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祸起次级贷款
自华尔街开始起步到现在的三百多年时间中,美国的金融事业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与它密切联系的世界各国金融体系也起伏不定,如1792年的美国股灾、1907年美国金融大恐慌、1929 年的“大萧条”、1987年美国股市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2年的诚信危机,到2008年的信贷危机。
这些危机之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别: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波及的范围不同、金融界应对危机的方法不同,最重要的是它们本质上是不同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可与1929年的“大萧条”相提而论,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自“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那是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192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繁荣。最先进入工业时代的英国在国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逐渐衰落,经济停滞;日本缺乏竞争力,不时处于国内经济危机中;而美、法、德的经济则出现高度繁荣的景象,并且出现了大量过剩的生产设备。这种极不平衡的繁荣加上在生产设备高度过剩的情况下,新的投资无法进行,终于以一场大萧条告终,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经济危机,并因此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年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引起的,在2007年8开始浮出水面,到2008年,这场危机升温,导致美国很多大型的金融机构破产、低价出售或被政府接管,如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贝尔斯登和美林公司被迫出售以及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而雷曼兄弟的破产案使得那场金融危机达到了极致,最终引起全世界金融的震荡。
在美元扩张的时代,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在格林斯潘的领导下,于2001年实行低利率政策。这种政策使得人们很容易获得贷款,所以人们就有了购房的需求,需求增加就推高了房地产的价值;反过来,这种需求又增加了信贷的数量。而大多数人购买房地产的真实目的是希望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在这种愈演愈烈、交错往复进行房地产交易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房地产的泡沫市场。
而伴随房地产而生的金融衍生品在造成市场虚假繁荣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进一步掩盖了市场实际的承受力。银行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①[① 贷款证券化:又叫抵押支持债券(Mortage-Backed Security,简称MBS),是最早的资产证券化品种,于美国60年代产生。
它主要由美国住房专业银行及储蓄机构利用其贷出的住房抵押贷款,发行的一种资产证券化商品。其基本结构是,把贷出的住房抵押贷款中符合一定条件的贷款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抵押贷款的集合体,利用贷款集合体定期发生的本金及利息的现金流入发行证券,并由政府机构或政府背景的金融机构对该证券进行担保。实际上,美国的MBS是一种具有浓厚的公共金融政策色彩的证券化商品。],把那些缺乏流动但是可以产生预见性现金收入的贷款转化成证券,并拿到市场上出售,使其在市场去流通、推广。同时,银行为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转移不确定风险,发行了一种固定收益证券,是一种可以很有效地预见现金流量、提供投资人多元的投资管道和增加投资收益的证券,这种证券叫做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CDO)②[② 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又叫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简称CDO),是资产证券化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标的资产通常是信贷资产或债券。
它是一种固定收益证券,现金流量之可预测性较高,不仅提供投资人多元的投资管道以及增加投资收益,更强化了金融机构之资金运用效率,移转不确定风险。凡具有现金流量的资产,都可以作为证券化的标的。]。在资本的发展中,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很多金融机构都涉入了这一领域,在他们的炒作下,MBS、CDO被无限的扩大了,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物极必反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一条规律,它同样适应于金融领域,当市场达到了繁荣极致时,就会走向衰落,市场表面的繁荣背后也孕育着危机。当房价升到一定的程度,房价高得使人无法承受,它就很难再继续下去,没有人继续接盘。房产投机者不能把房子卖出去,却要按高额利息还款,承受着无比大的压力。这时,房价开始大幅度下跌,有的房子被抵押给了银行,银行此时已经没钱了,且不能拿房子抵债,也陷入了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违约率超乎人们意料的升高,金融界出现了连锁反应。
当投资者开始一项大的投资项目时,往往为了避免风险,会去找其他银行或是保险公司、对冲基金或其他金融机构为它做违约保险。投资者会在一定的期限内每年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如若出现风险则由对方为它赔偿,没有风险则对方获利那部分费用。投资者购买的这份保险就是信用违约掉期①[① 信用违约掉期:又叫做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也叫贷款违约保险,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是发生在两个交易对手之间的衍生产品,也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类似保险合同。
