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忙人看的生存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当横财扑面而来

也许你和很多人一样,正做着发财的美梦,幻想着某天有笔想躲都躲不开的钱能够砸中你干瘪的口袋。然后,也去过过那种穿金戴银、前呼后拥的生活。小酒一喝,小曲一唱,小车一开,小密一带,没事去非洲围场打打猎,或者到拉斯维加玩两把,那叫一个爽!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天上大把大把地下钱雨,而整个世界只有你带了一个硕大的口袋,问题是你敢接么?

飞来“横财”

宋朝时,河南的一个名叫李景文的人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因为自小体弱多病,父亲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儿子无人照料,于是在好友张惠明那里存放了100两银子,让朋友日后再交给李景文。100两白银就算到现在也不是个小数目,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在10万左右。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突然出现在你面前,说你老爸生前在他那里寄存了10万元,现在你老爸不在了,钱就按他生前的意思还给你。这事估计放谁身上谁都嘀咕,李景文也一样。

李景文没敢要那100两银子,说这事家父生前从未提起过,没文字依据,没事实来由。张惠明一听就急了说,你傻啊,你爸要是生前告诉你在我这里放了100两保命钱,那他还放我这里干吗,自己兜着不就完了!二人僵持不下,一个坚持要还,一个铁了心不要。结果,一件好事闹成官司,状子告到开封府尹包拯那里才总算有个结果。事情是真的,判张惠明将银子还给李景文。

不要说李景文缺心眼,是你没遇到这样的事。假如你是李景文,估计你心里也发毛。清朝徐珂的《清稗类钞》里有个类似的事,而且“横财”更多。

有人在吴县人蔡璘那里寄存了一千两白银,但没有立下字据。后来他死了,蔡璘就把他的儿子叫过来,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他。那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并没听父亲说过这件事,也没找到与这笔钱有关的字据,所以拒不接受这笔“横财”。而蔡璘做事也绝,也不管他要与不要,派了几十个人,用几辆牛车径直就把银子送了过去。

可能你会觉得他们可真够傻的,有人送钱上门居然不要;换了是你,肯定欣然接受,没事干吗不偷着乐呢。也许你会说,他们俩素质高,没来由的便宜一点也不沾染,可以作为效法的榜样。其实,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两个人,没有超人的觉悟,跟智商高低也没什么直接的联系,他们只不过警惕性比别人高点,不太合乎常理的事情不敢随意去碰罢了。

“点铁成金”的骗局

白花花的银子、花花绿绿的钞票任谁都动心,但是动心归动心,你要沉得住气,越是动心越要沉得住气。因为,骗子骗的就是那些在小便宜面前心猿意马的人。幸好两则故事都是真的送钱,倘若不是,而只是个局,诈你的,你又当如何?所以,不是两人不爱钱,实在是担心亏得更大,别人既然能十万、百万的拿来忽悠你,他从你身上赚走的肯定不止这个数,别人设套,你往里面钻,最后吃亏的当然是你。

过去的人肯定都听过“点铁成金”的事。一堆长霉生锈的破铜烂铁,转眼就能变成光彩夺目的黄白之物,任谁都心痒痒。但问题是:这样的事靠谱吗?如果那些所谓的术士真能点铁成金的话,他也犯不着给你点了,他点给他自己不就得了。但有些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是天降横财。

明朝嘉靖年间,上海某地有个相信“点铁成金”的富翁高薪宴请了一个术士替他炼金。术士说炼金得看地方,不知道你这地方行不行,先别多炼,炼个100两银子试试看吧!但是炼金必须得有个引子,类似于中药的药引。数目呢,大概是你要炼金的十分之一。富翁觉得10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大数目,就爽快地答应了。

过了大半个月,术士开炉的日子到了,这天术士还专门邀请了富翁一起来看现场。果然不负所望,里面躺了100两白花花的银子。术士说看来你这地方不错,下一步就多炼点,炼个5万两银子吧,但这需要药引5千两。因为有了上次的甜头,富翁对术士深信不疑,马上找来5千两银子作为药引。过了几天,富翁满怀憧憬地去找术士,可术士哪里还有个影子,早就逃之夭夭了。

很简单的逻辑,很低劣的伎俩,但还是有人上当了,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贪财心理在作祟。被骗的故事中大多数被骗的人可能都会有占便宜的想法。但同时,像生病时人体的免疫机能发挥作用一样,在横财面前,人的心理也会出现类似的免疫机制来制衡占便宜的念头。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认知不协调——想做而又不敢去做。

认知不协调换成通俗的说法就是,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有时想做的念头大过了不协调,你就被骗了;有时候不协调的感觉大过了做,你也许就成功地规避了骗局。

应该承认,人人都会有欲望,尤其在飞来的横财面前,真正不动心的少之又少。当我们的道德说教无法避免占便宜和被骗事件接二连三发生的时候,也许这种认知不协调能够被挖掘起来很好地规避这些现象。

一般的都认为皇上金山银山,富甲天下。但人和人不同,皇上和皇上也不同,如果我要是告诉你,在宋代的皇上中甚至有穷到连亲爹的丧礼办不起的,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