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神话故事(14)

从此,周幽王就专宠褒姒一人。后来褒姒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伯服。周幽王为了讨好褒姒,不仅把王后废了,立褒姒为后,而且把太子也赶走了,又立伯服为太子。可是,青云直上的褒姒却总是郁郁寡欢,自从进宫之后,从来没有笑过。周幽王看腻了周围大臣、嫔妃谄媚的笑容,于是对这个冷漠淡然的褒姒反而情有独钟。只是日子长了,难免会好奇,不知道摄人魂魄的褒姒笑起来,是不是更美呢?于是周幽王开始千方百计逗她开心,只求美人一笑。但是,几乎所有的方法都试遍了,褒姒仍旧是一副眉目含愁的模样,看得周幽王都心疼了。

终于有一天,周幽王想到了一个自以为很聪明的办法。那时候京城里都设有烽火台,一到军情紧急,需要救援的时候就燃起狼烟,周边的诸侯看见了,就会发兵来救。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竟点燃了烽火台。结果各路诸侯以为京师有难,立刻带领军队急急忙忙跑来救援。哪知道赶到京城一看,才知道上当了,于是又带着愤怒和被戏弄的羞辱离开。各路诸侯在京城里你推我搡,闹得不可开交,乱成一片。周幽王带着褒姒站在城楼上,看着这混乱局面,果然,多少年没笑过的褒姒绽开了比春花更美的笑容,周幽王一时之间看得呆住了。

后来,西方的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打到京城的时候,从不理朝政的周幽王这才着了急,连忙叫人点起烽火台,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受骗上当的诸侯们,以为又是周幽王寻开心,结果一个人也没有来。周幽王带着褒姒向东逃跑,却被杀死在骊山,褒姒也被犬戎俘虏到了西方。从此,周王朝就名存实亡了。

与这个故事类似的,还有我们熟知的“狼来了”的故事。周幽王的智商比那个放羊的小孩高不了多少,他们的愚蠢就在于以牺牲别人对他们的信任为代价来愚弄别人,其实最后的结果证明,愚弄别人的人,最终愚弄了自己,甚至因此酿成大祸。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别人的信任是无价之宝,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损坏自己的信誉,更不会愚弄别人。生活中,一个经常谎话连篇的人,往往很难找到朋友,遇到困难也没有人愿意帮忙,因为人们曾经上当受骗,所以即使他真的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人们的同情心和怜悯也早就被他的谎话消磨殆尽了。

合纵连横

战国末年,天下群雄争霸,一时风云际会,出现了很多才能卓越的文臣武将,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其中有两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一个叫苏秦,另一个叫张仪。

苏张二人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志同道合,胸怀大志,也都非常勤奋好学。年轻的时候,两人便结伴游学,寻访名师。一路上两人一边打工,一边刻苦学习,虽然旅途艰辛,但是两个人亲如兄弟,日子还不是那么难过。有一天,他们走累了,两人倚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却忽然被一位相貌古怪的老人唤醒。老人好心劝告他们不要睡在风口上,当心着凉。于是两人便同那老人攀谈起来。原来那老人就是传说中的鬼谷先生,苏张二人被老人渊博深厚的学识打动,愿意拜他为师。鬼谷子很高兴地答应了。

苏张跟随鬼谷先生学了11年,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和诸子百家都学精通了,于是鬼谷子便让他们出谷,但在出谷之前必须先过一关,就像现在的毕业考试一样。鬼谷子叫人挖了一个两丈深的大窖,然后让他们轮流到窖里去。鬼谷子对他们说:“你们在窖里尽量发表你们的演说,如果你们的演说能让我掉眼泪,那么将来就一定能说动人君,实现你们的抱负。”结果苏张二人雄辩滔滔,都通过了老师的考验,但是张仪要比苏秦稍微逊色一点。

苏张二人要去各国游说,当时秦国最为强大,于是便决定先去秦国。但是两人不识路途,于是鬼谷子给他们一只拖鞋,让拖鞋给他们引路。两人出了门,便把拖鞋往地上一扔,结果拖鞋便成了一只小狗,摇着尾巴向北走去,苏张二人紧随其后。狗跑得很快,两人不由自主地走得也很快,结果当天就到了千里之外的秦国。但是两人都没有被秦王接纳。于是苏秦又跑去游说赵国,做了赵国的宰相。后来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其他国家,最后竟然挂了六国相印,把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著名的“合纵”之术。

当时张仪还没有得志,正在贫困中,于是便跑去投靠苏秦。谁知道一向待他亲如手足的苏秦竟然一反常态,叫他坐在大厅下奴仆坐的位置,用给奴仆吃的饭食招待他,并且百般刁难、刺激他,想让他另谋出路。张仪实在无法忍受,愤而出走。可是当他跑去秦国时,苏秦却又暗中派人一路护送他,到了秦国,又给他金银车马,装点门面。在苏秦的暗中帮助下,张仪这次终于见到了秦王,并且做了秦国的宰相。他主张连横事秦,对六国施行各个击破的策略。

