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赢得他人信任和拥护的领导艺术(6)
在这块战场上,印度人民完全被发动起来了,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到不可接触的“贱民”;从印度教徒、穆斯林、基督教徒,到犹太教徒;从老人、中青年,到幼小的孩子,从男人,到一直受奴役受压迫的妇女。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从各个领域,一齐向殖民当局开展了斗争。他们一次次地使印度社会陷于瘫痪状态,一次次地迫使殖民当局无法运转其统治机器,一次次地削弱英国人的力量,一次次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总而言之,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动起了印度全国人民,对殖民当局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不但如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还使印度人民彻底丢掉了幻想,摆脱了恐惧。正如尼赫鲁所说:“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的主要心情就是恐惧,是一种普遍渗透的使人窒息的绞勒一般的恐惧;怕军队,怕警察,又怕广布各地的特务,怕官吏阶级,怕那意味着镇压的法律,还怕监牢;怕地主的代理人,怕放债人;又怕经常待在门口的失业和饥饿。正是在这种弥漫一切的恐惧中,甘地的镇静而坚决的口号响起了:‘不要怕……’不合作运动鼓舞人们毫无畏惧地坚持真理。于是,人民肩头上的一层恐惧的黑幕就这样突然地揭掉了。”
他们赤手空拳,面对敌人的大棒、刺刀、监狱,无所畏惧,勇敢地冲上去,任凭敌人的大棒落在自己身上,刺刀扎到自己的肉里而决不动手反抗,也决不后退。他们不再怕军队,不再怕警察,不再怕特务,也不再怕那些欺辱印度人民的各种法律,更不怕失业的威胁和饥饿的折磨。只要甘地一声令下,他们随时随地准备响应,跟随甘地去战斗,去挨饿,去坐牢,去牺牲。
面对这样一支强大而又人员众多的非暴力运动大军,英国殖民当局束手无策。面对这支大军的独一无二的领袖圣雄甘地,更是爱恨交加。他们对甘地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特别是丘吉尔这位英国著名的首相,对甘地发起独立运动脱离英国,恨得咬牙切齿。他们对甘地既怕得要命,怕印度人民跟着他走,形成一股强大的不合作力量,动摇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同时他们又离不开甘地,担心没有了甘地,印度人民会脱离非暴力斗争的轨道,走上暴力斗争的道路。
无论如何,印度人民还是跟着甘地走了。尽管他们时不时地采取一些暴力手段,从而越出了非暴力斗争的轨道。但在总体上,他们仍然沿着甘地指出的道路前进着。英国当局迫于战后世界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结果,不得不派出一位年轻有为的印度副王蒙巴顿勋爵前往印度处理印度独立的有关事宜。蒙巴顿同甘地以及印度其他几位宗教领袖经过几轮较量之后,终于于1947年6月向全世界公布:“1947年8月15日,将正式宣布印度独立。”
在印度正式独立这个历史性的夜晚,圣雄甘地平静地和他的同伴们同住在新德里贝利亚加塔大街一座寓所里,按照他以往的生活习惯,躺在铺在地上的一块椰树叶编成的席子上,当午夜12点的钟声敲响时,当印度正式步入自由和独立的时刻,甘地正在沉睡。这位印度人民的伟大领袖便是以这种方式迎接他为之奋斗了30年的民族独立的。
甘地领导艺术“遗产”:伟大的人格
甘地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他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坚韧的耐心,随机应变的本领;他待人谦恭、诚实、光明磊落,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他注重实际,反对空谈;他关心下层人民疾苦,善于体察民情并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他生活清苦,安贫乐道;他尊重女性,提倡人的精神完善和社会和谐;他的道德修养堪称楷模。正因为如此,甘地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东方人博得了不同民族、信仰和阶级的人的敬仰和爱戴。尽管他去世已经将近50年了,他为人类留下的一些“遗产”仍然值得后人咀嚼、品味。
作为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他最没有个人野心。不少国家的政治领袖,尽管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时候表现极为出色;但是在权力的争夺上,往往也不择手段,甚至可以把一起创业的战友们打人地狱,然后踏着他们的尸骨攀向权力的顶峰,他们还可以编造出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为其残酷的斗争文过饰非。然而,甘地却没有这样做,甚至想都不曾想过。在他那颗智慧的大脑中,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外,从来没有自己的地位。因此,他从来不去争夺党和国家的权力,尽管他有十足的把握获得这些权力;恰恰相反,他不仅辞去了党的领袖职务,而且拒不到政府任职,以致在全国人民庆祝印度获得新生的时候,他却躲在自己的小屋内用纺车纺棉花。
