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掌握做人做事的黄金法则
做人做事,没有定规,但总有一些大家公认的原则可以遵循。比如“先做人后做事”、“先交朋友后办事”、“抓人心办大事”、“懂礼节好办事”等。这些黄金法则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且获得了大家的普遍心理认同,因此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普遍指导价值。从中领悟做人做事的玄机,重要且必要。
一、先做人后做事
做事的时候不能不提做人。你要是想先做成什么事情,必须先做人,让别人认可你这个人,你不说事,别人都会自动来问你、来帮你。一位久在商场摸爬滚打的前辈,曾经这样教导一个年轻人:“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好了,附带着就把事情做了。”
1.嘴巴甜点,行动快点
嘴巴甜一甜,胜过三斗田。
——俗语
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在销售部门工作。他们在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上不相上下,但是性格差异很大,为人处世方式也不同。
甲嗓门大,见到人要么直呼其名,要么喊“小张”、“小王”。有一次,销售经理接待客人,甲在门口喊起来:“老李,你的电话。”年轻的销售经理竟被下属喊“老李”,而且当着客人的面,换了谁都难以忍受。这位经理阴沉着脸走出来,心中忿忿不平。
乙就不同了,见人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喊“X经理”、“X主任”,对没有职务的则以“哥哥”、“姐姐”相称。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乙都立即行动,出色完成。而且,下班以后看到有人没走,就主动留下来聊聊天,话话家常。甲与之相反,下班就走人,我行我素。
后来,销售经理的助理调到别的部门了,公司决定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新人。甲乙两人都是业务骨干,自然参加了竞聘。结果,乙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甲,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做事勤快的人。嘴巴甜、说好话,并非一味地阿谀奉承他人,而是要懂得根据不同场景恰当表达,做到让人喜欢、令人满意、与人为善。这样一来,才能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所长进,自己的人生境界才能更上一层楼。
2.脑筋活点,效率高点
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
——俗语
一些人善良、真诚,却不能深刻理解世事人情,结果人际关系一团糟;一些人工作很努力,却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结果一生都在做无用功,难以脱颖而出。说到底,他们都缺乏悟性——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不善于举一反三,只能原地踏步。
有一个业务员脑筋特别灵活,善于在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现机会,因此大家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次,公司为一次促销活动制作了一个大型广告牌。活动结束后,他雇了一辆三轮车把广告牌运回来。
当时,路上车流很多,三轮车只好停下来。制作新颖的广告牌异常醒目,引得路人驻足观看。业务员看到这种情形,深受启发,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刚才的情形。后来,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多做一些这样的广告牌,雇人拉着三轮车在城市里跑,不就是廉价、高效的活动广告吗?
结果,公司采纳了业务员的想法,收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凭借灵活的头脑、勤奋的努力,这位业务员事业发展迅速,很快坐到了公司经理的位子上。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人认识四方的东西,举出一个角为例,让他类推另外三个角,如果不能类推,就不要再教他。在激烈的竞争中,勤奋、机遇都必不可少;但是,有头脑、悟性高的人更容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出色办事、高效办事。
生活中,人人都想变得更聪明些,取得更大的成就。关键是要有“停下来、想一想、继续走”的意识,做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灵活变通。这样,我们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做到处世灵活,办事干练。
3.脾气小点,关系好点
养气之学,戒乎躁急。
——《劝忍百箴》
一个人脾气暴躁、性子急,做事的时候就会头脑发热、乱弹琴,会失去分寸。比如,说话的时候爱发火,甚至出语伤人,这样就不能和别人搞好团结,很容易把事情搞砸。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戒骄戒躁是处理好各种关系和事务的基本要求。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庞统投靠刘备,但没有得到重用,被派到耒阳县管理事务。失意的庞统不好好做事,故意拖延,降低工作效率。恰巧张飞到耒阳县巡视,当他得知庞统不理政事的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人抓捕庞统。后来经过孙乾的劝阻,张飞才平静下来,决定考察其中的缘由。
在张飞的要求下,庞统开始处理多日积攒下来的案件。于是,庞统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好了所有积攒的问题,结果令各方满意。张飞终于见识到庞统的才华,急忙向刘备说明原委。后来,庞统得到重用,在攻取西川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功劳。如果张飞乱发脾气、任着性子胡来,显然会恶化与庞统的关系,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举贤任能了。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做人做事的时候心平气和才好。脾气太大,别人受不了,自己心里也难受。即便自己本事再高、权力再大,也要谦和一点;否则,别人不敢当面发作,背后肯定不服气。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后怎么做事呢!
