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善与恶,美与丑(3)

言不忘和,行不忘善。我国现在大力提倡建造“和谐”社会,这与我们先祖千百年来倡导的以和为贵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占首位,人和才能兴邦。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讲的一个“和”字,只有家族的人的关系和谐了,人人都对别人友善,才能管理好一个国家,进而平定天下。

仅从与和有关的成语,我们就能看出,“和”在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如“和气生财”,“和气致祥”“民和年丰”等都是说“和谐”。

案例精选

[描述]

有一位主妇在外劳作时,发现有四位老人在寒冷的天气里,被冻得瑟瑟发抖。她于心不忍,便对几位老人说:“老人家,外面冷着呢,到我家去吧。”老人们打量主妇说道:“让我们去你家,你家有男人在家吗?”主妇答道:“我先生去工作了,儿子也上学去了,都不在家啊。”“那我们不去,你男人不在家,我们不去了。”

主妇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回家了。等丈夫回来后与丈夫道明此事,丈夫听后也善心大发,对妻子说:“你快去,就说我家男人回来了,请他们到家里来吃饭。”主妇听从丈夫的话,出门去找四位老人,没走多远就看见他们,对老人们说明来意,并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老人们听了以后很高兴地说:“谢谢你们。但我们只能去其中一个,你要我们哪个去呢?我是财富,还有成功、平安与和谐,你先回去问问吧。”

主妇听后回家与丈夫商议,丈夫一听,“那就让财富来,财富多好!”儿子听了说:“还是成功好,让成功进来。”可主妇认为还是平安好。就在大家争执的时候,他们的小女儿说:“不如就让和谐老人来吧。”丈夫听女儿这一说,仔细想想后,决定请和谐老人。当主妇告知和谐老人此事,老人听了很高兴,就随主妇回家。但她发现剩下的几位老人也一同来到主妇的家。

主妇不解,就问和谐老人,“刚才不是说只有一个人来吗?”和谐老人答道:“我们已经说好了。我们几个之中,只要你是请我去,那么财富、成功、平安就会跟着我一起走进你的家。”

[点评]

与人和,与人友善相处,才能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整天带着刺,对别人讥讽挖苦,在别人有困难时,冷眼旁观,甚至落井下石。这样的人生活必定不是幸福的,注定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敢和这样的人成为知心朋友,没有人能受得了别人的一再嘲讽。

所以,在做人处事上请记住这句话:时不忘勤、事不忘俭、言不忘和、行不忘善。

6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案例精选

[描述]

在我国的艺术瑰宝莫高窟中,有这样一幅关于善良与罪恶的故事的壁画——《九色鹿》。

古时候,在美丽的大山中,居住着一头鹿。它双角洁白如雪一般,长满九种鲜艳的毛色,被人们称之为“九色鹿”。

一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忽然一个人不慎落入水中。他在汹涌的波浪中奋力挣扎,高呼救命。美丽善良的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惊魂未定的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频频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对天起誓,永做你的奴仆,为你寻草觅食,终身受你的驱使……”

九色鹿说:“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救你并不是让你来做我的奴仆。快回家与亲人团聚吧。你只要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又起誓说:“恩人请放心,如果背信弃义,就让我浑身长疮,嘴里流脓!”说完,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个国家的王妃,妩媚动人。有一天梦到了毛色九种、头角银白的九色鹿。心发奇想:如果用此鹿的皮毛做件衣服穿上,我定会显得更加漂亮!于是,她娇嗔地对国王诉说了美梦,要国王立即捕捉九色鹿。不然,就死在他面前。

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悬重赏捕鹿,有知九色鹿行踪或捕获者,赠国土一半,并用银碗装满金豆,金碗装满银豆作为重赏。调达看了皇榜,心中暗喜:我当国王、发大财的机会到了。

这时,他已全然不顾曾对鹿立下的誓言。于是揭了榜文,进宫告密,说自己知道九色鹿居住的地方。国王闻言大喜,调集了军队,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前来捕捉九色鹿。

山林之中,春光明媚。九色鹿在开满红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突然,好友乌鸦高声叫喊道:“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国王的军队捉你来了!”九色鹿从梦中惊醒,起身一看,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仔细一看,调达站在国王旁边,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心想:即使死也要把调达的丑恶嘴脸公布于众。于是,毫无惧色地走到国王面前,问:“大王,你是怎么知道我的住处的?”

“是他告诉我的。”国王指着调达说。

“你知道吗?”九色鹿说,“正是这个人在河中快要淹死时,是我救了他,并发誓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道他见利忘义,反复无常,圣明的陛下,你竟然同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岂不辱没了你的英名?”

