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是非本是身外事,放下就是拥有(3)

他也曾劝诫世人:“人生在世都希望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幸福快乐由哪里来呢?绝不是由修福而来,今天的富贵人或高官厚禄者,他们日日营求,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并不快乐。修福只能说财用不虞匮乏,修道才能得到真幸福。少欲知足是道,欲是五欲六尘。无忧无虑,没有牵挂,所谓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清楚,心就安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迷,处世待人接物恰到好处,自然快乐。”

定了人与人内心想法的不同。来看看这师徒二人的迥异想法吧:一天,坦山和尚与徒弟在去某地说法的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河水虽不湍急,但因为刚下过大雨,河沟泥泞不堪。师徒二人正准备渡河时,后面来了一位穿着得体、体貌端庄的年轻姑娘。姑娘行色匆匆,好像有急事要办,但是到了河岸边后却面露犹豫之色。

看到这一情景,坦山和尚便上前对姑娘说:“施主,贫僧背你过去吧!”

紧跟在他后面的小沙弥听到坦山和尚的话,心里不解,嘀咕到:“平日里师父教导我们,不能接近女色,为什么今天自己却犯清规呢?”

小沙弥本想当场问师父,但是又怕惹怒师父,只得忍受九回肠的折磨,闷闷不乐地跟在师父后面。

很多天过去了,小沙弥还在为当日师父背姑娘过河的事情冥思苦想。一天,他终于憋不住了,于是问坦山和尚:“师父,您经常教导我们,出家人不可以亲近女色,可为什么前些日子,您却背漂亮的女施主过河呢?”

坦山和尚听了小沙弥的问话,讶异地回答道:“我背那位女施主过河后,就把她放下了,没想到你却把她紧紧背着,到其实,坦山和尚背那位姑娘过河,完全是出于善念。他的心里早就把姑娘的事情放下了,而小沙弥的烦恼,完全是自己找的。人之所以烦恼,之所以不能放下,是因为情执,放下情执,才能活得自在。

弘一法师把放下看做一种内心境界,放不下便饱受折磨,放得下便能坦然自若。凡事放得下,是因为没有欲念,内心没有欲念,才能不受忧虑所扰,才能心地坦然,只有心地坦然,才能将一切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你苦苦追求而不可得的东西便会在无欲无求中悄然到来。

以修佛之心修身

心是身体的主导,心里怎么想,身就怎么行。人要降伏自己的身心,使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但首先必须降伏自己的心,能够降伏自己的心,身自然就听话了。

大师讲经时,教人们依照《法华经》所云,摆脱苦恼修行自身。《法华经》云:“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约悲言也。”

因佛法是真能,说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与以正见。迷信,而与以正信。

恶行,而与以正行。幻觉,而与以正觉。

包括世间各教各学之长处,而补其不足。广被一切众生之机,而无所遗漏。

化世人破除谬见,以超然的心态面对生死。

有一个老妇人,她与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得非常艰难,不幸的是,儿子无缘无故得了一种怪病,死了。老妇人痛不欲生。

邻居帮着老妇人把儿子掩埋后。老妇人哭着待在坟边不肯离去,不吃不喝,好几次哭昏在坟地里。几天下来,老妇人的身体虚弱,生命危在旦夕。

无奈之下,人们想到了庙里的虚竹和尚,于是派人赶紧将虚竹和尚请来开导老妇人。

虚竹来到老妇人身边问道:“你为什么待在你儿子的坟前久久不肯离去呢?”

老妇人哽咽着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只求和儿子一起离开人世。”

虚竹大师说道:“你想不想让你的儿子活过来呢?”老妇人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欣喜地说:“当然想了,你真有办法让他活过来?”虚竹大师说道:“我有个办法,不知你想不想试一试?”老妇人一听,立即爬了起来,说道:“我愿意试一试,只要他能够活过来,让我做什么都行。”

能用这炷香火为你的儿子续命。”老妇人急忙问:“那究竟是什么香火呢?”虚竹慢慢地说:“这种香火只有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才有,你先去找吧!”老妇人听了虚竹大师的话后,急急忙忙上路了。她来到一户人家,敲开了门问道:“你家里死过人吗?”“死过啊!”主人回答到。于是老妇人又敲开了另一户人家的门问道:“你们家死过人吗?”