以静识物、以静观心,是人们认识真理和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火燃烧的时候散发出强烈的光和热,最终把一切化为灰烬。同样的道理,人们如果不能戒除急躁的毛病,就会失去理智,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不能把事情做得妥善、圆满;而在商业世界中,经营者过于浮躁、急于求成,则会把企业带入绝境。
4.微笑露点,肚量大点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对联
世界因体谅而祥和,人生因体谅而精彩。人生在世,对许多事情都要看开些,与人发生矛盾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宰相肚里能撑船、才能成就大事。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创者,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与他心胸开阔、不计私怨的宽厚性格有关。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建立了新朝,引爆了农民大起义。刘秀和其兄长都参加了起义队伍,并带领着一万余人马征战。公元23年,刘玄称帝,想要统帅天下的起义队伍。由于刘氏兄弟战功显赫,刘玄怕他们威胁到自己的帝位,于是借故将刘秀的兄长杀害了。刘秀在外面巡视完回来后根本没有提兄长被害的事,表面上仍旧谈笑风生。
后来,刘秀被任命为大司马,并被派到河北一带活动,遇到了盘踞在那里的王郎。公元24年,刘秀攻破邯郸城,王郎急忙逃命。刘秀在战争中缴获了大量文件,有许多是部下与王郎暗中交往的信件。对此,刘秀看也没看,当着大家的面把信件烧毁了。
刘秀不因为兄长被害而与刘玄翻脸,是忍耐一时的表现;宽恕那些背叛自己的人,则显示了容人的海量。结果,部下深受感激,纷纷为之效命,最终帮助刘秀取得了天下。
为人处世,讲求和谐、忍让。见面微笑,会有好人缘;遇事大度,能成就伟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生中要经历各种场面,不管酸甜苦辣都要品尝,遇事再难也要笑一下;哪怕是苦笑,也能增添战斗下去的勇气,而不是止步不前。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胸怀广阔,才能有宏大的视野,不被个人恩怨、一时误解阻挡前进的步伐。“微笑露点,肚量大点”,可以使自己和别人活得更舒服,更容易办成事、办好事。
5.理由少点,做事多点
临事三难:能见,为一;见能行,为二;行必果决,为三。
——张泳
做人做事的时候,达不成预期目标,人们习惯给自己找点理由,求得解脱。但是,这样一来,会使人丧失敬业精神、责任感;一旦养成这个坏习惯,则会对人生成长、事业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我们都听说过“寒号鸟”的故事,它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卖弄歌喉,而其他鸟儿则辛勤劳动,搭建自己的屋子。当有人劝寒号鸟准备过冬的住所时,它还当作耳旁风。经受了夜间暂时的寒冷后,寒号鸟没有吸取教训,仍然不建造房子,继续找出种种理由推脱。结果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冬天到来了。当别的鸟儿们晚上在暖和的窝里休息时,寒号鸟却在寒风里瑟瑟发抖,最后冻死了。
美国哈佛大学人才学家哈里克曾经深刻地指出:“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拖拉,说到底就是喜欢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做事的时候不会立即行动。长此以往,只会丧失做人做事的最佳时机,最后壮志难酬、空留悔恨。
美国西点军校奉行一条重要的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借口”。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位学员必须想尽办法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各种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二、抓人心办大事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饱经历史见证的治国古语放在今天,依然掷地有声。国君想得到子民的拥戴,商家想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个人想赢得朋友的信赖,老板想获得下属的支持……显然,这都是抓人心的问题。
1.欲取先予,得以人心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老子》
公元前203年,刘邦被项羽的军队围困在荥阳。这时,大将韩信已经降服了齐国,手中掌管着数十万军队。不久,韩信派使者求见刘邦,要求获得“假王”的封号。
刘邦勃然大怒:“我被敌军围困在这里,正需要你前来救助,你竟然在这时候讨取封号,无法无天!”张良走上前,提醒刘邦:“大王,目前我们处于不利的局面,要以大局为重,别计较一时的恩怨。况且,韩信立了功,赐给封号可以让他忠心为您效劳!”
听到这里,刘邦恍然大悟,立刻大声说:“韩信平定了齐国,大长军威,应该封为‘齐王’。”就这样,刘邦赐给韩信封号,得到了人心;接着征调他的军队进攻项羽,很快使自己转危为安。
刘邦给韩信“齐王”的封号,换取了对方的忠诚,最终赢得了天下。这是一种“欲取先予”的行动策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更宝贵的资源了,而与人打交道、把事情办好的关键是获取“人心”。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思是,圣人不累积财富,给予别人越多,自己得到和拥有的就越多。
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不能失去他人的帮助,获得他人支持是我们顺利推进发展目标的前提。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给予他人支持与合作,甚至在必要时让自己承担部分损失,都是得人心的必要举措。
2.感情投资,留住人心
在所有投资中,感情投资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
——藤田田(日本麦当劳株式会社社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界上什么投资回报率最高?日本麦当劳的社长藤田田在《我是最会赚钱的人物》一书中谈到,将所有投资分类,研究回报率后可以发现,感情投资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
为了留住人心、提升工作效率,藤田田每年支付巨资给医院,作为保留病床的基金。当员工或家属生病、发生意外时,就能立刻住院接受治疗。这一做法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能够让大家安心工作。
此外,藤田田还把从业人员的生日定为个人的公休日:让每位员工在自己生日当天和家人一同庆祝。这样一来,员工就能和家人尽情欢度美好的一天,养足精神以后,第二天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为员工多花一点钱进行感情投资,绝对值得。”藤田田的做法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回报。
日常生活中,参加朋友婚礼、举办同学聚会……其实都是在进行“感情投资”。这既是做人的学问,也是日后办事的需要。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时间一长,原本牢靠的关系可能淡漠起来。“人心”散了、丢了,以后求人办事就会很麻烦,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即使再忙,我们也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加强情感沟通、进行感情投资。
学会感情投资,能够让你留住人心、赢得未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并不会花费我们过多时间和精力,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可以了。比如,记住对方的生日,在那一天送一张生日贺卡、一束鲜花,或是举办一次小型生日宴会,往往能引起对方情感上的震颤,这是金钱无法替代的。
3.以德报怨,赢得人心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老子》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与楚国的边境地带住着两国的村民,他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天气干旱、严重缺水,瓜苗长得非常缓慢。魏国的村民为了避免影响收成,就在晚上往地里挑水浇瓜。果然,他们的瓜苗长得越来越好。
楚国村民心里非常嫉妒,一些人开始偷偷踩踏对方的瓜秧。魏国村民看到这种情形大发雷霆,准备拔掉楚国村民的瓜秧,但是被县令阻止了。他耐心劝导大家:“如果我们去报复,最多只能解心头之恨,但是那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两国的战争。不如我们帮他们浇地吧,这样或许可以感化他们改邪归正。”
果然,楚国村民羞愧得无地自容,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这件事很快传到楚王那里,本来还对魏国虎视眈眈,看到这种情形颇受触动,于是打消了原有的念头,主动与魏国和好。
道理很简单,以德报怨才能化敌为友、赢得人心——这是迎战那些终日想要让你难堪的人所能采用的最上策。“以德报怨”,是以“不争”为“争”的行动策略,是一种高明的人际交往艺术和处世哲学。它要求我们具备长远的目光,不为一时的得失计较,最终成大事。
“以德报怨”并非一味地忍让和退缩,把握必要的分寸是很重要的。具体来说,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从容不迫地处理各种问题。事实上,人们都有羞耻之心,当我们“以德报怨”的时候,对方通常会为自己的“失礼”感到汗颜。
4.打成一片,尽得人心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六韬·文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有着共同爱好、理想、性格的人能走到一起、发展关系、进行合作。道理很简单,大家能够说到一块儿、打成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做人做事的过程中,把自己扮演成“我们是一个队伍里的人”,往往能获得对方的认同,尽得人心。
吴起是我国古代军事家,智谋超人,善于用兵,给后人留下了《吴子兵法》一书。在《治兵》篇回答魏武侯“兵何以为胜”的问题时,吴起说:“统帅能与士卒同安乐、共患难,就能让军队团结一致不离散,从而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可以连续作战不疲惫,无论用它指向哪里都不能阻挡,这叫做父子兵。”
吴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吴起就用嘴给他吸吮疮脓。结果,这位士兵和其他将士都深为感动,大家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极大地增强了团队战斗力。从中可以看出,吴起之所以能够每战必胜、震惊诸侯,是因为他能够与大家共安危,打成了一片,而不是高高在上、鹤立鸡群。
在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商业竞争,人们精于算计和谋划,但是李嘉诚却秉承“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的信念,与商界同行打成一片,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李嘉诚曾经帮助包玉刚收购了九龙仓,又击败置地购得中区新地王,但是并未因此与纽璧坚、凯瑟克结为冤家。一场博奕之后,大家握手言欢,联手发展地产项目。李嘉诚相信:“人要去求生意会比较难,而让生意跑来找自己,做起来就比较容易。”所以,他在商业竞争中非常注意加强与对方合作,充分照顾到对方的利益。于是,他和生意场上的许多人结成了合作伙伴、打成一片,创造了“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的奇迹。
一个人的财富再多、地位再高,也要放下身价与大家搞好关系、打成一片。做人的时候,善于合作、保持微笑、不搞小圈子,才能融入大家庭;做事的时候,顾及对方利益、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合作共赢,才能尽得人心。
5.投其所好,深入人心
不贪钱者众,一无所好者寡。
——俗语
有一次,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和儿子想要把牛牵到棚里,两人用尽了力气,始终没有成功。这时,女佣走过来,她拿起一些草喂牛,然后引导它顺利进了牛棚,两个大男人站在一旁惊得目瞪口呆。
人们常常说“人心叵测”、“事事难料”,但是,如果善于投其所好,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耐克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男性运动用品企业,因为从传统的广告中观众看到的都是充满雄性气息的粗犷广告。为了提升销售业绩,耐克公司准备进军女性运动品消费领域。关键是,如何打开局面,让自己的产品深入人心呢?
