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曹操五十立大志
三国时期,袁绍以十万大军雄踞北方,对只有四万兵卒的曹操不屑一顾,他骄纵蛮横,致使谋士许攸愤而投奔曹操,献出火烧袁军粮草之计,从而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袁绍也在不久之后暴病身亡。袁绍死后,曹操最大的威胁消除了。
曹操带兵凯旋而归。一路上,将士们都很兴奋,认为袁军败退,北方已定,大家可以解甲归田,过安稳的日子了。但是大胜而归的曹操却郁郁寡欢,满腹忧思。
黄昏时分,曹军来到一高坡前,曹操策马上坡,远眺着茫茫暮色和万丈彩霞,不禁吟道:岁月悠悠,老年已将来临。转战南北,何时能回故乡?天下没有统一,我的壮志未酬。战马不卸下鞍,铠甲不离开肩。
谋士郭嘉紧随其后,默默无言。可是不远处却传来战士们悠扬的歌声:离家数载无音信,姑娘等得烦了心。如今战胜得回还,喜抬花轿迎亲归。月亮照在我头上,姑娘不要嫁他人。
原来,此时曹军上下都认为北方平定,可以安享太平了。但曹操胸中的大志却是:平定中原,进而统一全国。郭嘉深知曹操之心,于是怒斥那些贪图安逸的将士,代曹操说出统一中原的大志。曹操见他如此知心,甚为相惜。就在这时,探马来报: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已经投靠东北乌桓。曹操因势利导,趁机激励全军将士直捣乌桓。
兵发乌桓的路上,连日干旱无雨,将士们口渴难耐,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曹操欣喜若狂。可谁知连日暴雨,洪水泛滥,行军速度异常缓慢。这时,有谋士建议驻军休整,但曹操担心延缓时日错失良机,执意不肯。这时,郭嘉献出一计:丢弃重物、扔掉盔甲、轻装上阵。这一计策遭到众人的反对,因为一旦遭遇敌军,后果不堪设想。曹操沉思片刻,下令依计而行。
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地势险峻的白狼山,曹军遭遇乌桓三万骑兵的伏击!一时之间,曹军上下惊惶失措,乱成一团。曹操见此情景,拔出宝剑,高喊:“大家不要惊慌!随我来!”他带头纵马杀开一条血路,直冲白狼山,在制高点上镇定自若地指挥作战。将士们深受鼓舞,奋力拼杀,大败三万乌桓骑兵。
随后,将士们士气高涨,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但郭嘉却坚持反对,并说:“如今诸侯割据势力,矛盾重重,我们一旦进攻,他们就会联合抵抗;我们不进攻,他们反而会起内讧,自相残杀,到时候我们只需坐收渔翁之利!曹操听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按兵不动。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乌桓毫无动静,曹操变得非常焦虑、急躁。郭嘉深知其意,便宽慰他再等一等。曹操一听,大怒道:“等!我已经五十岁了!再等我就……”郭嘉终于明白曹操一直郁郁寡欢,是因为他担心自己已经老了,无法完成统一大业了!
时隔不久,乌桓果然派人携袁尚、袁熙的头颅来拜见曹操,曹操由此更加赏识、信任郭嘉。征服乌桓后,曹操信心大增,决定发兵南下。然而在南下途中,曹军却因缺水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军心开始涣散。对曹操打击最大的是:郭嘉因病去世了。此时,年过五十的曹操扪心自问:要不要就此放弃?最后,他毅然决定继续统兵南下。
南下途经渤海时,曹操临海凭跳,看着惊涛拍岸,巨浪滔天,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自此,他更加坚定意志,再也没有消沉,直到统一中原。
修身点拨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物,等到自己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杀出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下,曹操当时的郁闷心情可想而知,而曹操却从未想过放弃,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迟暮之年的曹操终于平定了北方。
每个人都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立下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但是即使到了三四十岁以后仍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千万不要随意放弃,只有永远坚持不懈的奋斗,才有可能实现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