此时,调达无地自容,身上长满了烂疮,嘴里流出了脓血,臭不可闻,遭到了报应。明白了事实真相,国王非常惭愧,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传令收兵回宫。并下令全国臣民不许伤害九色鹿。

王后没有得到九色鹿的皮毛,又羞又恨,最后活活气死了。

[点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这句民俗谚语其实质是一句真理,因为任何罪恶都不可能不被人知,即使做得再私密,最后也会露出马脚。

有一些人无法拒绝诱惑,而生歹念,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后在铁笼中度过一生。

只有心存善念,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动一毫,面对诱惑不起歪心,你才能走得直,走得正。而那些犯罪的人在作恶之后,惶惶不可终日,心存万分恐惧,却仍无法放弃利益的诱惑,最终走上一条永远不能回头的路。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进而做出更美好的事。

案例精选

[描述]明朝时,江苏镇江京口有一位秀才叫张生,家境贫穷,品行恶劣,时常为祸乡里。但他生性相当豪爽,敲诈勒索来的钱财,随意散去,乡邻中许多贫困人也多受到他的帮助,因此他自己家里没有隔宿之粮。

一年除夕,张生家中又断粮了。心想亲戚故友之中,都有旧怨,而且多是些势利小人,想不出有哪一家可以去借点钱来,自己又不愿去摇尾乞怜,向人求告。就拿了家中的一块旧布料,到当铺强当了千文钱,买了一斗米、食品和香蜡纸,放在篮子里往家走。因天晚雪大,路上又滑,快到家门口时,不小心跌了一跤,篮子里的东西全部翻倒在泥泞里。张生赶忙回家拿了盏灯,返回去找。意外地拾到一只口袋,用手一提,很重。拿回家一看,内有元宝几只,碎银数十两,还有很多零钱以及账簿一本和手折好几扎。他将手折打开看后,知道这些东西原来是一家绸缎庄的。张生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子可以过上安稳生活了。正要拿到里屋去,忽然想到,这东西一定是店中伙计收的账,路过这里丢失的。如果给店主交不了账,他必然只有死路一条,不如等他来找,还给他。就把袋子放好,自己拿着灯,坐在门外风雪中等待。

没过多久,见远处一老者和两个少年,手里挑着绸庄的号灯,沿路找寻着走过来,神色仓皇。张生想这一定是失主,就招呼他们说:“你们找什么?”老者一看是张生,知道他是个无赖,不敢直说,支吾着想走。张生大声说:“你们打着灯笼到处照,是不是找丢失的东西,快告诉我!”老者只得实说:“刚才收账路过此处,遇上雨雪交加,急忙赶路,丢了一只布袋,所以返回来寻找。现在找不到,想必是过路人拾去了!”

张生问他袋中有什么,老者把银钱、账簿等物,一样样报出来,完全相符。张生说:“是不是请到我家小坐一下,拾东西的人我已知道是谁了!”老者向张生作了一揖,说:“如果先生知道,请马上告诉我,不敢随便到你府上打扰!”张生说:“这里雪大,鄙家就在旁边!”说完将老者拉到他家,进屋拿出口袋说:“快看看这里边东西对不对?”老者大惊,畏惧万分地望着他,嘴唇动了动,不敢说什么。

张生安慰说:“老先生不要怀疑我。我要是想拿这袋中之物,怎能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风雪中傻等着你呢!”说着把口袋递给他。老者泪如雨下,说:“我在店中管收账,今日丢失了东西,就是把家全卖了,也赔偿不起,只有死路一条。感谢先生救了我!”老者一连叩了不知多少头。起身后,请张生分取一半。张生严肃地拒绝了。老者说:“先生不取,我也不能走!”张生笑着说:“非要给,就借给我银子,让我大年能吃上顿饱饭!”老者见他是真心实意,不敢再说什么,拿一块碎银给他,叩谢而去。

张生拿了钱出去买了粮食和果品,献神供天,夫妇吃了年夜饭。张生这一夜梦中被人捆绑,去到一个王者模样人的面前。王者呵责他说:“你多行不义,再不改正,当堕饿鬼道!”张生正叩头乞饶,忽然有一人手拿一张状子进前禀报。王者脸色立即和缓下来,说:“这是大善事,足以抵消以往的恶行。应该还他禄籍,入本年科榜。”又对张生说:“你回去后,应当痛改前非,一心向善,前程未可限量!”

张生醒来,知道是那件还银事,感得神佑。天亮之后,就在神明前发誓止恶从善,以赎以前的罪业。不久,以前的那位老者,衣冠楚楚前来拜谢,说:“前番若非先生之恩德,我全家老小的性命就完了!我已把这件事报告了我的东家,他必有所奉报。”张生谦逊地道了谢。从此尽心行善,而生活更加贫困,常常几天都揭不开锅。

