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准备期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如果台下有高三学生的家长,你们如果现在才把自己当成是高三学生家长,那么你已经晚了。如果你是高二学生的家长,那么你还有机会。请高一学生的家长,从这一刻起就开始努力吧。高考,家长想赢,就要赢在起跑线上。这就是我作为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告诉大家的秘诀。
家长“攻心计”
在我所在的高三家长QQ群里面,有两位“特殊”的家长。我之所以说他们是“特殊”的家长,是因为他们都不是高三孩子的家长。其中一位家长的孩子在念高二,另一位则更早,他的孩子才刚上高一。
我心里暗暗赞叹这两位家长,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不想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尤其是孩子读高一的那位家长。在QQ群里闲聊的时候,他说自家孩子中考时的成绩还算不错,而他也不打算让孩子一进高中就把高考的“紧箍咒”戴在头上。他想让孩子在保证正常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
不过,如果给孩子摘下了“紧箍咒”,也就意味着家长该紧张了。家长越早了解与孩子高考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就能更从容不迫地应对高考。
这位家长购买了两本活页本,然后按照月份平均分成了12个月。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了解每个月学校会安排学生做什么,学生处在第几轮的复习中,学生什么时候该进行一模、二模、三模的考试,孩子高考前该做什么,家长应该怎么配合等。
在这个活页里,不仅有各个家长提供的许多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还有许多孩子在高三时容易出现的许多问题的应对方法,比如早恋、“高原期反应”等,家长们往往会针对孩子们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各自有益的意见,即使有些问题他们暂时没有办法解决,大家一起在群里集思广益,也能给自己获得许多的启发。
另外,许多高三孩子的家长会在QQ群里推荐自己认为不错的学习参考资料,或者孩子的任课老师推荐的学习资料,这位家长也会将其详细地记录下来。一模以后,群里“哀鸿一片”,这位家长也在高三家长们的血泪哭诉中获得了不少一手资料。经过整理后,他发现了一些孩子在读高一的时候,孩子们容易忽略掉的一些基础知识,但在高考中却经常考查。他提前让自己的孩子早早留意,以避免到高三时再用宝贵的时间来专门弥补。
这位家长不仅提前加了高三孩子的家长QQ群,他还进入了新浪、搜狐等高三孩子的家长的博客圈,认真读高三家长在里面发的帖子,把自己不了解的,或者感觉有用的资料都给拷贝了下来,汇集在一个文档里。
当他的孩子准备上高二时,他已在高三的孩子家长QQ群里听各位家长汇报孩子高考的情况,他便汲取他们的经验与教训。而“送走”这批高三孩子的家长后,他又进入了新一届的高三孩子的家长QQ群里。而这一次,他甚至已经可以为其他的高三孩子的家长提供一些咨询了。
他把自己这两次提前加入QQ群都当成是对自己孩子读高三时的演练,而每一年在收集学习资料方面,他都有自己的侧重点。第一年,他在注重掌握整个高三的复习进度和流程、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孩子一起讨论未来的职业规划等方面。而具体到孩子的学科方面,他也向孩子提出要求,比如英语的语感培养很重要,开始让孩子听读一些美文,学习、背诵《新概念英语》。家里同时订阅了《读者(原创版)》《杂文选刊》《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另外还有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英文报纸,让孩子在闲暇时阅读。如此,一方面训练了孩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为孩子积累作文素材提供了好的途径。按照他的说法,看杂志和报纸,阅读和背诵英语美文,这些东西孩子如果从高三时才开始,恐怕已经晚了。
第二年,他的侧重点就更具体了。他仔细研究了《招生指南》,根据孩子的兴趣,锁定了几所大学作为孩子的目标,并总结在填报志愿时需要避免的错误心态。
可想而知,待他的孩子上高三时,他已经是经历了两次“高考”的孩子家长了,一切对他来说都轻车熟路了。而当他真正作为高三家长时,他的侧重点已经不是盲目地帮孩子找学习资料,面对着招生资料一片茫然,他的侧重点已经到了帮助孩子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不仅称职做好孩子的“秘书”工作,同时还兼任孩子的心理指导。
后来当他的孩子以全班第一名、全年级第5名的成绩被一所“985”学校录取,他作为学生家长代表讲话时,这位家长的第一句话是:“如果台下有高三学生的家长,你们如果现在才把自己当成是高三学生的家长,那么你已经晚了。如果你是高二学生的家长,那么你还有机会。请高一学生的家长,从这一刻起就开始努力吧。高考,家长想赢,就要赢在起跑线上。这就是我作为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告诉大家的秘诀。”
备考要趁早,响鼓也需重捶
小表妹晓宇刚上高中时,大姑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在晓宇读高三时,她要把她送到我这里来,让我好好地帮晓宇“使把劲”,争取晓宇在高考时能考上她一直梦想的高校。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后来在晓宇读高二的时候,她期末考试的成绩很不理想。大姑便很认真地跟我谈了晓宇的事情,这时我才意识到,大姑她是真的把辅导晓宇高考的希望寄托到了我的身上。
这个责任太重大了,我觉得自己真的负担不起,因为这关系到晓宇的未来。经过大姑几次三番地跟我分析晓宇跟我住在一起度过高三的种种优势,最终才打消了我的顾虑。首先,我已经送走了十多届的高三学生,对毕业生的心理、情绪状况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当前的高考制度也很熟悉。其次,在我个人辅导过的学生中,进入高三以后,大部分都提高了100分以上,提高最多的达到了200多分(这点,让表姐尤为动心)。第三,大部分孩子都成为“家长式”棍棒教育的牺牲品,而我则很注意与孩子平等交流,非常不喜欢动辄搬出家长架子的做法,因此孩子们都很乐意与我交谈,并向我倾诉心事。更何况,晓宇还是我最小的表妹,她从小就与我的关系最亲,高三阶段要跟我住在一起,也是晓宇的想法。还有一点考虑就是晓宇家距离学校有些远,而我就住在学校旁,确实要方便很多。
我经过再三考虑,答应了大姑的要求,但也明确地告诉了大姑,表妹如果确定要跟我住就不能到高三时才搬来,最好是暑假就搬过来。因为学校在学生读高二时就结束了他们高中的所有课程,整个高三都只是复习阶段,所以说,备战高考从高二的暑假就已拉开了帷幕。
得知小姨要来,我7岁的女儿非常兴奋。让我没料到的是,在晓宇拿来她个人物品的当天,大姑也带着大包小包跟着她一起搬来了。细问之下,我才知道原来大姑打算提前办理退养,专门来我这里照顾晓宇以迎接她的高考。
见此状况,我便连忙拦住了“麻将迷”大姑:“晓宇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你要是闲不住,经常去打麻将,反而会影响孩子。”大姑连忙说:“不打,不打。”我说:“就算你不打麻将,但你性子急,看到晓宇的某些行为也难免会唠叨,影响到晓宇的复习情绪反而不好。”为了最后打消大姑的顾虑,我说:“放心吧,有我这个表姐在,饿不着你宝贝女儿的,如果你实在担心,那就经常送些你拿手的美味过来,周末过来给晓宇准备一顿大餐,我们也沾沾光。”大姑嘀咕:“我怎么觉得像住校了一样?”
