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那些最浪漫的事 1975.5—1978.1(1)
一个人,无论男女,在其漫长而短暂的一生中,最值得他(她)追求的,无非是两个词汇:爱情与事业。自打从老家团里村担任民办教师开始,李宗蕊追求事业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一路走来,她经历过风雨的洗礼,也领略过彩虹的美丽。可以说,无论顺利也好、坎坷也罢,她的工作历程是值得追忆的。当然,作为一位美丽大方、温文尔雅的女性,在追求事业的同时,李宗蕊也收获此生最为重要的财富--爱情!
千百年来,无数痴男怨女或仰天追问、或顿首沉思,心中莫不萦绕着这个理不清剪还乱的问题:爱情,到底是什么?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感情。爱情应该是神圣与纯洁的,是两个人彼此之间深厚的交流与真诚的信赖,爱心、关心以至于对方心里所想都一清二楚;爱到最深最浓的时候,时时刻刻会想着对方,脑海中会始终回荡着他(她)的名字;爱情是两个人彼此之间的事情,爱情不会是单一的,如果你爱的人,他不爱你,那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那叫单恋,也叫爱;爱情永远是两个人的事情,爱情很美好、也很苦涩,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两个人也许会彼此分开,但只要两颗心在一起,爱情就永远不会离开,始终守护在彼此的身边,如天如地、如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空气;真正的爱情是你中有他、他中有你。爱情是酸甜苦辣的完美象征。这是对爱情的诠释。其实,爱情是无法诠释的。因为,爱情是一种美妙的感觉,是姹紫嫣红、千差万别的。作为一个出众的女子,在李宗蕊的一生中,定然也会收获爱情--与她的工作历程一样,李宗蕊的爱情生活,同样是跌宕起伏、缤纷壮阔而又饱含酸甜苦辣的。
一、懵懂的初见
李宗蕊从河北新医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四院工作时,正值二十出头的桃李年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她一个风华正茂、活泼漂亮的女孩,自然不乏众多的追求者。医院里的小伙子们,看见李宗蕊这位年轻的团委副书记娉娉婷婷地走过来时,往往会忍不住心脏砰砰乱跳--年轻有为、落落方方、衣着得体、飒飒爽爽,试问哪个年轻人看了不会产生爱慕之心呢?然而,最初的两年,李宗蕊根本没心思理会个人的情感问题。那时的她,还只是一门心思地扑在工作上,根本无暇他顾。
但青春的心,就像马儿渴望辽阔的草原一样,是有着无法抑制的冲动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李宗蕊虽然没理会自身的情感问题,但医院里的小伙子们却跃跃欲试了。最初只要是李宗蕊安排的工作,哪怕并不适合年轻的小伙们干,可这些年轻人们依旧抢着往前冲,总想在这位团委副书记面前表现一把,以期有意外的收获,能让李宗蕊格外看重自己。更有胆大的,开始偷偷给李宗蕊写信。一次,李宗蕊下班回来,打开宿舍门,发现地上躺着一封没有落款的信。她纳闷地拆开来,发现竟然是一个男同事写给她的,内容很简单,意思也很明了:男同事说李宗蕊是位工作勤恳、待人热情的好同志,愿意跟她结成革命的伴侣,二力合一,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共同奋斗,并且夸赞李宗蕊是如何的漂亮、如何的大方而且有魅力……李宗蕊没有回信。这一晚,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歌德说过,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她为对方只看重自己漂亮的外表而觉得可笑,寻了个合适的机会,李宗蕊把这封信大大方方地还给了对方。
在李宗蕊的心中,未来的人生伴侣,可以长相一般,但至少要高大--不仅人长得高大,更要追求高远,要有理想有抱负。因此,在选择对象方面,她是很慎重的,不希望自己操之过急。但她不急,不代表所有人不急。李宗蕊每天跑前跑后地在四院里忙碌,她那端庄秀丽的身影,时刻如飞虹般掠过医院里的小伙子们的眼中,定格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又如何不着急呢?这些激情澎湃的年轻人们,恨不得变成影子跟在李宗蕊身后,想搞明白她到底在想什么,什么样的男人才是她选择的对象?
