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常见病症的简单病理(1)
(第一节)咳嗽
一、细听咳嗽的声音
咳嗽是声门突然打开,肺部的空气从声门快速地呼出来的过程。咳嗽时,声带振动,并在喉头、鼻腔和口腔引起共鸣,发出很大的声音。如果声带肿胀或附着黏液时声带振动受到抑制,咳嗽声音就会变得嘶哑。
倘若控制声带的喉神经受到麻痹,在声门关闭时关不严,两条声带间就会出现一条裂缝,此时肺部就难以维持高压。这种情况下,咳嗽的声音就很弱。如果身体衰弱,呼吸肌不能正常工作,咳嗽也会很无力。
二、部分疾病患者咳嗽声音的特点
主动脉瘤和胸腔瘤压迫气管时,患者的咳嗽就会带有金属的敲击声响;白喉患者的咳嗽声音很像小狗的叫声;歇斯底里症患者的咳嗽带有其特有的长颤音。
百日咳进入抽搐期后,咳嗽接连不断,脸色发青,喘不上气来,好像要气绝的样子。此时,患者会发出一阵急促的喘气声,呼吸开始恢复一些。百日咳小患者在和伙伴们玩耍的时候,会经常站直身子长时间的咳嗽。由于预防接种的原因,现在患百日咳的人比以前少得多。
三、咳嗽与痰
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干咳就是只咳嗽但没有痰;有痰的咳嗽是湿咳。支气管的一部分扩张可储存大量的痰,此为支气管扩张症,以多痰为特点。当支气管过敏,遇到冷空气或刺激气味,就会发生无痰的长时间干咳。
由于耳朵的内外耳道壁上布满了迷走神经的分杈,所以用挖耳勺等刺激外耳道壁也可产生干咳。种种心理诱因也能产生干咳。在过去,轻声干咳是判断肺结核病的重要症状,但并不是唯一的症状。
(第二节)呼吸困难
人们在剧烈活动时,体内耗氧量增加,呼吸加剧。随着呼吸,进出肺部的空气也会增加,即换气量增加。当换气量增加到平常的4~5倍时,人们就会发生气喘、心慌等症状,即呼吸困难,并导致身体缺氧。呼吸困难的实质就是人在有意识地拼命呼吸但仍然呼吸不畅而感觉到的苦恼。
呼吸困难往往可分为五种类型:肺源性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血源性呼吸困难和机械性阻塞呼吸困难。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
肺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活量大小密切相关。根据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肺活量是有固定标准的。当患有肺病或手术切除肺叶时,肺活量降低到正常的三分之一以下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由于肺泡膜或膜下毛细血管有病变,空气中的氧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就会受阻,也会形成呼吸困难。
二、支气管哮喘性呼吸困难
哮喘患者不仅是喘气困难,而且要伴随咳嗽,在咳出痰之前咳嗽不会停止。支气管壁上紧密排列着桶箍一样的平滑肌,叫环状肌。环状肌收缩时,支气管的直径就会变小。如果环状肌发生痉挛连续收缩,通气道被堵塞,哮喘就开始发作了。另一方面,哮喘发作时,黏膜发生水肿,致使支气管进一步变窄,呼吸更加困难。哮喘病往往可以遗传。
三、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脏左心室有故障时,无法将血液全部吸入,血液便积存在肺里,导致肺部淤血,肺不能自由伸展,呼吸效率降低,吸气减少,并且肺的弹性下降,呼气也发生困难。由于肺淤血,肺组织自身出现局部缺氧症,毛细支气管发生痉挛,黏膜缺氧会水肿,造成呼吸更加困难。这种起因于心脏,继发的呼吸困难就称为“心源性呼吸困难”。长期严重的支气管哮喘可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并进一步使肺的毛细支气管痉挛和黏膜水肿。因此,心源性和肺源性引起的呼吸困难较难区分。
四、血源性呼吸困难