我笑:“你说对了,把晓宇送到我这里来,就是送进了‘集中营’,大姑你可要想好了。”我接着说:“其实,高考首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她比任何人都明白高考对于她人生的意义。家长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上照顾好她,帮助她调节好情绪、心态,然后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做一些‘后勤’工作,比如整理、复印、打印一些复习资料和用复习资料对孩子提问等。现在家长在面对孩子高考时,不是做得不够,而是做得太多。”
大姑走了,晓宇长长地出了口气:“总算走了。你不知道我妈那个唠叨。我只要告诉了她一个小小的失误,她就可以碎碎念一个月。”我瞥了她一眼:“别忘了,小时候大姑带过我,我当然领教过她的啰唆。不过,也没到你说的程度。更何况,她是你妈,就你一个女儿,担心多,也就难免会多提醒几次。你看你们班两个妈妈生病去世的孩子,他们想要妈妈唠叨一次,甚至挨一次揍都是奢侈。你知道你妈妈的腿为什么一变天就疼?那是你小时候有一次生病了,你妈妈半夜带你去医院时摔到了腿,后来为了照顾你,没有调养好落下了病根儿。你上中学时,你妈妈为了你还放弃了去深造的机会,从而失去了晋升的大好前途。”听我说到这里,晓宇不作声了。
面临高考的孩子正处在敏感的青春期,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已经有了抵触,那么父母不妨请“外援”,让孩子比较喜欢、尊重的人去和他们说,并顺便说说他们父母的难处,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也能体谅到父母的心情。最不可行的办法就是,孩子一不听就开始提自己对孩子付出多少,为了孩子吃了多少苦……这不仅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用心,反而会让他觉得父母是在“施恩图报”,是在向自己索取,会认为父母这么在乎我的高考,其实是为了他们自己。孩子一有这样的情绪,复习时的动力就会大打折扣。
晓宇的成绩属于班里中上游,在全校排名40名左右,按照以往学校高考的升学率,她的成绩进入一个一般本科应该是没问题的,但要进入“985”“211”这样的学校,就还需要好好努力才行。
暑假时,学校组织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开始复习。这部分学生就是属于“拉一把,努力一下,就有可能进重点;松一口劲儿,就可能滑进专科”的那类,晓宇就名列其中。但凭我的仔细观察,晓宇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复习阶段的状态,她依然松散、懈怠。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现象。
这是我该出手的时候了。
我没有直接告诉晓宇应该怎么做,而是在吃饭的时候,我先从我的大学同学开始聊,顺便讲了大学里的种种趣闻。她看我没有说教,便乐呵呵的,也有了听我说下去的兴致。然后我说:“其实,我们学校还不算好玩,另一个在武汉大学上学的同学,他们学校那才更好玩。现在,他在四川一所高校当老师,前段时间还让我去他家玩儿。如果你有兴趣,咱们可以一起去玩,体会一下高校的感觉。不过,我那同学如果不是仅仅靠高三冲刺的话,考北大、清华都是有可能的。”
晓宇一听:“啊,他只靠高三一年就考上了武大?”我说:“是啊,他自己很遗憾,高一、高二他根本没怎么用心。”晓宇眼睛变得亮晶晶的:“姐,那你觉得我能考上一本吗?”我说:“你基础比他好,如果好好努力,方法正确,我觉得应该行!要不,我让我那老同学跟你视频聊一下?”晓宇想了想说好。
在视频里,我的老同学充分发挥了他的演讲天赋,他把自己高三“头悬梁,锥刺股”的复习精神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一番,然后又把晓宇大大地肯定了一番。一个小时后,晓宇走出了自己的房间,冲我振臂一呼:“姐,我非‘985’不去!”我说好。
在复习的初始阶段,相比方法和学习计划,我觉得让孩子自己确定目标、充满信心是最重要的。当他有了自己的目标,内心才会有真正内心的动力。只有孩子有了内动力,家长的帮助与督促才能发挥作用。
当然,我没有乐观到认为一席话、一次视频的交流,就能让孩子的情绪一直高涨,平安度过整个问题频繁的高三。所以,我要做的是“响鼓还需重捶”,强化孩子的目标与信心。
接下来的一天,我带着晓宇忙开了,对高三孩子的教育,说一万句不如做一件事。第一个周末,我首先对晓宇的房间进行了彻底的整理,打扫得窗明几净,复习资料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为了她学习方便,我还专门去家具市场买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小巧的书架。
接着我又把一本台历改成了高考倒计时,当台历每翻一页,就提示晓宇时间过去了一天。别小看这小小的一页,对孩子是有警醒与触动作用的。另外,我在她的床头又弄了一个日期转盘做装饰,也是一个高考倒计时,它每转一格,就提醒晓宇离高考又近了一天。
我还买回了许多双面胶与便利贴。我把晓宇的高考目标打印了好几个,贴在书桌上、床上以及床对面的墙上,而其余的三面墙都空着。晓宇弱弱地问:“就不弄个什么装饰一下空白?”我笑笑:“当然要装饰啦,以后你可以用经常忘记的公式、单词、诗词来装饰它们,放心吧,到时候你只会嫌墙留白太少。”
晓宇吐吐舌头,笑道:“姐,你弄得我好紧张。”我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你最关注的蒋方舟,知道吧?她自己在高三阶段,看书、复习也有过崩溃的时候。”
等我整理完房间已经比较晚了,我让晓宇换好衣服并说:“咱们今天出去吃饭,庆祝一下晓宇的高三生活正式开始。”
晓宇一听有大餐吃,便赶紧去换衣服,然后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要不要这样有仪式感啊?”我说:“要的,要的。”到了饭店,晓宇一看,哇,包间早定好了,她老爸、老妈,还有几位她的主要任课老师早在那里等着了。晓宇说:“不会是‘鸿门宴’吧?”我举起了酒杯:“晓宇,祝贺你进入了最考验你人生的高三阶段。我相信,经历过高三这样的‘炼狱’,以后你再面对任何考验、考试,你都不会怯场了。”
这顿饭,大家都吃得很尽兴,无论是晓宇的父母,还是我的几位同事,都肯定了晓宇。他们客观地讲述了高三生活的枯燥与压力,但又充分肯定了晓宇的潜力。吃完饭后,我建议晓宇将今天的经历写成日记,我直言不讳地说:“当你在高三犹豫、怀疑,甚至自我感觉要崩溃时,你就看看你今天的日记与决心,这就是希望的星星之火。”
后来,晓宇把日记给我看了,她写得很煽情,很动人,充满了乐观的豪言壮语。这就是我要的效果。无论孩子之前的成绩、表现如何,在复习强度还不大的情况下,应给孩子准备一个充分的备考氛围。此时,家长的重点不妨放在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让孩子树立目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来。
给柠檬加点糖
高三是个特殊的时期,被称为“黑色高三”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虽然家长不能替代孩子去记忆、复习,但可以在孩子这段“地狱式”的经历里加点儿糖,让孩子的高三虽然“痛”,但也能“乐”一下。
在我的鼓励下,晓宇信心百倍地投入了她的高考复习,并给自己定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完美的复习计划。但我看一眼就知道她的这个复习计划有问题,可当时我并没有提出任何看法,也没有像一些家长用加倍赞扬的方式“将孩子一军”,让孩子因为“面子”问题而坚持执行这种在冲动下制定的复习计划。
我再三强调“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重点还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从一开始就把复习内容作为目标,忽略科学的学习方法,忽略孩子的感受,也许在一段时间内有效,但孩子毕竟是人,需要适当的调节,一份填得满满当当的日程表迟早会变成孩子的压力,或者执行不下去。一旦孩子执行不了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就会造成他们情绪的低落、自我怀疑与焦虑。
我看出了晓宇最初复习计划的问题:太满、太理想化,完全忽略了必要的放松时间。果然,在一个星期后,晓宇开始叫苦,她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我轻松地说:“那就换一个你能坚持的方法,比如,你看完英语之后就看语文,这都属于语言类的,是不是找其他的科目分开一下?另外,如果不是做试卷,在复习一小时后,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放松休息的弹性时间?10分钟,15分钟都行?”
