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美丽宁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宁夏历史沿革 剑啸马鸣,天下劲兵

多少个年头过去了,贺兰山巍然屹立,黄河滚滚北流,历经有史可考的两万五千年以来,历经数不清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后,这片江山仍旧是铁打的江山,而这片被热血、汗水和泪水浸泡的土地上的朝代,却像流水一样,换了一波又一波。

秦皇汉武时期

考古学家在对灵武市水洞沟、中卫市长流水和其他地点的人类活动遗址进行发掘中证实:宁夏北部地区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宁夏的祖先们就开始在黄河两岸的沃土上劳动、生息、繁衍。在宁夏南部的六盘山脉、泾河流域,流传着大量从伏羲、女娲到炎黄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之后陆续在宁夏境内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宁夏境内的“居民”已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并与中原地区有了密切的联系。周宣王时,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带)调查户口,这表明当时不仅已有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体制。

春秋战国时期,固原的南部属秦国,其余地区分别为义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在那时,畜牧业仍是他们的主导产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与中原华夏各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前272年,中原政权开始在今宁夏地区建立行政管理机构,秦昭襄王正式设立北地郡(治今甘肃省宁县西北),宁夏境内的乌氏、富平、泾阳等县隶之,并于南部边缘修筑长城以拒胡。

秦始皇巡视北部边疆,首次出巡的地方就是北地郡和陇西。他知道,北地郡乃秦朝北边要地,与匈奴牧地相邻,面临着匈奴不断南侵的威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他的北巡线路为:咸阳——陇西——北地,北出鸡头山,经回中大道返回。宁夏当时属北地郡管辖,这反映出他对塞上(宁夏)治理的重视。

汉高祖刘邦继秦朝之后建立西汉王朝,建都长安。宁夏此时仍属北地郡,是防御匈奴入侵的西部要冲。为了加强北方边防,汉武帝于公元前114年,从当时的北地郡中分出部分地方,另置安定郡,郡治设在高平(今固原市原州区),这是宁夏历史上第一个郡治。后又增设朔方郡、五原郡,并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武帝时期,朝廷大量“募民徙塞下屯耕”,移民70万,大兴水利,引水灌溉,黄河南岸广大新垦区出现“冠盖相望”的繁荣景象。至后元元年(前88),汉武帝曾先后6次“行幸”或路经安定和北地两郡。在张骞通使西域之后,大量少数民族迁居宁夏,以匈奴、羌族、小月氏、大月氏等民族为主。汉武帝对加强北方防务,完善地方行政建制,增进各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样的繁荣直至东汉末年,随着地方政权的割据,使该地区频遭战乱,加上其后羌人起义的打击,人民逃亡,治所内迁而结束。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泾河流域的历史贡献,最主要的是周王朝的发迹和郑国渠的兴建。

宁夏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

宁夏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弦纹壶

宁夏出土的战国时代青铜短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时期,因连年战乱而积弱的宁夏最终被匈奴族铁弗部落的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统治。公元431年,大夏国为北魏所灭。时北魏薄骨律镇(今灵武市河中堡)镇将刁雍,在任时屯垦戍边,安置少数民族,兴修水利,使得农业经济得以复苏兴旺。从南北朝至五代十国,宁夏不断地接收着外地移民,经济逐渐兴旺繁荣。公元574年,周武帝迁二万户于丽子园(今银川掌政一带),置怀远县和怀远郡,这就是今银川市的前身。消灭陈国(国都建康,即今南京市)以后,又迁该国江南兵民于灵州,对河东地区再次进行大规模开发,使这片土地变得与移民老家的江南水乡一样美丽富庶。“塞上江南”这个响亮的名头就是从这个时候得来的。

隋唐时期

从隋至唐,历代帝王将相无论在战略上还是经济上都十分重视宁夏,对这块土地的统治也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原政治和军事的逐渐强大,宁夏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纷纷内附。在这一历史时期,宁夏的农业和畜牧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传统的河东灌溉区再现生机,还大规模开发贺兰山东麓。相传汉延渠、唐徕渠均修于唐代。河西也与河东一样,早已是田连阡陌,果树成荫。当时诗人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城,塞上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骑铁衣明。”此诗就是对黄河东西两大灌区繁荣富裕的真实写照。唐代的丝路商贸相当繁荣,在丝路上长安至河西段每15千米设一驿,主要接送中外使节、各级官吏,传递公文信函。

从唐代至唐末五代,丝绸之路都需要经灵州(今宁夏吴忠市、灵武市)向西,由青铜峡过黄河,或经今银川,西越贺兰山,从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至肃州(今甘肃酒泉)。当时的宁夏是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始建于北魏的须弥山石窟

西夏的崛起和覆灭

宋宝元元年(1038)李德明子李元昊(后改姓氏为嵬名)正式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建立了以党项羌为统治民族的王国,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建国后,基本上采用了唐宋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其势力不断发展,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疆域方圆2万余里,大体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及陕西、内蒙古一部分地区,号称“万里之国”。与北宋、辽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后来又与南宋、金国形成新的三足鼎立之势。

