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了解你的小男子汉,做他的成长导师

青春期男孩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天书”,很多父亲在男孩的诸多行为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其实,在与男孩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父亲如果能够关注他的各种状态,体会他的各种心态,并适时地给予指点,就能做他的成长导师。

父亲要关注小男子汉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即青少年时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人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人们通常认为,青少年不再是小孩儿,但也尚未成为成人。

青春期是男孩人生“狂飙突进”的时期,无论个头、脏器还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都让男孩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而此时,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面对各种变化和外界刺激,不能很好地应对。

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女生家长对孩子的性健康教育指导要多于男生家长,男生往往是被忽略的群体。

一位名叫“窈窕绅士”的网友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的儿子15岁时,有一段时间的表现很奇怪:每次上厕所时,总在卫生间待很久。他起初没有在意,一次,儿子上完厕所后,他在卫生间发现了几根牙签和细的小棍。他吃了一惊,忙把儿子叫来,问道:“你在干什么?”儿子满脸通红,皱着眉头说:“爸,你得带我去医院了,我尿不出来了尿了!”

他急忙把儿子送到医院,医生一看就把他教训了一顿:“你这爸爸怎么当的!孩子的尿道马上就快堵住了,应该挂急诊!”没多久,儿子的包皮手术就做完了,可这件事让他非常自责:怎么没早点注意呢?

从生殖的角度来看,女孩好像比男孩早熟,但从性发育的角度来看,比如性唤起、性幻想等,男孩就比女孩出现得早。从这个意义上讲,男孩比女孩压力大,担心、疑虑也就更多。可男孩询问这类问题,父亲往往教训他:只有坏孩子才这样。因此,许多男孩只能把困惑埋在心里。现在媒体上很少有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有针对性的介绍,如果男孩从同学、影视作品、黄色书籍等渠道了解一鳞半爪的相关信息,常会获得歪曲了的性知识,将造成不良的后果,影响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育。

作为父亲,应该特别注意男孩成长发育时期的身体变化和健康,因为有些男孩青春期不健康的行为,就是由于父亲的疏忽造成的。龙迪博士曾在给某杂志主持“少男少女课堂”专栏时,原计划以少女为主,给男孩写个三四篇也就够了,可没想到来信咨询、表达困惑的,95%以上都是男孩。她说:“其实,来信的大部分男孩生理发育都是正常的,而对他们来说,父亲的作用最重要。”

青春期男孩的身体发育是父亲应该关心和了解的事情,使男孩轻松、安全地走过青春期,也是父亲的责任和义务。那么,父亲应该怎么做呢?

1.学习青春期知识

作为父亲,应该在学习和掌握影响儿子发育的因素、生殖系统、第二性征等青春期知识,了解生理转变所带来困扰的处理方法,以便和男孩正确交谈,并解答一些问题。一般来说,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10~11岁身高加快,睾丸、阴茎开始增长;12岁时出现喉结;13岁时出现阴毛;14岁时童声消失,音调变低,出现腋毛;15岁时首次遗精,具备生育能力,开始长胡子;19~20岁时停止成长。

2.给男孩足够的父爱

父爱对男孩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往往是男孩最早的性教育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男孩的性别意识。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影响更大。因为父亲通常是儿子模仿的第一目标。比如,父亲是军官,儿子会说:“长大了我也要当军官。”一般来说,男孩的性别意识主要取决于他仿同的目标——爸爸。如果在青春期这个成长的关键阶段缺乏父爱,那么男孩就很容易没有仿同。长大以后,他身上可能就会有较明显的女性化特征。

3.做好男孩的性教育老师

青春期发育的核心是性的发育,因此青春期又被称为“性成熟期”。青春期男孩的性发育成熟,已经可以生育。一位心理辅导老师说:“进入青春期的男生会出现遗精等生理现象,但孩子的家长对孩子初次遗精的现象普遍关注不够。尤其是孩子的父亲,很少能够坐下来给儿子讲一些有关性教育的问题。”事实上,在性教育中,父亲应是儿子最好的老师。