晓宇有点犹豫:“姐,这可是分秒必争的时候,能行吗?”我说:“虽然是分秒必争的时候,但高考是一个长跑,而不是冲刺短跑。现在你刚上高三,一下子就给自己施加了这么多压力,你会受不了的。你要增加复习量,但也要在适应的基础上。”我接着说:“其实,你的这份时间安排也没什么问题,我们把它贴在墙上,你在以后的阶段会用到的。”
晓宇释然地点点头:“姐,那我重新制定复习计划。”晓宇修改之后的复习计划,科学客观了许多,不仅实行文理科交叉复习,还留出了恰当的休息、整理错题的时间。
之后,我又提出了建议,比如“语文复习一小时”,为什么不把时间变成内容?假如能用45分钟完成今天的复习计划,那就可以奖励自己一下,比如吃一点儿喜欢的零食、听几首喜欢的歌?这样做,一方面能让孩子复习得更专注,另一方面,就是给枯燥的复习加点儿“糖”,增强孩子的信心与效率。
晓宇听取了我的意见,她先是根据三轮复习计划的安排,定了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了月、周复习计划,月复习计划是随时可以调整的,而周的复习计划因为涉及每天的复习内容,制定以后一般不需要多做修改。
她将自己的复习计划修改以后,表现好了很多,一扫之前的沮丧,她的情绪开始高涨。她告诉我,她在复习完一门功课后的那15分钟,是她最享受的时刻:“能稍微感觉到生活的那么一丁点儿阳光。”我笑着提醒她:“别盲目乐观,这可是传说中的‘黑色高三’。”
果然,这样过了一个月后,晓宇的情绪又有了波动。我看在眼里,并没有主动追问她,而是找机会在饭桌上讲起了同事们假期旅游的趣事,终于让晓宇脸上有了点儿笑意。趁着这个机会,我顺便把话题转移到著名旅游城市的大学上。我把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找到的高校资料放到了晓宇面前,指给她看,告诉她哪所学校的宿舍最好、哪所学校的校风最开明、哪所学校的饮食最理想,甚至哪所学校的风景最好……看她没有反感情绪,我接着说:“晓宇,你高考结束以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晓宇不假思索地回答:“看上三天三夜的韩剧。”我马上作知音状拥抱晓宇:“你真是我的知己,我也是这样打算的,等你高考完,你小外甥女要去看外婆,家里就咱俩,我们就看韩剧、吃零食。”
晓宇乐了,然后拿着我给她的照片起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第二天,我去她的房间时,发现那些高校的照片都被她贴在了墙上。这正是我的目的,当孩子疲惫、倦怠、焦虑时,家长所要做的不是去指责孩子,而是要让孩子看到他自己努力的方向及意义。
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故事,一个探险队进入沙漠以后,因为遭遇意外,他们没有了水。正当大家绝望的时候,队长告诉他们,自己还有满满一壶水,但不到非常时刻不能饮用。队长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那壶水,谁也没喝到水。可当他们走出沙漠后,拧开队长的水壶,从里面倒出的赫然是一缕细细的沙子。我经常对家长讲起这个故事,目的就在于告诉家长们:拼搏是艰苦的,而希望是美好的,我们一定要把希望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枯燥、倍感压力的高三生活中看到快乐,这就是家长能给孩子的那一点点儿“糖”。
当然“糖”的内容及方式都很重要,首先是要孩子喜欢的,至少是他们不排斥的。另外,既然是加“糖”,就要避免“你看你爸,就是因为学历不高,几次升迁都没戏”“妈妈就是因为当年没机会好好读书,现在才这样辛苦地挣钱”……这些苦口的“良药”还是在高三之前说吧。在高三非常时期,家长要做孩子的“糖”“阳光”,甚至“开心果”。我们替代不了孩子学习,至少可以给孩子良好的情绪与心态。
高分的秘密:填满13个格子
我在晓宇那届学生高三动员大会上作了发言,当我提到“高分的秘密”时,原本有些不太安静的会议室瞬间变得安静了不少。我笑了:“看来,同学们都想考高分。今天,我就交给大家一把钥匙,希望大家都能用这把钥匙考取高分,打开你们理想高校的大门。”
我接着说:“在交给大家秘匙之前,我想让大家回忆一个故事:‘假如你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会正确。’我要告诉大家的这个秘密,就从这个故事开始。首先,一个人想要成功,心态非常重要,试想,如果一个考生没有感恩之心,他又怎么会懂得感激父母?感谢老师?怎么学会体谅他人,团结同学,和谐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一个狭隘、自私的人,即使他取得了一时的成就,他未必会幸福,也未必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其次,如果一个人没有上进心,得过且过,那他怎么取得前进的动力?怎么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梦想,而一个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多么苍白?而一个人如果不够坚强,那他怎么去战胜各种困难与挫折?有一句话是‘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我们可以改成‘世界如此残酷,你要内心强大’。什么才是强大的内心?我认为必须有‘三心’,即感恩的心、上进的心、坚强的心。有了这三颗心,我们才会有较快的进步,才明白努力的真正意义,也才有在高三艰苦的日子里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决心。有了这三颗心,才能让自己在高三的复习中有奔驰一样的速度。
“然而,高考成绩毕竟是考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光有良好的心态是不够的。复习与考试的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忽略了平时对学习习惯的养成,那么即使再好的方法运用下来,也会失去应有的效果。比如,我们知道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学习的好方法,可能坚持下去的同学有多少?我们知道应该专心学习,但我们真正在学习时间里,不被其他东西吸引自己的注意力的同学,又有多少?所以,习惯决定了我们的方向,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我们的复习始终保持在前进的道路上。
“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有不少的不良习惯,那么恭喜你,认识自己是改进的第一步。关于如何改正你的坏毛病,我有一个小诀窍想与你们分享。“改正错误不能贪多,我们不能指望自己在一天之内就洗心革面,改掉所有的毛病成为一个完人。大家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然后在每一页划上格子,每一行13个格子就行。在每13个格子前面写上自己想要改正的缺点,从最小的开始。比如,你想改掉的习惯是不善于整理书桌。那么你让自己每天抽出10分钟来收拾自己的书桌,只要你有一天做到了,就在小格子里打上一个勾,度过了最开始的13天,保持书桌的整洁可能就成为你的习惯。等到这个习惯成为你真正的习惯后,你再开始着手下一项的改正,比如复习时喜欢吃零食、听音乐等,照样让自己坚持13天,然后再巩固若干天,直到你这样做不困难时,再继续改正下一个缺点。这样循序渐进,再逐渐改掉比如拖延症等比较大的“毛病”。大家就会发现,自己的缺点正慢慢地减少。
“当大家有了良好的心态与学习习惯后,接下来,才是我们找方法的时候。关于学习方法,有一些是共通的,比如要重复复习,要把基础知识吃透,熟练掌握书本的知识结构、脉络,建立自己的错题集等。也有个性的,比如,有人早上复习效率高,有人晚上临睡前才有灵感,甚至有人半夜起来背题,背完再睡感觉效果奇佳。每个人的兴趣不同,学习习惯不同,知识掌握的情况也不同,所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在向其他人借鉴学习经验和方法时,要切合实际,比如,基础差的同学连英语课本的词语都没掌握,那么盲目地去背诵、记忆课本以外的读物,这就是舍本逐末了。”
大家听得很安静,我最后做了总结:“说了上面这么多,现在大家也已经明白我要交给你们的‘钥匙’:心态决定起点,习惯决定方向,方法决定速度。”
高三日志:家长的备考“利器”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发现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不太清楚,好一点的家长也仅仅知道他们的孩子哪些学科比较好,哪些学科还需要改善,如果再问具体一点,家长就不知道了。
我在晓宇刚上高三时,就准备了一本高三日志。这本日志既是一本日记,也可以说是一本高三家长的综合资料。由于我本身也承担着高三的教学工作,时间有限,没能每天都写一篇日志,这也是我引以为憾的地方。但即便是这样,我也坚持每周完成两到三篇日志。日志里记录着晓宇的学习状况、学校四轮复习的进度安排、本市高三状元被请回学校做演讲介绍的经验等与高三相关的信息。
同时,我还把学校四轮复习计划,每次模拟考试时间,晓宇的月、周复习计划都打印出来并粘贴上去。做完这些,我不仅从全局上了解了学校的安排,还能知道晓宇每月、每周的学习安排。有一次,我从晓宇的周复习计划上看到下周开始进入三角函数,这是她的弱项,我问她需要请“外援”吗?结果,晓宇说不用,有一位三角函数学得很好的同学愿意帮助她,而她答应帮助对方学习英语的作文。
日志上还体现了每次考试晓宇的试卷分析情况。在这一点上,我有比较便利的条件,可以开一个小小的“后门”:高三老师在一个办公室里,只要晓宇的试卷一批改完,同事就把她的试卷给我看,并且分析她丢分的原因:基础知识不牢、粗心……而我也把这些情况记录在日志上。当试卷发下来,晓宇分析试卷,我就可以跟她一起分析,然后把老师的意见告诉她。当然,告诉老师的意见,并不是让家长去替代老师批评,而是中肯地给出建议,比如:“老师说,这道题你应该是会的,不会的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这样,不仅让晓宇印象深刻,及时查漏补缺,我也能及时掌握她的复习进度。