由于血液成分的变化(包括贫血在内)引起的呼吸困难就是血源性呼吸困难。人不停地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以维持生命。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只要人吸入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少于13%,呼吸过程就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如果很多人长时间呆在一间通气性不好的屋子里,就会逐渐感到呼吸困难。室内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一般不能超过0.1%。二氧化碳是呼吸的调节器,就好像汽车的油门调节发动机一样,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时,呼吸就会越来越快。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8%~9%,人们每分钟呼吸空气的量就需要增加7~10倍,就会感到呼吸困难。
五、机械性呼吸困难
异物进入气管中就会造成机械性气管阻塞。呼出的气流会向气管上方推动异物,此时异物会刺激气管壁,造成剧烈的咳嗽,进而引起呼吸困难。只要取出异物,问题就会解决,但气管出口有声带,所以异物并不容易出来,而且有可能随着吸气被送入气管下方。
(第三节)缺氧
氧气存在空气中,由呼吸运动送入肺中,其中路经口腔和鼻子、气管和支气管。氧在肺泡中发生气体交换,被卸到“容器”红血球内,再分装入“瓶”,进入血红蛋白,通过血液流动而被送至各组织器官。如果空气中的氧可以顺利进入肺泡,但有时无法在肺泡中通过气体交换进入血液,此时会发生缺氧。
一、贫血性缺氧症
如果血液中的红血球数量不足,或者红血球足够但血红蛋白数量少,氧就无法从肺泡中运走,由此而导致的缺氧症成为贫血性缺氧症。
二、瘀滞性缺氧症
装入血红蛋白中的氧是由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中的,但如果心脏功能减弱或因失血而使血液量减少,组织细胞就得不到足够的氧。这种由于输送氧气不正常引起的缺氧症叫做瘀滞性缺氧症。
三、组织中毒缺氧
虽然血液输氧过程正常,但组织器官的受氧能力却不一定好。如果人发生了氰化物中毒、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等情况,身体组织接受氧的能力就会下降,含有充足氧的动脉血液循环全身后仍旧回到静脉,由此而发生的缺氧症叫做组织中毒性缺氧症。
四、过需性缺氧
有时候组织细胞过分需要氧,氧刚进入动脉就被毛细血管完全消耗,致使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血液及组织缺氧,这叫做过需性缺氧症。
五、一氧化碳中毒缺氧
煤气泄漏、矿井事故等往往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缺氧,但机理和上述几种情况有所不同:一氧化碳比氧更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使进入肺部的氧不能吸收入血液,无法供应全身各个部位的耗氧代谢。如果70%的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结合,人将丧失神志;如果一氧化碳结合了80%的血红蛋白,人就会死亡。一氧化碳中毒对大脑和神经影响最大。中毒较轻时,会产生剧烈头疼、耳鸣、眼花、四肢无力和倦怠等症状,还有醉酒的感觉,接着便会脸色发红、全身出现斑点、呼吸没有规律、体温下降;中毒加重,人就会丧失意识,时间一长,就会死亡。即使昏迷后没有死亡,苏醒过来的人也很可能患上各类后遗症,例如可能成为植物人等。
六、人体的缺氧反应
人体的缺氧反应往往表现为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等。例如人乘坐气球时,如果升空速度很快,会突然出现神志昏迷;如果上升速度比较慢或距离不高,人就会如同醉酒似的处于兴奋状态;如果高度进一步增加,醉酒状态会加剧,就会出现感觉迟钝、四肢肌肉无力的症状,重者则会头疼、呕吐和呼吸困难,并且丧失理性判断能力。缺氧症进一步加重,人就会昏迷,并最终导致死亡。