李元昊建国标志着党项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有畜牧业、农业、制盐业、建筑业、手工业和商业,其统治制度为蕃汉分治,有蕃官和汉官。国家制定有成文法典,实行科举制度,还建立了强大的骑兵和步兵。1036年,西夏仿汉字创制西夏文,并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还印行了字典,给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西夏文化。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多有发现。西夏王国从景宗李元昊,到末主嵬名共传十帝,历时190多年,于1227年为蒙古大军所灭。党项人在抵御外族的战争中异常顽强凶猛,曾多次打败辽、宋军队,甚至连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6次攻打西夏也未竟全功。

贺兰山岩画,生动反映了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生活在宁夏境内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生活。

海宝塔

“宁夏八景”之一的海宝塔,东晋时大夏国的创建者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始建于407年,431年被吐谷浑所灭。

西夏天庆十二年(1205)3月,成吉思汗在消灭乃蛮族部落后,率军第一次入侵西夏,攻破西夏边境城堡力吉里塞,从此拉开了攻打西夏的序幕。20年间,他虽亲自率军,多次攻打西夏,但均未攻下大夏国都城兴庆府城(今银川市)。1226年,成吉思汗指挥10万大军,从河西走廊和今陕西北部,东西夹击西夏,先攻灵州和青海积石州。西夏末帝派遣嵬名令公统率10万大军来灵州支援,两军发生激战,尸体堆积如山,西夏军被歼灭。西夏宝义元年(1227),成吉思汗留蒙古军一部继续围攻中兴府,自己率师渡黄河,占领积石州,进入金国境内,攻克临洮府(今甘肃)、西宁、德顺等州。6月,他继续向南进兵,自己驻隆德(今宁夏隆德县境内),并避暑于六盘山区清水县一带。7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没有亲眼看到灭夏之前,只得留下遗嘱病故于六盘山区。此时,征讨西夏处于关键时刻,蒙古军队遵成吉思汗遗嘱秘不发丧。兴庆府被围半年之久,弹尽粮绝,加之地震灾害,瘟疫四起,民不聊生。末帝嵬名只好献城投降,行至萨里川(今内蒙古鄂托克右旗境内)被蒙古军杀死,西夏王朝从此灭亡。

从元明清到新中国成立以来

宁夏这个名字,始于元代,其寓意是希望原西夏故地永远安宁。在元朝初,朝廷以行省治理原西夏故地,至元二十五年(1288)设置甘肃行省,改中兴路为宁夏府路,归甘肃行省管辖。

明朝时期,历代均重视宁夏的边防安宁。对宁夏实行特殊的行政管理,不同于内地的设省、府、州、县等,而是根据宁夏地区处于军事前沿,战事频繁的实际情况,采取军卫建置设宁夏卫,实行军屯戍边为主和民屯辅助的军政合一方式。明朝时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大批回族人以“屯戍人户”的身份被安置在灵州、固原一带。明朝对宁夏边防的重视,由境内现存的一座工程浩大的明长城可见一斑。这座长城从成化八年(1472)倡修,后经历次续修和修补,逐渐形成。包括东边墙、西边墙、北边墙(含陶乐堤)和固原旧边墙等四条骨干边墙,全长约三千里。至今,该明长城仍是人们吊古怀今之处。

始建于西夏时期的一百零八塔,是中国塔建筑中罕见的大型塔群,其奇妙的布局至今仍是一个谜。

西夏王陵出土的以西夏文字书写的书卷

西夏王陵远眺

自满人入关后,由于清廷推行“满蒙一家”的政策,长城、军垒都失去了原来的军事意义。宁夏地区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往军事战场的形象已经不再,从而迎来了清中前期,宁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勃兴的所谓“康乾盛世”。乾隆以后,“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悉回庄”,成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设宁夏将军统领八旗兵。嘉庆时期,宁夏大兴水利,农业发达,创造了宁夏历史以来的人口最高纪录。

自鸦片战争之后,整个中国国运沦丧,民不聊生。宁夏人民也从此走上了一条反压迫的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之路。民国肇造,宁夏一度改称朔方道,仍归甘肃省管辖,并无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北洋军阀的混战中,养成了一支回族小军阀的武装集团,即以马福祥、马鸿逵、马鸿宾为首的马氏家族父子侄,他们对宁夏实行长达三十多年的黑暗统治。日本投降以后,马家军站在蒋介石的阵列中,在一次又一次惨重的失败下,把十万马家军输得精光,最后戴着一顶战犯的帽子逃亡海外。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向陕北根据地挺进中,于六盘山前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部队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在翻越六盘山的过程中,毛泽东站在六盘山山顶上,极目四望,诗兴随豪情而发,回想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如今都已成为过眼云烟,经过二万五千里艰险路程,无数战斗锻炼过的红军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来。于是他写下《长征谣》:“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带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歌谣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红军彻底打垮国民党的坚强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10月下旬,红军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这首歌谣正式定名《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49年9月23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命令第十九兵团首先解放宁夏省会银川市,标志着宁夏省的解放。12月宁夏省人民政府正式在银川市成立,宁夏回、汉、蒙古各族人民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了新生。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在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等5个公社并入宁夏。1979年,这些地区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

宁夏北武当庙

宁夏中卫高庙

明代屯兵之城红山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