另外,日志里还记录有我对各高校的了解情况,这个工作是在晓宇参加一模考试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的。根据晓宇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其考上“北约”之类国内一流名校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于是,我把目标锁定在了川大、浙大、西南财经大学等几所“211”重点大学。因为感觉晓宇潜力比较大,而且兴趣广泛,所以在选择专业与学校时,我采取了“先学校再专业”的原则,先后关注了20多所高校。我分别进入了这些高校的网站,了解这些学校的专业、历年招收学生的人数、文理科分配、调档线等资料,然后打印出来,也粘贴在日志上。如果有新的信息,随时注意更新。
每年4月初,就会有许多高校陆续在广播电台上做招生咨询,我先是在网上了解到我们关注的学校的播出时间,然后用手机收听,之后再经过简单地整理,打印出来,然后也贴在日志上。
因为我一直担任高三的教学,对高考、填报志愿的流程都比较了解,所以,这部分知识也就没有体现在高考日志上。
这本日志就放在我的枕边,每天临睡前我会翻看几分钟,我也不阻止晓宇自己去看。翻看的目的是熟悉和了解高校的情况,比较去年跟今年有什么变化,多翻看几次,大体的情况我也就很熟悉了,晓宇一问起来,我能回答得八九不离十。晓宇惊奇地称我是她高考的“百科全书”。
这本高考日志,在陪伴晓宇高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等到晓宇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这本日志已经超过了两寸厚。后来,我才知道与晓宇成绩差不多,也同样被一所“211”重点大学录取的同学家长也有一本类似的高考日志,出于好奇,我让晓宇向同学的家长借来看看。
这位同学家长的日志是他自己用A4纸打印,然后用文件夹夹起来的。里面的内容比我的还全面,从高中孩子的心理、生理到备考前的营养的搭配等,都可以找到。而且,她每天与孩子交流后都写一篇日志,而孩子在每次考试以后,她会抽时间主动拜访老师,同样也把与老师沟通的情况记录下来。我感叹,有这样用心的家长,怎么会有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别小看这样一本小小的高考日志,它会帮你把高考的各种资料汇集起来,可以经常翻看,另外,这也是一本孩子的努力奋斗的历史。另外,家长有这样一本日志,会给孩子强烈的支持感与参与感,这对面临巨大高考压力的孩子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最有名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从外校转来一名复读生,叫雷蕾,是个漂亮但性格内向的女孩。她刚转学过来时,我见她努力过一段时间,好像没什么效果,后来感觉她开始变得倦怠了,最近更是公然在课堂上睡觉。
为了弄清楚她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样的原因,我特意在课间时分找雷蕾聊了聊,我发现,她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冷漠,有点拒人千里的味道。我为了打开话题,问道:“怎么样,雷蕾,我的教学方式还习惯吗?”结果,她懒洋洋地看了我一眼,“坦白”地说:“老师,您别费心了,您的意思我明白,放心,我会在学生评价上给您满分的。”
她这样的态度让我感到很吃惊。后来我才知道,雷蕾之前是在一所镇中学读书,成绩在那里算是不错的,但那所镇中学的升学率并不高,所以她爸爸为了能让雷蕾考上一个好学校,费尽周折把她转到这所学校。其实,雷蕾对转校并不太乐意:首先,她在转校后没有了她自己熟悉的环境;其次,这所学校的学生成绩普遍比原就读学校的学生成绩好,雷蕾在这里相对基础就差,在班里排名也一直处在下游,她努力了一段时间后也没有奏效,所以她的心理压力很大。回家后她向爸爸妈妈倾诉了一下,可得到的却是指责与抱怨:“这么好的学校,你还不好好学习,你能对得起我们吗?自己想偷懒就别找借口。”像这样的情况发生几次以后,雷蕾就放弃了跟她父母沟通的欲望,便开始在学习上放弃自己了。
老师们也找雷蕾谈过话,但都没什么效果。正当我在考虑该怎么让她打开心结时,她却找到了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我想退学,不参加高考了。估计就我这成绩,考也考不上。”班主任非常吃惊:“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怎么就觉得自己考不上?”再说,她就很烦躁:“您别问了,反正我想退学。”班主任刚好有课,对我说:“我先去上课,唐老师,你帮我问问是什么情况。”
我让雷蕾在沙发上坐下,然后给她泡了一杯茶:“先喝杯茶,喝完茶,脑袋清醒了,咱们再来谈退学的问题。”
雷蕾原本稍微放松的神经又立刻紧绷了起来:“反正我要退学。”我笑了笑说:“如果你执意要退学,我们也拦不住,对吧?不过,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想到要退学?”她“哼”了一声说:“反正也考不上,即使考上了也是那种末流大学或者大专,那还不如趁早做点儿其他事情,人生又不止考大学一条路。再说,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回到我们学校再重新复读。”我注意到她提到她曾经的学校,用的是“我们”学校,也就是说,她并没有把现在就读的学校当成自己的学校,还没有融入这所学校,所以完全没有归属感。
我认为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家庭与家长的问题。我问:“你退学,你爸爸妈妈会答应吗?要想进我们学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雷蕾冷笑一声说:“我才不管他们呢。说不定,他们就盼着我退学,然后他们就解放了:‘我已经给你找了那么好的学校,你不努力,我也没办法了。’”
我看她的眼神正专注地盯着一处,我便顺着她的眼神看过去,那是一本我在网上购买的北京海淀区的参考资料,我打算先研究一下看看是否适合学生。她的眼神让我突然想到,也许,她并不是那么想退学,所谓退学只是她对自己父母“高压”政策的反抗,是内心情绪不满的极端发泄。
想到这里,我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问:“你真想退学吗?都说高考是中国青年的一次成人礼,你是想放过这样一个通过拼搏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吗?”她沉默了。
估计是她的班主任通知了她父母,中午时,她的父母匆匆赶到了学校。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她的父亲是一个强势的人,而她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却没有什么发言权。我和她的班主任让雷蕾先回教室,然后私下与她的父母进行了交谈。我说,孩子并不是真的想退学,不想参加高考,而是不适应这样的环境。本来高三学生的时间就紧,而同学之间交流也少,所以插班进来的雷蕾感觉到同学关系的冷漠与隔阂。再者,雷蕾学习基础差,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她自己努力也不得要领,所以没有得到任何效果。她想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结果得到的却都是失望,所以她就对家庭关爱失去了信心,才有了放弃高考的想法。
雷蕾的爸爸有些急躁地问:“那现在怎么办?难道真的要转学回去?”我说:“我其实不太赞同复读转校,如果真的为孩子的学习环境考虑,最好是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转。但现在,雷蕾已经转到了这里,就不要再转了。家长要做的首先就是放下自己的权威与架子,好好跟她沟通。另外,你们一定要告诉她,因为转学的决定是你们帮她做的,所以,无论她考成什么样,你们都不会怪她,而且还会跟她一起面对结果,会一直支持她。”
雷蕾的父母应该是听从了我的建议,因为据我观察,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雷蕾的情绪状态好了很多,但学习成绩还是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学校也有些郁郁寡欢,经常一个人孤独地趴在课桌上拿着书本发呆,与她身边的同学格格不入。
这一年的高考,雷蕾只勉强上了专科线,但她很不甘心,觉得自己这一年的学习根本不在状态,于是她又到了一所专门办补习班的精华学校再次复读了。后来,雷蕾还跟我打过电话,感觉她的状态明显好多了,她说:“起码在这所学校,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没有人看不起谁,我心态反而好了,这一次,一定要全力以赴。”
我衷心地祝愿雷蕾在第二次复读后能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要提醒家长们,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在孩子复读时转校,如果一定要转校,也要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转校的话,孩子在承担升学压力的同时,还要去熟悉新环境,去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去重新认识、结交朋友,而且,这个过程还可能不顺利。如果孩子融入不了新集体,不被新同学接纳,那么他就会没有群体感、归属感,从而自卑、压抑、怀疑、不安……这些负面情绪都会变成高考冲刺的绊脚石。
相信孩子,支持孩子的选择
大姑很惊讶,她吃惊的是晓宇到我这里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成了一个乐观、积极、自信、自律、充满阳光与斗志的孩子,她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这还是曾经让她提起来就头疼的晓宇吗?
