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金融史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金融寡头之首——洛克菲勒财团(6)

但是,人们的反垄断斗争也没有结束。1906年12月,美国政府再次依照反托拉斯法对标准石油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彻底分解标准石油,使之成为相互独立的公司。到了1907年,相继有7个联邦诉讼找上了标准石油公司,俄亥俄州的法院为洛克菲勒列了近1000条罪状,以控告其长期的掠夺和欺诈行为。

最终,联邦法院于1911年5月15日宣布了一份长达两万字的判决书,要求标准石油公司解散,并在6个月内与子公司脱离,同时明确禁止原公司领导人重新建立垄断地位。至此,这场垄断与反垄断的斗争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虽然洛克菲勒财团在这场斗争中失败了,但对于他们的个人财富而言,却是一次飞跃,因为他们所持有的原公司四分之三的股份(洛克菲勒持有25%,威廉和亚吉波多总共也接近50%)换成了38家独立公司四分之三的股份,随着这些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其股价在短时间内狂涨了几倍,洛克菲勒的财富从3亿美元直线上升到了9亿美元,一跃进入美国的前十名。在标准石油公司解体后的十年里,各子公司的资产平均增加了4倍,不仅没有因为解体而停滞不前,反而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洛克菲勒这个大蟒蛇并没有放弃他控制石油产业、追求垄断的梦想,他建议各公司的负责人每天上午10点半在百老汇26号开会(为了逃避法律责任,他们仅以口头形式参与讨论),并将全国的市场分为11个区域,出售相同的产品而绝不再价格上进行竞争。通过这种方式,洛克菲勒在事实上依然保持着他无可替代的垄断地位,并在数年之后成功的取代了安德鲁·卡内基,成为世界首富。

(第五节)从蟒蛇到银行家

“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礼物。”

——约翰·戴·洛克菲勒

1,小约翰·戴·洛克菲勒的贡献

1896年,约翰·戴·洛克菲勒基本上已经退休了,尽管他没有将此事通知新闻界,也没有对本公司的全部人员传达。但从那时起,他已经不再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基本上交给了接替自己的亚吉波多,同时,儿子小约翰·戴·洛克菲勒也负责着一些事务,担任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和副总裁。当然,作为标准石油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洛克菲勒本身就是公司一笔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资本,在许多场合下,他还是标准石油公司十分坚固有用的挡箭牌。

洛克菲勒的儿子小约翰·戴·洛克菲勒1897年从美国布朗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位于华尔街的标准石油公司总部,成为其父亲的助理。后来,小洛克菲勒又升任为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和副总裁,代表家族利益参与公司管理和重大决策的制定。

1901年,小洛克菲勒成功的处理了将梅菲比铁矿出售给摩根集团的事项,使约翰·皮埃尔蓬特·摩根在与这位年轻小伙子的谈判中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最终以小洛克菲勒提出的价格购买下了该铁矿。这次成功使标准石油公司上下对小洛克菲勒刮目相看,老洛克菲勒也对儿子的成绩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小洛克菲勒以后在生意场上经受各种风雨的一个成功的演习。然而,小洛克菲勒并没有按照父亲及家族理想的轨迹去度过他的人生。

在小洛克菲勒看来,他的父亲约翰·戴·洛克菲勒已经创下了亿万家产,自己要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是很困难的事情了。父亲完成了创业的任务,而轮到自己的使命则应该是守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由出资者管理到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历史转变,他希望自己成为幕后的操纵者,而不是走上前台。他乐于当企业的股东,而不是去当企业的董事或经理。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小洛克菲勒在1910年辞去了他在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和副总裁职务,随后他又辞掉了在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中的董事一职(该职位是他在出售梅菲比铁矿给摩根之后获得的),而专心致力于发展他父亲所创办的慈善事业。

现在回过头来审视小洛克菲勒的一生,他的大半生时间都花在了把家族财富送出去方面,而不是积聚更多财富上面。小洛克菲勒在纽约建立了洛克菲勒中心,并设法挽救了美国西部山区的许多古老的红杉。另外,他对保护历史文物和保护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他的努力,英国对北美大陆殖民时代所创建的威廉斯堡古城和法国的凡尔赛宫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也许是小洛克菲勒的成绩被父亲的光辉掩盖了,也许是他自己就没有想过要在父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总之,小洛克菲勒在经济上没有给家族做出多少突出的成就。但是,他的5个儿子后来却成为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的中坚力量。这一点令小洛克菲勒引以为豪。关于小洛克菲勒前4个儿子的具体成就,我们将在(第六节)中介绍。下面讲述是他的第5个儿子戴维·洛克菲勒和他执掌的大通银行。

