聘到一家外企工作,收人还不错。因此,在答应别人的请求前,一定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和精力,要量力而行,要做一番“成本——效益”分析。如果超过了自己的能力,成本太高,就不能轻易接受请求。

“担心拒绝后会触怒对方或受到报复”。就多数人来讲,都是通情达理的,如果你说明了你的难处或注意了拒绝的艺术,他们不会因此而耿耿于怀的。也有这么一些人,即便你回绝的态度多好,只要他们没达到“请求”的目的,他们也会对你怀恨在心,甚至在以后伺机报复。如一些贪官,他们对别人的“请求”几乎就是巧取豪夺或强迫命令,对这种人,我们没必要被他的淫威和权势吓倒。这种人本身就不值得和他交往。你为什么要屈从于他呢?

“为了给人一个好印象”。如果为了这个目的而有求必应,那么各种各样的请求会从四面八方源源而来。一旦你有一件事没兑现,你想维护的“好印象”就会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人说话不算数”,“这人就会吹牛”,“这人表面上答应得好,实际不办事”。

这些就会是别人对你这个“好好先生”的评价。

“不了解拒绝的重要性”。拒绝的重要性在于:第一,“拒绝”是一种“量力”的明智表现。因为有些请求如果由他人承接可能比你承接更恰当。第二,“拒绝”是保证自己的行事优先次序不被打乱的最有效手段。如果你因勉强接受他人的请求面扰乱了自己的步伐,那无异于是根据别人的安排面生活,这是不合理的。这是不是自私呢?其实并不尽然。换个角度看,对方拿自己的事来妨碍你的生活,他是不是自私呢?其实,避免这种因拒绝面产生的“良心不安”的办法是有的,那就是你在安排自己的行事次序时,经常把别人的利益也列人考虑。

现在托人办事似乎成了风气。许多本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办的事也似乎不托人就办不成。这也就使徇私舞弊、行贿受贿有了活动的土壤。许多人不敢拒绝别人的非分的不合理的“请求”,实际上是给自己以后求别人办一些“不光明正大”的事留后路。这种想法和做法才是真正自私的念头。

“不知道如何拒绝”,这是拒绝的技巧问题。这里有一些要领供读者参考:

一、耐心地倾听对方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在他述说的半途你已知道非加以拒绝不可,你也应该认真地听他把话讲完。这样做,为的是更确切地了解他请求的内涵,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二、如果你无法当场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你就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你还需要考虑,并告诉他所需考虑的时间有多长。你可以说:“明天我再答复你。”或“让我先了解一下情况,过两天给你个准信儿。”但你绝不可以把“需要时间考虑”作为拖延不决的挡箭牌。

三、在你拒绝时,应该表明你对他的请求是认真考虑了的,你也了解了对方提出这一请求的重要性。

四、拒绝时,你在表情上应和颜悦色。最好说一声:“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不过……”你可以略微表示歉意,但切忌过分地表达歉意。那样,对方会认为你不够真诚。因为你如果真的感到那样的过意不去,那么你为什么不接受请求呢?

五、拒绝时,你对对方和颜悦色,但同时也要显露出坚定不移的态度。这就是说,你要暗示给他,你不会因为他再三的请求而改变你拒绝的决定的。

六、最好能给对方说一说你拒绝的理由。这是为了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每一次拒绝时都要附以理由。有时不说理由反而会显得真诚。你可以说:“真抱歉,这一次我无法为你效力,希望你不介意。”相信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果你讲了理由,对方试图推翻你的理由,你切记不可和对方争辩,只需重复拒绝。

七、要让对方了解,你拒绝的是他所请求的事,而不是他本身,你是对事不对人的。这次拒绝了,不妨碍下次提出别的请求,也许下次就可以帮上忙了。

八、拒绝以后,若有可能,你可以为对方提供处理他的请求事项的其他可行途径。美国某市长拒绝了西班牙裔居民关于失业的提案,但在对方撤回后,他说:“我同意将这一提案作为我本人的竞选政见而公布。”这位市长拒绝了,但并未失去西班牙裔居民对他的支持。这里,我认为要避免做这样的事:建议对方试着找找另一个可能更有办法的人。这样做只会产生不良结果,“另一个人”会对你有意见。认为你是“嫁祸于人”,而被你拒绝者,也会认为你在搪塞他,对你反感。如果你真的没什么好建议,就不用再多说。

九、切记通过第三者拒绝某一个人的请求。这只会让对方认为你既缺乏诚意。又怯懦。

关于拒绝的技巧,某君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名之日“破唱片法”。损坏的唱片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句歌词。有一次,几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来推销大百科全书。某君说他对大百科全书不感兴趣。这些大学生就采取迂回战术来说服他,以达到他买书的目的。而“破唱片”也就开始“唱”了——大学生:“你对教育感兴趣吗?”

“破唱片”:“感兴趣。但我对买百科全书不感兴趣。”

大学生:“你有小孩吗?”

“破唱片”:“有一个。但我对买书不感兴趣。”

大学生:“你对你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满意吗?”