我说,其实我只是相信晓宇,支持她的选择而已。举个例子,晓宇如果在复习时想要关上她房间的门,那我就让她关上门,如果我需要进入她的房间,我也会事先敲门得到她的允许。而大姑的做法则跟我完全相反,她一般不会答应晓宇关上门学习:“就在我眼皮子底下,你都不专心学习,关上门,还不知道你会做什么呢。”即使她勉强答应了晓宇可以关上门学习,她也会时不时地找各种借口进行“突袭”,比如端水、送水果、看温度计等,这让晓宇非常反感,让她有种被监视不被信任的感觉。晓宇说:“只要我妈在家,我简直就没办法学习,于是,白天作业本摆在我眼前,我也是在发呆,只有在晚上我妈睡了,我才开始真正学习。这样,我精神状态能好吗?”大姑很委屈:“你成绩不好,现在还赖我啦?你如果好好学习,还怕我看吗?”
我正色地说:“这件事情,我站在晓宇一边。我们已经给晓宇过了一个‘成人礼’,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们要相信她,尊重她的选择。”
我不只是嘴巴上这样说,行动上也是这样做的。到了晓宇复习的最后几个月,学校对学生主要进行的就是各种模拟考试,课堂上就是以讲评试卷为主。相对于前面的复习,留给孩子们自己学习的时间也就更多,周日一整天都让孩子在家复习。晓宇提出,她周日想去附近的大学图书馆里复习,早上去,下午回来。晓宇的理由是待在家里,会有许多的东西诱惑她,像课外书、杂志、床等,甚至跟我聊也是诱惑之一。我听明白了她的理由,我说:“行,不过在学校外面吃饭不安全,也更浪费时间,不如我去给你办一张这所大学的饭卡,怎么样?”
晓宇说当然好,然后她又小心翼翼地说可能会有几个男生也去。我说:“好,复习完之后,请他们一起到家里来吃西瓜。”这种信任的感觉让晓宇的脸绽成了一朵灿烂的春花:“姐,你放心,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出色的记者,避免专科,保住本科,力争‘211’,我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反而笑了:“我都没想到那么多,你干吗要解释那么多?是不是欲盖弥彰?”
晓宇索性摊开来说:“其实,告诉你也无所谓。在我读高一的时候,我喜欢上一个高二的男生,可没过几天,就传出那个男生到处借钱打游戏不还钱的传闻。在我读高二的时候,我喜欢上了我们的实习老师,可这位风度翩翩的帅哥,把腿都劈到了美利坚,太让我失望了。于是,我想,等我考上大学、研究生,甚至出国以后,我的眼界会更高,现在不能为了这些不靠谱的人浪费我宝贵的时光。”
我看着她,幽怨地说:“晓宇,你为什么不早点儿告诉我这些,我如果不是大学跟你姐夫恋爱,然后回到了这个城市,没准儿已经在‘北上广’混得如鱼得水了。爱情,真是奢侈的玩意儿啊。”晓宇大笑了起来。
事实上,晓宇在高校图书馆的复习效果很惊人,她甚至还结识了几位大一的学生,因为那些学生刚经历过高考,给了晓宇不少宝贵的经验与建议,有的甚至把自己去年的复习资料借给了晓宇,有的充当了晓宇的义务家教。晓宇在复习的后半部分战胜“高原反应”时,这几位大学生朋友功不可没。
三模以后,按照经验以及对晓宇前面几次考试的综合考虑,我建议她把目标定为省内的一所师范院校,然而,晓宇却列出了让我大吃一惊的几所“211”重点大学,其中,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都在她的范围内。我在短暂的惊讶后,很快说服了自己接受晓宇的想法。我想,晓宇的高考目标经历过几次调整,她要冲击那几所大学肯定有她自己的理由,肯定相信自己还有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在这种时候,我应该选择支持并相信她。
我说:“你的目标比我预定的高,我很高兴,这充分证明你还有潜力。现在,就把你的目标写在笔记本的第一页,让我们为你的大学全力以赴地进行最后冲刺。”
相信孩子并且支持孩子的选择,对于家长来说,并不容易做到。但家长要明白,孩子在不久以后就要离开家长,去开拓他自己的人生,那时,他将会面临更多更艰难的选择,他要独自面对的情况会更复杂。所以,家长在该放手时就要放手,就像一位家长说的那样:“我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准备让他离开我们。”这句话听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这的确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我其实挺反对高三的孩子们盲目追捧所谓“学霸”“状元”们的经验、秘籍,先不说每人的具体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单就很多“状元”在访谈里总是有意无意地暗示自己天赋异禀:“玩着玩着,就上了重点”“对高考,我的心态其实也挺放松的”“高三我都没怎么熬夜,还是按照平常的学习进度,该玩玩,该睡觉睡觉”……好像这个“状元”手到擒来,来得不费吹灰之力。但即使是真的,也麻烦你考虑一下正迎战高考的考生的感受吧,你是要别人轻视高考,还是要刺激考生们放弃努力?只有一位已经上了清华,来自农村的理科状元说:“当时就是想考清华,所以,连西瓜上都刻上了‘清华’两字。复习时,看书看得眼睛发黑,课本足足翻了10多遍,笔记有30多本,错题集有20本。叠起来有半个桌子高。”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蒋方舟,她说自己“翻课本翻到哭”,有时候甚至“想要呕吐”。
我翻过许多对高考状元的采访资料,几乎很少真正涉及复习方法的建议——这也说明,方法或许真的是大同小异,而决定胜负的恰恰是课本之外的毅力、心理等因素。我把蒋方舟的访谈拿给晓宇看,目的就是要告诉她:“对于高考没有人能真正轻松。连蒋方舟这样的才女都会有崩溃的感觉,你就应该努力。对于高考真没有捷径可以走,勤奋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要努力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也是你给自己人生的一个满意的转折。”
晓宇说:“高考真是太变态了。”我说:“高考确实很变态,但这是一次国家对人才的综合性的挑选,当然要挑选精英,不然,这个国家的未来会如何?所以,非常之事,当然要用非常之法。你现在复习也要用‘非常之法’,在稳步上升的基础上前行,激发潜能。你想想自己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晓宇说她虽然按照老师的复习节奏进行,挺有收获,但她感觉有些知识消化不了,感到有点儿混乱。我替她分析:“这就是你在上高一、高二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缘故。现在,你一方面要真正把重点放在课本上,梳理好知识点,掌握好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
晓宇专门准备了一个微型的活页小笔记本,专门用来拟定学习计划。每月月初拟定一个月的计划,然后每周拟定一个周计划,再具体到每天,然后在这个活页计划中,还有一个固定的日常复习时间安排表、节假日复习时间安排表。
晓宇的班主任是位非常有责任心,也非常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自打他一接手这个毕业班,他就发了一份详细的复习进度表给他的学生。我仔细看了看,这就是一份非常完善与详细的复习计划表,所以他们班的许多同学就直接按此进行,晓宇也不例外。但她现在有点儿苦恼:“每天做老师布置的习题,用了自己太多时间,根本没办法进行预习与巩固复习。”
