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这样管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不要随便表扬我

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赞美里。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

情景一:

王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在家里,无论女儿做了什么事情,哪怕她只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是取得了芝麻大点的成绩,王女士也要及时地对女儿大加赞美一番。在和她下棋、玩扑克或者做游戏时,都要故意输给她,而且还不停地给予热情的赞美:“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等。

但是时间长了,王女士发现,有时候,当女儿在学习上或者是在生活中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别人耐心地提醒她,却会惹得她老大不乐意。老师说,她在学校里也如此。明明是她粗心做错了题,老师点名提醒她,她的反应异乎寻常地激烈,有时候甚至还会哭鼻子。

父母必知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相信,赞美孩子能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激励他们朝更好的方向努力,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并没有掌握赞美的技巧。经常把夸赞的话挂在嘴边,起初,孩子的确会受到表扬的鼓舞,热情十足。但过于频繁的表扬,会渐渐失去魅力,孩子不再为表扬而兴奋,显得无动于衷;过多随意的表扬会使孩子感到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便能得到表扬,易形成心浮气躁、缺乏坚强的个性;表扬过滥,会导致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得到表扬,却忽略了如何把事情本身做好。一旦得不到预想表扬,便会出现情绪波动。

另外,赞美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孩子的良好习惯,而对于泛泛的赞美,例如“做得好”、“没错”、“你真棒”、“宝贝真聪明”等,虽具有感染力,但同时需要补充的是,孩子到底哪里棒、哪个行为了不起,否则将达不到赞美的最初目的,因为孩子只是会以为这简单地表示了父母的认可而已。

“你真棒!”

“你真聪明!”

“你今天能自己收拾玩具了,真棒。”

“你长大了,能做好多事情了,妈妈真为你高兴。”

家长朋友,您认为以上这些表扬的话语哪些是适宜的?哪些是不适宜的?

赞美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宽泛的赞美,一种是具体的赞美。父母应该尽量多采用具体的赞美,这能对孩子产生巨大刺激作用,当然这需要动一些脑筋。例如孩子如果完成一项家务事,可以说“宝贝懂得分担妈妈的工作,是会心疼别人的好孩子”;如果在小朋友之间礼让玩具,可以说“宝贝懂得让别人快乐了”;如果希望得到一件东西没有被允许,但是最终没有耍赖皮,父母可以赞美说“宝宝懂得克制自己了”,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追问什么是克制,这样父母能进一步解释说所有人在社会中都要面对约束,而调整心态适应约束就是克制。

表扬不适宜所带来的后果——

(1)容易使孩子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

家长是孩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孩子的评价与态度会被孩子当做自我评价的主要甚至是惟一标准。为了获得自尊需要的满足,提高自我价值感水平,某些敏感的孩子会注意成人的好恶标准,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取悦于成人。长此以往,这类孩子容易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由于长期的“看别人眼色行事”,这类孩子往往缺乏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长大后其情绪极易受别人的态度与评价的左右,因而常常生活得不快乐,不自信。

(2)容易使孩子形成好胜好强、追求完美的人格倾向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由于受表扬过多而形成了好胜好强、追求完美的人格倾向:他们总要争“第一”,不允许自己有失败,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不允许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听不得别人受表扬。这类孩子忍受不了挫折、过分追求完美,而生活中又不会存在完美,那么,他们未来的生活势必不会太轻松、太幸福。

(3)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价值感水平

当成人因孩子成功而表扬他们聪明时,孩子就会暗自推测:当我失败之时,我就是愚笨的。因此每当失败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沮丧、自我价值感降低。他们还会变得非常脆弱,兴趣、坚持性和抗挫折的能力都会显著下降。有些人认为表扬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其实,若表扬运用不当,它是会间接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的。

教子锦囊

(1)赞美的方式要多样化

新颖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容易激发人们的动机;而不变化的刺激、千篇一律的刺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父母使用单一的、不变的、重复的语言去赞美孩子,时间一长,孩子听着无味道,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根本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有时甚至引起孩子的厌烦。

(2)强化好行为的赞美

赞美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应该引导孩子重视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成功的结果,激励孩子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即便是某个好行为的结果不令人满意,也要给予孩子适时的赞美。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赞美,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要视情况而定

