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娶妻生子
鲁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孔丘为维持生计,帮人家料理礼仪事务、入班当吹鼓手,还替人干杂活。
一天,一位老汉来到孔丘家里,自报家门说:“我姓亓官,是从宋国迁来的。昨夜,我家院墙被猪拱倒了一段。我现在生病体弱,特来请你帮助修补院墙。”
孔丘热情地说:“我家祖籍也是宋国,咱两家的远祖是同乡,现在是邻居,更应帮忙了。”
亓官老汉说:“我听人说,你是圣人后代,以劳助学,知书达理。来日必成大器。”
“感谢您老人家的鼓励!”
来到亓官老汉家里,孔丘紧张地干起活来。
“吃过午饭再干吧。”亓官老汉说。
一个少女将饭菜放在桌子上。
亓官老汉向孔丘介绍:“她是我的独生女,今得十六岁。
三岁丧母,我又当爹,又当娘,还教她读书、写字,不容易呀!”他又对女儿说:“他就是我常提及的孔丘。”
孔丘说:“真不幸啊!我三岁丧父。”
下午完工后,亓官老汉拿出一些粮食和干肉作为酬谢,孔丘谢绝了。
冬去春来,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丘十九岁了。
一年一度的初春乡射在鲁都矍相圃进行。
比赛中,孔丘按规定连发数箭,箭箭都射中靶心。
主持人在台上宣布:“今年乡射比赛,孔丘夺魁!”
乡射完毕,孔丘在回家路上,正好与观射回来的亓官父女相遇。“到家里坐坐吧!”亓官老汉热情地邀请孔丘。
“中午了,不打扰了。”
“还客气什么,今天应祝贺你乡射荣获第一名。”
孔丘便随亓官父女进门。
亓官老汉说:“孔丘呀,大叔真为你高兴!没想到你射箭这么准。看来,你是真正精通六艺了!”
“哪里,哪里,我对六艺的学习仅是入门,算不上精通。”亓官女拿来了自己写的一篇文章《从政》,说:“请孔先生赐教。”
孔丘说:“我连学生都没当好,怎么敢当先生呢?小姐既然作出妙文,我理应拜读了。”
这年三月,鲁国出现了严重干旱,人们祈天求雨。
祭天求雨仪式结束后,人们都散尽了,孔丘却仍在地上,作揖祈祷。
亓官女来到孔丘身后,低声说:“天阴了,快下雨了,该回去了。”
孔丘这才站起来说:“你也来了,忧国忧民啊!”
“不敢当。不过,对这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料定你会来,所以我也来了。”
“趁着天还没下雨,你就随我走走吧!”
亓官女跟着孔丘,来到沂河边……
雨过天晴后的一天上午,孔丘换上新衣,买了六只公鸡、六条咸干肉,朝亓官老汉家走去。
孔丘进屋,向老人施礼道:“大叔安好?孔丘特来看望您老人家。”
亓官老汉明白了,笑着说:“看来,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啊!”
孔丘有些紧张地说:“孔丘冒昧,前来求……求婚……不知尊长意下如何?”
“正合我意,将小女许配于你,这也是我亓官家的造化,是小女的福气。”
四月下旬的一天,是孔丘结婚的大喜之日。
孔丘穿戴一新,热情地接待客人。
孔丘的姨、兄、嫂和挽父曼来了,前后左右的邻居们来了,孔丘的一些同窗、好友也来了。
按当地平民标准,宴席还算比较丰盛。直到掌灯时分,亲友们才走完。
孔丘领妻子跪在父母的牌位前,磕头祈祷。
孔丘说:“孩儿向父母禀报:我已十九岁了,长大成人了,今天和亓官女结为夫妻。今后,更加奋发上进,有所作为,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孔丘的妻子说:“亓官女跪禀公婆:儿媳终生全心照料丈夫,助他早成大器,慰藉公婆在世心愿。”曾到宋国去了一趟,目的是考察殷朝的礼制。孔子对周礼的渊源进行了研究,明确地指出夏礼、殷礼以及周礼之间的继承关系。婚后第二年,孔子的夫人生了一个儿子。
鲁昭公得到消息以后,特命人送去一条鲤鱼,以示祝贺。孔子受宠若惊,随即给儿子起名鲤,字伯鱼,以表示对昭公赐鱼的纪念。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在相礼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和赏识,特别是鲁昭公赐他鲤鱼的消息更是不胫而走,霎时传遍鲁国都城。昔日那些看不起他的贵族们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秋尽冬至,冬去春来。孔子一边精心照料妻儿,一边探索学问,全家其乐融融。
鲁昭公十三年(公元前529年)的春末,亓官氏又生下了一个女婴。
二十三岁的孔子得了千金,喜形于色,忙着给妻子做饭,洗晒衣物,照顾孩子……
“你想好了吗?给女儿取个什么名字?”亓官氏问。说:“取名无违,无有的无,违背的违。”
“无违这名字既不好听,也不像个女孩子的名字呀?”解释道:“给孩子取名不在乎是否好听,也不在于是否像什么男孩名、女孩名,关键在于含义。当今鲁国,像季武子,身为相国,竟敢违背周礼,如果层层仿效,作为规范人们行为标准的周礼就不起作用了,鲁国就会处于混乱状态。我给女儿取名无违,就是基于上述思考,希望自己的孩子永不做违背周礼的事,更希望社会上不出现违背周礼的现象。
我现在正继续奋发钻研学问,就是为了将来办好教育,在帮助国家解决无违周礼的问题上尽微薄之力。无违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稳定,难道给女儿取这个名字不好吗?”
“好,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