市场营销人员制定了“行销沟通”的策略,从“创建女性购物环境”入手,让女性消费者“买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港海岸时尚岛,耐克公司开设了第一家女性体育用品广场。走进那里,你会看到蓝色和白色的灯光照在深色的木地板上,摆设看起来更像是家庭里的家具,而不是呆板的展架,旁边还装饰有白色的兰花。这一投其所好的设计,让女性朋友获得了欢悦、舒适的购物消费体验,大获成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交朋友的时候,主动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能早日真心换真情;恋爱的时候,知道对方的偏好,才能有的放矢,抱得美人归;求人办事的时候,知道对方的喜好,才能把力气用在刀刃上,一击成功。
震惊全国的厦门赖昌星集团特大走私案,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触目惊心。为什么许多人都栽在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奸商手里?赖昌星一语道破天机:“我不怕当官的,就怕当官的没有爱好。”正是由于他善于“投其所好”,所以一些人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中倒下了。
“投其所好”作为一种策略,本身并不含贬义。关键看什么人将这一策略用于什么地方。坏人用它干坏事,好人用它为民造福,关键看你的作为。
6.荣辱与共,天下归心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
患难时刻见真情,享受富贵的时候,大家称兄道弟,不足以反映出人心的真假;只有在危难的关头同仇敌忾,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归心的目标。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刘备被曹操打得大败,但他不听众将的劝说,冒着被曹操追上的危险,扶老携幼带着全城的百姓出逃,甚至看着百姓落难的痛苦情景时,还惭愧得掉下了眼泪。刘备吃了败仗,但是他不丢弃百姓,而是和大家荣辱与共,所以赢得了人心。
大臣李绩晚年得了暴病,医方上说需要用“龙须灰”做药引。李世民得知这种情况,就剪掉自己的胡须,然后和药。李绩被感动得“顿首见血,泣以恳谢”。贞观末年,唐朝发动对外战争,大将李思摩在作战中被敌人的弩箭射中,李世民亲自为他吮伤口的血,身边的将士看到这种情形大为感动,一时间士气大振。
《贞观政要》记载了李世民的一段话:“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举其身,犹割股以唤腹,腹饱而身毙。”对待大臣、部下、百姓,李世民都注意和大家同呼吸、共命运,因此赢得了众人的拥戴,建立了强盛的帝国。
中国有句古语:“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在历史和现实中一直透着智慧的光芒。与人交往过程中,对方遇到困难要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能躲得远远的;做事的时候,出现意外情况要共同承担、走出困境,才能赢得信赖,为日后继续合作打下基础。
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做人要低调谦虚,做事要高调、要有信心,事情做好了,做人水平才能上一个新台阶。低调做人不是“懦弱”,不是什么事情都退在后面,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剥夺强占也不发任何声音;而是说,做人不要太招摇,不要有点小本事就拿出来显摆,以平和、平等的心态为人处世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高调做事,不是喊着口号让人知道你要做什么,而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看透,把握根源和关键,以一种很高很专业的姿态去做,最后取得圆满的结果。两种调子,一种人生境界,目的都是成事、成大事。
1.不耻下问,博采众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与人之间利益交织、利害难辨,需要我们多征询他人的意见,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身边各种事情复杂多变,需要我们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刘备放下架子,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虚心请教,换来的是问鼎天下的大计;秦穆公不以贫富作为选才标准,向百里奚征求治国的道理,实现了富国强兵……不耻下问,才能博采众议,增长自己的见识,做出正确决策、成就大事。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医院工作,他给人看病时很热心,也很认真,总是详细地询问病情,一时拿不准的,就想一会儿,或者翻翻书。然而,其他医生都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水平。这个年轻人丝毫不气馁,仍旧虚心学习,向周围的同事请教。几年以后,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业务水平成为医师,把同龄人甩得远远的。
不耻下问,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到他人的经验,对个人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许多人碍于面子,不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丧失的是宝贵的发展机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周围的环境,怎么能把事情办好呢?
