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笺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笺注

唐释门人法海录

无锡丁福保仲祜笺注

六祖大师[1]法宝坛经[2]

[1]行事为后世所宗仰者,称祖。天竺初祖摩诃迦叶,传至二十八祖达磨大师。达磨于梁武帝时来中国,即为中国禅宗之初祖。二祖名慧可,三祖名僧璨,四祖名道信,五祖名弘忍,六祖名惠能。《春秋正义》曰:“三传之义,本皆口传。后之学者,乃著竹帛,而以祖师之目题之。”《汉书·外戚传》曰:“定陶丁姬,《易》祖师丁将军之玄孙。”师古注:“祖,始也。丁宽,《易》之始师。”凡创立宗派之人,无论释家、道家,皆曰祖师。《指月录》四:有期城太守杨衒之,早慕佛乘,问初祖达磨大师曰:“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又问:“此外如何?”祖曰:“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又曰:“愿师慈悲开示宗旨。”祖知恳到,即说偈曰:“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瑜伽论》:“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曰:“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集灭,故名大师。”又曰:“为摧灭邪秽外道,世出世间,故名大师。”《资持记》上一之一:“大师者,所谓天人之师,即十号之一。”《四教仪集注》上:“大师者,群生楷范。”《正宗记》:“六祖惠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一日谓众曰:吾于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钵,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法要,衣钵不须传也。次年坐化,塔于曹溪,今南华寺是也。”

[2]法宝,为三宝之一。诸佛所说之妙法,可以珍重如世之财宝者然,故名。《维摩经·佛国品》:“集众法宝,如海导师。”《翻译名义集》五引《光明玄》曰:“至理可尊,名曰法宝。”《汉书音义》:“封土而高曰坛,除地平坦曰场。”经,常也。凡载道义法制之至当不可易之书谓之经。“坛经”者,其坛为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立碑谓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而智药三藏于梁天监元年植菩挺树一株于此坛畔,预志谓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主云云。故虽六祖随缘赴说,不皆在于此坛畔说法,而门弟子归重肉身菩萨于此坛畔树下转上乘法轮之谶,而云“坛经”也。

唐释门人法海录[1]

[1]在民国前一千二百九十四年,唐高祖李渊受隋禅有天下,国号唐。《避暑录话》下:“晋宋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有僧称,通曰道人。其姓则皆从所授学。如支遁,本姓关,学于支谦,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于帛尸梨密,为帛是也。至道安始言佛氏释迦,今为弟子,宜从佛氏,乃请皆姓释。”《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考》:“王畿云:或又谓佛之徒称释,起于道安,大令时未应有释老之称。此又不稽古之甚者。《阿含经》云:‘四河入海,与海同流咸。四姓出家,与佛同姓释。’释,佛姓也。此土谓佛谓释久矣。志称释老,以佛对老,非谓佛之徒也。《晋书》云‘何充性好释典,崇修佛寺’是也。然道安以前比丘,各称其姓。道安欲令皆从佛姓,初不之信。后得《阿含经》,始信之,尔后此土比丘皆姓释。如释慧远是也。”门人,门弟子也。法海,韶州曲江人。《传灯录》五、《五灯会元》二、《禅宗正宗》一、《指月录》四,皆录本经《机缘品》中一则,此外事迹无考。惟《全唐文》卷九百十五,载法海,字文允,俗姓张氏,丹阳人;一云曲江人。出家鹤林寺,为六祖弟子。天宝中,预扬州法慎律师讲席。录,抄写也。《宋史·选举志》:“集书吏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