青春期男孩往往不愿意和父亲一起去洗澡,这说明他已经进入青春期后期,身体开始发育成熟了。有些正常现象,像遗精,他并不懂得是怎么一回事,相反还认为是自己干了“坏事”,怕父亲知道。在这个时候,父亲应注意:首先不要责骂,不要因为拒绝同去洗澡就发脾气,或指责男孩。如果父亲的态度选择得不合适,男孩将对性产生恐惧和罪恶感。父亲应该自然大方地教给儿子一些性知识,告诉他应该怎么正确面对来临的生理变化。

4.消除男孩的不安心理

面对身体的变化,青春期男孩会有不安心理。父亲要告诉男孩,青春期发生变化是自然而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些变化。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人变化来得早些,有人变化晚些。对身体既不必害怕或不安,也没必要感到害羞或尴尬,重要的是了解这些变化,做好青春期保健。这样,可以让男孩保持身体健康,增强自信。

5.注意营养卫生保健

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父亲要注意男孩的营养卫生保健。各种营养成分要满足男孩的身体需要,让男孩多吃米、面、水果、蔬菜,适当地吃些鱼、蛋、鸡、牛奶,远离烟酒,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其正常发育。

另外,青春期男孩普遍会出现“青春痘”,这是常见的生理现象。父亲要告诉男孩不用忧虑,可以让他常用温水洗脸,保持皮肤清洁;不要挤、捏,防止细菌感染;少吃刺激性食物。

重视青春期男孩的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男孩一生中最美好的花季,但有的男孩的花季并不是开满鲜花,而是布满阴云。

某报纸曾报道这样一则新闻:110接到报警,称某小区内有一个13岁男孩遭遇持刀抢劫,被人绑在家中。经警方侦查,男孩承认撒了谎。原来,他作业没完成,害怕到学校被老师骂,情急之下便想到编造被抢劫的谎言,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持刀抢劫案”。

仅因作业完不成、害怕挨骂,孩子竟然自编自导自演“绑架案”,这样的案例在不少地方出现了。这些青春期孩子走向极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有心理学家把青春期又称为“青春危险期”或“消极反抗期”。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5000万青少年中,约有20%心理发育不全或心理不健康;18%~35%存在学习困难、厌学、恐学、逃学和学习适应不良问题: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12%的学生患有精神疾患,5.9%的学生患有各种神经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在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占18%~44%。这一症状的主要表现为:过度苦闷,感到前途渺茫,不适应新环境或新事物等。所以,有专家说,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很多家长觉得青春期女孩的性格细腻、敏感,容易患上心理问题,就对其格外关注。而对男孩,大多数家长只重视男孩的身体是否健康,而往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心不够。

其实,青春期男孩也面临着很多心理问题,当男孩还不成熟时,对男子汉的理解可能会很片面。“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流血不流泪”的说法,更会让男孩的心理问题处于隐匿状态。一位心理老师说:“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女孩更容易通过倾诉来缓解心理压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男性的自尊让男孩不太愿向别人诉说,而是通过游戏、打架等他们认为很‘男人’的方式来解决。”

聪明帅气,学习不错,家境优裕,备受父母的宠爱,在学校很有人缘……尽管有这些让同龄人艳羡的条件,刚过15岁生日的钟强,还是在家中从8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独有偶,就在钟强自杀的半个月前,一名初三男生刘某也在家中割腕自杀。并且,和钟强一样,刘某仿佛也没有明显的自杀的理由。

这两件事触动了许多家长的心。张先生说,他看了这篇报道后,赶紧回家和儿子谈了一番话。结果,他吃惊地发现,十几岁的儿子有很多“愁”。“本来,我以为他这个年龄是无忧无虑的,整天都开心的年龄,但没想到他会有那么多的愁?”张先生说。显然,张先生忘记了,当他也是这个年龄的时候,他其实也有很多“愁”。那么,青春期男孩的“愁”从何而来呢?