杰克·韦尔奇非常注意组织信息的获取,除了与股东和董事长保持经常联络外,他还十分注意了解下属,特别是基层员工的具体情况。无论是在休息室里,在走廊中,还是在每一次公司会议上,韦尔奇都会对所见到的公司员工进行考察,了解大家的工作状况。做为一个领导人,如果不能放下架子到基层考察、把握一线的状况,想要制定科学决策将是难以想象的。
史书记载,韩信在消灭赵国军队之后,曾经拜敌方的参谋李左车担任军师,向他询问有关作战计划的意见。李左车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虽然是个智者,但在一千次的谋略中也会有一次失误;虽然是个愚者,只要在一千次里有一次干得很漂亮,就不能完全瞧不起他。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做人做事,不能忽视“愚者的一得”。任何人的见解,都会有其独到之处。对那些平凡的人、身份低微的人,一开始就轻视他们,是很愚蠢的。我们要谦虚一些,放下架子多向别人请教,才能避免“聪明反被聪明误”。
2.谦虚谨慎,脚踏实地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
《庄子》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一位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秦国。临走的时候,宋王给了曹商几辆车马,完成任务后又加倍赏给他一百辆车马。曹商喜出望外,得意地对庄子说:“在简陋的胡同里过穷苦的日子,这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游说大国君主,让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从而得到他们的奖赏,这才是我最拿手的东西。”
生活中不乏像曹商这样得志后骄狂的小人。他们骄傲自大,不懂得谦虚为人、脚踏实地做事,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信任的,一不留神就人仰马翻。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面对蜀军的强大攻势,曹操一时难以取胜,进退两难。一天晚上,厨师送来鸡汤。看到碗底的鸡肋,曹操深有感触。恰巧,夏侯敦前来征询夜间的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就这样,夏侯敦把“鸡肋”做为号令传了出去。
行军主簿杨修听到号令以后,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敦非常吃惊,急忙询问其中的缘由。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敦听了也很信服,于是命令大家打点行李。曹操闻讯后勃然大怒,斥责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把他杀掉了。
杨修思维敏捷、聪明能干,但是他不懂得谦虚为人,不能脚踏实地做事,最后落得丧命的惨败结局。“谦受益,满招损”,每个人无论身居何位、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应该保持一种谦逊的心态,学会谨慎行事。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里,任何领域和行业都人才济济,大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与人交往、处理各种事务要仔细获取各方的信息,而不能肆意夸耀、人前卖弄,否则只能是井底之蛙,使自己成为他人的笑柄。
老子曾经告诫人们:“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
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每个人都存在着深刻的“自我”意识,并且具有一定的“虚荣心”——表现为“追求高贵的身份和地位,拒绝卑贱的生活”。从血统论到资本论,这一幕至今仍然在上演。
追求向上的努力无可厚非,但是一味攀比富贵、在乎名利,“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不能在淡泊中体验人生滋味,就看不到真实生活的面目。这样一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指引。
《尚书·洪范》里提到了五福,分别是寿、福、康宁、修好德、终命,但是唯独没有提到贵,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贵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身居高位的贵人早上还是一个公卿,可能到了晚上就会变成一个平民。他们在顺达的环境中,腰缠万贯、大红大紫;一旦失势就会招来祸害,被投放到监狱,甚至发配流亡,这种悲惨的境地连普通百姓都不如。
在名利问题上,最能体现“全生葆真”精神的历史人物大概应推范蠡了。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范蠡放弃高官显位,选择了激流勇退。他改名换姓,隐居在齐国,与儿子们在海边耕作。由于经营有方,没有多久,产业竟然达到了数十万钱。齐人见范蠡贤明,想委以大任。范蠡却喟然叹道:“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散其家财,分给亲友乡邻,然后带着少数珠宝,来到陶国,再次更姓改名,自称为陶朱公。范蠡早年曾师事算计,研习理财之道。这次重操经商之业,自然驾轻就熟。他每日买贱卖贵,与时逐利,没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了富翁。
范蠡之所以辞官退隐、多次迁徙,就是考虑到不要让尊名大利给自己带来身家性命之忧。同僚文种不听规劝,接受了越国的尊荣大名,结果死在勾践手下,就是明证。“宁静致远”,范蠡一生三次变迁,虽身逢乱世,路途坎坷,却每次都达到了人生事业的巅峰,堪称成功人生的典范。
富贵、贫贱、得失、荣辱……种种人生际遇不是固定的,它们常常会相互转化。做人要参透富贵名利,才能不被它们左右;做事要摆脱名利的束缚,才能成大事。松下幸之助获得成功以后,经常深入基层和普通员工开展深入而真诚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自己日后重大决策的参考意见。与人交往的时候,放下身份、名位,才能真诚交流,成为知心朋友。企业领导人获得了巨额财富、掌控着资本的力量,想要走得更远,必须放弃高傲的心态。
4.充满自信,永不言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马尔比·D·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显然,这是一种不自信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一个人不能过于骄傲,但一定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能赋予我们思考、生命和行动,是一个人与宇宙大智直接沟通的触媒!一个人充满自信,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做到永不言败。
人类是自己思想的产物。与那些经历过职业失败的人交谈,可以发现:他们能够为自己找出无数失败的理由和借口。比如,“老实说,我原来就不认为它会行得通”,“事实上,我对这件事情的失败并不觉得太惊奇”等。做事之前就没有自信,怎么能把事情办好呢?
爱迪生是世界卓越的发明家,他在自己成功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失败,是屡败屡试、越挫越勇的典范。在进行各种实验的过程中,失败的痛苦折磨没有使他放弃自己的最初计划,反而坚定了他永不言败的决心。
也许有人会说,“自信心”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生活中每天都有因自信心不足而丧失良机,甚至造成终身遗憾的事情发生。“有志者事竟成”,这样的道理谁都懂,关键是要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所希望成为的那样的人。
5.隐藏锋芒,顺势而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运命论》
年轻人个性太强,不懂得隐藏锋芒,容易给自己树敌。比如,不善于与人沟通,与同事不能水乳交融,结果影响到工作和事业发展。这都是不会做人,进而影响到做事的情形。
一个人有才华是好事,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但是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不懂得适时隐藏锋芒、在恰当的时候显露出来,则是十分有害的。众所周知,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无所顾忌,就会锋芒毕露,很容易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得罪人;一旦引起妒忌,他人就会成为我们行动的阻力、成事的破坏者。
那么,是不是要息事宁人、无所作为呢?答案是否定的。“隐藏锋芒”只是一种做人的策略,是一种处世技巧,其要诀在于“顺势而为”。所以,“隐藏锋芒”只是相对于“锋芒毕露”而言的,是一种表面上的低调,在行动上我们还要熟练内功、做出过人的成绩来。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就能找到展示自我的最佳平台,一鸣惊人。
总之,时机不到,一定要隐藏锋芒;露才一定要适时、适当,要把握“顺势而为”的道理。时时处处才华毕现,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有智慧的人,有志于做大事业的人,务必要做到“含而不露”,该装傻的时候一定要装得彻底。既然你是真金,还怕火练吗,还愁事业不成功吗?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才华是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但是对“锋芒”,还是敬而远之为好。因为,“锋芒”是他人看到的东西,是外在的东西,只会带来害处。额上生角,必然会伤害到别人,你不磨平它,别人就会把它折断。“锋芒”就是额上的角,既伤人,也伤己!
