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星湖 湖山相映,水月岩云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北郊4千米处的星湖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由七星岩和鼎湖山两大景区组成,总面积19.5平方千米。533公顷的湖面波光粼粼,7座石山像北斗七星般列峙湖中。世人盛赞肇庆星湖既有杭州西湖的清丽妩媚,又有桂林之山的挺拔雄伟,因而星湖有“杭州之水,桂林之山”的美誉。然而,这里除却山奇水秀、湖山相映的美景,更有洞穴幽趣的魅力;有千年诗廊的诗情画意,更有瀑布飞泻的奇伟壮观。此景只应天上有?不,星湖将湖光山色与人间烟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才是胜似天堂的人间胜境。
七星岩:岭南第一奇观
七星岩景区以岩峰、湖泊、岩溶地貌为主要景观,自古以来便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七座挺拔秀丽的石灰岩山散落星湖湖面,排列状如天上的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岩”。星湖是将原来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扩宽而成的,总面积约460万平方米。蜿蜒交错的湖堤将星湖划分为五个湖区,湖堤长逾20千米,林荫覆道。
七星岩七座山峰分别为: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它们各有特点,彼此独立却又相映成趣。
天柱岩是七星岩的最高峰,一柱擎天,恰如其名。岩上多植红豆,南面有天柱阁,顶峰有摘星亭。站在天柱岩顶,星湖胜景,一览无余。
七星岩景区
七星岩景区由七岩、八洞、五湖、六岗组成,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见胜。
石室岩是七星岩中的主岩,也是名胜古迹最多的一座岩峰。石室岩岩顶被称为“嵩台”,传说是天帝宴请百神的地方。七星岩的岩峰下有众多天然溶洞。在石室岩下,就是素有“千年诗廊”之称的溶洞——石室洞。石室洞是星湖规模最为宏大的溶洞,其奇妙之处在于“洞中有洞”的精妙构造。穿过仅2米高的洞口,泛舟其中,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宛如进入神奇的龙宫世界:石乳、石柱、石幔遍布其间,璇玑台、黑岩、鹿洞、光岩等美景让人应接不暇。洞内的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且多出自唐宋明清的名家之手,“千年诗廊”的称号名副其实。水月宫位于石室洞南口右侧,依山傍水,红墙绿瓦,远看如同晶莹剔透的水晶宫殿。水月宫旁的五龙亭呈放射状排列,五座玲珑剔透的水亭,中间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各一座四角单檐,曲栏相接,连成一体,又以飞龙桥连接湖滨,与水月宫合成一个整体。若在夜晚明月高悬时站在亭间观景,只觉得水、月、岩、云、人间、天上浑然一体。这便是著名的“星湖二十景”中的“石室藏奇”与“水月岩云”。
另一著名的岩洞是阿坡岩东麓下的“双源洞”。双源洞中有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米,由两条溪水汇合,因此称“双源洞”。该洞以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著称,曲径通幽,瑰丽奇特,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其余四岩也有各自的特色:阆风岩东、南、北三面临水,溶洞奇而多,南面的无底洞洞口直径约2米,蜿蜒而下,深不可测;玉屏岩林木丛生,有三仙阁,阁外蹬道有两凹穴,传说为神仙到访后留下的脚印。有一块大石头半悬在岩上,名“半岩”,用石头在不同地方敲击,可听到各种不同的音响;蟾蜍岩高70米,满布石沟、石笋,其中一块巨石状如蟾蜍举目望雨;仙掌岩岩顶略平,面积约100平方米,北面有几根竖立的石笋,形如托掌。东望群岩,如天仙七女临湖照影。
石室洞
石室洞是七星岩诸洞中开辟最早的一个。洞口高2米,洞内宽敞,顶高30余米。水洞为石室主洞,游人可以乘舟游览观赏洞内奇景。
鼎湖山: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鼎湖山原名“顶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因为山顶有湖而得名。后来,因有黄帝曾在山上铸鼎的传说,明弘治七年(1494),理学家陈献章改称为“鼎湖山”,一直沿用至今。鼎湖山位于北纬23°10′,靠近北回归线。由于地球上各大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而同纬度的鼎湖山因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森林景象,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鼎湖山面积1133公顷,最高处的鸡笼山高约1000米。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属于典型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是有着400年历史的天然林。