但是,甘地虽然不去政府和党内任职,他也决不当远离尘世的隐士,而是站在局外想方设法帮助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他的思想深处,坚持认为“党人从政,应抱定服务的精神,而不是为求个人的享受”。因此,当国大党内腐败风气日盛时,他毫不留情面地严厉批评,指出“国大党各级委员会成了钻营职务的场所”,而这与国大党的理想是相违背的。
作为一名虔诚的印度教徒,他最没有教派偏见。历史上不同教派之间的争执、冲突甚至兵戎相见的事例举不胜举,很少能够相互容忍。而甘地作为印度教的首领却没有丝毫门派之见。在他随身携带的书籍中,不仅有印度教经典,而且有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经典,并且他还能够把它们兼收并蓄,灵活运用。在印度这块宗教、种族冲突相当严重的国度里,甘地对人民一视同仁,甚至为了挽救穆斯林难民而不惜引起自己同教者的不满,以致最后死在同教者的枪口下。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提出了最特殊的学说——非暴力不合作理论,号召他的人民用自我牺牲的方式同敌人作斗争。在当时欧洲大陆正在用炮剑较量输赢的时候,他的教诲犹如一股春风拂遍了印度大陆,吹绿了恒河平原,终于结出了印度独立这颗世人瞩目的硕果。
任何一位领导人在领导他的人民奔向一个目标时,他必须能够提出适合当时国情的为他的人民所接受的理论,否则他只有失败。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显赫一时,但终将被历史淹没。甘地对他的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此,他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深入到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心灵深处,发挥出了一呼百应的强大威力。然而,他试图让自己的理论成为指导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种指导思想的善良心愿却不会成功。
他又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家,在他为印度独立而奋斗的30多年中,他从来没有放弃行动,而是严格按照自己的信条,把他的理论付诸实践。因此,他既不同于那些坐而论道的空头理论家,更不同于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伪君子。他是一位实实在在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政治家的典范。
在个人修养上,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圣人、道德家。即使成了全印声誉卓著的领袖,他也丝毫不放纵自己,更不谋求个人的权势和享受。
总而言之,甘地成为印度全体人民真心敬仰的圣雄,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正如尼赫鲁所说:“甘地能够支配国大党和整个国家,并不完全因为他所主张的意见,……而是他的独特的人格。”
肆
钢铁铸成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前南斯拉夫总统约瑟普·布罗慈·铁托(1892—1980)说:“铁托是块铁。”铁托家境十分贫寒,从小非常艰苦,历尽了磨难。艰苦的生活磨炼出来了铁托坚毅的性格,而这种富有韧性的坚毅性格,成为铁托一生不屈不挠、百折不回、愈挫愈奋的坚实基础。
钢铁铸成的品格
1910年,铁托加入社会民主党,1913年被征入伍,为奥匈帝国军队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他成了俄军的俘虏,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后才获释。1920年,铁托回到了祖国,并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担任萨格勒布党的领导职务。1928年8月,由于从事共产主义活动而被捕入狱。据吉拉斯介绍,在南斯拉夫法庭上,他面无惧色,并且义正词严地宣称:我不觉得自己有罪,因为这个法庭没有资格审判我,只有党的法庭才能审判我。
铁托在法庭上的浩然正气,一时间在南斯拉夫人民中间广为流传。不仅如此,他在狱中服刑的表现也不失身份。他坚决不服从看守要他拣烟蒂的命令,和他监禁在一起的别的共产党员也都赞成他的行为。在当时的环境中,铁托以他的气概、他的坚定、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勤奋和他的大义凛然的行为而引人注目。1934年出狱后,他化名铁托继续进行党的活动,并于1934年12月在南共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
1941年4月6日,德、意法西斯势力入侵南斯拉夫。在法西斯势力步步紧逼面前,南斯拉夫王国的军队在12天之后便向敌人缴了械,南斯拉夫国王及政府官员则仓皇逃往伦敦,从此,反抗法西斯复国的重担便落在了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的身上。南共中央6月27日决定成立人民解放游击队总司令部,铁托任总司令。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瓦尔特反映的正是铁托的事迹。二战期间,铁托身兼数职:南共中央总书记、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后来又担任南斯拉夫人民全国解放委员会主席。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起,铁托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享有国际声望的国务活动家之一就扬名全世界。