初秋月半,所有秀才都去金陵参加秋试。只有张生一文钱都没有,每日饭钱都难筹措,就不再想应考之事了。忽然遇到前老者,问他:“先生为什么还不动身去应考?”回答因为没有钱。老者说:“先生是个善人,乡试岂可不去参加!请你先回去,在家等我!”张生刚到家不久,老者和一位青年人就赶到了,老者对张生说:“这位就是我东家,为先生高义所感动,早想报答!听说先生要去赶考,生活困难,奉赠二十金,白米四石。”又从自己袖袋中拿出二十金交给张生说:“这是我积蓄的工钱,也奉赠给先生,请快去应考!”张生推辞不过收下钱,立即搭便船赶往金陵应试。揭榜,果然考中。老者又和店东家来赠送张生进京赴试的路费,张生竟联捷中了进士,官位做到了观察使。有诗曰:行本无赖度残身,恶念顿除发善心。坐雪持银俟失主,前愆赦去锡福祉。

[点评]

善念最为珍贵,张生靠一善念而超出饿鬼登上禄籍,虽是传说,却也让人领悟了善的力量。他能够见巨利而不贪,也是他乐于周济贫困的善根所致。这不正昭示人的命运并非一成不变,而重在自己的抉择取舍!上天主持着公道,惩恶扬善,报应分明。善有善报,是鼓励人多做善事;恶有恶报,是让人知道警惕戒备。因此人生在世,一定要遵从天理,恒守善念,善人在人间备受人们的钦敬,在天道上自然会获得上天的庇佑,使福报久远而绵长。逆天理,拂人心,荆棘险阻,就不是“道”,应当深恶痛绝,坚持禁止。

人心向善,所以世界美好;而人心向恶,世界则陷入灰暗。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张生若没有弃恶扬善,得到善因和善名,也不会有后来的老者送金让其参加科举考试,从而走上仕途。

真、善、美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现在的人大多信奉“人善被人欺,人恶被人唾”的中庸思想,既不做太“善良”的人,以防被人欺负,也不会做大“恶”人,去欺负他人。但是这种中庸思想的坏处就是保护自己,不管别人。你冷漠待人,别人也会冷漠待你,你只对自己“行善”,而不对别人“行善”,那么,你在你的工作和生活的圈子中,既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不会积累人际资源。而本书提到的善主要是对他人的善。积善名,是对别人善的人因为对别人友善而同样得到别人的友善对待。

当一个人如果习惯了做一些小恶事,而不去修改,那么总有一天他会去做大的坏事,对别人和自己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所以,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防微杜渐。

刘备曾在临死前对儿子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现代人对善恶的真实意义并非了解得那么清楚,对小善和小恶的为之或不为也只是停留在概念化、表面化的理解,而没有提高到理念化的认识。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天天被教育拾金不昧的孩子在地上捡起一角钱,他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捡到了一角钱,去交给警察叔叔找到它的主人。”妈妈说:“这只是一角钱,不要去管它,别弄脏了手!”孩子不得不扔掉他捡到的钱,似懂非懂地走开。这个妈妈认为这种“善行”太小不值得去做,于是也不让孩子去做。

在生活中,我们还遇到了各种尴尬事。如,有人掐了公园花坛的一枝花,有人阻止他,说不应该这么做,那人却说:“我只是摘了一朵花,又不是什么大的过错,何必如此大惊小怪呢?”你若再开导他,他会说:“此事与你无关,你最好别管。”再多说几句,有可能还遭到别人的拳头。

虽然这些事情很小很小,但难道我们就可以因恶小而为之或因善小而不去为之吗?我们已经懂得“积沙成塔”的道理,我们也应该知道小善积多成大善、小恶积多变大恶的道理。

善恶的大小,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大小的区别: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我们不应因某人捐出一个亿就说他是大善,某人只捐了一块钱就不算什么善。善并没有大小,而在于是否出自真心。恶的大小在于故意或是无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道理就在于:小善非小善,小恶也非小恶。我们在野山上扔了一个烟头,一般情况下可以说这是小事一桩,至多算我们行为不够检点吧,可是,就是因为这个烟头燃起了满山的大火,烧毁了村庄、舍宅,甚至为此死了人,这是大恶还是小恶呢?善也是如此,有人给了一个乞丐一碗饭,可能就因为这碗饭救活了这个人,这是大善还是小善?

有时我们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本质,善恶之事乍看起来虽小,但事实上并非那么小。小善,在你不注意时,就可能变成大善;小恶,一不小心也会变成大恶。所以,我们应该时常关注自己的善和恶的行为。小善小恶的为之还是不为往往是对人性的检验,往往会对个人习惯、品德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影响。

8积善是用对别人的友善成就自己的人生,积恶是用自己的双手毁灭自己

善也是一种学问,是一种做人处事的学问。

在你的同事取得比你更优秀的成绩时,你会冷语讥讽,还是掌声鼓励?当你得到一个可以将自己的敌人逼向死路的机会时,你会放对方一条生路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和自己有摩擦的人,需要自己帮助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

案例精选

[描述]

吕寒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后来,美国刮起移民浪潮,他接了许多案子。终于有了自己的车、房子、职员。但是一念之差,让他将资产投资股票而几乎尽亏。更不巧的是,岁末年初,移民法又被再次修改,职业移民名额削减,他的事务所顿时门庭冷落。他想不到从辉煌到倒闭几乎一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