后来张仪知道了这一切原来都是苏秦的安排,感慨地说:“我一直在苏君的计谋当中,却丝毫没有察觉,这就是我不如苏君的地方啊!”虽然张仪的主张正好与苏秦相反,两人各为其主,但是一直到苏秦死去,张仪都没有和他正式对抗过。

苏秦死后,六国合纵抗秦的局面逐渐解体,六国人心不齐,最终被张仪的连横之术钻了空子,一个一个都相继被秦国消灭了,秦王最终实现了统一天下的鸿图大略。

中国有句俗语:“请将不如激将。”苏秦的聪明就在于,他知道张仪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在当时张仪落魄而苏秦得意的时候,张仪投奔苏秦,已经是很伤自尊心的事,如果苏秦姑息纵容,有可能会把张仪的锐气磨掉。而他却用了激将法,使得张仪愤然离去。失去了依靠,不甘人后的张仪当然只有奋发图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对方的性格特点。处理人际关系,也必须根据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

干将莫邪

传说在战国时代,楚国有一对夫妻,丈夫叫干将,妻子叫莫邪,他们是当时最著名的铸剑师。有一次,他们奉楚王之命铸剑,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铸成一对雌雄双剑,吹毛断发,锋利无比。楚王担心他们会再给别人铸剑,于是借口他们故意怠工,藐视王命,想加害他们。

当时,莫邪已经有孕在身,很快就要分娩。干将临走前对妻子说:“我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大王一定很恼怒,而且他肯定不愿我再为别人铸剑,此去凶多吉少,只怕再回不来了。如果你生的是儿子,等他长大成人之后,一定叫他为我报仇。”说完又小声告诉妻子雄剑的埋藏地点,然后背着那柄雌剑去见楚王,楚王见他只带了一柄雌剑,更加生气,立刻把他杀了。

不久,莫邪生了一个男孩,长相清奇,眉间有一尺宽,所以取名眉间尺。18年后,眉间尺长成了一个勇武的少年。于是莫邪便把干将的遗言告诉他,便叮嘱他一定要想方设法为父报仇。眉间尺满怀仇恨找到那柄雄剑,日夜思量该如何替父亲报仇,杀掉残暴的楚王。

自从眉间尺找到雄剑之后,楚王每天晚上都会梦见一个眉间一尺宽的少年,手提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恶狠狠地瞪着他,扬言要杀了他为父亲报仇。楚王害怕极了,便悬赏千金捕捉梦中的少年。眉间尺知道后,只好背上雄剑四处逃亡。有一天,眉间尺逃到一座山中,想到自己报仇无望,不禁悲从中来,伤心之下,大放悲声,结果被一名路过的侠客听到。侠客见他哭得伤心,便上前询问。眉间尺擦干眼泪,把父亲遇害,自己报仇无门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侠客听了之后说:“你要是相信我,愿意把你的头和这柄剑交给我,我就一定能为你报仇。”

眉间尺二话没说,立即横剑自刎,双手捧着头和剑递给那位侠客,身体却依然直立不倒。侠客知道眉间尺的心思,便对他说:“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这样,眉间尺的身体才慢慢倒下去。

侠客带着眉间尺的头和剑去见楚王,楚王很高兴。侠客对楚王说:“勇士的头,风吹雨打都不会腐烂,只有用开水煮才会烂。“于是楚王吩咐大臣,把眉间尺的头扔进水里用大火使劲煮。但是过了三天三夜,眉间尺的头还是完好如初,简直像活的一样,并且一直怒视着楚王。侠客便对楚王说:“只要大王亲自看着他的头颅被沸水煮就一定能煮烂。”

楚王深信不疑,便走到煮头的大鼎跟前,亲自监察。侠客一直跟在楚王后面,等楚王在鼎前刚刚站定,便举起雄剑一下子就砍掉了楚王的头颅。楚王的头颅掉进了沸水中。于是眉间尺的头和楚王的头开始在水里互相撕咬,侠客看见眉间尺打不过楚王,便立刻砍掉自己的头,也掉进大鼎中,帮助眉间尺打败了楚王,结果他们的头全被咬得稀烂。那些大臣分不清哪颗是楚王的头,哪颗是眉间尺、侠客的头,便只好将三颗头都放到楚王的灵柩中埋葬,后人称为“三王墓”。

有得必有失,有时候成就一些事情,必须有所牺牲。眉间尺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所以当侠客说需要借他的头和他的剑才能替他报仇时,他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和宝剑,终于为自己的父亲、也为自己和天下黎民百姓报仇雪恨。

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却很少有人愿意为此付出代价,总是幻想不劳而获,或者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是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虽然我们不用像眉间尺那样丧失性命以求成功,但是必要的付出是不能少的,否则成功永远只是一个幻想。学习如此,事业更如此。

伍员逃难

伍员,就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伍子胥。伍子胥曾经追随当时正在郑国避难的楚国太子建,太子建与晋国密谋灭郑,结果被郑君知道了,杀了太子建,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建的儿子公子胜连夜逃跑,出奔吴国。

