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盛宴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让你拥有运筹帷幄的谋略思维(7)

包公听完后,想了一想,对男孩子说:“一定是这块石头偷走了,我来审一审它。”于是就命令跟随的差役重责石头40大板。差役们抡起大板,噼噼啪啪打得石头火星四溅,附近的人见状纷纷围拢过来。包公见人越来越多,便示意差役们住手。

包公对大家说:“这个男孩子丢了卖油条的钱,怪可怜的,我判在场的每个人给男孩1个铜板。”然后,他命令差役端来一盆水,率先将1个铜板扔进了盆里。看热闹的人本来就很同情这个孩子,又见包公带了头,就自觉排好队,一个挨一个往盆里扔铜钱。扔着扔着,有一个人刚把铜钱扔到盆里,包公立刻命令差役:“把他抓起来!”然后指着这个人说:“就是你偷了小孩儿卖油条得来的钱!”

那个人吓得马上撒腿想跑,不想却被众人围住,绑了回来。有人问包公:“你凭什么说这个人就是偷钱的人呢?包公向众人说出了一番话,大家才恍然大悟。

常识断案:包公对人们解释说:“你们瞧男孩的手上满是油,他数过的钱上也一定沾满了油。这个人扔到盆里1枚铜钱,水面上立即漂起一层油花。所以,他的铜钱就是趁着小男孩儿睡觉的时候偷来的!我审石头,只不过是要吸引大家围拢过来。”

48.藏人的木桶

宋朝仁宗年间,河南洛阳城外有个姓李的人家,因发生水灾,在生活无计的情况下,李家弟兄俩便把破衣裳、旧棉被装进一只木桶里,两人抬着到外地谋生去了。

李家弟兄俩在外面苦干了几年,挣了60两银子,还买了许多衣服,他们把银子裹进衣服里,然后装在木桶中,用盖子盖严,准备抬着回家去。

这天,弟兄俩走到天长县,天已经黑了,他们便住进天长县城一家客栈。到半夜,弟弟忽然肚子疼,哥哥就背着他到处找郎中。

天亮时,弟兄俩赶回客栈,想拿些银子付郎中医药费。不料,木桶被人翻过,藏在衣服里的60两银子不见了。这间客房,只有店老板和老板娘来过,不是他们偷的,还会有谁?可店老板和老板娘说这弟兄俩存心敲诈。双方争论不休,就来到县衙打官司。

当时,包拯任天长县县令。他叫人把那木桶抬到后院。他围着大木桶转了转,然后附着一个当差的耳朵说了几句话,又回到了大堂上。

包拯对店老板和老板娘说:“依我看,是他们诬赖你夫妇二人,现在将那只大木桶判给你们,快到后院去抬吧!”

一会儿,店老板和老板娘又被衙役押了回来,包拯责罚了那对贪心的夫妇,把银子还给了弟兄俩。请问,包拯是怎样找到证据的呢?

常识断案:店老板和老板娘一听,包拯让他们俩抬走木桶,便高兴地抬起那盖得严严实实的大木桶就往家走。走到半路,店老板回过头,见四下里没人,笑嘻嘻地说:“咱们拿了他们60两银子,还得了这一大木桶衣物,真是发财啦!”

两人正说得高兴,忽然呼啦一声,木桶上的盖子掀开了,从里面跳出一个衙役,对他俩说:“你们的话我都听到了,现在回衙门去听候处理吧!”

就这样,包拯略施小计,就取得了口供和证据,责罚了这对贪心的夫妇。

49.一口大铁锅

有一天早上,包拯在衙门里正在批阅案卷,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在争吵,一个尖尖的嗓音在叫:“我没有偷锅,快放我走!”另一个沙哑的嗓音说:“你偷没偷锅,请包大人审问就知道了!”

包拯放下笔,起身来到门口,看到两个男子拉扯在一起。一个高个儿提着一只大铁锅,另外一个人是残疾人,少了一只胳膊,脚一瘸一瘸的。高个儿说:“小人是卖铁锅的小商人,在院子里放了很多铁锅,最近发现铁锅老是被偷走,昨天夜里我就一宿没睡,等着抓小偷。半夜里,看到这个家伙来偷锅,就把他抓住了,还请老爷发落!”

还没等包拯发问,那独臂跛子喊起了冤枉:“冤枉哪!我半夜起来上茅房,他却一把抓住我,说我偷了他家的什么铁锅,我缺手断脚的一个残疾人,这么大的一口铁锅,怎么背得动呀?分明是他诬陷小人,还请老爷明察啊!”