(第四节)消化
一、吞咽运动的潜在危险
食物从口腔咽入喉头时,声门关闭,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就像潜水艇一样,为了防止进水,在下潜之前会关紧盖子。此时,呼吸停止,咽头壁肌肉将食物送入食道。像食品加工厂的包装机器一样,食物每被送入食道一次,上述动作就会在半秒钟内准确地重复一次。如果时间稍有偏差,就会发生喉头痉挛,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等。即使痉挛不严重,咳嗽也会持续发生,直至将食物咳出气管。食物输送结束后,声门打开,呼吸重新开始。由于老人牙齿不好,在下咽黏性较大的食物时,可能会使悬雍垂和声门受阻,中断呼吸,造成窒息。
人体内有各种安全装置,稍有失误往往无碍大局。但吞咽运动则不然,出一点差错就将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二、胃肠运动
蠕动运动和分节运动是胃肠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蠕动运动是指胃肠从上向下输送食物的过程,食物因胃肠蠕动而不断从上向下挤。分节运动是指肠子各处不断皱起再放松,搅拌食物的过程。除此之外,胃肠还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
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有时候会将锐利的东西吞进肚内,例如锐利的玻璃片、针等。这些东西进入消化系统后,尖端将不断刺激肠黏膜,受刺激的肠子会发生不同于蠕动和分节运动的局部性的运动。由于肠壁的这种运动,玻璃碎片就会转过头来,钝的一方朝前运动。同时,胃肠壁还会分泌一种黏液将尖端包住,使之不伤及胃肠壁。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
由于种种原因,胃肠有时候会发生运动受阻或者痉挛,患者会感觉明显的不适或剧烈的疼痛。胃肠运动受阻如不及时纠治,会造成肠坏死,危及生命。
三、消化性溃疡
人的胃肠道内存在多种消化液以促使食物更快更好地分解出各种养分。但是消化液在消化食物的同时,对胃肠道往往也具有腐蚀作用。好在胃肠壁上覆盖有薄黏液膜,对消化液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是保护胃肠的有力防线。可是在胃肠壁血液循环不好的时候,胃肠壁上的黏液细胞产出能力下降,黏液膜防线就会出现空洞。而且黏膜本身由于血液运输能力不好,缺少氧和营养素而变黑,失去活力。此时,消化液就会毫不客气地腐蚀黏液膜出现破绽部位的胃肠组织,消化性溃疡于是就发生了。
向胃肠组织供血的血管的运输能力受植物神经的控制。一般情况下,胃肠道功能旺盛时,血管扩张,血流通畅。胃肠功能下降时,血流减少。愤怒、难过等情绪因素以及疲劳等会使控制血管的植物神经出现紊乱,收缩胃肠血管,从而促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四、幽门
在胃与十二指肠之间有一个像开关一样的器官叫做幽门。幽门平时是关闭的,只是在胃中的食物和消化液混拌好后才打开。幽门起到调节消化作业这条流水线速度的作用。
幽门就像一个铁板官员,绝不会仅仅因为胃中食物过多就早点打开。但如果积存胃中的食物量大而且油分很少,幽门就会通融而提前开门,将食物送入十二指肠,这样往往会造就大肚汉。
五、大肠的收缩
大肠也有和小肠一样的蠕动运动和分节运动,但每天还要发生数次小肠所没有的快速有力的收缩。这种强有力的收缩是食物进入胃或十二指肠后,引起扩张而产生的,是胃、十二指肠和大肠之间的条件反射作用。
当人患病或情绪波动时,大肠运动就会变得不正常。大肠活动减弱时就会发生便秘。愤怒、痛苦等情绪因素和有便意时不去大便的习惯会加重便秘。不良生活习惯将导致大肠运动丧失活力。
六、食物在人体内平均48小时的行走
