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西汉王朝的兴衰(5)

“马邑之谋”以后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人,分头带兵去抵抗匈奴。匈奴人害怕李广,就设了埋伏,要活捉他。匈奴人事先挖下陷阱,再和李广对阵,假装被打败了,引诱李广去追赶他们。李广光看到前面是平展展的草地,没有想到匈奴人挖有陷阱,就追了上去。追着追着,只听“唿啦”一声,李广连人带马都掉进了陷阱,他被匈奴人活捉了。

匈奴人捉住了李广,生怕他逃跑了,就把李广装在用绳子结成的大网兜里,用两匹马吊着大网兜,把他送到单于那里去报功。

李广窝在网兜里,闭上眼睛装死。走着走着,他微睁眼睛,偷偷地瞧见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就一个鲤鱼打挺,从网兜里一跃而起,跳上那匹好马,夺了那个匈奴兵的弓箭,拚命地往回奔跑。几百个匈奴骑兵追了上来。李广一连射死了前面的几个追兵,终于逃了回来。

李广打了败仗,做了俘虏又逃回来,按照当时的军法应当杀头。好在汉文帝已经订下了罚钱赎罪的规矩,李广就交钱赎罪,回家做了平民。

又过了几年,匈奴进攻辽西郡,杀了太守,打败了汉朝的大将韩安国。韩安国被调到右北平,没过多久就病死了。汉武帝觉得还是李广能干,又起用他,派他做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李广来到右北平,赶快逃走,好几年都不敢来骚扰。

匈奴人一逃走,边境上暂时没有战事,李广常常带着一些将士外出打猎。当时右北平山里有不少老虎,李广一连射死了好几只老虎。艺高人胆大,李广常常等老虎扑近的时候才射箭,所以箭无虚发,准能把老虎射死。有一次,一只猛虎朝李广迎面扑来,李广不慌不忙地往下一蹲,让猛虎从自己头顶上扑过去,然后对准猛虎的心窝,只一箭,就把猛虎射死了。

有一天,李广和将士们打猎回来,天色已经很晚,他们刚转过一个山坡,突然瞧见迎面的乱草丛中蹲着一只斑斓猛虎,正准备向他们扑过来。李广赶快拈弓搭箭,用足全身力气,一箭射去,只听“嗖”的一声,射个正着。将士们赶快提着剑跑过去逮老虎,可是跑近一看都愣了,原来草丛中并没有老虎,只有一块奇形怪状的大石头。李广的那支箭,竟然射进了石头!箭怎么能射进石头里去?大伙儿很奇怪,李广自己也很纳闷。他站在原地又一连射了几箭,石头上只迸把握出一些火星,再也射不进去了。

飞将军李广一箭射进石头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匈奴人听了,更加害怕李广,赶快往西迁移,不敢再来骚扰右北平一带的边境地区了。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刘彻布置“马邑之谋”以前,为了征讨匈奴更有把握,详细询问了一些投降过来的匈奴人。这些匈奴人说:“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以后,曾经打败了月氏国,把月氏王的脑袋砍下来当作酒杯。月氏国被迫西迁到西域。月氏人恨透了匈奴,可惜没有人帮助他们,要是有人帮助,他们准能跟匈奴拚个你死我活。”

张骞汉武帝知道了这个情况,心想:月氏和匈奴有这样深的仇恨,我正好去联络他们,共同攻打匈奴。月氏在匈奴的西边,要是能跟月氏联络上,等于斩断了匈奴的右臂,胜利就大有把握了。于是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书,招募精明强干的人出使到西域去联络月氏。

月氏既然在匈奴的西边,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胆小的人听到这样的使命,吓得吐吐舌头,哪里敢来应征?

有个叫张骞的小伙子。胆子特别大。他认为打匈奴是为了汉朝的安全,出使月氏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即使要冒点风险,也是应当的。他就报了名,表示愿意应征。

张骞是汉中成固(今陕西省成固县)人,应征的时候在朝廷里做郎中的官。一些勇士看到张骞的榜样,也纷纷报名应征。有个叫堂邑父的匈奴降将也报了名。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也就是“马邑之谋”前五年,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使者,让他带了堂邑父当翻译,还有其他应征的人,组成了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陇西(今甘肃省)出发,到西域去联络月氏国。他们一出陇西,就碰上了许多匈奴人,打起来了。因为寡不敌众,张骞和他带领的一百多人都被俘虏了。匈奴单于听说张骞是到月氏国去的,他生气地说:“月氏国在我们匈奴西边,我不同意你们通过我的地方到月氏国去。”单于把张骞软禁起来。不过对张骞很优待,还嫁给他一个匈奴女人让他在匈奴享乐。可张骞心里却一直怀念着汉朝。他把汉武帝交给他的出使证明,偷偷地保存着,等待机会逃走。