2,家族的大通银行

戴维·洛克菲勒毕业于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1940年时曾担任过纽约市市长拉加迪亚的秘书,第二年他又出任纽约市负责防务、卫生和福利的助理地区局长。在跟市长一起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戴维学会了如何运用强硬的手腕高速的处理问题,学会了如何驾驱手下并督促他们更好的履行职责,学会了谈判,学会了如何应对每天出现的意外事件等。这种社会实践的磨炼,为日后戴维·洛克菲勒管理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奠定了坚实的领导艺术基础。

1942年5月戴维·洛克菲勒应召入伍,曾在北非、法国从事情报收集工作,并频频举行各种宴会和其它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影响。戴维在情报搜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灵活的处理各种事务。当他回到美国之后,在处理家族事务和领导大通银行的工作时已经是得心应手。

戴维·洛克菲勒在战争结束后就立即办理退役手续,回到了纽约家中,开始考虑以后的工作问题。由于家族的产业实在太大,所以父亲小洛克菲勒希望他能在金融界里面工作。

尽管银行工作不是戴维长期以来的兴趣所在,但是家族财团的发展确实需要一位理财专家,而且以后洛克菲勒家族的庞大产业要想继续得到发展,金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事实上,其祖父约翰·戴·洛克菲勒很早就有着与银行家们拉近距离的强烈愿望。在他创业初期,为了筹集资金,他不得不经常奔走于银行之间,费尽口舌以祈求得到银行家们的资金支持。为了拉拢当时的第一国际银行,洛克菲勒的弟弟威廉还取了第一国际银行董事长的女儿。所以,能有人在银行界崭露头角是整个洛克菲勒家族的长期愿望。

之后,戴维·洛克菲勒被安排在大通银行欧洲科当一名副经理,从基层做起。

大通银行于1877年获得美国政府的特许批准书之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886年,大通银行的全部股权出售给了原货币监理官亨利·坎农领导的一个财力雄厚的商人集团。在亨利·坎农的领导下,大通银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与万国宝通银行不相上下。

然而1929年的美国股灾,使大通银行也未能幸免,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大通银行被转到了洛克菲勒家族手中。1930年,小洛克菲勒的内兄温斯洛普·奥尔德里奇就任大通银行董事长。

二战结束后,纽约取代伦敦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大通银行的小额储蓄存款和贷款业务已经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该行在温斯洛普·奥尔德里奇的领导下,经历了经济大恐慌的创伤之后,又恢复了它在银行业中的地位。

戴维按照父亲的意愿来到大通银行后,决定从行政级别的最底层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干下去。他工作勤恳,而且善于思考,并致力于改进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经过多次的岗位调动之后,戴维对大通银行的业务已经非常熟悉了,并成为银行国际部的骨干力量。

由于戴维·洛克菲勒突出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他在1950年被晋升为大通银行国际部主管拉美业务的总经理。其实大家都心里明白,除了工作业绩的原因之外,戴维的提升多少得益于洛克菲勒家族在大通银行中的支配地位和他舅舅温斯洛普·奥尔德里奇的栽培。很多人预言,戴维将成为董事长温斯洛普·奥尔德里奇的首选接班人。

升任总经理后,戴维·洛克菲勒立刻到拉美考察,因为他相信拉丁美洲拥有扩展银行业务的巨大潜力。经过细致的考察、论证和评估后,戴维慎重的在拉丁美洲有选择的设立了三家银行,并创办了一份针对拉美商业界人士的杂志——《拉丁美洲商业要讯》,该杂志在拉美各国受到了广泛欢迎,使大通银行的商业形象和声誉有了很大提高。鉴于戴维·洛克菲勒在这方面的创新,大通银行在《拉丁美洲商业要讯》杂志出版一年之后,又以整个银行的名义创办了相同性质的杂志《商业概要》,后来又创办了《世界商业》,而这一切均来自于戴维·洛克菲勒的创意。

3,从职员到掌门人

对于一个银行家来说,经营是没有国界的,因为美元在哪里都能使用。我要做的便是让大通出现在世界各地。

——戴维·洛克菲勒

大通银行为美国政府贡献了许多杰出的官员。1949年的大通银行副董事长尤金·希莱克担任过世界银行行长,而温斯洛普·奥尔德里奇则于1953年被联邦政府任命为驻英大使。温斯洛普·奥尔德里奇离开大通银行之后,由洛克菲勒家族所信任的约翰·麦克劳埃接任他的董事长职位。

