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破釜沉舟楚霸王
第四年: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
上回说到,楚怀王派宋义为统帅去救赵国,项羽只是他手下的部将。宋义带着大军到魏国的安阳后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一停就是四十六天。这可把项羽急坏了,他对宋义说:“秦军围攻赵国这么危急,我们应该迅速渡过黄河去救,到时候和赵国里外夹攻一定可以取胜。”
宋义却回答:“不对!要拍打叮咬牛身的大虻虫,就不可以消灭牛毛中的小虱子。现在秦国攻打赵国,等他们战胜了一定会很累,那时我们再一举出兵,赢起来更加容易;如果秦国打不下赵国,我们一举向西甚至可以直接灭了秦国。披坚执锐在战场上厮杀,我并不如你;但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却不如我。“
宋义的话听起来仿佛有些道理,但其实却是书呆子背兵书的蠢话,这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如意算盘只怕绝对打不响,章邯部队自从出关以来屡克强敌,胜仗打了无数,从来没有见过有什么累了的情况,每战胜一个新的敌人只会让他声势更加旺盛。
如果章邯再拿下了赵国,单单凭楚国这些部队真就难以与之抗衡了。
我之前就说过,宋义和齐国很可能有不同寻常的勾当,在这关键时刻,他突然让自己的儿子宋襄去齐国当高官,还亲自送到了无盐县,当时天气寒冷,又下了大雨,楚国的士兵都又冷又饿,宋义却在无盐县大摆筵席。
项羽忍无可忍,直接冲进大帐杀了宋义,然后假称自己是奉了楚怀王的密令杀这个迟疑不进军的逆臣,同时代为将军,又派人去追杀宋义的儿子。可怜那宋襄刚刚到齐国就被项羽派来的人追上给杀了。
楚国的兵士愿意跟着项家的英雄,项羽很轻松就拿回了兵权,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是猛虎总要下山的,没那么容易压制。当然,这整件事里头估计也会不少了范增的谋划。
怀王在后方听说了这件事,懊恼不已,但也没有什么办法,让项羽有了部队就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只得顺了他的意封之为将军,让他继续履行救赵的职责。
项羽掌握大军之后毫不迟疑,立刻开拔。
章邯和王离两个秦军主力军合力之后,王离负责指挥前线围攻赵国的部队,而章邯修筑通道保证大军正常的粮草供给,非常稳,几乎已经把钜鹿城内的赵王和张耳逼疯了。王离兵多粮多,也不着急就在外面围着,而楚国的援军迟迟不到,钜鹿城城内不但兵士越拼越少,粮食也快吃光了。
张耳数次向城外驻扎的陈馀求救,可是陈馀觉得自己兵太少,抵挡不住秦军,所以不敢来救。这样过了好几个月,张耳非常生气,经常写信去骂陈馀,陈馀不好意思了也偶尔派点儿部队来打一打,但无一不是一来就被秦军全部干掉,毫无起色。
从建立赵国开始就一直是赵国左膀右臂的生死之交张耳和陈馀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的有了嫌隙,为他们日后的决裂埋下了伏笔。(二人的关系,据说其实陈馀是叫张耳义父的,但其实他们还是更多像兄弟或者朋友吧。)
上一次章邯围攻魏国的时候就用围点打援的计策让起义军吃了大亏,这回围攻赵国又是这般,不急着打,稳稳的拖着,搞的起义军们都不敢贸然的救赵,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到了以后都只是远远观望,没有实质性的进攻,都在看楚国的行动。
直到项羽来了钜鹿,真正的战争才开始。
项羽先派两万人去劫章邯的粮道,截断了王离大军的供给,随后又全军渡过黄河。项羽过河之后,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吃惊的事情,就是直接凿沉了所有船只,砸了所有锅,只留三天的粮食,以表示绝无退还的决心。
这就是著名的破釜成舟。
王离是秦朝名将王翦的孙子,蒙恬和扶苏死后,他接管了原来秦朝戍边的三十万大军。反秦大浪起,戍边将士中大部分的征夫都逃离散去,只剩下了十万嫡系部队。这十万人是秦朝平定六国的家底,也是蒙恬大败匈奴的资本,战斗力极强,一直负责边关的安全,要不是如今起义军的势头太望,他们绝对不会离开岗位参与平乱的。
按理说章邯带着由骊山征夫组成的杂牌军就杀的各种起义军七荤八素,如今王离这支精锐部队参与战斗后定会更加势不可挡,可有时候事实就偏偏会有很多意外。
就像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王牌师74师一样,明明是最好的装备,明明是最好的将领,明明是最强的战斗力,可就是会被轻易击败。影响战争的因素太多了,只要上了战场,什么都可能发生,没有谁能说必定取胜。
王离虽然是王翦的孙子,但却没有爷爷的谨慎。当年王翦灭楚国,坚持没有六十万就不出兵,可王离看到项羽破釜沉舟之后,非但没有小心防备,还大笑项羽傻。
当年爷爷为秦国灭了楚国,如今孙子被楚军击败送走了秦国最强的部队,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面对四十万秦军,人数上要少很多的楚军没有丝毫畏惧,在项羽破釜沉舟的激励下战斗力极强,抱着必死的决心与秦军一战,连续击败王离九次,杀的王离全军覆没,逼的后面的章邯也只能一路退却,无法抵挡其锋芒。
其他各国的军队本来一直都在观望,只见项羽的楚兵杀起秦军来无不以一当十,喊得惊天动地,都看的暗自惊心,直到章邯开始退却了他们才敢出兵追杀,这些人是之前被章邯打怕了,有了心理阴影。
