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避免孩子阅读步入功利化
写不好作文,就看作文参考,成绩不好就多做教辅书上的习题,这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共识。
家长、社会把孩子的阅读功利化是目前青少年阅读水平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孩子识字的工具,或过早地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认识了多少字,很多校外补习班的宣传中就提到“能教你几岁的孩子认识多少字”,家长们也很关注这种信息,好像认识很多字是一种资本。
这样做其实对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孤立地识字,没有具体的孩子可以接受的语境,对孩子来说,就是机械式的记忆,对于他们的整体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相伴随的写作能力都会受到压抑。
阅读时,过早地把阅读当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工具,这也是对阅读的认识存在的误区。要知道,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不可否认,阅读可以增加阅读者的知识,开拓阅读者的视野,但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培根有一段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传新,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传新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阅读确是每个现代人接受新知识、获得新信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工作能力,扩大生活活动范围,开拓人际交往途径,以及陶冶性情、自得其乐的手段。
学习与劳作之余,人需要放松,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新的一天,而在众多的休闲放松活动中,最彻底的放松、最容易办到、最能持久的放松却莫过于看书。端一杯浓茶,打开一本好书,你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而你的灵魂却可以沉醉在引人入胜的字里行间。忙碌之后你可以在读书中调节,紧张之余,你可以在读书中放松,无聊时你可以在读书中休闲,痛苦时你也可以在读书中解脱。书的魅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阿拉伯启蒙大师马德丰这样赞美说:“在孤独的时刻,图书是你最好的朋友;当你漂泊异乡时,它又是你的知交。”在国外,目前书籍已经作为一种无苦味的“药物”,用于病人的辅助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书籍疗法”、“阅读疗法”、“精神疗法”。科学研究已证明:阅读有助于病人克服无聊、沮丧、消沉以及被人冷淡的心理,从而有益于病人身心的康复。
对于读书的意义,人们还有更多的形容。有人说,读书恰如游览迷人的宫殿,一旦入得门去,但见金碧辉煌,曲径通幽,这时,你只剩下探幽素隐的执著,却再也没有回头的念头了,有人说,读书犹如遨游大海,一旦跳了进去,里面是无边无际,无垠无涯,再想往后退几乎是不可能的,剩下的便只有奋臂搏击的份儿了。人们常常以为成天钻书的人,生活就会犹如苦行僧一般。其实不知这苦中也有乐。比如,古人就留下一个“汉书下酒”的故事。
宋代诗人苏舜钦住岳父家中,每晚读书,总要饮酒一斗。岳父好生奇怪,有一天晚上去看他,只见他正读《汉书·张良传》。当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误中副车”时,拍案叫道:“惜平击之不中!”即满饮一杯。又读到张良对汉高祖说:“此天下以臣授陛下”时,又击案叹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于是,又一饮而尽。岳父见此情景,笑着说:“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多也。”
阅读就是有如此魔力,使人如醉如痴。正如英国学者杰·卢伯克所言:“我们静静地坐在篝火旁读书的时候,思想会飞到极其遥远的海角天涯,看到斯宾塞无形之空灵的羊群,而弥尔顿的天使给我们衔来天堂的合唱以及科学、艺术、文化、哲学的清音。人类所有的思想、作为,人类经过千千万万年痛苦的磨难所获得的经验都在书的世界里给我呈现出来。”
最后,我们必须清楚,以读书为目的的读者并非死读书,他们培养、发展了自觉意识,并使之成为内在不可遏制的冲动。在他们那里,读书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为了外在狭隘的实用目的。这种读书比之一般的娱乐读书显然高了一个层次,这种享受功能只有那种真正的读者才能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