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城区 多元文化铸造的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涵盖了妈阁庙、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等22座历史建筑和8块前地,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头,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的历史建筑群,也是中国的第31处世界遗产。从空中俯瞰,历史城区宛若一枚精巧的树叶,细长的街道就是它蜿蜒的脉络。从中式庙宇到欧式教堂,从中式庭院到欧式别墅,从穆斯林风格的港务局大楼到葡萄牙风格的议事公局大楼,从小小渔村到繁华都市,历史城区是西方文化侵入和多元文化碰撞与聚合共生的历史见证者,多元文化在这座繁华都市的历史街区里都能找到其本真元素和融合所留下的淡淡印痕。
中西文明的数百年邂逅
16世纪,葡萄牙人怀着殖民和贸易目的远涉重洋来到了澳门。借故登岸后,葡萄牙人又获得了澳门的居住权,当时的明朝政府将澳门半岛西南部的一块区域划给葡萄牙人居住。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葡萄牙人的到来,澳门的贸易活动日渐兴盛。400多年间,无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远渡重洋来到了这里,他们来自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甚至非洲、拉丁美洲,他们在这里盖房子,建教堂,修城墙,铸炮台,建广场,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崭新的生活,东西方文明在这里邂逅,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在这片土地上碰撞与传承、聚合与共生共长。
妈阁庙
大三巴旁的哪吒庙
红瓦坡顶的葡式建筑旁,坐落着青砖灰瓦的郑家大屋;闻名遐迩的大三巴牌坊的右后方,香火鼎盛的哪吒庙静静依附在旧城墙的一侧;妈阁庙与圣老楞佐教堂也只有几步之遥,古庙与教堂晨昏相对,中国海神妈祖与葡萄牙人航海主保的圣老楞佐比邻而居。
现代都市的摩天大楼、霓虹炫彩,沧桑百年的山寺、古庙、教堂,中式庭院的映月荷塘、小桥流水,西式花园的青青草坪、汩汩喷泉,巴洛克风格、哥特式风格、新古典主义、抽象主义,多元文化伴随着殖民地的脚步,穿越时空,逆风激荡。
在400多年的欸乃时光里,中西文化的樊篱在这个殖民地孤岛上被渐渐打破。大三巴牌坊的石壁上,圣母与天使,牡丹与菊花,东西方元素在这座巴洛克式的建筑上进行了嫁接式融合;郑家大屋中,泥塑图案装饰的天花、源自印度的云母窗片、欧式的门楣和窗楣,点缀着这座岭南风格的古老庭院;雪地圣母殿教堂里,中西合璧的绘画技巧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壁画珍品;亚婆井前地,精致的铁艺紧紧拥抱着亭台式的报亭……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岗顶剧院
大三巴牌坊
穿越时空的文化苦旅
澳门,是一座备受历史宠爱的城市。在特区政府的文物保护清单里,赫然洋洋洒洒罗列了120多个文物点,教堂、寺庙、炮台、广场、花园,不一而足。早在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澳葡当局就曾对历史文物及遗迹进行了相应的保护。然而,澳葡当局显然对同出一源的西式文物建筑更为上心,投放了大量资源进行保护,中式文物建筑则乏人问津,个别建筑甚至因年久失修而惨遭拆除。
澳门回归后,中式文物建筑的保护才得到同等的重视,特区政府每年投入2000多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各处中西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改善。澳门现存的大部分历史建筑都进行过大量修缮工程。
抹去岁月的浮尘,这些古老的建筑终于重现了昔日的风姿,在都市丛林里绽放出迷人的光彩。随意漫步澳门历史城区的街头,每一个不经意的拐弯,都可能会让你邂逅一份惊讶,将你带入一段历史的沉思。或许是几座色彩明丽的葡式建筑,嫩黄、雪白、粉红、淡蓝;或许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岭南宅院,雕栏画栋,温婉纤细;或许是一栋腹藏锦绣的书楼,一座巍峨的教堂,一段城墙,一座古庙,更或许是一个写满故事的雨巷,幽深里飘忽着谜一样的惆怅。
路过寂静与繁华,穿越历史的剪影,时光的碎片在暖暖的阳光里轻舞飞扬。
守护一座城市的灵魂
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不朽的灵魂。卢浮宫是巴黎的代表,自由女神像是纽约的名片,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历史城区则是澳门的灵魂。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灵魂,再喧闹也是一座空城。
2001年,澳门特区政府启动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在特区政府最初的计划里,申报项目是12座分散的历史建筑。后来,特区政府汇集了多方建议,决定对申报项目进行调整,将历史城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申报。
为了确保申遗成功,澳门特区政府邀请了许多内地及港澳台的历史学家参与申请书文本的撰写。2005年7月10日,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南非举行,澳门历史城区项目获得了与会21个缔约国的一致认可,正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整个审议过程仅用了9分钟,这是历次会议中前所未有的。
澳门本是人口稠密的弹丸之地,历史城区更是澳门人口和建筑最为密集的区域,真可谓是“寸土寸金”。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历史城区无疑是独特的。它不是一个妥善封存、束之高阁的干枯标本,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生活布景,而是一个鲜活而丰满的生命,生长在人们简单平凡的现实生活里。
历史城区的大街小巷,古老的文物、建筑、遗迹遍布其中。无数身影在其间日夜穿行,或匆忙,或闲适,或微笑,或忧伤,或激昂,或落寞……这些文化遗迹早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殊为不易。
值得称道的是,在澳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只是特区政府的事,或是少数人的事。早在申遗时期,特区政府就开展了全澳文物推广计划,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进行历史文物的全民宣传普及,后来,又进一步实施了“一体化社区发展和通过地方努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澳门市民开始逐渐关心、留意和保护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共同守护这道独特的历史风景,守护这座城市不朽的灵魂。
大堂前地广场处的石雕喷泉
澳门板樟堂前地的玫瑰圣母堂
当人们将视野聚焦到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上时,澳门如同在中西文化陆路交通时的敦煌一样,是一座汇聚珍贵史籍档案的宝库。澳门作为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仅保存着许多中西历史建筑,如圣老楞佐教堂等,记载着文化交流的官方和民间档案也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现藏于世界各地的有关澳门历史文化的档案文献,总数应在150万件以上,其数量是总数约6万件的敦煌文书的数十倍。这些档案是澳门历史文化研究极其丰富的优质“矿藏”,也是东西方各国珍贵的文化宝藏,更是澳门足以跻身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列的重要依据。
圣老楞佐教堂内景
圣老楞佐教堂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