包拯听了他的话,点点头说:“你说得很有道理,分明是商人诬告你,所以本官决定,把这只大铁锅奖励你!”

商人一听,气呼呼地说:“老百姓都说包大人公正廉明,谁知道……”他还没说完呢,独臂跛子早已等不及了,兴奋地拿了铁锅,飞快地奔了出去。还没等他跨出门槛呢,包拯就大喝一声:“偷锅的窃贼,你往哪里走!”

包拯为什么先是说偷锅贼是被诬告的,后来又说他是窃贼呢?

常识断案:偷锅贼说自己无法背走铁锅,包拯就故意把铁锅奖给他,偷锅贼不知道是计,熟练地把铁锅背在身上就走,揭穿了他拿不走锅的谎话,暴露了窃贼的身份。

50.被割掉舌头的耕牛

在天长县的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里,住着一个叫李大柱的青年农民。他身强力壮,又很勤劳,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不但添了一头肥壮的耕牛,而且还翻盖了草房。

在李大柱家的前面,住着一户姓金的农民,主人金兆来是村里有名的酒鬼。一年到头打下来的那点粮食,都被他卖钱买酒喝了。家里老婆孩子五、六张嘴,只能是吃草根,吞树皮,东讨西要。秋收的时候,当他看见李大柱把成车的粮食拉回家里时,心里既羡慕又嫉妒。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农民们都下地了。唯有金兆来不肯下地,独自一人在屋里喝着闷酒。他想:我和李大柱前后院住着,凭什么他比我富有。不行,得想个法子治治他。他寻思了好一会儿,终于想出了个办法。

当天晚上,金兆来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李大柱家的牛棚前,抓起一把青草伸到了耕牛的嘴边。耕牛以为是主人来喂自己,便伸出舌头去卷草。这时,金兆来手起刀落,耕牛的舌头被割掉了。耕牛疼得直叫,金兆来急忙逃窜了。

李大柱一觉醒来,听见屋外耕牛叫唤得不是动静,忙出去察看。来到牛棚,吃惊地发现耕牛满嘴是血,再一细看,耕牛的舌头被割掉了一半。

第二天,他气呼呼地来到了县衙告状。县令包公听了李大柱的述说后,对李大柱说:“这好办,你只要回去把耕牛杀了,我就能知道是谁割掉了耕牛的舌头。”

“把耕牛杀了?”李大柱听了包公的话,不禁瞪大了眼睛惊愣地问道。

“对,要杀死吃肉,而且要让村里的人都知道,但不要说是我的主意。”包公说完退堂了。

李大柱虽然没弄明白包公为什么非要自己杀死耕牛,但还是按包公说的去做了。当天,他就把耕牛杀了,并邀乡亲们来吃牛肉。

第二天,那个割掉耕牛舌头的人果然自动来到了县衙,被包公当堂抓获。这个人正是金兆来。

包公是根据什么把金兆来捉住呢?

常识断案:包公听了李大柱的讲述,立即想到割牛舌头的人一定与李大柱平素有怨。因为把耕牛的舌头割掉。牛就不能吃草了,留它无用,就会杀掉它。这样一来,就犯了私宰耕牛罪。于是,包公便将计就计,让李大柱把耕牛杀掉。金兆来不知这是包公的计策,看见李大柱杀死了耕牛,心中大喜,当即来到县衙告李大柱私宰耕牛罪。这个案子就是这样被包公巧妙地侦破了。

51.智斩鲁斋郎

仁宗年间,有个名叫鲁斋郎的京官,倚仗着皇帝的宠爱,对百姓大施淫威,敲诈勒索,谋财害命,夺人妻女,无恶不作,尽管他罪恶累累,却无人敢动他一根毫毛。

在京城附近,有个叫许州的县城,住着一个姓李的银匠。一天,鲁斋郎带着一帮仆人在许州闲逛,路过李家的银匠铺,发现李妻长得如花似玉,便叫仆人把李妻抢到府中,并把李银匠赶出了许州。