其实,晓宇的问题还是她自己知识掌握不牢。我观察过她做习题,她总是需要翻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然后才能解题。无形当中,效率肯定就低了。经过一番思考以后,我提议晓宇要在老师下发的复习进度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老师布置的习题也要有选择性地做。首先要保证复习课本、梳理知识点的时间,习题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做,遇到很费时间的难题,就复印或者抄写在错题集上,用周末的时间集中解决。另外,在晓宇的复习计划里,一定要体现“蛇形记忆法”的记忆原理,在什么时候该复习哪一个知识点、哪些章节,都需要做详细的记录。
其实,刚开始这样做,我还是有点儿担心,但后来证明,这种方法是比较适合晓宇的。因为进行了复习与预习,再也没有带“账”上课,晓宇在做后面的习题时,逐渐得心应手起来,出现在错题集上不会做的题也明显减少。
在高三备考阶段,没有最好的复习计划,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当然,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还要考虑复习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可执行性。“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也同样适合高三孩子们复习计划的制定。
“学霸”家长的话,听听就可以
接受高三洗礼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孩子的家长。我那曾经大大咧咧的大姑也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使用电脑,然后,她开始浏览一些高考网站、论坛。在某些著名的教育论坛里面不乏考上重点大学的“学霸”的家长,这些家长在他们孩子读高三时给予的特殊的帮助,用大姑的话说就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因为比较起来,她这个家长做得太轻松了,她开始关注“学霸”家长们的帖子、博客,然后身体力行。首先,她进入了一个高三学生家长组的QQ群。这个群里不仅有高三学生的家长,还有一些学校的高三教师,这对家长了解高考的各种变化、政策是非常有利的。为了不错过这个QQ群里的信息,大姑还专门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24小时挂着QQ。
原本有这样一个群是好事情,家长们可以相互聊天、交流,彼此安慰并转告一些新的信息,可大姑一看到某些家长推荐说哪些参考书好,她就急忙想尽各种办法购买,然后再送过来。为了能让这些参考书发挥作用,让晓宇尽快抽时间“消化”,大姑还特意把参考书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大姑的做法,对晓宇还是有一定触动的。她为了不辜负妈妈的心意,便每晚牺牲一小时来看大姑买回的学习资料。大姑一看晓宇在看自己购买的学习资料,非常受鼓舞,于是变本加厉,学习资料一次比一次买得多。然后,与大姑高涨情绪相反的是,晓宇的情绪却越来越低,最后变得焦虑烦躁,甚至开始排斥大姑进她自己的房间。
晓宇对我说,她原本是为了让妈妈高兴才开始做那些学习资料的,可没想到会变得越来越多,她觉得如果不做的话就是浪费妈妈的钱,但她看的话,又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因此她感到非常焦虑。我把晓宇的想法告诉了大姑,并且告诉她,学校肯定也非常重视高三学生的学习资料,而教高三的教师一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最能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哪些学习资料是适合学生的。家长除非特别了解历年高考的考题、考点以及当年的考纲,否则还是应当以学校安排的学习要求为主。何况,晓宇每天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复习功课,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已经透支了她的时间,她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完成家长布置的功课,并且还会产生焦虑情绪,继而开始自我怀疑。
我为了让大姑放心,我便再三地向她保证,晓宇如果需要什么学习资料,或者她的老师一旦列出了需要购买的学习资料清单的话,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就帮晓宇购买。在经我这样一番承诺后,才结束了大姑源源不断地往我这里“运”学习资料这件事。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大姑又来我这里时,一进门就一头扎进了晓宇的书房,翻看晓宇的英语词典、习题集,接着就是一直摇头,而且看我的眼神也有些不对劲。在吃饭的时候,大姑支吾了半天,我总算听出了她的意思:她认为我对晓宇太不上心了,晓宇的学习资料、词典到现在几乎都是完整的,没有被裁剪过。
我对大姑得出这个结论感到非常诧异。接着,她说:“群里有一位家长,他的孩子去年上了重点本科。人家家长每周都会给孩子送去剪贴好的英语单词,都是孩子忘记的、记不住的。那位家长会把许多学习资料拆开,然后拣出孩子不会做的题,让孩子做。”
我还没说话,晓宇就说话了:“妈,你这要求没几个家长能做到。再说,到底是我参加高考还是姐?另外,万一姐稍微理解偏差一点,把我正好需要练习的题给剪掉了,那不是反而害了我吗?”大姑一听晓宇的话似乎觉得挺有道理的,她的脸上才多云转晴,有些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
我能理解大姑的期望与焦虑,对于向别人学习好的方法这件事来说,本身是没错的,但具体到孩子身上,就不能生搬硬套地全盘复制别人的方法。即使是“学霸”或者“学霸”家长们提供的学习方法,我们也只能仅仅作为参考,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个体,别人的好的学习方法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的孩子。
高三家长们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总觉得自己如果能多为孩子做一点儿,孩子就会多一点儿考入理想大学的把握。但实际上,家长们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地付出,却并非一定是孩子们需要的。家长应当充分相信学校、相信孩子,不要盲目跟风,不要随便给孩子买学习资料、保健品之类的东西,那样不仅容易成为孩子的负担,还很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对备战高考的孩子反而不利。
“行动派”要战胜“习惯派”
在晓宇进入复习阶段一段时间以后,她的学习热情及状态都已改变了不少,但她还仍有许多谈不上毛病的“毛病”,比如她喜欢戴上耳机听音乐,甚至在复习功课、做题的时候也会听音乐。另外,她在行为上还有些懒散与拖沓。其实,晓宇出现的这些情况,在高三学生中间,尤其是刚上高三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
当我向晓宇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她搔搔头说:“姐,我从读高一时就这样了,习惯了,我没音乐反而不能专心复习。”我说:“那高考的时候,考官准你听音乐吗?”她小声说:“我就喜欢这样,这是我的习惯。”
我装作没听见她的话,顿了顿,缓和了一下语气然后说:“你如果一定要听着音乐才能专心复习,那你就把流行音乐换成轻音乐。而且,你也不能戴耳机,我在客厅里放,这样我也能听听音乐。”由于我的态度坚决,晓宇想了想后便答应了。