鼎湖山有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535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多种。多样的生态和丰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因此,这里的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有鸟类178种,兽类3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15种。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并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鼎湖山被誉为“活的自然博物馆”和“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
九丁树
桑科,因其叶背面侧脉凸起而又名凸脉榕,是亚热带常绿多年生乔木,也是鼎湖山沟谷雨林的优势树种,耐寒性、耐湿性、耐风性、耐潮性强。
鼎湖山雨量充沛,气旋雨、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等降水形式无一不具备。充沛的降水使得鼎湖山脉的溪水四季不断,并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流泉飞瀑。飞水潭位于鼎湖山南坡半山腰,这里山石嶙峋,巨大的瀑布从3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分几股狂泻而下,轰轰作响,如白练悬空而溅作满空雨花。瀑布下,如注的水流汇成一泓碧水,中间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枕流”二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游鼎湖山时曾在此畅游。现在这里的崖壁上还有宋庆龄女士手书的“孙中山游泳处”六个大字。
飞龙潭
飞水潭又名龙潭飞瀑,位于鼎湖山南半山腰、庆云古寺东侧。
庆云寺
庆云寺与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光寺、广州光孝寺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刹”。佛教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鼎湖山还是一个“天然大氧吧”,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众多的深潭瀑布,使得这里的空气中饱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负氧离子。经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测定,鼎湖山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到105600个/立方厘米,是目前国内所测定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区。
自唐代以来,鼎湖山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僧俗游览胜地。公元676年,高僧慧能的弟子智常禅师在鼎湖山云顶峰建白云寺。从此之后,鼎湖山高僧云集,他们环山建起三十六招提,前来朝拜和游览的香客和游人也越来越多。
庆云寺坐落在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光绪十九年(1893),慈禧太后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寺院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有大小殿舍100余间,环境清幽,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也是有名的佛教圣地。寺院坐西面东,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甬道纵横,四通八达,殿宇僧舍,构成一个完整而紧密的古建筑群。全寺由下而上分七级,第一级为花园,第二级为平台,第三级至第七级为寺的主体建筑,建筑物按纵轴线对称布局,均是砖木结构。寺存文物众多,镇山宝要数“舍利子”,还有千人镬、大铜钟、平南王大法座、百梅诗碑等。庆云寺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
在明末清初之时,明朝永历皇帝朱由榔曾经在肇庆修建行宫,据传永历皇帝也陶醉于鼎湖山的胜境里,曾在此游历多次,为了纪念他,改“鼎湖山”为“天湖山”。但随着永历王朝的覆灭,天湖山这个名字,又消逝于历史的烟云里,无人问津了。
宝鼎园位于鼎湖山的天湖景区,这里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端溪龙皇巨砚,一个是九龙宝鼎。端溪龙皇砚高2.17米,重达2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端砚,位于宝鼎园中轴线中央。经过庭园,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场中有一座九龙宝鼎,高6.58米,重16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圆鼎。鼎身和鼎足共铸有九条金龙,腾云驾雾,栩栩如生,气势恢宏。宝鼎安稳地屹立在花岗岩的基座上,象征着中华民族江山永固,稳如磐石。
鼎湖山与七星岩于1982年一起设立了星湖风景名胜区,并于同年被评为国家首批44个4A级旅游景区之一,于1998年7月又被评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示范点。
九龙宝鼎
“九龙宝鼎”整座由青铜浇铸而成,鼎身连续不断的环带纹饰,线条粗犷,具有西周时期鼎形制最为稳定雄健和质朴庄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