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刘邦收壮汉暨任命千夫长
樊哙见刘邦体恤壮汉,本也想试探壮汉胆量,不是真杀,于是收剑入鞘,一道金光闪过,那壮汉觉得自己必死,可能人头落地,不再挣扎,刘邦扶起壮汉,关切问道:“壮汉,壮汉,请起,请起!”
那壮汉睁开双目,摸摸脑勺,头颅尚在颈项之上,言道:“好剑,好剑法!”
樊哙言道:“何方大侠,见刘邦如此恨之入骨,不知何故?”
壮汉答道:“我乃岭东县人,因妻子赶集,我临时有事未陪同前往,妻子已身怀六甲,不想从此再也没回,不知母子是否平安。”
刘邦问道:“可知母子去向何方,报官未有?”
壮汉答道:“报官无用,官官相护,再说,据同去乡人返回告知,抓人之人,正是县衙差人。妻儿被掳至何方,不得而知。”
刘邦提醒道:“是否被掳至阿房宫?”
壮汉拍手称快,言道:“正是!二世先抓怀孕妇女,再抓妇女之夫,不知留老人孩童在家,是否让他们活活饿死?”
刘邦言道:“正是!修阿房宫,抓孕妇,均是造活人墓,我乃大秦县令,地方父母,不忍眼睁睁看到子民受苦,故亲自下乡,甄选优秀血气方刚有志青壮年,充斥阿房宫,为国效力!”
壮汉笑道:“难道刘县令,想当州官不成?如果当了州官,就赐我县令当当何如?”
甄锡见状,上前一步,拱手相拜,言道:“大侠尚有一事不知,刘大哥心怀大志,欲救帝国百姓出苦海火坑。”
壮汉笑道:“凭刘邦,一个小小县令,想成大事,谈何容易?!”
樊哙拔出一半青铜宝剑,言道:“大胆刁民!休得狂妄,兄弟拿你当回事,你别把自己轻看,如若不然,你必成为害群之马。不如趁早结果你性命,免得坏了大事。”
刘邦立马向前,手握樊哙之手,言道:“大哥息怒,如今正是邦用人之际,不可先坏大侠性命,惹天下人耻笑,拦阻天下侠客脚步,使我陷于不义之地。”
樊哙急切问道:“我不杀此人,只是此人欺人太甚,欺负兄弟好性情,若果换我,定杀其数次了,即便再多人头,亦不够我搬的!”
刘邦言道:“大哥有所不知,此等侠肝义胆之士,正是邦需求之人,若救黎民于水火,此等好汉,越多越好!”
甄锡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纵有好身体,如果与大哥离心离德,反而是累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岂不坏了大哥计划?”
刘邦言道:“不知者不为罪!邦,本市井无赖,出身贫寒,眼见壮年之际,空有报国之志,救天下苍生之心,不得用武之地,且埋没半生才华。邦虽不才,却愿凭借众弟兄智慧和力量,辅佐刘邦,拯救万民。”
壮汉听刘邦一席话,挣脱樊哙,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对刘邦言道:“父母官所言极是!某虽不才,愿意亲去阿房宫,救我妻子出火坑。”
刘邦急切弯腰,扶起壮汉,慢慢言道:“不要着急,邦估计好汉之妻尚在阿房宫,日后,好汉定会再见好汉妻子,邦认为,救一人之妻尚不算义士,救天下所有人之妻,乃天下第一大义。不知好汉认同否?另,请问,好汉姓名?邦虽不才,愿意结交好汉。”
壮汉答道:“在下李毅,人称‘呆霸王’,岭东人氏,兄弟六个,在家排行老六,父母俱在,年事已高,如今妻子俱在咸阳,家中父母,兄弟六个轮流照顾。”
刘邦承诺道:“李毅去咸阳,休要牵挂家中。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刘邦无用,只要有口饭吃,定不会让父母喝汤。”
李毅连声道谢,知道刘邦乃人中豪杰,顾念治下百姓疾苦,早有耳闻,今日所见,胜似听闻,眼见属实,更略胜一筹。李毅琢磨,若为刘邦效力,刘邦定不会亏待父母,且刘邦蜚声江湖,民间人心所归,不止一日,今日投奔刘邦,日后定会出人头地。
李毅所思,被甄锡洞悉,甄锡言道:“大侠休要忧虑,刘大哥乃忠厚重义之人,以德得民心,以德治县,以德服人,望大侠舍身取义,彪炳千秋,让后人千代万代敬仰,也不亏负此生壮志!”
李毅笑道:“如此甚好!在下亦想为国效力,空有一身力气,却报国无门。今日被选进阿房宫,总算了却心愿。”
刘邦笑道:“大侠听邦一言如何?”
李毅问道:“不知父母官有何指教?”
刘邦言道:“二世听信国贼赵高,事已至此,积重难返,下令至本县,须配齐一千民夫,至咸阳大兴土木,劳命伤财,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本县凑齐一千民夫问题不大,单单一乡,数额便足够。但是,此民夫肩负重任,必须是邦亲信,名为修建宫殿,实为内应,当邦举事之日,作为内部策应,助邦一臂之力。”
李毅听了,哈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渐渐停歇,他转向隐隐的青山言道:“原来,父母官有如此远大抱负,令毅佩服之至!只是,毅不知如何帮助,还望明示为感!”
刘邦言道:“你乃江湖上人称‘呆霸王’之人,可见名声在外,邦正欲请‘霸王’号令一千民夫,作为岭东县千夫长,为邦分忧!”
李毅听了,说道:“原来父母官赐‘千夫长’之职,如此甚好!千夫之下,尚有百夫长、十夫长之分吧?!”
刘邦笑道:“所言极是。百夫长和十夫长,均由大侠来分,邦只统领大侠,何如?”
李毅一听,信心倍增,言道:“如此甚好!不知何时动身?”
刘邦笑道:“不要着急,李大侠可在七天后,到县衙门,邦在县府等候。”
刘邦交代完此事,与李毅辞别,转至下一个乡村。前文所述,刘邦对治下之各处均烂熟于胸,在各乡村行走,不在话下,皆能明白各乡各村人口情况,经过七日之寻觅,一千民夫从县民中选拔出来,集中于县衙门,整顿分组,编册汇总,上报州府。
与此同时,一千民夫赶至州府衙门,融合其他民夫,由州府统一安排。无巧不成书,岭东县民夫将全部派往阿房宫,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