那时,盟军给了铁托以极高的赞誉。法国总统戴高乐给他的评价言简意赅:“铁托享有国际威望,是因为他首先享有民族威信。”埃及总统纳赛尔是这样评论铁托的:“在战争的最艰难时刻,您成为一个伟大民族捍卫自己的生存和保证自己在历史上的光荣地位的象征。在您卓越领导下的抵抗运动的英雄事业,将永远成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为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光辉范例。”嘴里边总是叼着个雪茄的英国首相丘吉尔,1944年5月24日在英国下院说道:“我们坚决地和铁托元帅站在一起,因为他正在同德军进行英勇而顽强的斗争”,他还回忆说,铁托所领导的游击队,当时在巴尔干牵制了不少于21个德国师。连苏联人也曾发表文章颂扬说:在苏德战场上战事最紧张的时刻,特别是在不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日子里,南斯拉夫是铁托元帅指挥的游击队同德军作战、牵制了几十个德国师的唯一欧洲国家。
与盟军给予的极高赞誉相反,希特勒对铁托却恨得咬牙切齿。因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来说,他满以为在法西斯力量的打击下,南斯拉夫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被抹掉了。然而,铁托却又把南斯拉夫各民族联合起来。更令希特勒恼火的是,铁托在为建立一个新南斯拉夫而斗争,进而搅乱了希特勒吞并巴尔干的美梦。因此,在他的眼里,“铁托是巴尔干的头号问题”。他唾液四溅、口吐白沫般地命令他的将军们:“活捉他,把他押到我这里来!我倒要看看他是什么模样!”为了满足希特勒的心愿,德国统帅部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活动来反对铁托,他们曾经组织了七次攻势,力图消灭南斯拉夫最高司令部的战斗核心、消灭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斗争的最高政治领导和军事领导。然而,德国人的计划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了。
对于铁托,希特勒既害怕,又多少表示出一些崇敬。当时希特勒身边有人小心翼翼地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要是抓到铁托送到最高统帅部来,将如何处置铁托?这个杀人狂竟然沉思了片刻,然后才回答说:“我们将行最隆重的军礼枪决他。”
一位绝不屈服的强人
二战后,铁托因为要摆脱苏共对南斯拉夫的控制,而深深刺痛了斯大林。斯大林通过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告南共背叛了马列主义,背叛了国际主义”,并将南共开除。对此,铁托曾说自己好像中了雷击。1949年,情报局又通过了《南斯拉夫共产党在杀人犯和间谍掌握中》的决议,进一步攻击南共和铁托。斯大林还怂恿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断绝与南斯拉夫的经济往来,并且要在各国范围内大抓“铁托分子”。在经济封锁、政治对峙、军事威胁和外交压力的背景之下,有些西方报刊预言:铁托政权的垮台已成必然。然而,层层黑云却始终没有压垮铮铮铁汉。
情报局做出了决议之后,南斯拉夫的报纸立即予以全文发表,也刊发了南斯拉夫共产党人的答复。对此,西方曾经评论称自列宁时代以来,人们第一次从共产党的报纸上读到同是共产党人、但却完全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不仅如此,铁托所实施的另一个更为果敢的行动便是:在同莫斯科决裂后仅三个星期,即从1948年7月21-27日,南共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2344人代表着南共47万党员。会上一切发言都由电台直接转播。铁托作了总结报告和关于同情报局冲突的说明,随后全体发言人都批判了情报局的决议和对南共的攻击,几乎没有人支持共产党情报局的决议。在场的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们,耳闻目睹了那里所发生的一切。大会最后一天选举南共领导,并且实行不记名投票。即使如此,在2323名投票代表中,铁托仍然获得了2318票,也就是说,几乎是全票通过。这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掌声,正是全体党员对自己领袖的最好的肯定。
1949年夏天,南斯拉夫宣布了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思想:
(一)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各共产党一律平等,反对任何一个领导中心;
(二)社会主义各国在经济和政治上一律平等;
(三)根据自己的传统以及文化、政治和经济条件,有关国家都有权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铁托对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最先认识到社会主义不应该只有一个模式,并且领导南斯拉夫人民探索出一种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同时,在国内外各种势力的重压之下,他又在国际上缔造了旨在使第三世界各国之间加强团结的不结盟运动。在铁托看来,要让各国人民都按同一方式、同一处方向走社会主义,这种想法的荒谬程度不亚于把社会主义设想为一个兵营,而各国人民都得在其中平等列队。
一位思想开明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