李宗蕊呢,任你狂风骤雨,我自岿然不动。依旧有条不紊地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依旧四平八稳地过着自己的单身生活。似乎找对象这件事,对于目前的她而言,是可有可无的。
见小姑娘一心一意的干工作,丝毫没有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着急的迹象,四院里的另一批人们也着急起来。他们着急的程度,似乎比那些想追慕李宗蕊却又无计可施的小伙子们更强烈--这便是李宗蕊的领导、医院里众多热心的老大姐们!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善良的人往往得到善良的回报。李宗蕊本是个善良可爱的姑娘,所以她周围的朋友们、同事们都是一些淳朴善良之人,而且都有一副热心肠。
皮肤科有位老大姐叫林元珠,福建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医科大学生,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是一位特有知识、待人特热情的老大姐、省四院皮肤科的资深老主任,工作之余,非常关心年轻人们的个人生活。她见李宗蕊整天忙忙碌碌,到了该找男朋友的时候了,还跟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一般,不着急不着慌的,林大姐心里很是替她着急。于是,就开始悄悄地帮李宗蕊谋划着,打算帮其找个合适的对象。
青春洋溢的日子是朝气十足的,也是快如飞梭的。转眼到了1975年,这时的李宗蕊已然是位二十三岁的大姑娘,按理说该为自己的婚姻大事着急了,可现如今的她,工作任务更加繁忙,好像一只忙碌的小蜜蜂一样,一天也不得空闲,而且经常要带着医院里的知识青年们下乡,似乎更加没时间理会自己的事情了。
这一年,李宗蕊带着知青们去的地方,是石家庄东面的藁城县岗上镇的良村,那时的藁城,还没有撤县建市。在良村,李宗蕊带领年轻人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下地参加农业劳动,夜里和大家一起教村民们学习文化知识,切实起到了知青下乡的作用,因此很受贫下中农们的爱戴。广阔的农村,熟悉的土街道、熟悉的农家院、熟悉的父老乡亲们的爽朗笑声,使李宗蕊恍若回到了团里老家,心情格外的好。其实,她不是没有想过自己的情感大事,只是现实的工作使她暂时把这一切隐藏到了心底而已。有时,忙碌了一天之后,她躺在农家的土炕上,眼睛盯着窗棂上吊着的银盘圆月,也会情不自禁地陷入遐想:自己的另一半现在身处何方呢?他长得什么样子,是高高瘦瘦的,还是结结实实的?但愿,他是个精明能干的好小伙儿……不管他人长什么样,起码出身要好,要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不能好吃懒做……不久前,李宗蕊回四院向领导们汇报自己带领知青下乡工作情况,临回藁城之前,在院子里碰到了林元珠老大姐。有日子没见,李宗蕊顿时笑靥如花地迎了上去,拉着林大姐的手聊了起来。林元珠非常喜欢面前的这位年纪轻轻的团委副书记,平日里没少对李宗蕊嘘寒问暖,此刻更是疼爱地说:“宗蕊呀,下乡时要多注意身体,瞧你瘦的!”
“没事,大姐你别看我瘦,但浑身都是劲儿!”李宗蕊说罢,顽皮地秀了秀胳膊。
“干工作你没的说,但有件事儿,大姐我还要批评你哟……”林元珠说着,故意皱起了眉头。
李宗蕊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大错呢,脸上立刻紧张了起来,好像小学生要挨批的样子。见她这般模样,林元珠忍不住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待笑得李宗蕊越发摸不着头脑时,她才继续说:“你呀,老大不小的了,不要光想着工作,误了革命的下一代!”说罢,林大姐轻轻拍了拍李宗蕊的肩膀。
李宗蕊的脸倏地就红了,好像面前点燃了一个大火盆。“我认识一个小伙子,人不错,老实厚道出身还好,你要不要见见?”
林元珠趁热打铁说。“容我想想……”李宗蕊嗫嚅道。“也行。不过,别想得太久了啊,人家可是省计委的后起之秀,宗蕊你可别错过啦!”林元珠笑道。她也从女孩经历过,当然知道李宗蕊在想什么,于是,又简单地跟李宗蕊谈了谈事情的经过,就约好了待收到李宗蕊的回信后,安排两个年轻人见面。
林元珠给李宗蕊介绍的小伙儿,就是王吉科。这其中当然有着不小的渊源。
1965年6月26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砸烂城市老爷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就是深刻影响农村医疗状况的“6.26”指示。毛主席认为当时卫生部的工作只为全国人口的15%服务,而这15%主要还是“城市老爷”,广大农民却得不到医疗,他们一无医,二无药。因此,医疗工作应该把主要人力、物力放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的预防和医疗上。
为了贯彻落实最高领袖的指示,从这一年开始,省四院就分批组织医务工作者下乡,其中大部分是所谓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1967年,作为需要继续改造的知识分子之一,林元珠随其他同事们下乡到了王吉科的老家,河北省井陉县南蒿亭村。