“死过啊,不死那不成了妖精了。”这家的男主人笑着说。

……

就这样,老妇人跑了很多人家,结果却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她无可奈何地回来告诉虚竹大师:“我走遍了所有的人家,但就是没找到一家有你说的那种香火,因为每家每户都曾经死过人。看来这样的香火我是取不来了。”

虚竹大师笑了笑说道:“既然是这样,那你又为什么为儿子的死而过度地伤心呢?”

听完大师这番话,老妇人的失子之痛顿时化解了很多。生老病死乃人类繁衍生息的法则,所以没必要总是沉静在死亡的态度,一味抱怨并不能改变这个现实,那么最好还是接受这个现实,以淡定的态度来面对。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一个行囊,如果装得太满就会很重、很累。一个生命背负不了太多的行囊,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人生大道上,我们注定要抛弃很多。有些时候,果断地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弘一法师告诫人们要懂得放下:“有贪有嗔,诸佛如来都救不了,自己要精进不懈,把贪嗔痴三毒从内心中拔除。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名利不是好东西,要舍弃。贪嗔痴害不了别人,只害自己。”

若真放下,才有感应,早一天放下,早一天得大自在。在未去之前,在此世界一切环境亦得自在,顺逆都自在,自在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

有一个人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外出办事时也从不结伴而行,即使路途遥远,跋山涉水也不例外。可是有一次他外出时不小心掉进了深谷里,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伸手奋力抓住深但是他人在半空,上不得也下不得,危险随时还会来临,在这危急时刻,他突然看到佛祖就站在不远处的悬崖上,于是他求佛祖解救自己:“大慈大悲的佛祖!求您救救我!我被困在这半山腰真的是难受死了,我知道我过去做过很多错事,但是如得到佛祖的救赦,我一定一心向佛,多做善事。”

佛祖微笑着说:“我就是来救你的,但是你只有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

“只要佛祖发慈悲,我一切听从安排。”“那好,请把你的手放开!”此人一听,心想:“下面是万丈深渊,如果我放手一定会跌得粉身碎骨,佛祖这不是害我吗?”于是他摇摇头说:“佛祖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佛祖见他如此执迷不悟,只好摇摇头走了。其实由于天气太黑,看不到下面的情况,他离地面不过几米而已,而且下面还是厚厚的沙土。

放手,未必会死。所谓舍,就是失去;所谓得,就是得到,舍与得实际上是并存的,是一种取舍的哲学。舍得之间,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是一种大智慧。

人生是一个患得患失的过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乃是常有这件东西;但如果你肯放手,表面上虽然有所损失,可是会得到更多的选择机会。不肯放下,你的人生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放下执迷真性自现

人生在世总是经受很多考验,纸醉金迷的生活容易迷惑人们的心智,让生命中那颗通灵的自然之心沉睡。在繁忙过后的瞬间我们要学会卸下疲惫的重担,让心灵回归通灵的自然之性。

弘一法师在讲授佛法时曾借仁潮禅师的几句话道出世间的浮华真假:“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翼,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

琐是琐碎、微不足道,即指芸芸众生。营营是忙碌不停,等于蚊虫在器皿中乱飞乱撞。化是变化,生死是变化,化海即六道轮回,何时才能有个头绪。人生实在是梦中之梦,等证到罗汉果,才恍然大悟,知道已往乃是一场梦。明心见性,证得法身大士,想到从前作罗汉时也是在做梦。六道众生把假的当我们怎会晓得。有时候人们无法让自己的内心保持通灵,是因为无法放下心中的负担,放下既是佛,放下就是回归原始的自然之美。一个叫黑指的婆罗门运用神通,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说:“放下。”于是婆罗门将左手的花瓶放下了。佛陀又说:“放下。”于是佛陀又将右手的花瓶也放下了。可是佛陀依旧重复那句话:“放下。”

黑指婆罗门不解地问道:“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您怎么还让我放下啊!”

佛陀微笑着说:“我叫你放下的并不是手中的花瓶,而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将这一切都放下时,就会得到大解脱。”

黑指婆罗门顿悟。人生中我们该放下的东西太多了,事业、爱情、家庭、金钱、荣誉……但是“放下”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也正是这样,很多人过得很痛苦、很累,所以,必要时“放下”其实是通向幸福、得到解脱的最好捷径,也是通向内心通灵自由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