李银匠眼见着妻子被鲁斋郎抢走,不禁怒火中烧,找人写了状纸来到许州县衙状告鲁斋郎。谁料,县衙惧怕鲁斋郎的权势,不但不管,反而还把李银匠打了一顿。

就在这时,包拯私访民情来到了许州,听说了李银匠的冤屈之后决定要为百姓除了这个祸害。

这天,包拯升上许州县衙大堂,让随从去请鲁斋郎。一向趾高气扬的鲁斋郎闻听包大人有请,便来到了县衙。待他一进县衙大门,包拯大喊一声“给我拿下”,随从们便冲上前去。将鲁斋郎绳捆索绑了起来。

鲁斋郎先是一惊,随即便大骂起包拯来:“包黑子,你凭什么绑我?”包拯正气凛然地说道:“鲁斋郎,你强抢民女,无恶不作,还不从实招来!”鲁斋郎知道包拯指的是李银匠的事,可他根本不把包拯放在眼里,嘲笑地说道:“包黑子,我就是抢了民女,你能把我怎么样,别忘了,我可是皇上身边的人,你如果敢动我,小心你的脑袋!”包拯闻听他的话,更加愤怒,再转念一想,鲁斋郎毕竟是皇帝的红人,要想严办他,皇帝也未必能同意,包拯看了一眼堂下的傲慢的鲁斋郎,突然心生一计,几天后,鲁斋郎便被皇帝批准,斩首示众了。

包拯用了什么办法,使皇帝能够同意处斩鲁斋郎呢?

常识断案:包拯把鲁斋郎犯罪事实列成条文,然后冠上罪犯“鱼文即”的名字呈报给仁宗皇帝,皇帝见了这份罪状大怒,当即在“鱼文即”的名字上用红笔批上“斩”字,包拯接到之后,再在“鱼文即”三个字上加些笔画,就变成了“鲁斋郎”的名字,包拯巧妙地用拆字法,惩治了鲁斋郎。

52.强盗后背的蜡烛油

宋朝时,京城汴梁有一个富裕的大户叫王知军。金兵入侵中原后,他和许多富户一样,带着家眷和许多财宝迁居到了当时的新金县,寄居在一个大寺院里。

一天晚上,王知军送走了几个朋友后,便歇息去了。因为刚才与那几个朋友喝了点酒,他睡得很死。

忽然,有一伙强盗闯进了寺院。他们手持砍刀、短剑,把寺院里的人都捆绑起来。

“王知军到哪儿去了?”一个脸蒙黑布的大汉问道。

被捆绑的人谁也没吱声。

蒙面大汉把利刀横在一个小姑娘的脖子上,恶狠狠地说:“不说出王知军在哪里,我就杀了你!”

“我领你们去找!”话音未落,人群里走出来一个漂亮的姑娘。

人们一看,十分惊讶,走出来的姑娘竟是王家的丫鬟小红。她聪明秀丽,是王知军最喜欢的丫头。她怎么会出卖主人呢?

这时,只听小红对那些强盗说:“各位大爷,我猜想我家老爷与你们没冤没仇吧?如果你们为了钱财而来,我会帮助你们,因为老爷家的所有钥匙都在我身上。怎么样?跟我去拿财宝吧!”

蒙面大汉一听高兴极了,忙给小红松了绑。他盯着小红说道:“你不要骗我们,不然,我要你的脑袋!”

王知军的财宝都堆放在西耳房里。小红点燃一支蜡烛,领着强盗们来到了这里。

“我给你们照亮,你们自己开。”小红把钥匙递给蒙面大汉,自己则举着蜡烛在后面替他照亮。门锁打开了,强盗们蜂拥而入。

“这个箱子里是玉器,那个箱子里是珍珠……”小红依次介绍着。强盗们高兴极了,一个个贪婪地往自己的布包里塞着。

小红像生怕强盗不识货,一会儿跑到这个跟前,告诉他哪串珍珠最值钱;一会儿又跑到那个跟前,帮助他找出最名贵的玉器。待每个人的布包都装得鼓鼓的,强盗们便高兴地逃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红才把王知军叫醒,报告了昨天晚上财宝被抢之事。

王知军听说自己的全部财宝被强盗抢走,几乎昏了过去。小红急忙扶住了主人:

“老爷,您先别着急。”

“不急?说得倒轻巧,那可是我祖辈的全部心血啊!”王知军推开小红,气冲冲地问道:“我平日待你不薄,你为什么把我的财宝全部拱手送给强盗呢?”

小红并不惊慌,轻声说道:“老爷,您是愿意保住自己的脑袋,还是愿意留下那些财宝呢?”

“这话怎么讲?”