林元珠的到来,改变了王吉科一家人的命运。那时的农村,根本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生病了、头疼脑热了,能抗着就抗着,实在抗不住了,就找村里的土医生胡乱瞎治。王吉科的母亲就是这种情况。老人得了胃溃疡,几天水米未进,病得脸色苍白、唇无血色,疼得大汗淋淋、满炕打滚,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把村里的土医生请来扎针。土医生就地取材,随手从王吉科的母亲头上拽下一根银簪子,未经任何消毒措施便一针扎下去,把胃给扎穿了孔,而且针眼很快感染,胃液都跑到了腹腔里,病人更是疼得要命,眼看人就不行了。林元珠听说后,叫上她的同事们来到王吉科的家中,很快就诊断出是胃穿孔,需要做手术,否则生命难保。然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哪里有做手术的条件啊?到城市去做,一是没那么多钱,二来时间也不允许,病人已经危在旦夕!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无奈之下,林元珠和同事们在屋子里拉上白布,点上在农村唱大戏时才用一次的汽灯,给王吉科的母亲做了手术。万幸,手术很成功,王母被缝了十几针,总算保住了性命。但术后需要输液,村里同样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有位年逾半百、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帽子的老教授、主任医师爬山越岭跑了十几里路,去邻村紧急拿回来药品--当时正值盛夏,这位医生还穿着冬天的大棉鞋,一路跑回来,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王母手术后,身体很虚弱,为了不出危险,林元珠像家人一样守在她的身边,端水端尿、擦身换药,就这么在炕沿上守着,直到王母度过了危险期。林元珠一行人救死扶伤的伟大医德,给年轻的王吉科留下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深刻记忆。
老话讲“家贫出孝子”,王吉科就是如此,生活的艰辛,使他早早养成了强烈的上进心。几年后,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在命运的安排下,年轻而又富有理想的王吉科,最终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毕业留在了石家庄,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崭新的生活之门,成为了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的一名年轻干部。而此时,林元珠也早已回到省四院继李宗蕊夫妇与当年月老林元珠、章令锦夫妇续任职。作为一个单身的小青年,王吉科在石家庄举目无亲,回老家井陉一没有通车、二没有路费,根本不现实。因此,他就把林元珠当成了亲人,没事就往老大姐的家里跑,帮她夫妻二人干点家务--当年林元珠救助自己母亲的情形,王吉科依旧历历在目,总想找机会报答林大姐。而林元珠呢,她夫妻二人没有孩子,感觉王吉科出身好,人也老实忠厚,就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转眼,王吉科到了该找对象的年龄,林元珠开始给他张罗起来。先是介绍了一个省四院的护士,但王吉科感觉对方不是自己想找的那种人,所以只见了一面就悄悄地推辞掉了。说来,这个过程还出过一个小插曲。给王吉科介绍完第一个对象后,林大姐又一次出差在外地,为了不让她惦记着,王吉科便给其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不想跟这个女孩继续谈下去,但又怕伤了大姐的好意,就编了个理由,说对方是护士,而自己不喜欢护士。谁料,林大姐是个比较认真的人,看了信后,在回信中第一句就批评王吉科: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护士工作很重要”,你怎么能这么瞧不起护士工作呢……搞得王吉科好是紧张了一阵子。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林大姐再次给王吉科介绍对象时,越发慎重起来。到了1975年初,一个休息日,王吉科照常来到林家,这次林主任把他叫住了。
“吉科呀,再给你介绍个女朋友吧?”林元珠主任示意王吉科坐下后,说道。
“好呀。”“这个姑娘真是不错的,不仅人端庄好看,而且特会过日子,工资领到手从不瞎花,我们医院里,年轻人中就她有手表还有一台收音机,我们要想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还都要去找她……”
王吉科心里一动,心想这的确是个很超前又很会过日子的好姑娘,于是试探着问:“林主任,她不会是个高干子弟吧?”
“不是。”林元珠斩钉截铁地答道。“噢。”王吉科放心了。“人家姑娘可有上进心啦,现在是我们医院的团委副书记哪!”林主任以为王吉科不满意,赶紧接着介绍说。“哦,行,我听主任的。”“好,过几天我把照片拿来,你先看看,满意了,我再给你们联系见面。”有了上次的经验,林大姐决定稳扎稳打了。说来有趣,林大姐拿回家给王吉科相对象用的照片,正是李宗蕊与同学李英赛在新医大学照的合影寸像--当时,李宗蕊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单身照片,只好拿这张合影交了林主任的差。
但是王吉科不明真相啊,拿过照片一看就懵了,心想这到底是哪个人啊?直到经林大夫的指点,他才搞清了自己将要见面的是哪一位姑娘。
这就是林大姐拿来的那张相亲照片
1975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石家庄的天空瓦蓝瓦蓝的,仿佛水洗过一般。太阳在天空中明媚而灿烂,却不温不火,让人感觉很是舒服。道路两旁的杨树,已经吐出了巴掌大的嫩叶,绿油油的在树梢上向着路人招手,使过往的人们不由得眼前一亮……在这个大好的日子里,经林元珠主任的热心撮合,省四院的李宗蕊和省计委的王吉科见面了。
这一见,就是一辈子。
二、一见钟情的纠结
王吉科一眼就喜欢上了李宗蕊这位落落大方的女孩。李宗蕊却恰恰相反,甚至多少有些失望。这种失望,无法言表,好像冬天隔着玻璃上的哈气看东西,朦朦胧胧、影影绰绰的,辨不清究竟是什么。但王吉科毕竟长得高高瘦瘦的很精神,怎么看也还算是个不错的小伙儿,让人一时挑不出毛病来。李宗蕊也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暂且与他交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