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传染病及流行性疾病引起的高热中医病名阳明气热证

症状

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本病仍然属于外感热证,多数是由于表邪内传,全身阳气应激而起对抗外邪,从而形成的里实热证。由于气分实热内盛,所以身有高热、面部红赤,不恶寒而恶热,不喜穿衣盖被。因内热旺盛,迫使津液外泄,故周身大汗出,汗出则津伤,表现为口渴舌燥,脉象洪大而有力,舌苔黄燥、或干而色深,甚至有突出芒刺,这些都是津液受损,里热亢盛的表现。

习惯上把本症的症状表现概括为四大症: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但是临床诊断上,也无须拘泥于这四项表现,比如肌表毛孔闭塞的话,则也有可能表现为无汗。内伤杂病中,仅表现出口大渴和脉洪大,而没有大热大汗症状的,诊断为胃热亢盛证的例子也是有的。另外,如果仍兼有表证,那么畏寒、恶风、无汗的情况也可出现。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汗出过多,毛孔疏散,人体阳气大规模消耗后劲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体虚而恶风寒的情况,所以本病辩证诊断要综合全身症状,不要拘泥于某些局部特征。

【用方】

白虎汤——《伤寒论》

方剂说明

清热生津。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组成

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

歌曰:白虎汤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生气津。

配伍说明

本方原为治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温病学家又以此为治气分热盛的代表方剂。凡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由卫及气,皆能出现本症。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热灼津伤,乃见烦渴引饮;里热蒸腾,逼津外泄,则汗出;脉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气分热盛,但未致便秘,故不宜攻下;热盛津伤,又不能苦寒直折。唯以清热生津法最宜。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全方有退热作用,但如果不加石膏则没有退热效果,证实单味石膏本身已经有很快的退热功效,配合知母同用,可以使效果更为持久。知母本身也有抗菌的作用。而甘草可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抗炎、抗过敏、镇痛解毒。

方剂制备

方中4味药材取水约2000毫升,煮到米熟,滤出药渣后应剩余约600毫升药液,分3等份,每次取一份温服,一日服用3次。如症状较急较重,可将间隔时间减少到2~3小时。生石膏难溶于水,故用量较一般药材大,必要时最多可用到250g,须医者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加减。

临症加减

1.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白虎汤证见有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原方加人参10g,即为白虎加人参汤,可清热、益气、生津。

2.温疟,其脉入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以及风湿热痹,症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即为白虎加桂枝汤,原方加桂枝5~9g。可清热、通络、和营卫。

3.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等。以及风湿热痹,症见身大热,关节肿痛等。原方加苍术9g,即成白虎加苍术汤。可清热祛湿。

典型案例

某男,21岁。因食蓖麻油中毒而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在4g左右,红细胞200万上下。经常衄血,发热,烦躁,自汗,舌淡红苔薄黄,脉洪大而数,身有瘀斑多处,此起彼落。此为阳明热盛,淫于血分,迫血妄行。与白虎汤加白茅根、生地。重用石膏45~60g。后期石膏减量,加阿胶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