“那些强盗是为了抢劫财宝而来,如果不给他们,他们就会杀死您。您若连性命都没有了,还要财宝干什么呀!”

听了小红的话,王知军感到在理。可又一想,金兵入侵,自己一家躲在这里度日,全凭这些财宝,现在,家产一点没有了,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他绝望地长叹一声,瘫坐在地上。

小红看见主人那愁苦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可是,她好象忽然想起什么,笑了。

王知军莫名其妙,生气地问道:“都落到了这步田地,还有心笑呢!”

小红不慌不忙地说:“其实,那些财宝很快就能找回来。”

“别做梦了!”王知军摇摇头,根本不信。

可是,当小红附在主人的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后,王知军也笑了。

果然,当天县衙就捉住了强盗,并派人把被抢劫的财宝全部送回了寺院。

小红到底向主人说了些什么?县衙又是根据什么破的案呢?

常识断案:小红说,强盗抢劫时,她借着点蜡烛照明,把每个强盗的后背都滴上了蜡烛油。强盗走后,她便叫家人去县衙报了案。县衙就是根据后背有蜡油这一特征,抓获了强盗。

53.一碗油炒豆

明朝的某一年,着名的学者刘伯温考中了进士,皇上便派他到江西省高安县去做县令。

这一天,他来到了高安县被一群当差的迎进衙门,刚落座就听外边有人击鼓喊冤。

刘伯温便下令马上击鼓升堂。

那告状的人,一个是大高个,非常干瘦,因为姓刘,人们叫他刘瘦子,另一个身材短小,膀宽腰阔,人称吕胖子,他们两人都是单身汉。

原来,刘吕二人都是城东的居民,他们两家房挨房地接地,中间只有一墙之隔,邻里之间关系很僵,经常吵架。

半年前有一天,刘瘦子的一只鸡跃墙飞入吕胖子院内,吕胖子嘴馋了,把鸡抓住就杀吃了,把鸡毛和骨头埋在刘瘦子的马圈粪里。刘瘦子丢了鸡,闻到邻家有煮肉的气味便拉着吕胖子到县衙去说理,在县官前面,他们各说各的理,县官无奈,率领当差的到两家去查找,结果在刘瘦子家马粪里翻出了鸡毛,断刘瘦子诬告好人,责打50大板。弄得刘瘦子有冤无处诉,有理无处申。从此,两人更是势不两立。

今天,吕胖子听说新来了一位县太爷,就来了鬼主意,想借着县官大爷的权势,再整治整治刘瘦子。

两人上堂以后,刘瘦子大声喊:“县老爷,青天白日,刚才,我回到家刚要吃饭,姓吕的跑到我家,硬赖我偷吃了他的油炒豆。小人冤枉……”

吕胖子抢过话说道:“他确实偷吃了我家的油炒豆。过去,他还吃了自家的鸡,诬告好人呢。你若不信,请问各位差官。”他指了指两旁站立的差人。又说:“我炒了一碗油炒豆,还没吃,我出去到店铺装了点酒,回来一看,碗也没了。我一查看,两家中间的墙上做的记号让他蹬掉了,地上还掉着豆粒呢。”

听了他俩的争吵,众差人也是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

只见刘伯温“啪”地一拍惊堂木,喊了声:“把二人分别带下。退堂!”

众人说:“这案子老爷你还没审呢,怎么退堂呢?”

刘伯温笑了笑,说:“明天本官自见分晓。”

第二天,刘伯温叫差人在大堂两侧用黑布做了两个“井”字形布幔,一边一个,每个里边都放上一个瓦盆。差人见了十分纳闷。刘伯温升堂以后,吩咐将刘吕二人分别带入黑幔,并告诉他们必须如此如此。一会儿,差人说道:“按老爷吩咐已经如此如此了。”

“当场验来。”刘伯温不动声色地说。

差人看了半天,当场说了一句话,吕胖子闻听,不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说道:“请县老爷饶命……”

刘伯温宣判道:“吕胖子,你诬告好人,欺骗本官,你可知罪?”

“小人知罪,半年前,是小人吃了刘家的鸡,我又来个恶人先告状。”吕胖子一边磕头一边说道。

“好,本官念你从实招认,暂且记下50大板,你速速赔刘家一只鸡。今后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再有如此,罪加一等。”刘伯温警告地说。

“是,小人谢罪。”

刘伯温是用什么办法让吕胖子现了原形?差人又是说了一句什么话,顿时让吕胖子马上就承认了是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