首先,青春期男孩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前者意味着丧失,是辞旧;后者意味着获得,是迎新。在这对矛盾当中,如果后者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尽管不断地有莫名的忧伤袭来,男孩仍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整体上是积极的、阳光的。相反,如果前者占据了主要地位,抑郁、悲观情绪就会成为青春期男孩的主导情绪,他的心理发育就会不健全。

其次,在各种思潮冲击的社会环境下,在名牌效应、升学率高的学校影响下,很多父母把成绩做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父母的高成绩要求像一块石头压迫着男孩,男孩长期的压力得不到缓减,就会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出现自卑自责、丧失学习兴趣、思维联想困难、精力食欲减退等反应。

另外,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重视不够,也是造成男孩心事重重的重要原因。当今的很多家长还是过于看重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而被忽视的,恰恰是孩子成长更需要的良好的家庭氛围。再有,一些家长因为缺少心理健康知识,往往把男孩由于心理障碍所导致的问题误认为是智力问题或行为问题,而在教育中不能有的放矢。一旦发生了问题,又缺少对男孩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试的手段和方法,常常面对男孩的问题束手无策。

如今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男孩面临着种种挑战,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而男孩的心理健康,是其一生人格健康的基础。所以,作为父亲,不但要关心男孩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要多多关注男孩的内心世界。父亲要为男孩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教育的亲情感化、心理保护、情感抚育等独特功能,并通过这些特有功能引导男孩以健康的心理面对生活、学习的困难和社会压力,使其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男子汉。

了解并引导情绪化的男孩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用这句话形容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变化再恰当不过了。他们时常会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对家长不理睬,把自己反锁在房间时;火冒三丈地大发脾气。一项调查表明,有超过1/3的青春期孩子存在情绪问题,其中2%的孩子已经严重到情绪障碍的程度。

很多家长都认为女孩比男孩更情绪化。但事实上,男孩比女孩的感情更强烈,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他们更容易激动,一旦不如意,便会大动肝火,之后也更难恢复。

青春期男孩情绪化,这和他们的自我意识地初步形成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限性有关。男孩有自己的主张,又不能很好地表达。同时,这个年龄的男孩的父亲又要开始规范他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社会化”。在这个时期,父亲和男孩很容易陷入冲突。另外,青春期男孩容易情绪化,还有以下几种原因:

1.父亲过分溺爱男孩

很多父亲过分溺爱男孩,总是任其为所欲为,有求必应,这种放纵的教养方式,会让男孩变得情绪化。

2.男孩觉得父亲不能理解自己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也就更多变。有时,男孩闹情绪,主要是父亲不能理解他的想法,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他自然会靠发脾气去宣泄他的不满。

3.遭受挫折

挫折感也是导致男孩情绪化的原因之一。青春期男孩成长得很快,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愿望,却常常被父亲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这时,男孩会对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因此要发泄。

4.身体不舒服

成人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会影响控制能力,易发火,青春期男孩也是如此。导致身体不舒服的原因可能是生病、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等。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可能已经不睡午觉了,而且他们好动,经常会进行一些运动量大的活动,比如,打篮球、跑步等,这就容易使他们的体力消耗过大,感到疲劳,而身体疲惫会令人易怒。

另外,如果男孩生病了,他就会受到父母的特殊待遇,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就会取消,但在他头脑中,这种待遇并没有取消,他便容易发火。

5.想引起父母的注意

有的青春期男孩表现欲过强,总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男孩缺少玩伴,生活单调,用发脾气这种方式发泄精力。其实,这些都是男孩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这就如同大人用逛街、唱歌、运动等方式来宣泄感情一样。男孩闹情绪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表示他需要父母更多的爱和关注。

6.不能适应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迅速变化

青少年作为特殊人群,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经历着身心各方面的急剧变化。一方面,在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下,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形态、机能、运动能力等均发生急剧变化,与此同时,其心理变化也极其迅速。

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迅速变化,特别是性发育带来的困惑,独立意识的迅速发展,伙伴关系的不断密切,加上认识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欠缺、学习压力的增加等,青少年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而各种情绪障碍,又反过来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如体重超轻、身材矮小等。

某医院经过调查发现,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占半数以上。这可能与该时期的性发育、学习压力大,以及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有关。其中抑郁和焦虑在初一、初三、高一、高三学生中高发,可能与初一、高一学生刚进入学习新阶段、学习适应不良,初三面临中考和高三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过大有关。

青春期男孩情绪化并不说明他们“坏”,但情绪化却在损伤着男孩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而且也经常使父亲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父亲一定要引导情绪化的男孩,让其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体来说,父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冷静地面对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