6.大智若愚,明哲保身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生活中布满了陷阱和圈套,在利益交织的环境中,一旦引起他人嫉妒、触动他人神经,就会招致飞来横祸。因此,人生在世,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需要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大智若愚”。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起初并没有地盘和人马,实力非常弱小。在担任徐州牧的时候,吕布夺去了徐州和小沛,刘备连栖身之地都没有,最后不得不到许昌投奔曹操。
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非常强大,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在许昌,汉献帝确定了刘备“皇叔”的身份,刘备得到了重视,并被封为左将军。但是刘备非常清楚自己的遭遇,也很明白曹操的野心。为了避免被对方猜忌和谋害,刘备大智若愚,装出胸无大志的模样,专心在家里的后园种菜。
有一天,曹操邀请刘备饮酒,谈论起当今天下的英雄。曹操问刘备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刘备列举了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但是曹操却否决了他的看法,认为这些人根本称不上英雄。接着,曹操用手指着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听了大吃一惊,连手里的筷子都落到地下了。恰好当时天空有雷声响起,刘备于是说自己是被吓的,最终躲过了曹操的猜忌。
这就是著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身在矮檐下,大智若愚,有效保全了身家性命,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一个人有出色的才华、远大的志向,固然可喜,但是首要的问题是必须生存下来,不能被他人妒忌,不能功高盖主。否则,不能明哲保身,招致杀身之祸,再大的理想和抱负也会灰飞烟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懂得大智若愚,做到了明哲保身,本身就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
人们年轻的时候大多性格刚烈暴躁,这对我们为人处事是不利的。随着生活的磨练,个性中增加了柔顺的因素,从而使我们日渐成熟起来。“大智若愚”表现为若有似无、寓刚于柔的处世智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我们展现给对方的是令人放心的角色,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对方的猜忌,实现明哲保身,日后有所作为。
7.放低姿态,增加人望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孟子》
与人交往,首先要赢得对方的认可、欣赏和信赖,这里就有一个处世的问题。一些人骄傲自大、趾高气扬,显然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怎么能让人心里舒服呢?
美国哈佛大学人际学教授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也就是说,你要懂得尊重别人。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放低姿态,即说话办事的时候要谦虚、谨慎、低调,处在下风的位置,这样自然能够乐于被对方接受。
比如,你是一个很慷慨的人,天天请朋友吃饭、游戏,但是在交往过程中,你总是抱着骄傲自大的心态,别人说句什么就要反驳,估计对方表面不说什么,内心也会痛快不了。尽管你花了钱,但是威信仍然不能增加,人望也无法提升。
放低姿态,不是做表面功夫,不是言不由衷地乱敷衍他人,而是要学会“放低姿态放软身段”,学会仔细倾听别人的话,更学习“忖度他人之心”,尊重对方的意见、理解对方的心情、体谅对方的情意。
增加人望、增广人脉,不仅要物质上的努力,更多的是注重将心换心。为此,我们要放低姿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尽量体谅对方的心情。
8.低调处世,稳如泰山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运命论》
古代先贤曾经告诫我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学会自我保护;我们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掌握韬光养晦的要义。这都需要我们学会低调处世,才能在个人发展中取得更大成就,成大器。
大海是有深度的,然而许多人只看到了海边的波浪,而没有注意到它暗流汹涌的一面。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像大海那样厚重,学会低调处世,否则就不能承载更多的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到做事上来,从而建功立业。
不可否认,当代社会是展示自我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众人眼里的明星,吸引大众的眼球。但是我们要懂得张驰有致的道理,一个人过于张扬,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妒忌和厌恶,这样做的损失要远远大于收益。
注意培养自己低调处世的心态,在学习中取得成绩不骄傲,在工作中获得进步保持谦虚的态度,才是正确做人做事的方法。
(1)不追求一时的快慰。许多人热衷成名,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只贪图一时的名气,没有为自己做好一生的良好规划,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2)明确成功不是表面上的东西。一个人获得成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它固然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更多的是自我认同。当我们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应该专注于下一个前进目标,而不能追求表面的名气,使自己停止前进的步伐。
低调处世,才能保护自己,不被他人妒忌,从而稳如泰山。失去了做人做事的良好环境,想要实现梦想,肯定会一无所成。
四、先交朋友后办事
《小政治家必备》是一本在法国颇有影响的畅销书。它提醒那些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搜集整理20位可能登上总理宝座的“候选人”资料,并背得滚瓜烂熟;然后有目的地拜访这些人,与之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在将来某个时刻,一旦其中某人担任国家总理职务,将会使自己的仕途一帆风顺。
主动与人交朋友,而后顺利办事、成事,这就是“先交朋友后办事”的秘密所在,是做人做事的大学问之一。
1.平时多想,难时众帮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俗语
“功夫用在平时”,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朋友”关系固然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如果彼此长时间不联络,恐怕再好的哥们也会生疏。所以,想要在关键时刻获得朋友的鼎立支持,一定要平时多“走动”。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遇到某种困难的时候,首先会想找个朋友帮助解决,但是转念一想,这位朋友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联络了,这时贸然请人家帮忙又会感觉太唐突了。担心什么呢?无非是怕遭到对方的拒绝。显然,这是典型的“临时抱佛脚”。
“关系”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会生锈。朋友关系像鲜花一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才能长久维持,开花结果。平时不注意与人方便、不保持必要的联络,等到有求于人时才想到对方,尽管自己很有诚意、下的功夫很大,结果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碰一鼻子灰。
