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2)
如清乾隆粉红色玻璃戗金缠枝花纹三式,清宫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烧造,清宫旧藏。炉高7.6厘米,口径8.6厘米;瓶高12.7厘米,口径2.3厘米;盒高3.7厘米,口径6.6厘米。三式由炉、瓶、盒组成。炉为双耳,三足,炉内置铜镀金胆,供燃香之用;瓶为马蹄式;盒为圆形。三式均以粉红色玻璃制成,上饰戗金缠枝花纹。底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此器小巧精致,醒目亮丽,为戗金玻璃器中之珍品。
又如透明玻璃戗金盖碗,清宫旧藏。通高7.3厘米,口径10.7厘米。圆形,平底,有盖。通体由无色透明玻璃制成,盖及碗外壁纹饰相同,均阴刻戗金如意云头纹和蕉叶纹。此碗质地润洁,光泽度好,金彩奕奕,明净华丽,堪称玻璃器中的珍品。
又如蓝玻璃戗金烛台,清宫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烧造,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蓝色,最上面是圆形小碗,正中有一铜制蜡扦,其下有一圆管形立柱,柱下为大口径浅盘,浅盘下又有一圆短柱,管状,最下面是覆碗式高足。整器比例匀称,造型周正稳重,做工精细。器表有线刻阴文图案装饰,为缠枝莲花纹和卷云纹,纹内戗金,显得雅洁高贵,别有风趣。
(七)金星玻璃器
金星玻璃是一种在黄褐色玻璃体内蕴涵着细细的、金光闪闪的结晶颗粒的玻璃。制造方法与其他玻璃器不同,要先在坩埚内将金星玻璃烧成块料,然后运用琢玉的方法雕琢成器。金星玻璃的烧造技术源于欧洲,乾隆六年(1741年),清宫玻璃厂在西方传教士的指导下,烧成了中国自己的金星玻璃,并雕制了许多赏玩玻璃器和实用玻璃器。金星玻璃制品以圆雕器为主,多以写实的表现方法雕成器物,题材十分丰富。金星玻璃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金光闪烁,富丽堂皇。
如金星玻璃天鸡式水盂,清代乾隆年间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用失蜡法烧造。长21.5厘米,高15厘米。水盂作天鸡俯卧回首状,鸭嘴,羊须,凤尾,羽饰华美。背上有一圆孔,腹内可贮水。此器造型奇特,制作精细,金星闪烁,华美异常。天鸡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古小说钩沉》里曾记载说:“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采用天鸡造型是借用天鸡神威长保平安之意。
又如金星玻璃如意,清中期玻璃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长20.3厘米,最高3.4厘米。灵芝形,通体在金星玻璃上雕刻而成。如意头雕成灵芝状,如意身正反两面雕刻七朵小灵芝。此器造型新颖,镂雕精细,金星玻璃质量上好,堪称玻璃器中之精品。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由古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多呈S形,类似北斗七星的形状。如意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作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画用或玩赏,寓意万事如意。用玻璃做的如意很少,此器极为珍贵。
(八)磨花玻璃器
磨花玻璃器运用玉器的加工方法,即利用砣子带动加水的石英砂在玻璃表面磨出花纹和图案。砣子是一种可以高速转动的带柄小轮子。乾隆年间,磨花玻璃深受西方外来工艺影响,与我国传统装饰花纹区别较大,是运用切割宝石的技法,在器物表面磨出棱形花纹,显得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具有刻面宝石的装饰效果。
如磨花玻璃舍利瓶,北宋玻璃器,浙江省博物馆藏。口径3.4厘米,底径3.1厘米,通高9厘米。宽平折沿,细长颈,球形腹,厚平底。颈部磨刻两道凹弦纹,腹部磨刻流畅的折枝纹,器底深蓝色与器身浅蓝色形成鲜明对比,瓶内有白色细珠粒舍利。此器材质细腻,色泽莹润,造型简而精,是宋代玻璃器中的珍品。
又如清乾隆绿玻璃渣斗,宫廷御用,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通体由透明绿色玻璃磨制而成,高8.7厘米,口径7.7厘米。口呈喇叭状,鼓腹,平底,饰有连续的六角形装饰。渣斗即痰盂,宫中生活用品之一,质地多为瓷器、铜器和珐琅器,玻璃渣斗十分少见。此渣斗玻璃质地纯净,透明度极佳,所磨制的几何纹样有立体效果,为清代乾隆年间玻璃器中的精品。
(九)刻花玻璃器
刻花玻璃器也称雕花玻璃器,做法是先以一色玻璃烧造成器,然后再运用琢玉的方法在其表面雕琢花纹作为装饰。根据花纹表现手法可分为两种:一为阴刻的凹陷花纹;二为阳起的浮雕花纹。我国琢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精湛,为雕花玻璃工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些精美的雕花玻璃作品往往出自技艺高超的玉匠之手,阴刻的花纹纤细精致,浮雕的花纹饱满圆熟,琢刻出无数精美的玻璃器。