20世纪50年代初期,纽约所有的大银行,以及芝加哥和加利福尼亚州的银行,都面临着存款下降的问题,如大通银行、花旗银行和保证信托银行等。1943年年底,大通银行的存款规模大约为60亿美元,但到了1954年年底却只有40亿美元。(9)因此这些银行都开始寻找可借贷资金渠道,以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信贷需求。而相比之下,曼哈顿银行则因为实行了一种零售战略而使得存款规模明显提高,储户的数量也显著上升。于是,这刺激了大通银行的领导者决定吞并曼哈顿银行的决心。

1955年,在戴维·洛克菲勒的努力下,当时美国银行业中排名第三的大通银行和排名第十六位的曼哈顿银行合并,新银行取名为大通曼哈顿银行。大通银行和曼哈顿银行合并之后,立刻成立了银行发展部,将其作为银行宏观管理和战略决策的重要部门,给予该部门极大的内部管理决策权,是大通曼哈顿银行最有优先权的实力部门之一。而戴维·洛克菲勒则被任命为发展部的执行副总经理。

戴维上任后,便决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活动,以突破大通曼哈顿银行几十年来固有的传统模式。戴维认为,兼并一家银行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要比新设一家银行少得多,而且所需的行政和法律上的手续要简便一些。最为关键的是,兼并一家银行可以在这家银行已有的业务基础上开展业务,这就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在约翰·麦克劳埃的支持下,戴维策划并领导了一系列国外兼并活动。荷兰、比利时、英国和南美的许多银行被收到了大通曼哈顿银行的麾下。通过购买当地银行49%或51%的股份,大通曼哈顿银行非常便利的打进了布鲁塞尔、香港、洪都拉斯等地的金融市场,而在此之前这些地方都是大通曼哈顿银行的业务空白地点。

戴维的这一系列动作,使大通曼哈顿银行获得了新的增长点。1957年,大通曼哈顿银行在全球9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2000多个业务发展的据点,从而成为一家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相当活跃的金融机构,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美国本土范围。

1957年,戴维·洛克菲勒升任为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副董事长,负责该银行的全部行政和计划部门。

当然,戴维·洛克菲勒能成为副董事长,与洛克菲勒家族对他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因为董事长约翰·麦克劳埃是洛克菲勒势力的成员之一,而戴维的兄弟劳伦斯·洛克菲勒是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董事。同时,洛克菲勒家族本身就是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大股东,因此对于董事会的决定拥有相当的话语权。

戴维·洛克菲勒出任副董事长之后,立即建议董事会在华尔街建造一栋60层的办公大楼,以结束长期租用写字楼办公的历史,同时作为一个永久的招牌向全世界宣告大通曼哈顿银行雄厚的实力和卓越的管理。

在戴维的极力主张下,最终银行大厦得以建成。该大厦成为华尔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在当时创造了好几个世界第一:世界上最高的银行大厦;建有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保险库;当然它的造价也创下了世界纪录,整个建设项目共花去了1,4亿美元!

1961年4月,大通曼哈顿银行正式迁入新的办公大厦。与此同时,戴维·洛克菲勒被董事会任命为银行行长,这时他年仅45岁。年轻得志的他很喜欢交际,并通过帮助人们不断扩大自己的声誉,以赢得人们对自己、对家族的认同。

大通曼哈顿银行成就了戴维·洛克菲勒,而戴维·洛克菲勒也帮助大通曼哈顿银行实现了飞跃。他这个洛克菲勒的姓氏使他备受瞩目,从而为大通曼哈顿银行带来了相当多的业务。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副总经理曾经对他的贡献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我们就是依仗着戴维的交际往前走。”而戴维·洛克菲勒有一次也这样说道:“当我拿起电话找人的时候,对方若是听到过我的名字,就会更容易更恰当的回答我。”

约翰·麦克劳埃退位之后,鉴于戴维和另一位元老乔治·张比盎对公司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两人不相上下的工作能力,董事会决定创新性的任命两人同时担任公司董事长,但将权力分为两大块:乔治·张比盎获得国内银行业务和日常管理的最高领导权,而戴维·洛克菲勒则拥有银行国际业务方面的绝对指挥权。同时,戴维还被任命为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负责拟定银行的宏观战略决策和银行发展计划。

尽管这种安排无疑带有折衷的意味,但这样的人事安排确实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在当时金融界是轰动一时的重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