吃饭的时候,我老公回来了,因为我老公当年入伍当过兵,我便刻意把话题往军队上引。我老公说部队是最锻炼人的地方,比如,他做事情利落细致就是得益于部队。我反驳说:“部队是最泯灭人个性的地方,天天都是命令,有什么意思?”老公急了:“个性?想要玩个性就别去部队。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在社会也这样,我们单位里有个小年轻经常拿着手机放电影,被领导发现了,他这个月的奖金就泡汤了。”
老公看到了晓宇,便转过头去快言快语地说:“晓宇,你可别像我们单位的一个小姑娘,人其实挺不错的,就是喜欢穿一些稀奇古怪的衣服,耳朵上还打一堆孔,结果在单位待了3年了,都还在‘锻炼’,整天只是干些跑腿的工作。其实这姑娘也是从重点大学毕业的,就是服装上穿得太个性了,违背了职场的规则,让领导看着感觉不顺眼,升迁就成了泡影。”
我连忙说:“晓宇的审美还是很正常的。其实,有时候人有点个性也没错。”老公却说:“个性也要分场合、时间。你看看衡水中学,里面的学生有什么个性?但个个都是重点大学的种子。”我点头附和:“也是。其实仔细想想,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谁还会介意自己个性不个性?把这些个性、爱好留到大学校园里去,不更好?是吧,晓宇?”我边说边往晓宇碗里夹了一块糖醋排骨。
晓宇没有做声,但我看她的表情也并没有不开心,我也就顺势转移了话题。
第二天,在晓宇复习的时候,我便依照和她的约定在客厅里放起了班得瑞的轻音乐,但只过了20分钟,我就关掉了音乐,而这时晓宇俨然已经完全投入到复习中,她竟丝毫没有发现音乐已经停了。第三天的时候,我只放了5分钟的轻音乐,晓宇也没有异议。在一星期以后,晓宇就主动和我说:“姐,我发现没有音乐,其实也能复习得挺好,你就不用麻烦了。”我听后便表扬了晓宇一番,转而帮她下载了一些她喜欢的流行歌曲,其中大部分是英文歌曲,我想这些音乐在她吃饭、洗脸等的时间放放,可以舒缓一下她的神经,也能顺便锻炼一下她的英语听力。
晓宇另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是她的懒散、拖沓。我当时向她提出过几次,她都颇不以为然:“反正现在刚开始,我不想把自己弄得很紧张。”我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你这样想就完全错了。就在你发呆、耽误的几分钟里,别人或许已经背完了一个公式、重新演算了一次错题、记住了几个单词。”我指指晓宇的目标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咬住目标不放松,是分分秒秒,不是心血来潮。高考复习时间与效率是第一位的。”
晓宇喜欢在没事的时候看看手机。我不得不说,家长们在孩子的物质需求上真的是太为孩子着想了。大姑为了让晓宇能够随时查找复习资料、随时进行复习,便专门给她买了一部高端智能手机,结果我发现它却成了晓宇的游戏机,晓宇在有事或没事的时候都会把它拿出来,看新闻、看笑话,还顺便跟同学在微信、QQ上聊天,不知不觉她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于是,几天后,我借口说自己的手机坏了需要修一下,想借用一下晓宇的智能机,把另一部老式的手机给了她用,对她说是暂时用几天。一个星期以后,晓宇也已经适应了这种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她大概也明白了我借智能机的意思,之后再也没有向我提起手机的事情。
另外,晓宇上卫生间的时间太长,她之前已经养成了在卫生间看书的坏习惯。我也没直接指出来,而是每次当她上卫生间超过10分钟的时候,我就开始敲门催促:“晓宇快点,我憋不住了。”像这样我多做了几次,晓宇其实已经明白:哪能每次都那么巧?但这种方法也不会令她反感。在我坚持了半个月之后,晓宇在上卫生间的时候便养成了“速战速决”的习惯。
在晓宇拖沓的习惯改掉了以后,我充分肯定了她:“照这样下去,晓宇,不敢保证你能进‘985’,但进‘211’是大有希望的。”我又自言自语地说:“咱们现在可是在一条船上了,先不说大姑,就是为了咱们的姐妹感情,我也一定要尽力让你将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复习中,考一个理想大学。”
晓宇咧嘴一笑:“姐,放心吧,我不会让你为我难过的。我会努力的。”
我想要告诉家长们的是,高三是个很特殊的阶段,而高三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当家长的要求与孩子的需求相抵触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时候方法委婉一点儿,不要那么直白,孩子反而容易接受些。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家长反而要让孩子明白的是:我们始终跟你站在一起。只有与孩子有了这种情感上的默契,孩子才不至于对家长的一些行为抵触、反感。
微笑是最好的“补药”
晓宇回到家,我把洗好的水果递给她。她突然问:“姐,告诉你,我们班有个女生吃补药,吃得拉肚子。今天请假专门去医院了。”我说:“什么补药?还把人吃腹泻了?”晓宇咬了一大口苹果说:“好像是她妈妈去听什么讲座,然后就有人推荐。她妈妈一听,谁谁吃了这保健品以后,增加了多少分,上了某所大学,心动了,于是拎了一堆回去。”我说:“幸亏她妈妈现在给她吃,如果留到高考时给她吃,她因为肠胃不适应而影响高考,那才真是得不偿失。”晓宇说:“是啊。班主任也这样说了,说学校不提倡这种吃保健品的做法。不过,如果学生及家长认为有必要,也要至少在高考前两个月开始服用。”
我看了看晓宇,试探地问:“你是不是也想尝试一下用保健品来提高一点儿自己的高考分数?”晓宇说:“别,别,我才不相信。如果真有说的那么神,不用他们推荐,学校早就买回来了。到时候,我们也只管喝保健品就行,哪里还需要这么拼命地记忆、做题?”
我笑了笑:“是的,吃得快乐、吃得高兴、吃得均衡才是最重要的。”晓宇来这里以后,我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在她的饮食上。事前,我就询问过大姑关于晓宇饮食的喜好,然后挑选简单而她又喜欢的饭菜做,比如有一道凉拌娃娃菜,做法非常简单,5分钟搞定,晓宇却最喜欢,吃得很是欢畅。为了让晓宇营养均衡,我努力做到一周饭菜不重样,简单营养。比如,她不喜欢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我就用果汁机榨成汁,再兑上一点儿糖,晓宇跟女儿都很爱喝。另外,大姑每隔两三天会来做一次饭,会挑选一些晓宇喜欢的、做起来稍微复杂一点的菜。我对大姑再三强调:“随着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孩子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情绪肯定会受影响,因此不能把饭桌弄成‘公审大会’,而是要聊让孩子放松、开心的话题。”大姑连连点头:“我听你的。晓宇来你这里改变了不少,看来我以前的方式确实有问题。”
像大姑这样的家长不少,尤其是当妈妈的,会不由自主地对自己的孩子干涉太多: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水果和饭菜、留什么发型、交什么朋友……家长都要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其实我认为在许多非原则性问题上,家长真的不要唠叨太多。
曾经有位苦恼的妈妈向我诉苦:“这孩子现在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赶紧躲到自己的房间里,不愿意跟我多说一句话。学校通知家长开会,结果她回家根本不告诉我们。我整天围着她转,一听说哪种参考书好,便赶紧去买,哪位家教比较好,也赶紧去联系,什么保健品吃了对考生有利,也从来不落下,可孩子怎么拿我当仇人似的?”