过了几年,张骞和堂邑父两人终于找到了机会,弄到两匹好马,偷偷逃出匈奴,继续往西走去。他们一连走了几十天。一路上尽是沙漠和草原,找不到人家,也找不到食物和水。亏得堂邑父箭法高超,饿急了,就射些飞鸟和野兽来充饥。他们走着走着终于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人鼻子高高的,眼睛蓝蓝的,他们以为那就是月氏国了,等到一打听,才知道那个国家不是月氏,是叫大宛。

大宛国国王早听说过东南方有一个又大又富庶的汉朝,他老早就想跟汉朝拉关系,却找不到门路,这次看到张骞,高兴极了,赶快拿出好酒和牛羊肉来招待张骞。张骞先向大宛王说明了出使西域的任务,然后说:“要是您能派人护送我到月氏去,将来我回到汉朝以后,一定请汉朝皇帝用许多金银财宝来酬谢您。”

大宛王自然乐意帮助张骞。他派骑兵和翻译,护送张骞和堂邑父到了康居,再请康居人护送他们到月氏国去。

月氏国自从国王被匈奴杀害以后,大臣们只好拥立了国王的夫人为王,西迁到了大夏国境内。大夏人打不过月氏人,向月氏人投降,两个国家合并成了一个国家,改名为大月氏国。大月氏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四周围又没有一个国家能打得过他们,他们的生活十分安乐。生活一安乐,就把报仇雪耻的事情忘在脑后了。张骞几次向大月氏王陈述汉朝想和他们联合的意思,大月氏王总是故意把话岔开,不作正面回答。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达不到目的,就只好往回走。

在回来的路上,张骞和堂邑父又被匈奴人捉住,软禁了一年多。后来正好赶上单于死了,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和堂邑父就乘乱逃走,回到了汉朝的首都长安。他们这次出使西域,一共花了十三年时间。去的时候,张骞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回来的时候,下巴颏上已经长了胡须了。去的时候,张骞带领了一百多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他和堂邑父两个人。

张骞这次出使月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他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他听别人说,西域还有五六个大国,都是物产丰富,景色美丽的国家,并且也都很想和汉朝做买卖。特别有意思的是:张骞在大夏的时候,看到了那里有四川出产的邛竹杖和细布,问当地人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回答说是他们的商人从身毒国带来的。问他们身毒国在什么地方,回答说是在大夏东南几千里以外,那里靠近大海,地方潮湿,气候炎热,人们骑着大象跟别人打仗。张骞把这些情况都报告给汉武帝,并且分析说:“大夏国在长安西南,身毒国又在大夏东南,并且在那里能买到四川出产的东西,这说明那里离四川不远。如果再要出使大夏,从羌人那里走,地势险恶,羌人又不让过境;稍许偏北一点走,要经过匈奴地古代铜器界,容易被匈奴人捉住。现在如果从四川这条路走,又近又安全。”

汉武帝听说大宛、大夏和再往西去的安息,都是大国,物产丰富,好吃好玩的东西都很多,他们又愿意和汉朝来往。靠北边的大月氏和康居,兵强马壮,也值得跟他们建立关系。如果派能说会道的人去跟他们讲道理,宣传汉朝的富庶强大,一定能够使他们服从汉朝,拿他们的土特产来进贡。这样,汉朝等于扩充了几万里土地,还能得到许多新奇的东西,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汉武帝同意了张骞的建议,决定派张骞从四川出发,再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从四川犍为(今四川省宜宾市)动身,把人马分成四队去探路,每一路都走了一二千里地,结果都被挡回来了,没有能够达到目的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多名骑兵去征讨匈奴,张骞因为熟悉匈奴的地理形势,被汉武帝从四川召回,奉命随军出征。这一次出征大获全胜,消灭匈奴兵约四万人,并且使得匈奴内部分化,招降了一个昆邪王。张骞在战争中立了大功,回来以后,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

过了两年,张骞建议汉武帝去结交西域的乌孙国,把公主嫁给乌孙国国王,跟他们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做正使,带领副使和将士三百多人,带去许多金银、绸缎和牛羊,再次出使西域。张骞到了乌孙后,把副使分别派往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他自己留在乌孙,跟乌孙王拉关系。乌孙王因为不了解汉朝的情况,又害怕匈奴,一时决定不下来,想先派人到长安去看看,了解一些情况。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回到长安。汉武帝热情招待乌孙使者,派人带着他到各地方去参观。乌孙使者亲眼看到了长安的繁华景象,看到了汉朝的繁荣昌盛。他回到乌孙以后,把这些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了乌孙王。乌孙王听了很高兴,决定跟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并且娶了汉朝的公主做夫人。