为了培养孩子的一些好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等,起初,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进步了,一定要瞅准时机,着力赞美。慢慢地,等孩子在父母的赞美声中养成了习惯时,则需要减少赞美的次数。而且,赞美的间隔时间要长一些。直到孩子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或成绩时,再对其给予赞美。只有把握好了这样的节奏,才能发挥赞美的作用。

(4)抓住时机进行表扬

要在孩子的好行为出现后即可给予表扬;还可抓住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进行表扬,因为孩子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价值;不直接面对孩子,而是对别人称赞自己的孩子,却又能让孩子听到,效果会更好。

(5)重视孩子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一次成功,一个良好的行为,其中蕴含着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称赞时注意引导孩子回头看成长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的潜能、采用的方法、思维的方式,使孩子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每一次称赞都是一次经验的总结,为今后的发展铺垫一级台阶。

父母测吧

您会表扬孩子吗?

“你今天终于没有做错,了不起!”

“全部做好了,很好。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做错了!”

情景回放:您把照顾金鱼和给盆栽小西红柿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孩子,可他不是一天喂两次金鱼就是3天忘了喂食,更想不起要给小西红柿“喝水”了。但是最近3天,他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您心里虽然满意,嘴里却说:“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孩子“伤”情: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

纠错处方:孩子有了进步,本来是好事。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家长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嗯,给鱼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适,水也换好了,还刷了鱼缸;给西红柿早晚浇了两次水,看它的叶子都笑了,它们肯定会越长越壮!”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你做得真棒,比××强多了。”

情景回放: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孩子园画的画给您看,是《小白兔拔萝卜》的填色图,他的眼神期待着您,您煞有介事地说道:“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孩子“伤”情: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纠错处方: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便于他明白您更重视他是否努力,关注他的点滴进步,慢慢地帮助他建立起自信。通过细化过程,强化他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个挫折,平和地面对困难,避免被小小的不顺击得一败涂地。

所以,这时您不如说:“你这幅画画得很仔细,颜色一点也没涂到线的外面;颜色也好看,能跟妈妈讲讲为什么选这几种颜色吗?为什么把云彩涂成了橙色?”从而引发孩子讲一讲他是怎么想的,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画笔表现的,最后不妨再提一点建议。您对作品的评论和指点能引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因为您给予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而是对过程的关注,使他明确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满足感油然而生。

“你居然得奖了,真是妈妈的骄傲!你以后一定还能得到更多的奖!”

情景回放:辉辉在一次全校的作文竞赛得了“第一”,辉辉妈满心欢喜,不论时间,不论场合,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扬辉辉,把辉辉的“光辉历史”挂在了嘴上,并常对辉辉说:“我们家辉辉在全校的比赛上能得第一,以后一定可以在全市的比赛上得奖。”

孩子“伤”情:辉辉妈这样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绩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须达到,否则就是“骄傲、退步”。此时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纠错处方:家长应该注意,我们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没有得到的”成就。表扬,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之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

面对孩子已有的成绩,家长应该向孩子说:“你干得真不错,能不能再来一个。”“你已经得到了班里的第三十名,能不能继续努力,进一步克服不足,进一步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过别人),得到第二十五名。”夸奖之后,紧接着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高半步”的新目标,使他不会停顿下来,也不会失去信心。

“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个好孩子。”

“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情景回放:在劳动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帮家长做一件家务。于是强强回家悄悄地整理起爸爸杂乱的书桌。妈妈看到了高兴地说:“强强能做家务了,真是个好孩子。”

星星考试得了第一,挥着试卷给妈妈看,妈妈说:“星星真是个聪明孩子,将来准能考上清华。”

孩子“伤”情:这样的表扬,是做父母最常说的,表面上看,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这样随意的话说多了,会使孩子顺着家长的思路进行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我是聪明孩子。但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还可能进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低分,就是一个笨孩子。这种“以偏概全”式的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了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而且过度的表扬,会造成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对孩子造成所谓的“捧杀”。

纠错处方:一些“好孩子、聪明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讲“量变到质变的关系”。比如,孩子考试得了高分,家长应该说:“一次得高分固然可喜,但不足以骄傲,只有一次次地不断获得好成绩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为家里作一次好事固然值得表扬,只有一次次地不断地为家里贡献自己的力量才是做到了‘对家庭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