我从孩子那里听到的是另一个版本:“我妈唠叨得太厉害了。吃什么、穿什么,她统统都要管,还总喜欢拿几十年前的老观念来教训我,那都过时了。”
我说:“也许,观念会过时,但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永远都不会过时。”我刚说话,女孩却更激动:“难道因为所谓的‘爱’,我妈就可以控制我的一切吗?我已经有自己的身份证了,我已经成年了。”
我突然意识到,当家长与孩子交流不顺畅时,未必真的是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苦心。作为家长,在孩子读高三这个特殊的阶段,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可能体谅与包容自己的孩子。
事后,我对那位妈妈说:“你首先要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如果做不到,至少要在孩子面前做到。微笑着倾听孩子的意见,微笑着接受孩子对自己的反驳,微笑着听孩子的抱怨与牢骚。一个微笑,或许比一堆补药更有效。”
曾有一位爸爸的做法我觉得很值得家长们借鉴。他的孩子在填报志愿时与他产生了分歧,只要他一开口,孩子就会反驳他的一切。他没有像平常一样采用高压政策,而是微笑着听孩子的想法,包括发泄。然后他在专家面前,把孩子的想法说出来,专家就会给出中肯的建议,后来孩子便渐渐地明白自己的想法多少有些不成熟,也渐渐地开始理智地听取爸爸的意见。当儿子收到自己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感慨地说:“是爸爸包容了我的不成熟、偏激,才让我得偿所愿。”
在孩子读高三时,家长要管住自己的嘴,尽量少唠叨,更要管住自己的心,做到不急躁、不生气,理解自己的孩子,包容他。
笔记要巧更要妙
晓宇最近很苦恼,原因是她虽然用了大量的时间在政治与英语这两门学科,但效果却不明显。我问她是不是努力不够,她有些委屈地举起厚厚的两本笔记本说:“看吧,笔记本都记了这么多,还说我不够用心。”我便拿过她的笔记本仔细翻看,很快我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晓宇对于如何记笔记并没有掌握方法。
当我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晓宇很吃惊,继而笑了:“姐,开玩笑,你还是从我读小学到高中第一个说我不会记笔记的人。”她有些骄傲地补充:“要知道,因为我的字漂亮,我的笔记可向来是同学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我说:“你先别高兴得太早了。先来听听,你的‘香饽饽’并不科学的原因。”我问晓宇:“为什么不记笔记,你的历史学得更好?”晓宇想了想,说不出道理。我说:“我来告诉你吧。因为你们的历史老师是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他会在每堂课前把笔记先发到你们手上。这样,你们只需要按照他笔记上的内容做记号,尽量补充书本、笔记上没有的内容。另外,这样的做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你们节约了笔记时间,能把时间更多地用在真正听课上面。”
晓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好像是这样。那姐,除了历史以外,我该怎么记笔记?”我说:“我曾经教过一位学生,她就非常会记笔记。她认为,笔记是很个性的东西,没必要完全记录老师说的和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她记的内容都是她自己觉得掌握得不牢固的,以及她还不知道的某个知识点。简单地说,她的笔记就是一张‘寻宝图’,只是某些知识点或者解决问题的线索,以及章节间的内在联系。”
我强调:“上课主要是听讲,尽量消化、领悟老师所讲的内容,就比如上政治课,如果你够用心,其实老师当堂所讲的主要政治常识你都可以记忆下来,这样你回到家,你就已经是第二遍记忆了。你不能因为记笔记而耽误了你听课,影响你听课的效率。现在老师的板书大都有PPT,你可以在课后让老师发一份给你,我相信只要你真诚地向老师说明理由,老师是不会拒绝的。”
我又问晓宇:“你这么辛苦地记笔记,看过几次?”晓宇小声说:“就翻过一次,就不想翻了,觉得浪费时间。”我说:“如果你的笔记只看一次就放下了,那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对待笔记,应该像对待你的复习计划那样遵循遗忘曲线的规律,不停地重复,不停地整理,不断地更新与补充。”
我强调道:“记住,笔记始终是为你服务的。所以,笔记的内容应当不仅仅限于课堂所记的内容。比如,你周末喜欢看一些英文版的报纸和课外书,这是个好习惯。但为什么你总觉得看了以后虽然有收获,但收获并不是很大?另外,你说经常在试卷上遇到似曾相识的题,这就是你没有重视给课外读物做笔记引起的。我曾经看到过一位同学的笔记就做得很好。他每周都会抽时间把这一周课外读物上的知识点都记到笔记本上,然后每周会抽出固定的时间浏览这些笔记,并不断地重复翻看。越往后,前面的部分他已经记住了,最多也就是浏览没有记住的部分,也不会因为笔记的不断增多而增加工作量。这样,他每天也许只需要用10分钟,但收获却非常大,这是对他课本知识很有益的补充。”
我刚说完英语笔记的问题,晓宇已经开始举一反三,想到给数学做笔记。她说:“还没听见有人给数学做笔记,我这样会不会被笑话?”我说:“刚说到笔记的作用,你就忘记了?笔记是为你服务的,只要是对你掌握知识有益的,别人笑不笑话有什么关系?”我继续追问晓宇:“你打算怎么做你的数学笔记?”晓宇想了想说:“记录自己做的参考题跟老师讲的同类型的解题方法的区别,以及我得到的启发。另外,错题集也应该算在笔记里面,也需要不停地复习与整理。”
我赞许地点点头:“其他学科也是这样,笔记不是教条地照搬照抄,也不是抄完扔一边就了事了,它的作用更应该是个线索与复习备忘。”
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大后方
我大姑与姑父都是暴脾气的人,两人经常为琐事吵架。大姑之所以把晓宇送到我家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家的家庭气氛比较好,充满了欢声笑语,晓宇在这样的氛围里迎接高三,对她是很有益的。
一位高三的家长找到我,希望我说服他执意要住校的儿子回家住。我细问原因,原来其父母已经濒临离婚,整天小心翼翼,孩子觉得待在家里感到格外压抑。我后来给了这位父亲一个建议:“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谈谈,告诉他你们还没到离婚这一步,即使离婚了,对他的爱也不会少。另外,在孩子读高三这一年,你们可以选择一方搬出家里住,周末与孩子聚聚。这样,相处的时间少,你们也没有了摩擦的时间,忍受一天总比压抑一星期强吧?”
后来,这对父母还是平和地离婚了,但他们还是坚持每周与孩子一起度过一天,这个孩子也算平稳地度过了自己的高三,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
其实家长除了要给孩子一个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外,在许多具体的“后勤保障”上也要做好。
晓宇一搬来,我就清除了她房间里的一切杂物,除了书桌、书柜、书架和一张单人床外,就只留下一个不足一米长的衣柜。在她房间的布置上,我努力做到整洁有序和方便。接着,我又从网上购买了一个7层抽屉式样的塑料大文件盒,可以分门别类放下她每门功课的考试试卷,这样她在整理错题、难题以及分类题型时,就会非常方便。
接着,我买回了一台集打印、复印、扫描为一体的小型打印机,这样只要有任何资料,比如需要粘贴在习题本上的错题、难题就不需要用手抄写,能节省不少时间。
另外,我还把客厅的电视搬到了我的卧室,而在原来放电视的位置放上了电脑,这样晓宇即使上网也是在客厅上,无形中对她也是一种监督。我还将家里的宽带升了级,因为职业关系,我一直保留着高考家长的QQ群,大家在里面互相鼓励、分享资料、谈论心得,这让我获益不少。此外,我还收藏了一些与高考相关的主要网站,比如高考网、阳光高考网,以及几所目标学校的招生网等。
我还在我家进门旁的鞋柜上准备了一个巴掌大小的活页笔记本,用它专门记录与高三相关的事情,比如家长会、咨询会、报告会的时间,以及晓宇需要购置的学习用品……总之,这就是个家长的备忘录。
家里原来已经有了一个数码相机,但为了方便,我还是重新购置了一个带有高清摄像功能的手机。因为现在许多的会议都用PPT形式,也有用展板的,如果用笔记录的话,不仅慢还可能会漏听重要的信息。而有一个高清摄像头的手机就可以随时拍下来,还可以随时使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录下许多没有搞明白的地方,回家整理后慢慢消化。
作为考生的“后勤部长”,家长不仅要在生活和学习条件上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还要是孩子迎接高考的“百科全书”。考生家长需掌握的资料有:孩子三轮复习的具体时间,几次重要考试的时间,比如摸底、一模、二模、三模等考试,另外,家长还要对孩子喜欢的几所高校的情况烂熟于心,包括学校最强的专业、未来走势、就业读研、出国前景等方面,对孩子感兴趣的专业还要了解就业比例、保研比例、出国分配以及相应的去向等信息。
除了对目标高校的了解,家长对高考录取方面的知识也要有所掌握,让孩子无须在这上面分散精力。家长要在心里把高考的流程走几遍,对高考过程、录取过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录取方面,要了解批次、级差、自主招生考试加分、提档线、顺序志愿、平衡志愿等信息。
毫不夸张地说,家长就要做一本关于高考的“百科全书”,对孩子有关高考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对招生规则、录取流程、孩子感兴趣专业的情况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如果有条件,家长有必要亲自参加一些高校的高招咨询会,这要比看招生简章直观,并且有疑惑还可以当面向老师提问,也可以拨打招生简章后面的高招老师的电话,详细了解情况。
家长对高考信息的准备越充分,孩子就会感到越充实,他会切实地感到父母是与自己站在一起的,全家人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这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节约了孩子了解这些知识的时间,让孩子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的复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