张骞从乌孙回来,过了一年多就病死了。他死后不久,派到大宛等国去的副使,才陆续带着各国的使者回到长安。这些国家和乌孙一样,都跟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张骞和他的随从几次出使西域,对于沟通汉朝和西域的交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此以后,西域出产的葡萄、苜蓿、核桃、石榴和大蒜等,陆续传入汉朝,这些农作物在黄河、长江流域逐渐繁殖起来。汉族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打井和炼铁的方法,也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音乐舞蹈和乐器流传到了汉朝。汉族生产的丝绸等也带进了西域,并通过西域,进一步传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这样一来,汉朝、西域以至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后来,人们习惯上把由张骞开通的汉朝到西域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霍去病为国忘家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被派去进攻匈奴并且大获全胜的霍去病,是汉朝赫赫有名的大将。那年,他才二十岁。

霍去病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他父亲是平阳县的一个衙役,被分发在平阳公主家里当差。他母亲是平阳公主的一个使唤丫头。霍去病出生在平阳公主府里,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被看成是下等人。像他那样的人想要出头,唯一的办法就是参加军队,争取建立战功。霍去病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勤奋地练习骑马射箭等各种武艺,希望有朝一日到战场上去杀敌立功,以便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霍去病十六七岁的时候,武艺已经十分出众,被选中为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他十八岁那年,即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奉命出征匈奴。汉武帝认为这次出征十分重要,就把自己身边的侍中官霍去病拨给卫青指挥,并且赏给霍去病“票姚校尉”的官名,叫他带领八百名最精锐的骑兵,跟着卫青去作战。

霍去病得到这样一个建立战功的机会,自然十分高兴。他带领的八百名骑兵,成了这次战争中的突击队,经常被派远离自己的主力部队,到几百里路以外去寻找攻击的目标。他们一旦发现匈奴兵的力量比较单薄,或防备有些松懈,就像猛虎扑羊似地扑将过去,一下子把敌人消灭掉。卫青这次出征,打了不少胜仗,事后论功行赏,霍去病得了头功,被封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做骠骑将军,率领精锐骑兵一万多人,从陇西出发,去夺取河西走廊。霍去病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兵法,但是打起仗来很会用兵,他指挥的部队机动灵活,勇敢顽强,打得匈奴人连声叫苦。他们在燕支山一带转战六天,摧毁了匈奴人建立的一些小王国,最后终于跨越燕支,深人匈奴腹地一千多里,杀死了匈奴的折兰王和卢侯王及其兵将一共八千多人,生擒了浑邪王的王子和许多官吏。匈奴最能干的两个王浑邪王和休屠王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只好连连后退。

古人出游图这一年夏天,霍去病率领的军队和公孙敖率领的军队配合作战。半路上,公孙敖的部队困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没有能够和霍去病的部队去会师。霍去病设法掌握了匈奴兵的活动规律,大胆地采用孤军深入、直捣敌人心脏的作战方针,结果消灭匈奴兵三万多人,俘获匈奴单桓王及其官吏兵将几千人,还接受了匈奴兵将几千人投降。经过这次大战,霍去病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和大将军卫青齐名了。

卫青、霍去病等屡次打败匈奴,使得匈奴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分化。匈奴伊稚斜单于严厉责备浑邪王,督促他向汉军发起反攻。浑邪王和休屠王商量以后,决定投降汉朝。他们派人跟汉朝联系,要求汉朝派人去接应。汉朝驻在河西的将军李息接见了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人骑着快马到长安去向汉武帝报告。汉武帝恐怕浑邪王的投降有诈,就派霍去病带兵到河西去看情况受降。霍去病渡过了黄河,把军队排列好阵势,要求浑邪王过来投降。浑邪王也把匈奴兵排列好阵势,等候霍去病去受降。双方的阵营遥遥相望,形势显得十分紧张。浑邪王的部下,有些人不愿意投降,想要临阵脱逃。霍去病当机立断,不顾个人安危,赶快飞马冲入浑邪王的大营,亲自跟浑邪王谈判,下令斩杀了想要逃走的八千多人,并且叫浑邪王独自赶到皇帝的行营去朝见汉武帝。霍去病在河西收编了四万名投降过来的匈奴兵,把他们编列成整齐的队伍,听候汉朝调遣,然后他自己才渡河回到长安。这次受降的成功,是霍去病的一大功劳。从此匈奴的力量大大削弱,使得汉朝能够削减驻扎在陇西、北地、上郡等地的边防军队,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各领兵五万人,又一次奉命出征匈奴。卫青从定襄(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旗)出兵,霍去病从代郡(今山西省北部)出兵。卫青的部队在定襄以北一千多里路的沙漠中与匈奴兵遭遇,在狂风呼啸、沙砾扑面的恶劣条件之下,卫青指挥士兵们勇敢作战,歼灭匈奴兵一百多人。

霍去病大胆使用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叫他们组成先头部队在前面开路。他们从代郡向北推进二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间河,打败匈奴的左贤王,夺得敌人的粮草作为自己的给养。经过激烈战斗,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相国、都尉等八十三人,歼灭匈奴兵七万多人。最后,由霍去病亲自主持,在狼居胥山举行了封山仪式,祭告了天地,悼念了为国捐躯的战士,犒劳了立功的英雄,然后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