食道长25厘米,形如牛角的胃也长25厘米,小肠长4米,大肠长1.5米,此为食物从进口到排泄出体外所需要经过的总路程。食物行走的速度在各路段不同,距离长度和所需时间不成比例。胃肠交界处的幽门控制食物运送的速度。升结肠是大肠的开始部分,有特殊的逆蠕动功能,可减慢食物传递速度。食物通过整个消化道的时间因人而异,平均为48个小时左右。
早晨开始进食,食物一般在胃内停留4~5个小时后进入小肠,然后在小肠中慢慢前行。
白天人们由于工作等原因,精神都比较紧张,食物在肠中的运行速度很慢;晚上精神放松,运行速度加快。到了第二天早晨,在小肠内经过消化和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到达大肠;傍晚到夜间,残渣慢慢通过大肠,水分被吸收,残渣由泥浆样变成固块状。然后进入乙状结肠,再到直肠,经“装填”后,在第三天早晨被排除体外。
有时候,运行时间会有偏差,但无大碍。健康的大肠黏膜只从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几乎不吸收其他有毒物质。以为便秘能使人中毒,是一种错觉。
七、便秘
便秘是指消化道中的食物没有按正常的时间表运行,使排便延迟了很长时间。便秘可分两种形式:直肠型便秘和结肠性便秘。
直肠型便秘的原因在于积存在直肠中的大便不能引起正常的排便反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工作或上学经常有意控制排便反射,或由于痔疮等疾病排便时疼痛而主动减少排便次数。
结肠型便秘又包括驰缓性便秘、痉挛性便秘和机械通过障碍性便秘等几种类型。驰缓性便秘是由于构成结肠壁的肌肉松弛,结肠运动减少,使送到结肠的物质由于输送速度减慢而滞留下来造成的便秘。痉挛性便秘与驰缓性便秘正好相反,结肠肌肉过于紧张,运动缺乏节奏,造成输送迟缓。乱用泻药而损伤结肠黏膜、造成炎症和溃疡,心理因素导致植物神经平衡紊乱,胆囊、十二指肠、阑尾和胰腺等疾病引起的内脏反射等情况下都会产生痉挛性便秘。机械通过障碍性便秘是大肠通路中出现癌瘤等障碍物而导致的便秘。使用泻药可能会有效,但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以防贻误治疗时机。
八、肝脏的解毒作用
肝脏有解毒作用,可以将酒精、尼古丁等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以及在肠道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等和服用的医药等变成无毒的物质。
肝脏聚集了血红球破坏而生成的胆红素,形成胆汁,送至肠腔。如果肝脏出现故障,人就会出现黄疸。出血时,肝脏制造止血必须的凝血酶原;如果血液凝固过快,肝脏还会产生物质帮助血管内的血液抗凝。肝脏还生成调节水钠平衡的白蛋白。
肝脏的任务至关重要而艰巨,因而具有其他脏器所没有的一些特殊功能。
首先,肝脏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活力。前文已提到,如果人的肝脏全部切除,生命无法维持。但切除三分之二的肝脏,人依然可以依靠仅有的三分之一肝脏继续生存下去。例如,肝癌会破坏肝组织结构,但即使癌瘤长到十厘米大时,不在意的患者依然可以毫无觉察地生活,部分正常的肝组织会继续工作。
其次,肝脏还有细胞再生的特殊功能。与脑、心脏不同,多次遭到破坏的肝脏仍然可以完全自我修复。但是如果破坏速度超过修复速度,破坏部分会出现结缔组织,并逐渐缩小变硬,这就是肝硬化。酒精、药物、过度疲劳、慢性病毒性肝炎等都会造成肝硬化。
(第五节)疼痛
疼痛是人体的一种自我防卫警报系统。
身体接到由于外在原因而导致的疼痛警报后,就会竭尽全力采取防御措施:原来输往皮下和内脏血管内的循环血液被调动增派到脑、肺和肌肉等重要部位。随后,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肝脏将储存的糖原转化为糖,送入血液,为肌肉活动提供新能量。
如果疼痛警报来自身体内部,防卫反应就会换成另外一种方式:血压下降,恶心,想躺下等。对于身体内部的异常反应,这是最佳的防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