如茶色透明玻璃刻花酒杯,高3.4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2.9厘米,吹制而成。外壁一周阴刻花蝶图,上面花草散布,昆虫穿飞,构图疏朗。外底中心阴刻单方框,内刻“乾隆年制”双竖行楷书款。玻璃质地纯净,色泽柔和,刻饰花纹清晰,为极珍贵的玻璃作品。
(十)描彩玻璃器
用彩釉在玻璃上描出花纹形成图案的玻璃器称描彩玻璃器。如黄色玻璃石榴纹盘,唐代玻璃器。1987年4月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高2.7厘米,口径14.1厘米,重84克。吹塑成型,敞口,翻沿,圆唇,平底。内底中心凸起,底外壁有铁棒痕。内底涂饰黄色,花纹涂黑。口沿处施12个半圆弧纹,围成一圈;腹壁饰两圈弦纹;底部绘出石榴花叶纹。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玻璃器中,此盘是唯一的描彩玻璃器。此盘出土于地宫后室,唐僖宗供奉。
(十一)玻璃胎珐琅彩玻璃器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胎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称珐琅。玻璃胎珐琅彩玻璃器是以玻璃为胎体,以珐琅釉料绘图进行装饰的玻璃器,其工艺由铜胎画珐琅发展而来。工艺要求极高,因为玻璃与珐琅同属一种物质,熔点非常接近,在反复焙烧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了,珐琅釉不能充分熔解,呈色不佳;如果温度高了,胎体会变形,就成废品了。所以玻璃胎画珐琅仅适用于制作小件器物,如小瓶、鼻烟壶等。玻璃胎画珐琅可以描绘出多种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均可入画。细润的玻璃胎体与绚丽的珐琅彩相衬托,可谓精美绝伦,令人爱不释手。
如玻璃胎画珐琅花鸟小瓶,清宫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和珐琅厂联合制作,高8.5厘米,口径1.2厘米。此瓶小圆口,直颈,筒形身,圈足。通体以乳白色玻璃为地,上以珐琅彩描饰花纹。口边绘蕉叶纹,腹部环饰花鸟图。瓶底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玻璃胎画珐琅是清代与铜胎、瓷胎画珐琅先后出现的新工艺,而玻璃胎画珐琅制作难度最大,作品传世绝少。此瓶造型秀美,胎色如玉,珐琅彩花鸟图赏心悦目,堪称一代精品。
(十二)内画玻璃器
清代末年,北京内画鼻烟壶画匠开始在玻璃鼻烟壶内画图案,赢得了人们的好评。不久,鼻烟壶风行一时,并流入海外,不少欧美艺术品收藏家都争相收藏。
内画工艺是用自制的竹笔在口小如豆的方寸瓶内反手作画。作画时,画师须全神贯注,气沉丹田,发力于腕,行气于笔,将天地容于方寸之间。内画极费目力,画家每工作半小时就要稍事休息,每两小时便要闭目养神。由于内画创作十分艰辛,一百多年来,这门艺术仍为我国所独有。
如叶仲三玻璃内画鱼藻图鼻烟壶,清代玻璃器,高7.5厘米。双面均绘鱼藻纹,笔意生动有趣,仿佛眼前游动的是有生命的鱼。鼻烟壶左上方书“癸卯夏伏作于京师,叶仲三”。叶仲三是清代末年闻名京师的内画大师,他的作品以雅俗共赏著称于世,所绘题材有山水、虫鱼、人物,可谓无所不包,尤以描绘中国文学名著《三国志》《红楼梦》《聊斋志异》《封神演义》中人物见长。其作品施色别具一格,以大红大绿为主,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十三)镶嵌玻璃器
玻璃器烧好后,外部再施包镶或加挂件的玻璃器称镶嵌玻璃器。包镶时多以镀金铜片包镶,铜片多雕镂花纹。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堪称玻璃器烧造和铜镀金镂雕两种工艺相结合的产物。
如蓝玻璃包铜镀金镂空云凤纹罐,雍正年间清宫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烧造,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通高39.5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7.8厘米,吹制而成。直口,短颈,鼓腹,长束胫,平底。盖顶为球形钮,钮下装饰十二瓣菊瓣纹,平沿,束颈。通体呈蓝色,半透明。罐外部分包铜镀金镂空纹饰片,腹部饰镂空云凤纹,上下两周各有五只凤凰在云中飞舞,穿梭嬉戏,以祥云纹间隔。腹下至底边用三大片铜镀金片包裹,并饰凸起的海水江崖纹;平底上另包一大块圆形光素铜镀金片。此罐装饰独特,构思新颖。
又如雄黄色玻璃兽面铜活环三足盖炉,清代玻璃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通高15.3厘米,口径9.5厘米,足距6.5厘米。炉内为仿雄黄色玻璃,炉外表饰红色斑点纹。圆口上有盖,盖上为狮形钮。束颈,炉腹下垂,腹下有三个乳足。肩部有一对兽面铜活环耳。玻璃器上加铜环耳,是镶嵌玻璃器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