CDS的购买者通常向卖方付款,购买某种债券如果违约,可从卖方获得的赔偿,合同可能长达一至五年。它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转移担保方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难度和成本。
它的内容包括:A.申请贷款者;B.放贷者(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C.保险提供者。流程为:A向B申请贷款,B为了利息而放贷给A,放贷出去的钱总有风险(如A破产,无法偿还利息和本金),那么这时候C出场,由C对B的这个风险予以保险承诺,条件是B每年向C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如万一A破产的情况发生,那么由C补偿B所遭受的损失。
如果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合同被投资者定价太低,当次贷违约率上升时,这种“保费”就上涨,随之增值。
CDS也常常会被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用于对赌某家公司的未来是否会破产,而交易者并不真的持有某家公司的债券。美国CDS的市场规模巨大,覆盖的债券和贷款的市场高达62万亿美元。
在CDS合约中,CDS买方定期向CDS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一般用基于面值的固定基点表示。如果不出现信用主体违约事件,则CDS卖方没有任何现金流出;而一旦信用主体出现违约,CDS卖方有义务以现金形式补偿债券面值与违约事件发生后债券价值之间的差额,或者以面值购买CDS买方所持债券。CDS卖方可由主承销商或商业银行等第三方来担任,并且可以在银行间市场或其他市场进行CDS的交易,从而转移自身的担保风险。
在企业债券发行中引入信用违约互换,可以实现企业、CDS买方、卖方三方的共赢。对企业来说,通过发行附有CDS的企业债券,不仅可以降低债券的发行门槛,摆脱对银行担保的依赖,(接下页)而且有利于提高债券的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从CDS买方角度看,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可以实现对企业信用风险的有效规避,获取稳定的收益。从CDS卖方来看,公司通过收取相应费用实现自身的收益,并且可以通过出售CDS进行担保风险的对冲。
],即CDS。在违约情况不足1%的情况下,很多金融机构通过向多家投资者出售CDS,获取保险费。风险比较低,他们就愿意做这样的买卖。
金融市场是个复杂的系统,在CDS合约生效后,还有一系列买卖CDS行为,形成庞大的CDS市场。这些CDS在市场上反复的炒作,价格越来越高,支付的保险金也越来越多,当时它的总值已经炒到了62万亿美元,是2001年的100倍,金融风险无限扩大了。
当房价下跌,“泡沫”无法继续下去时,就发生了违约。作为投资者的银行,由于预先买了CDS,所以在亏损的情况下,它要求对方赔偿。但是复杂的CDS市场,已经使得CDS赔偿金无限的增长了。作为最终拥有CDS的对方,它不得不赔偿高额的费用,一旦经不起那巨大的赔偿费用,就濒临破产了。
一旦CDS的一方破产,那么作为投资者的另一方也难逃破产的厄运,可能有很多的投资者都因此而破产,这就是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作为CDS的重要参与者,雷曼公司的破产,对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以至对全球的金融危机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次贷危机就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银行发行的MBS和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这样的金融风波标志着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
面对这样的金融风暴,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不能坐以待毙,他们都无法逃脱信贷危机的魔爪。在市场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时,还需要政府出来救市,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责任重大。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美联储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对全球的金融产生震动。
全世界的人们都恐惧金融危机,因为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人们不应该忽视一个问题: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某方面是因为人们对金钱的贪欲引起的。
金融危机从次贷领域扩散开来,影响到各行各业,在虚拟经济发展退潮的情况下,各国的实体经济也都发展缓慢,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衰退的趋势。华尔街各类的报道,有关公司破产、公司出售、金融家财富缩水的报道更令人们感觉到金融危机的厉害!人们慌了,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金融家、企业家慌了,不知道应对金融危机到底应该怎么办;政府、联合国也慌了,不知道金融危机在未来还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但是,人类已经凭借与生俱来的智慧在这个世界上战胜各种困难生活了上千万年,他们是不会在看不见的金融危机面前败下阵来的。灾难已经发生,人们来不及预防,只有和它放手一拼,和风险博弈!
率先发生金融危机的美国,投资股市的人、银行界的要员和为数字时代埋头做贡献的企业纷纷展开自救行动,要在金融危机中防止财富的进一步缩水,固守住已有的财富。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创造更多的财富;要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取缔不合理的行业……危机过后,必将是更加辉煌、灿烂、文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