真正善于利用关系的人都有长远的眼光,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因此,有了朋友这层关系并非万事大吉,随便就能拿来使用的;想要让朋友给自己出力,必须不与朋友失去联络、平时主动关照对方。
朋友关系讲究无论天长地久、不管对方荣辱兴衰,彼此都心心相印、休戚相关;最忌讳的是,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热忱相待,不用的时候马放南山。所以,每个人都要谨记:不要等到需要获得别人帮助时才想到别人。与朋友保持日常联系并不难,也不会花费我们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尝试着把这种联络做为一门日常功课,就能获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预期效果。
2.谈亲说故,拉近距离
我出国时携带的唯一贵重物品是家乡的泥土。
——肖邦
亲人和故友,总是给人一种美好的回忆。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办事的时候,如果能够通过“谈亲说故”与对方建立某种联系,往往能让对方进入我们设置的情境中,大大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实现合作机会。
科·阿基诺总统访问我国时,没有直接到达北京,而是直奔祖籍福建省龙海县鸿渐村祭礼祖宗。因为他的祖籍是鸿渐村,这里有祖先留下的足迹。科·阿基诺与乡亲攀谈,并且深情地说:“我来中国不仅是为了国事,也是为个人家事,因为我既是一国首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这个村庄的儿女。”这一做法为他成功访问北京拉近了感情距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我们都会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从而取得某种共识,进一步开展后继的行动;求人办事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双方的信任,然后才能达成合作意向。“谈亲说故”就是与对方套近乎、交朋友的过程。作为一种有效的行动策略,它能使陌生的气氛变熟悉,使疏远的关系变亲近,使冷淡的态度变亲热,可以有效化解尴尬和矛盾,实现良好沟通。
“谈亲说故”最重要的是寻找到合适的话题。一位湖北记者在采访陈景润时,与数学家的夫人寒暄起来,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听说你是我们湖北人,怎么普通话说得这么好啊?”结果,双方因为“老乡”的缘分熟识起来,接下来的话语非常顺畅。
3.办事不成,情意仍在
买卖不成仁义在。
——俗语
交友办事的诀窍在于“早做谋划,长久打算”,最忌讳功利心太强。比如,对方努力帮自己办事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这时候聪明的人往往会适时感谢对方,既维系了原来的友谊,又为日后的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认为对方没把事办好,“无功不受禄”,就不表示谢意,甚至一肚子埋怨,会让自己显得很没人情味,以后想再求对方出手就难了。
某县有一位山村小学老师,在气候潮湿、交通不便的山区工作了许多年。结果,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给教书带来了很大困难。后来,他写了一份调职报告,委托县教委的一个朋友,请求去县城教书。
当时,这位朋友只是一位科长,没有什么实权,所以调职的事情没有办成。小学教师知道朋友为自己的事出了不少力,并没有埋怨对方,还带土特产亲自登门感谢。事情并没就此结束,以后小学老师一有机会就请这个朋友吃饭,念念不忘对方的好处。
结果,这位朋友深受感动,总感觉亏欠小学老师。后来,他时来运转,做了县教育局的副局长,顺利地把小学教师调到了县城。
求人办事不是“一锤子”买卖,达成一个目标总有持续努力、反复权衡的过程。第一次由于某些原因没把事情办成,下次还有机会帮你把事情办好。上面的小学老师如果急功近利,见朋友没把事办成就不表示感谢,甚至横眉冷对,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如愿以偿了。
没办成事,就不感谢对方,这样做不但让人寒心,甚至连朋友也做不成。以后办事需要帮助的时候,谁还愿意给你捧场呢?先交朋友后做事,重要的是“买卖不成仁义在”,维持住双方的合作关系、朋友之情,努力为下次求人办事埋下伏笔。吝啬自己的感谢,甚至太过势利,都是不会做人的表现,怎么能成大事呢?
4.送人一尺,赢得一丈
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
——曾国藩
“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曾国藩认为,有苦大家吃,有财大家分,这是成就事业的根基。他把与别人分功劳看作是减祸之道,实践了“送人一尺,换回一丈”的做人做事哲学。
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弟弟曾国荃围攻金陵许久,也没有攻下。面对这种情形,曾国藩提出,请李鸿章帮助“围剿”。但是,李鸿章不愿做摘桃子的人,他要保全老师的脸面。恰巧,朝廷下令李鸿章带领部队帮助攻占金陵,手下人都跃跃欲试。但是,李鸿章终不为所动,还上书朝廷,提议让曾国藩出马,很快就可以攻占金陵。
没过多长时间,金陵城终于攻下了。李鸿章亲往祝贺,曾国藩带着曾国荃迎接。见面之后,曾国藩拉着李鸿章的手说:“曾家兄弟的脸面薄,全赖你了!”李鸿章自然谦逊一番。红旗报捷的时候,曾国藩把自己的名字列在湖广总督官文之下,并一再声称:“大功之成,实赖朝廷的指挥和诸官将的同心协力,至于曾家兄弟是仰赖天恩,得享其名,实是侥幸而来。”
曾国藩只字不提一个“功”字,反而把功劳归结为大家的努力,这赢得了众人的拥戴,李鸿章等人自然也在他人面前为曾家兄弟多多美言。曾国藩凭借才能取得成功,却不争功,最后赢得了好名声,这种“大家喝酒最开心”的做法实在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
以“不争”为“争”,就能“送人一尺,换回一丈”。事实上,功劳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获得的,但是嘴巴长在别人身上,想让别人说好话,不能“争”,而要“送”。“荣誉”是空的,把它送给别人,对方受之有愧,自然会反过来捧你。
5.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
常常有人抱怨,我想创一番自己的事业,却没有合适的主攻方向,缺乏必要的资金力量,更没有贵人的帮助。其实,庞大的资源就在身边,那就是无数的“人”。善于和身边的人交朋友,能让你好办事、办大事。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离不开“七情六欲”,爱情、亲情、友情,范围最广的是世间无数的人情。研究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士可以发现,这些人当中,的确有人天赋异禀、恃才傲物,但是更多的人还是依靠朋友打天下的。人有智商、情商、财商,情商高到一定程度,自然可以挖掘人脉潜力、聚拢无穷人气、成就非凡人望,从而开创伟业。
“二十岁靠体力赚钱,那三十岁靠脑力赚钱,四十岁以后则靠交情赚钱。”经商如此,做其他事也同理。朋友多,就容易得到外在帮助,就容易赢得成功的机会。许多人不善于处理人情世故,往往认为“拉关系”粗俗、简单,不屑一顾。其实,做人就是谈交情、交朋友,需要用心经营。美国大亨洛克菲勒在其全盛时期感慨地说:“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像糖和咖啡一样可以买得到的话,我会为这种能力多付一些钱。”
从现在开始,做一个通人情、懂世故的人吧,善于结交朋友,就能建立有价值的人脉,某一天就能得到他人帮助,成就大事。
交朋友是一门学问,需要每个人用心体察。从培养朋友关系的角度来说,完整的人际关系应该包含三阶段:发掘人脉,经营交情,出现贵人。
五、懂礼节好办事
学会礼貌待人是被我们反复强调的一个为人处世原则。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没有礼貌就不能做人。一个人需要有礼貌,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事的基础。