“破唱片”:“也许是满意,也许是不满意,我说不好。但我对买大百科全书不感兴趣。”

最后,大学生们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了,只好善罢甘休。

这位发明者说,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要想使自己的话真正起到作用,必须不带感情地使用这种技巧,只有平静地重复自己的观点,才能躲避操纵性的言语陷阱、辩论的引诱和形式逻辑的套子。

如果你遇到了一位请求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无理要求,并试图说服你,你不妨当一次“破唱片”来拒绝他。

生活中,我们要敢说“是”,也要敢于说“不”;说“是”比较容易,说“不”比较难,但再难,该说时也要说。技巧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说“不”的难度,但技巧终归技巧,关键还是你要有勇气说出那个难以启齿的字:“不!”明人吕坤说:“你说得是,我便听从;我不是听从你这个人,而是听从‘是’,哪有什么私心,(同样)你说得不是,我便不听从;我不是针对你这个人而不听从,我是不听从‘不是’,哪里是(对你)有什么不满意,”这样想问题,我们在说“不”时就会坦然了。

9.嫉妒乃人生大忌

你的一位同学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即将出国,你是禁不住赞道:“真棒!”还是心里酸酸的,说:“咳,傻小于有傻福呗……”

你的一位同科室的女孩,嫁了一位老美,就要随夫到国外定居。你是衷心祝福她,还是在背后撇嘴:“就她那长相。也就傻老外能看上……”

某天,你听人谈起某位过去在单位不得志的同事下海几年发了,现在有自己的公司,你的第一反应是高兴,还是来一句:“没准儿是发的不义之财吧……”

和你同时参加工作的某君,现在已是处长了。每次他见了你,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你是同样大方自然呢,还是在心里暗自说道:“不就是当了个破官儿嘛,看那假惺惺的样子……”

如果你的表现是后者,那你就是妒忌了。而妒忌,以著名诗人艾青的话说,是“心灵上的肿瘤”。你要不警惕,不痛下决心把它“割掉”,它就会“像锈蚀铁那样,以自身的气质腐蚀自己”(希腊,安提斯德内《片段》)。

妒忌,作为人性的弱点,几乎谁都会有那么一点。这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的一面。据研究者说,许多动物都有嫉妒的本性,一只狼会把比它多抢了猎物的同类咬死。据中国杂技团驯兽员夏世华讲,一只叫“红红”的小狗看到驯兽员接触一只叫“丽丽”的小狗较多,它竟然嫉妒地把“丽丽”咬死了。我们虽早已进化成了人,但这个“动物性”却似乎与生俱来。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就会对父母表现出的对其他弟妹的“偏心”而心生不快,我们会因他们比自己多吃了一口蛋糕或新穿了一件衣服面生气甚至哭闹。

虽然妒忌是人普遍的也可以说是天生的缺点,但我们决不可因此而忽视它的危害性。趁着它还只是我们心灵里的小小“肿瘤”,我们就要赶快诊治它,以免它发展下去,成恶性“癌变”。

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学》一书中说:“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

他说:“这种感情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含有憎恨的非常激烈的感情。有了这样激烈的感情,而不一定立刻显现于表面,这就是嫉妒。在引发事端的场合,反而是冰山一角,许多嫉妒都是深藏在人们的心中的,使乌漆黑的功能发酵,以歪曲的形态爆炸出来。”

让我们看两个历史上妒忌的故事。

春秋时,郑庄公欲伐许国,五月阅兵,发排兵车。老将颍考叔抢先争得了兵车,驾车跑开。年轻将军公孙子都没有追上,便心生恨意。七月,郑军攻打许国都城,颍考叔历来奋勇争先,登上城头。公孙子都于城下妒其得功,便悄悄搭弓射箭,颍考叔毫无防备,结果倒地身亡。正如一位西方人所说:“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块嘶嘶作响的烧红的煤。”正是嫉妒,使本可以年轻有为的将军,作出了害人也害己的蠢举。

三国时的曹操一方面能招贤纳士,但另一方面也对超过他的人心怀妒忌。曹操手下有位主簿叫杨修,聪明过人,每每猜破曹操心计。一次建造相国府,搭好了架子,曹操去看后,让人在门上写了一个“活”。众人不知曹操什么意思,杨修见了,便说:门中“活”,是个“阔”字,曹相国正是嫌门大了。又有一次,有人送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尝了一口,便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命众人传看。大家都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传到杨修,杨修便打开盖吃了一口,然后对旁边人说:“曹公叫我们‘人一口’,这还不明白吗?”

对杨修的聪明,曹操口上称赞,“心实恶之”。后来有次在外征战,形势不利,曹操想退兵,心不甘;硬挺着,又无胜利希望。这时值勤官来请示今晚军中口令是什么。曹操正在吃鸡,便随口说道:“鸡肋。”口令传下去,杨修便开始整理行装。旁边的人很奇怪,说,又没下撤退的命令,你为何收拾行装?杨修答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正在犹豫,我看是要撤退了,早做点准备,免得到时慌乱。”杨修这一说,其他人也开始做准备了。这事让曹操知道了,曹操再也容忍不了小小主簿竟比自己聪明,他便以惑乱军心罪,将杨修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