此战之后,无论是秦军还是起义军,所有人都看到了项羽的实力和楚军的战斗力。击败秦军最精锐部队的项羽继陈王和项梁之后,成为了起义军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据说当时各国所有将领进辕门来见项羽,没有一个不下跪的,都畏惧项羽的气势和威武。
赵国之围终于解了,赵王赵歇和张耳出城来答谢宴请各路援军,当然赵国自己在城外部队的统帅陈馀也来了。张耳还在生气陈馀一直不来救,责备了他好多句,还问他张涉和陈泽两个人去哪里了。
原来张涉和陈泽两个人是张耳的亲信,跟着陈馀一起在城外统军。当时秦军攻打钜鹿最猛烈的时候,陈馀因为觉得打不过所以拒不出兵相救,可张涉和陈泽却以死相要挟要出兵去救,最后陈馀没有办法只能让他们俩带了五千兵马去试试,结果这一去瞬间就全军覆没,两人也战死。
陈馀这样解释给张耳听,可张耳不信,他怀疑是因为张涉和陈泽二人要出兵相救,所以被陈馀给杀了。陈馀被冤枉之后大怒,对张耳说:“没想到您会这样想我!难得您以为我是舍不得放弃这个将印吗?”说着就脱下将军的授印要还给张耳,张耳没想到陈馀会这么做,有点儿愕然,推辞不要。
争执不下之际,陈馀去上厕所,就这个空隙,有人劝张耳说:“现在陈将军要把兵权给您,您要是不接受反而不祥。”估计张耳也是想把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就收起了这个授印。等到陈馀上完厕所回来,发现张耳居然真的收起了授印,心里面更加生气,直接离开了宴席,带着几百个亲信到黄河岸边捕鱼狩猎去了,再也不理赵国的事情。
两兄弟(或者说两父子?)就此决裂。
钜鹿大战之后,章邯也损失不少,他清楚了项羽的实力,知道以他现在的部队和项羽打正面是不可能的,就开始和项羽相持,先消耗一阵再伺机而动。
这就像打dota,明显正面团战打不过,那就先拖着不开打呗,说不定会有什么转机呢。
章邯这一点特别厉害,他不是没有输过,但每次输都不会输得太彻底,总能保存实力相持好久,一边相持一边寻找转机,后来和刘邦对战,他也是如此。项家军就不会这点,项梁和项羽两叔侄都是一生不败,但败一次就败的特别彻底,兵败身亡,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当然,也有人说章邯和王离其实有矛盾,所以在钜鹿大战的时候互相不是很给力,让项羽占了便宜。尤其是章邯,有点儿故意卖王离的意思。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很难判断,我是觉得章邯在此战中损失也很大,有可能他是觉得王离已经必败了,为了不扩大恶果,就选择了先保存实力,彻底卖掉王离。同样拿dota比喻,就好像队友被对方gank已经注定要死,自己如果盲目去救,不但救不了队友,反而还会搭上自己,那当然更聪明的方式还是果断逃命,将损失减到最小。
其实我一直觉得dota这个游戏和真实战场的情况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可以互相类比。
好了,说回正题,此时正在黄河边上捕鱼的陈馀给章邯写了封劝降信,大致的内容是:
“当年武安君白起为秦国打下无数土地,但最后还是被赐死;蒙恬北逐匈奴立下大功也没有得到一个好结果。这是因为秦国的法令决定了即使功劳再大,封赏也不会特别厉害,但是一旦犯罪了,再大的功劳也没有用,肯定要受到惩罚。将军您当秦国的将领三年了,损失了十几万秦军,可是反秦的起义军没有变少,反而越来越多,如今赵高当权,他也怕自己要承担这些责任,所以一定会想让将军您来做替罪羊,杀了将军。您一直在外面打仗,朝廷里肯定有很多人记恨,所以现在您是打胜仗也要死,打败仗也要死,不如趁着手上还有兵权,赶快自己称王和各路诸侯一起相约灭秦吧。”
陈馀的信还真的是比较有煽动性的,章邯也有了一点儿动摇的情绪,不过他还是希望能再做最后一搏,对秦二世最后再相信一次,希望秦二世能够给他更多一点儿的支持,就像上次让他出其不意打败项梁一样。
只可惜,秦二世不会打仗也不懂dota,看不清当时的大势,他对章邯一直不与项羽正面开战的做法非常不满,反而连续派人来责备章邯。
章邯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专门派手下司马欣返回咸阳汇报战况,希望二世能够理解自己。
司马欣到了咸阳急着见秦二世,可秦二世已经有很多日子没有见过外人了,躲在深宫之中,全部大事都由赵高来处理。司马欣在皇宫外的司马门等了三天,二世一直都没有接见他,神经非常敏感的司马欣可能在这几天听到了什么风声,马上意识到有什么不对,他开始惊恐,并且敏锐的预感到朝中肯定要发生大事,而且还一定是不利于自己这些在外将领的大事。
司马欣想明白以后马上开始逃离咸阳,多了个心眼的他还专门没有沿原路返回,而是绕了一下走了另外一条很诡异的路线。后面我们要说,赵高这个时候真的已经开始准备兵变,要杀秦二世了,所以听说司马欣逃走之后马上派人追杀,但他做梦也想不到司马欣这个打仗的粗人会这么精明,挑了个那么诡异的路逃跑,所以最终追杀失败。
司马欣回到军中,见了章邯,对他说:“现在朝中赵高弄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功劳,如果我们作战获胜,赵高一定会嫉妒我们;如果我们失败,那么注定一死。希望将军早为自己的出路着想。”
秦国最后的支柱章邯就这样动摇了,他知道自己现在很难再打败项羽了,唯一的办法拖下去自己又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只有投降这一条路了。
章邯开始暗中派人到项羽军中讨论投降的事宜,经过了几番反复,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章邯率领秦国所有的部队投降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