在家里要对父母有礼貌,在学校要对师长、同学有礼貌,在工作中对领导、同事有礼貌,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一个人不懂礼貌,缺乏礼节修养,就很难有好朋友、合作伙伴,做起事来也会寸步难行。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注重礼尚往来。“仁、仪、礼、智、信”,其中“礼”是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影响深远,备受推崇。懂礼节,不仅要会打招呼、知道尊重对方,还包括在做人过程中必须顾及对方面子,在做事过程中采取符合人情常理的方法。
1.做事顺利,礼仪当先
中国人求人办事时,像写八股文一样,寒暄和客套是少不了的。如果直截了当地开题,就显得不风雅,如果是生客就更加显得冒昧了。
——林语堂
做人做事,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在应酬的过程中,客套、寒暄是必不可少的。一些人把“客套”看作虚伪、庸俗的东西,加以排斥、抵制,结果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连连受挫,这显然对交际的基本礼仪缺乏中肯的认识。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为“经营大师”。有人说他有一套秘而不宣的管理圣经,他却说自己只不过懂得如何做人做事罢了。松下幸之助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彼此交流不仅有功利目的,更有感情方面的需要。比如,“客套”是暖人心的,能加深双方的了解,建立亲密关系,增加友谊。所以,松下幸之助是个很讲客套,很会运用客套的人。
每当交给下属完成一件事,松下幸之助都会说:“这件事拜托你了。”遇到员工时,他也会主动打招呼,并且鞠躬致谢:“谢谢你”、“辛苦了”。有时候,松下幸之助甚至亲自为员工斟茶,或者送给对方一件小礼物。这些客套话,这些客套的做法有效地激励了员工,大家都毫无怨言地做事,实现了企业的巨大发展。
客套是一种礼节,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能带给人尊重、关心,可以缩短心理距离、实现感情共鸣。到朋友家做客,对方要立即起身相迎,然后请你坐下,再给你冲上一杯茶,接着寒暄问候几句。有了这些客套步骤,你才会获得良好的感觉,否则就有被冷落的感受,甚至引起猜忌。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对方求你办事会水到渠成。
2.以礼求让,以情求利
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
——《礼记》
相扑是日本的国粹。表演的时候,两个角斗士先要十分礼貌地相互行庄重的、绝对必要的屈膝礼,然后再搞一套繁琐的仪式,向每个角落撒盐、多次鞠躬、作出表示敬意的各种动作……接着调整呼吸,聚积力量,相互审视,最后才向对方猛扑过去。
即使是竞争对手,也要行必要的礼仪,日本人对礼节的看重由此可见一斑。在生意场上,日本人更是“笑脸相迎”,对客户彬彬有礼,表现出友好之情。这种谦恭有礼的做法帮助他们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合作,显示了精明、独到、老辣的做人做事技巧。
一位曾经长期与日本商界打交道的美国人说:“日本人非常重视礼节,甚至有些不厌其烦,这让我对他们的要求有些却之不恭,结果他们总是在商业合作中赚得盆满钵满。”美国商人生动地道出了日本商人的精明——懂得“以礼求让,以情求利”,而这恰恰是会做人、做事的表现。
重视礼节,首先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其次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学会礼貌待人,对方就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对我们的要求不好意思拒绝。所以无论是进行商业谈判,还是求人办事,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教养的人,往往能增加成功的几率。如果不懂礼节而被对方“挑礼”,我们只能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想要办事无异于痴人说梦。
3.顾全面子,容易成事
人要脸,树要皮。
——俗语
与人交往,求人办事,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总要给点面子嘛!”“看在我的面子上……”中国人爱讲面子,其中包含了“情义”的成份。做人,要给他人面子;做事,要掌握“面子”的学问。
在商业谈判中,经济利益固然是首要考虑因素,但是“面子”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说达成交易维护的是商业利益,那么实现预期的谈判目标、获得被尊重的感觉,则是在证实自身价值、维护自己的面子。在谈判中,如果我们做出伤害对方颜面的事情,就会影响到他的心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谈判条件优惠,对方也会失去兴趣,气量狭小的人甚至会伺机报复。
而在情感世界里,如果不注意给对方面子,常常会恶化良好关系,甚至引发情感危机。一对热恋中的男女发生了点矛盾,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肯向对方低头,最后闹起了冷战。女孩希望男方主动承认错误,哄哄自己;男孩想让女方先开口,给自己面子。结果,两人僵持住了,都拉不下脸来。时间久了,情感日益淡漠,一对恋人就此劳燕分飞。
由此可见,“面子”心理在许多情况下会影响到人们的判断、决策。做人做事的时候,顾全对方的面子,才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清代康熙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清官最刻,刻则下属无颜。”意思是,清官虽然能够仗义执言、主持公道、不贪赃枉法,但是他们却因为自己的耿直处处得罪下属,常常让大家很没面子,而这对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是不利的。
“面子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单纯否认它没有任何意义,相反我们要注意这种微妙的细节对个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才能与人正常交往、把事情办好。
六、为人诚信易成事
林肯曾经说过:“你能够欺骗所有的人于一时,也能够永远欺骗一些人,但是却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立身,一个国家只有取信于民才能立国,一种产品只有诚信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从事任何活动,都要以“信”确立自己的地位。
1.信守诺言,立身之本
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
立身处世,待人接物,都可以归结为“信用”问题。信守诺言的人“说到做到”,拥有良好的口碑,容易赢得他人的支持与合作,所以能够办成事,成大事。反之,信口雌黄,口是心非,缺乏信誉度,别人就会对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想做成一件事无异于“水中捞月”。
诸葛亮被称为智慧的化身、智谋高超的军事家,其实,他的成功也得益于“言必信,行必果”,从而赢得了下属的拥戴。
在第四次出兵祁山的时候,诸葛亮派人制造了木牛流马运输军粮。当时魏国派司马懿带兵迎战。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诸葛亮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占据险要地势,静观其变。
更棘手的问题是,当时蜀军中有八万人服役期满。这些老兵已经整装待发、准备早日回家。如此一来,本来就势单力薄的蜀军怎么能抵挡三十多万敌军呢!一些将领向诸葛亮建议留下八万老兵,诸葛亮坚决反对:“带兵打仗一定要讲求信义,如果我这么做,将会失去军心。而且老兵们常年在外征战,早已归心似箭,我不能阻挡他们回家啊。”
于是,诸葛亮下令让大家按时回家。忐忑不安的老兵们听到消息在欣喜之余,感激得流下了眼泪,许多人纷纷提出留下来继续参战,而服役的士兵们也深受鼓舞,一时间军队士气高昂。诸葛亮信守诺言,从而收拢了军心,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乎!”自古以来,“信义”是最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世的前提。生活中,一些人习惯背信弃义,甚至采取欺骗手段牟利。表面上,他们一时得逞,但是从长远来看,失去的是宝贵的信用,以后求人办事将会比登天还难。