伍子胥一行人逃到昭关的时候,先住在附近一个朋友东皋公家里,商量过关的对策。原来当时郑君紧急追捕伍子胥和公子胜,全国各个关口盘查非常严密,关口上画着伍子胥的的画像,再加上伍子胥身材高大威猛,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来,因此,想要蒙混过关非常困难。伍子胥愁得夜不能寐,干脆起床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是他把所有能想的方法都在心里细细思量了一遍,总觉得不妥。不知不觉天已破晓,伍子胥愁眉苦脸走出门来,哪知道东皋公一见他,吓了一跳,原来昨天还只有三十出头的伍子胥,竟然一夜之间头发全白,看上去几乎有五六十岁了,只要再稍作化妆,无论谁都认不出来了。就这样,伍子胥顺利蒙混过关了。民谚有“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伍子胥混出昭关以后没多久,就发现追兵来了,好不容易逃出险境,竟然被一条大江挡住了去路。幸亏有个很仗义的渔夫,认出了伍子胥,助他过了江。伍子胥临走前,解下价值百金的佩剑相赠,以表谢意,渔夫说:“如果我把你的头献给楚王,就能封官进爵,享不尽荣华富贵。我连这些都不贪图,难道会希罕你这把剑吗?你还是自己留着防身吧。”伍子胥见他坚决不肯收剑,只得作罢。临走又嘱咐说:“如果有追兵询问,千万保守秘密。”渔夫很生气,责怪伍子胥不信任他。伍子胥只好上路,可是走了一会,还是不放心,又跑回来叮嘱渔夫不要泄漏他的行踪。渔夫叹息说:“你如此不相信我,万一追兵从别的地方渡河追上了你,我又如何为自己辨白呢?”于是便投江自杀了。伍子胥大吃一惊,又悔又恨,又没有办法挽救,只好长叹一声,继续赶路。

走了很久,终于快要到吴国境内了。可是走得实在太累了,而且口渴难耐,正在发愁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农家姑娘在井边打水,于是伍子胥走过去问那姑娘讨水喝。那姑娘抬头,见伍子胥虽然头发全白,可那身形气势却无疑是一位落难英雄,于是便用水瓢给他舀了一瓢水,伍子胥喝了,感觉精神一下子振作起来,全身都是劲,于是谢过姑娘,又动身启程。临走又嘱咐她万一有追兵,就说没见过他。姑娘脸涨得通红,好像很生气的样子,转过头继续打水。伍子胥走了没多远,还是不放心,又跑回来嘱咐那姑娘,千万不能泄漏他的行踪。那姑娘一听,大怒道:“我一个未出嫁的姑娘,好心给你水喝,你却这般不相信人!也罢!我死了,你就可以放心了吧!”说完便纵身投入了井中。伍子胥呆了半天,长叹不语,只好继续赶路。

不多久,伍子胥便到了吴国,后来伍子胥得到吴王重用,飞黄腾达。想起当日那位渔夫和村姑,心中感念他们的恩德,特地派人到江边祭祀那位渔夫,又用一千两黄金把那口井给封起来,这就是“千金小姐”的来历。

伍子胥的悲剧在于不善于识人。从最开始追随公子建,到后来辅佐吴王夫差以至于冤死,都与他不善识人有关。而这个伍子胥逃难的故事则更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因为识人不准,对于可以信任的人满怀猜疑,结果害死有恩于己的渔夫和村姑。在后来的故事里,又因识人不准,最终害死了自己。

哪些人可以相信,哪些人不能相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既不能轻信别人,也不能怀疑一切人,前一种情况会让你上当受骗,后一种情况会让你孤立无援。所以必须善于观察,从对方的言行判断他是否值得信任,千万不能盲目相信或者怀疑。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曾经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夫妇及其大臣文种、范蠡都被吴国俘虏去了。

越王夫妇由范蠡陪着,在吴国作了三年奴隶。每天砍柴剁草,牧羊饮马,什么粗活都干。后来有一次,吴王生病了。范蠡建议越王给吴王偿一下粪便,以取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趁机请求回到越国。开始勾践很为难,但是一想到亡国灭种之恨,心就像刀绞一样,于是咬咬牙,采纳了范蠡的建议。果然,勾践替吴王尝了粪便之后,吴王大受感动,答应了越王回国的要求。

勾践回国之后,立志报仇雪恨,于是想尽种种办法磨练自己的意志。夏天的时候抱着火炉,冬天的时候抱着冰块,脚冷的时候反而把脚浸在水里。除此之外,他在及其简陋的卧室的门口悬挂了一个苦胆,进出都要尝一口,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亡国之后所受的苦楚。每天晚上勾践都睡在柴草堆上,防止自己被奢华的生活所腐蚀,同时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

勾践除了卧薪尝胆磨练意志之外,在贤臣文种和范蠡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使越国的国力不但增强。而吴王本来就是生性放荡的,年轻的时候虽然也曾振作过一番,但是自从打败越国之后,那些潜藏的本性就开始逐渐暴露,慢慢地变得骄奢淫逸。不仅不再训练军队,加强军备,反而不断征调民工,花了整整九年的时间来扩建姑苏台。而与此同时,越王听从文种的建议,从民间选取美女,准备送给吴王。于是越王便派范蠡周游全国,访求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