答应别人的事必须做到,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没有信誉的人。试想一下,我们与他人确立关系、进行合作、发展友谊,付出了怎样的物力、财力和精力,这都是建立信誉的成本计算。没有信守诺言,要及时解释其中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歉意,采取补救措施。当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是下策。
2.守口如瓶,赢得信赖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俗语
一个人只有为他人保密,做到“守口如瓶”,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信任,展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否则,我们就不能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还可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所以,把“守口如瓶”作为一种义务,一种责任,是很有必要的。
马丽半年前跳槽到一家新公司,但是不久后就被辞退,而且此后四处碰壁,找不到工作。原来,她跳槽的前几天,给自己的嘴巴彻底松了绑,过足了长舌妇的瘾。
当时,马丽在人力资源部工作,对公司里的人事关系、敏感的薪资了如指掌。想到自己要离职了,她开始大肆向小姐妹们抱怨某某上司的不好,或者无意地说出上次的年终奖谁高谁低,结果给上司惹下了不少麻烦。
而当马丽进入新公司后,她的所作所为经过原来同事、上司的口,渐渐在业内传开了,才有了后来的被辞、求职中不断碰壁。
工作中的事,有些属于内部信息,不能随意散布;有的属于商业机密,更不能向外泄露;至于揭露个人隐私,则是令人厌恶的。马丽不能守口如瓶,等到事情恶化后,就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只能寸步难行。
在生活、工作中,总会有一些私秘性的东西。通常这些“隐私”只有少数人知道,因此就形成了一种“你知、我知”的微妙关系。这时候,努力做到守口如瓶,不泄露朋友、公司的“秘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不为朋友保密,就会失去朋友的信赖,最终成为孤家寡人;一个员工不善于为组织保密,就会泄露商业情报,危害企业安全。不能守口如瓶,随意泄露敏感信息,往往会“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一旦消息不胫而走,将会恶化人际关系,难成大事。
3.以诚处世,水到渠成
“巧诈不如拙诚。”
——《颜氏家训·名实》
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充满着激烈而残酷的竞争。正因如此,人们之间少了真诚、坦率,多了虚伪、矫情。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我们本着真诚的态度为人处事,就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外部世界的伪善而主动放弃真诚对待他人的做法,反而要以真诚换取人心,水到渠成地实现预期目标。
经验表明,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诚意是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诚意感化对方。而在做事的过程中,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想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则需要当事人真诚恳切地做事。
松下幸之助在最初的创业阶段,要管理各个方面的事务,尽管雇佣着四五名员工,但是他要亲自拜会每一位客户,掌握最新的市场情报。许多员工对松下幸之助的做法感到不理解,身为老板还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简直是自讨苦吃。但是松下幸之助知道,想要在工作上获得成绩,为日后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放下架子熟悉每一个细节是不行的。
在最初的日子里,松下幸之助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与普通员工有什么不同,他勤恳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终于对管理企业获得了独到的心得,最后成为闻名世界的企业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以真诚做事的态度感化了身边的员工,发挥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也使企业发展蒸蒸日上,走向了成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诚处世,以诚感人,是许多人走向成功的利器。诸葛亮是一个善于用计谋的人,但是在征服孟获的时候,他采取了七擒七纵的策略,最终以自己的真诚感化了对方,获得了稳定的大西南,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做事的智慧呢!
4.忠诚无价,不忘其本
君子不忘其本。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班固
苍天覆盖的,大地上承载的,人应该具备的,没有比忠诚更重要的了。忠诚,是站在中间立场,主持公道没有私心。老天没有私心,所以四季运行;大地无私,所以万物繁衍;人没有私心,才能成大事。
古代的义士即使面对死亡,也不会躲避。栾布祭祠彭越,郭亮哭悼李固,都是这种情形。历史上王修请求埋葬袁谭,曹操因此赞美他忠义;徐晦送别杨凭,因此被升为御史,这是因为他们的情谊合乎天理,始终遵循着做人的根本,符合正确做事的原则。
由此可见,“忠义”、“忠孝”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国古代社会依靠它们确立了稳定的运行秩序,建立了和谐的伦理关系。在当今社会中,人员的流动性加剧,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忠诚的价值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因为,当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机会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选择抱有试试看的心理,忠诚度大大降低。所以,忠诚地对待某个人、用心去做某件事,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令人担忧的是,生活中为利益四处奔走,一些人把忠诚看得很淡薄。有利可图时出卖朋友、抛弃结发妻子,甚至损害国家利益,这种背信弃义的情形时刻都在发生,对个人的成长、成功,对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
2001年,美国的能源巨人——安然能源公司几乎在一瞬间倒塌了。当时安然能源公司居世界500强第七位,2000年营业规模过千亿元,但是它虚报了近6亿美元的盈余并掩盖了10亿多美元的巨额债务问题,最终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此外,作为安然审计公司的安达信,也被美国司法部提起刑事诉讼。一系列的事件表明,企业不讲究忠信、会计师事务所失去职业道德,都会使组织运作混乱,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所以,经商获利要秉承忠信的理念,才能使我们走得更远。
君子以忠诚、道义为重。做人要忠诚,忠于理想、朋友、组织、信仰,就会得道多助,否则会失道寡助。背信弃义的人损人利己,会遭到别人的怨恨,受到法律的惩罚。即使侥幸没有受到惩罚,也会时刻遭受良心上的谴责,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而忠心耿耿的人,虽然物质上可能并不充裕,然而精神上的富足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生活充满阳光。